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高嫁 > 第302章 猝不及防

高嫁 第302章 猝不及防

作者:尘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4:35:47 来源:小说旗

镇北王府。

翁老爷子接到消息,说太子名下的山庄并没有杨老夫人及其孙子,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眉头紧皱,瞪向黑衣人,厉声斥责他们无能。

他转向阮穆棱,疑惑地问:“太子妃为何要劫持杨老太夫人?她的动机何在?”

阮穆棱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真的出了差错?

难不成真是二皇子?

“祖父,您不必过于担忧。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可挽回。早朝时,那些支持大皇子监国的朝臣,定能占据压倒性优势。二皇子三皇子不足为惧。”

翁老爷子的心悬浮不定,他们一开始也是要走这条温和的路,只不过后来皇上下旨让皇子们回封地,所以他们才起兵谋反。

朝廷官员们齐聚御书房外,杨统领依旧没有收到杨老夫人与儿子的回家音讯。

宁晚桥向众大臣透露了皇上的病情,恐怕一年半载难以苏醒。

当前后宫之中,翁贵妃地位最高。

她立于台阶之下,目睹大臣们议论纷纷,心痛疾首道:“皇上昏迷,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必须寻找一位贤能的皇子来辅佐政务。”

大臣们心中焦虑不安,目光在大皇子、二皇子及三皇子间游走。

选择监国之人,实乃敏感之事,必须慎重考虑。

人选若错,不仅影响国家运势,还可能激起残酷的斗争与矛盾。

“在下认为,应优先在大皇子、二皇子及三皇子中考虑。”

一位大臣打破了沉默。

刑部尚书道:“大皇子身为长子,性格稳重,智慧超群,实乃监国的理想人选。”

吏部尚书则道:“大皇子虽稳重,但过于保守,缺乏决断。反观二皇子,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更适合承担监国之重任。”

“本官倒是认为,三皇子性情温和,爱护百姓,遇事时临危不乱,有卓越的才能,能够担任监国重任。”

支持二皇子的朝臣站出来:“大皇子性格懦弱,恐怕难以担当重任。”

阮穆隐恨不得上去暴打这个官员。

“本官倒是认为,大皇子性子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不输太子的品行。”

大臣们争论越来越激烈,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翁贵妃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

刘贤妃满脸泪水,她不断地祈祷着,希望皇帝能够平安醒来。

但同时,又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监国。

三皇子和五皇子的母妃,扑倒在皇帝床前,哭得撕心裂肺,几次晕厥过去。

其他刚入宫的妃嫔则惴惴不安,有的才刚被皇帝宠幸,有的还没有来得及被翻牌,皇帝突然昏迷不醒,这叫她们今后怎么办?

这时,周均安站了出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诸位大人,莫要忘了,皇帝昏迷之时,曾下召,让皇子们回自己的封地去。”

工部侍郎李项道:“如今事情有变,皇上昏迷不醒,皇子们回封地的事情理应推迟。待确定由哪位皇子监国后,其他皇子们再返回封地不迟。”

众位大臣齐齐附和,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周均安道:“皇帝昏迷之时,曾立下秘旨。”

这句话激起千层浪。

皇子们脸色不同程度地变了。

翁贵妃眼神慌乱,害怕自己自行出掖庭的事被人知道。随之而来的是,害怕皇上定的是二皇子或者三皇子为太子。

那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心机了。

周均安是皇上最信任的臣子,即便为太子太傅,也不曾偏帮过太子几分。

对于夺嫡争斗,更是从不表态。

一切都由皇上定夺。

所以皇上立密旨的事,极有可能只告诉了周均安,以及身边的李公公。

兵部尚书问:“不知皇上把秘旨放在何处?”

周均安道:“皇位的牌匾后。”

在大家惊愕又理所当然的眼神中,公公们从牌匾后把圣旨拿了出来。

掌印太监大声念道:“太子妃宁氏智勇双全,见识广博,若朕无力理政时,即封太子妃宁氏为摄政王,辅助朕治国理政。同时命周太傅协助太子妃执政,望其能以大封为重,日后辅佐新帝,使大封步入繁荣昌盛。”

圣旨念完,所有人不可置信。

翁贵妃更是不顾体面,大声道:“这不可能,不可能,圣旨一定是假的,是假的。皇上怎么会留这样的秘旨?”

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是翁家暗中扶持上来的,比翁贵妃要冷静得多。

“监国一职事关重大,太子妃作为女子,恐怕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女子不得干政,如今让太子妃监国,恐有违背祖训。”

“皇子们都在,即便没有皇子,还有众位藩王,如何也轮不到太子妃监国。”

支持皇子们的朝臣纷纷站出来反对。

“我愿协助太子妃监国。”周均安的话让大臣们都吃了一惊。

一位大臣道:“周大人,您是首辅,公务繁忙,若再分心协助太子妃监国,岂不是太累了?”

周均安坚定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封如今被水灾火灾虎患侵蚀,我愿为大封鞠躬尽瘁。”

大臣们都被周均安的话感动。

若由他协助太子妃监国,大封不会太差。

“只是,监国需要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工部侍郎李项提出自己的想法。

宁晚桥开口:“诸位大人的顾虑本宫理解。李大人觉得如何才算有能力?”

“去年和今年,大封各地遭遇火灾、大旱、蝗灾、雪灾,在皇上和太子的治理下,灾情有所好转。如今又遭遇洪灾、地动,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太子妃如何处理?”

“派赈灾大臣前往灾区,妥善安置百姓。”

李项冷哼:“国库里的银两都拨给灾民了,如今挨饿的人只多不减。又该如何?”

宁晚桥道:“如今全国都在闹灾,恐怕也没有人能捐银两。自然只能从节省各种开支来凑银子了。”

吏部尚书问:“太子妃打算怎么节省开支?”

宁晚桥答:“自然是举办出宫典,遣散宫里的宫女。若是有愿意回家团圆的妃嫔,也一同应允。她们用的胭脂钱每年就得数十万,穿戴要多出十几倍。同时节省宫里的膳食开支,削减地方向朝廷进贡数目。”

户部尚书道:“这些方法,若只能暂时缓解灾民眼前的困境呢?坐吃山空后,太子妃又如何应付?”

宁晚桥道:“大封土地辽阔,老百姓多垦农田,广开财源,不但能使国家富强,百姓温饱。”

众位朝臣闻言,终于对宁晚桥三分刮目相看。

周均安问:“太子妃既能有这样的见解,想必了解过大封的民情?不知太子妃认为开发何处最好?”

“本宫经常翻阅大封总志,认为往南直隶开发最好。那边土肥水美,四季如春,利于百谷生长。只要经营数年,必能使大封民富国强。”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低头仔细思考,最后连连点头。

有了南直隶这个大粮仓,日后水灾和旱灾便不足为惧,百姓也可安居乐业。

太子妃的才能,确实不输太子。

周均安铿锵有力道:“太子妃虽为女子,但太子妃的稳重和智慧能够保证大封的稳定和安全。皇上希望我们能够辅佐太子妃一同监国,共同为大封的繁荣努力。”

陈国公道:“太子妃虽然年轻,但聪慧果敢,且深得皇上信任。如今圣旨在,诸位大臣难道还要抗旨不成?”

大臣们虽然心中不愿,但是他们也知道,皇帝昏迷前的决定,便是想要让太子妃腹中的皇孙继承大位。

“吾皇圣明!”一大半的臣子附和。

皇子们还没有下跪。

他们希望之前答应拥护自己上位的武官们能站出来说话。

但母亲与儿子被人绑架,都督们对皇子们失望至极,如今皇上已有安排,他们自然拥护皇上的决定。

待武官们都下跪了,只有寥寥无几的皇子和支持大皇子、二皇子的人站着,就显得十分突兀。

“吾皇圣明!”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广场上响起嘹亮的声音。

禁卫军、锦衣卫、士兵齐齐下跪。

乌泱泱的人群,全是臣服新的摄政王。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子妃,共创我大封盛世!”

翁贵妃和其他妃嫔、皇子们,见大臣如此,心不甘情不愿地终于跪下了。

翁贵妃更是咬牙切齿臣服在地。

朝臣们这一下跪,就是认定了宁晚桥这个摄政王。

段云舟高声喊会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妃时,心中五味杂陈。

他以为宁晚桥危在旦夕,会带着遗腹子躲藏。

没成想一夜之间,她成为了摄政王,

曾经他认为宁晚桥会在后宅替自己生儿育女打理后宅。

日后,他见宁晚桥时要行礼跪拜,还要为宁晚桥肝脑涂地。

这样的转变,叫他不适应。

而宁晚桥往龙椅旁一站,俯视群臣,他便再也不敢生出非分之想,幻想她在后宅中替自己纳妾、生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