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冠冕唐皇 > 第344章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

冠冕唐皇 第344章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00:35 来源:小说旗

十月的神都城里,自有一份秋冬换季的肃杀。

李潼虽然得以侧身于漩涡之外,但通过与时流的交往,也自能感受到人心中那一份惶恐与彷徨。对于引发这一切的窦家子窦希瑊,也不得不感慨啥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你就不能等段时间再走亲戚?

闾里之间还沉浸在收复安西四镇的喜悦中,但是朝堂内外,人人都在瞪眼观望,各自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洗牌。

按照武周新历,十月之后的十一月便是来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这一段时间,会有诸多典礼扎堆举行。所以在此之前的十月,注定将会大事频生。

到了十月中旬,朝廷便公布几桩重要的人事任命。首先是收复四镇的王孝杰,以安西大都护加夏官尚书并加平章政事。

这一桩任命,自然是充满了武则天的个人风格,那就是骤幸骤攫。王孝杰的确是功大不虚,但就此直接拜相,资望还是有些勉强,其人出身军伍,并没有担任过南省官长,骤然拔为宰相,是有些不合理。

据说这件事在政事堂也引起争论,诸宰相都持论加官进爵则可,但直接拜相还是过犹不及。

不过被武则天反诘,旧年韦待价倒是历任南省、资望足够,结果外战一打既废,王孝杰若不堪为相,政事堂谁能争功?

一番话自然是诘问得诸宰相哑口无言,但这也是他们不愿跟这老娘们儿抬杠,须知韦待价那也是你的人啊!

王孝杰虽然拜相,但远在安西,看似不会影响朝局,但却预示着接下来的风波必然不会小。朝廷若有动荡,边将必受牵连,反之亦然。

旧年武则天不惜痛诛大将,都要确保她的意图得以实现,如今壮功大将都成了她提拔安排的人,那真是懂的自然懂,各自祈求了。

接下来就是西京留守魏元忠入朝担任左肃政台大夫并拜相,原宰相娄师德出为西京留守,鸾台侍郎崔元综罢知政事,转任秋官侍郎,文昌左丞姚璹出为鸾台纳言。

魏元忠自是女皇心腹,这一点李潼可以作证,这老货不久前还告他刁状,如今归朝执掌宪台并拜相,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鸾台侍郎崔元综,李潼感觉这家伙是有点四的味道,在这一时刻被调出鸾台,换上一个江南人姚璹。姚璹便是旧年被贬广西,漫山遍野寻找带“武”字的山川草木以作呈现,遇事肯定不会那么刚。

至于被外放西京的娄师德,本身老好人一个,唾面自干说的就是他,因为久任边事,朝中乏甚经营。如今前往西京,应该是武则天与大臣们妥协的结果,选了这样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坐镇西京。

宰相一级的人事调动便是如此,至于再下一级,比较醒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彭泽令狄仁杰,超迁回调入朝担任户部地官侍郎。另一个就是被李潼封驳的来俊臣了,其人不是加赦,而是追赃再贬远乡,但是由于案事追赃不明,需要归都自述罪情。

对于他奶奶天才一般的脑回路,李潼也只能说一声佩服,就这都能把人搞回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跟李潼有关的人事调配,魏元忠举荐西京官佐入朝数人,其中就包括他那个远房表哥房融与徐坚。房融归都担任殿中侍御史,徐坚则担任监察御史。

这两桩人事任命,对李潼而言意义不小。这二者虽然秩在七八品,但却属于供奉官序列,并不需要参加吏部铨选,而由凤阁敕授。

换言之,李潼就算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铨选,也难以直接插手言官任命。魏元忠这老家伙虽然背后告他刁状,但人还未来,先送两桩大礼。

宪台中有了立场倾向于自己的喉舌,意义还是不小的,起码寻常小过能够在宪台内部解决掉,不会动辄就遭到弹劾。

须知积毁销金,就算他圣眷再怎么浓厚,如果不断的被言官竖成靶子攻讦,久则难免惹厌。就算有什么过错在宪台内部解决不了,被人骂起来也能回嘴几句。

武家上次反击搞他,恐怕罪名不够大,引得宰相出面相护,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发动肯定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李潼也需要在宪台有自己的声音,大家互相伤害呀。

除此之外,他也听从他姑姑的提醒,跟新任天官侍郎郑杲保持一个比较融洽的私人关系。

郑杲出身荥阳郑氏,而荥阳郑氏虽然也是山东大姓,但是在初唐时期,日子过得并不算好。一则大唐创业那会儿,他们家猫在洛阳跟王世充混过一段时间,二则初唐政治风潮中又错站队,跟太子李建成互动比较密切。

郑杲如今官在天官侍郎,司职典选,已经是荥阳郑氏于时局中难得的头面人物。

而这样的人物,也需要依傍一个更上层的人物,在此之前,其人未显,老三、老四都傍不上,至于武家诸众,也实在不符合这些正经山东高门的审美观。

在这时候,李潼递出橄榄枝,而且其人能够递补天官侍郎,直接原因也是李潼弹劾武三思所致。有这一层缘由,彼此交往起来也算顺利。

当然,眼下正值选月,典选官员们也是群众瞩目,就算有什么交情发展也不好摆在明面上。甚至就连约定前往郑家祝贺郑杲荣登南省官长,都定在了明年春日。

有鉴于目下黑云压城的严峻形势,李潼也只能在心里盼望郑杲能熬过这一轮风波,不要让这来年长约、贺喜成了话别乃至于吊唁。

不过,虽然彼此之间不能更加情炽一步,但能跟这样的司选官员达成默契,也令李潼受益匪浅。

唐代选官任官,虽然已经形成一些定式,但是司选官长的主观意图仍然占了很大的比例。

像是贞观年间的马周、高宗朝的裴行俭、薛元超等人,都因司职典选、知人善用而着称。

而这些人身后声誉得到褒扬称赞,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归咎为大量选官失意者们心理作祟,我所以不登大位,不是我才器不足,而是没有遇上那种知人善用的长官。

人才高低,本身是没有一个标准的。人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自然也就难免口舌。所以开元年间,裴光庭担任宰相的时候,引入《循资格》,以年资作为官员授用的一个重要标准。

此法当然是褒贬不一,非议者主要集中在不问才能、只凭资格,鹤发老叟、自登高位,所以施行不久便被叫停。

但凡事想要受其惠利,自要受其弊病。天宝名相杨国忠,倒不是凭资格选出来的人才,身兼几十职,以一人之力做成了房杜姚宋四个人加起来都没干成的大事业。

权贵们所以抨议循资格,就在于此法太过透明公开,让可操作空间大大缩减。寒士们抨议此法,那就是谁不希望自己平步青云、四时仕宦?

李潼现在当然也是不喜欢循资格,他门下故员多有秩满而守选者,现在既然走通了典选主官的门路,当然是要大行方便。他本来就起步晚,如果还不偷步,那真是等死吧、没救了。

对于门下故员,李潼心里自然也有轻重档次之分,首先需要关照的自然是刘幽求等一批老人。

刘幽求在兰州就任司仓参军未久,借着这一次安西军功,李潼便打算将之由州佐下任为一地县令,掌握了一地主政权,这对于敢战士们于陇右扎根经营裨益极大。

守选不久的还有张嘉贞与王仁皎,按照惯例,这两人几年之内难得新授,现在当然不需要管那套。李潼也早已经传讯让这两人赶紧返回神都,参加冬集铨选,见缝插针,最好是安排在近畿有实权的位置上。

西京城的史思贞等人,李潼暂时不打算调动。接下来西京将成酷吏们的狩猎场,在这种时刻,能苟得住就是胜利。

神都这里还有一个神龙政变的种子选手桓彦范,不过眼下李潼在禁军体系中还乏于经营,正准备通过北衙闲厩与马球联赛逐步介入,眼下暂时还未能发力。

益州方面,除了长兄李光顺将要出使,李潼也打算把郭元振抽到益州担任一个府佐。这家伙留在地方太能折腾,抽调到益州大都督府,虚其权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更作磨练。

想到郭元振这家伙太滑头,即便李光顺前往益州,未必能够拿捏得住他。

所以李潼也是打算加上一层羁绊,趁着今年冬集,给郭元振他老子换换位置,从八品寺官挪到南省去,既是示好也是敲打,你小子可有人质在我手上,敢不老实,我就让你爸爸去交趾,让你也体会一下南海风浪!

除了这些府佐基本盘,再外扩的人事关系就更复杂了,凭李潼眼下也难保持完全控制,只能先维持住一个良性的互动,逐渐将这些人事一步步引入到自己的核心中来。

除了背地里的结党营私,表面功夫当然也要做。像是李潼在西京就准备给他奶奶搞的生日歌祝寿乐,眼下也在忙碌的排演着。

不过,他也没想到自己已经避到了云韶府,还是免不了跟他四叔家人发生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