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冠冕唐皇 > 第369章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

冠冕唐皇 第369章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00:35 来源:小说旗

虽然最新消息还没有传来,但府员们已经陆续入府,见到大王神情严肃的端坐堂中,一时间也都感觉有些奇怪。

李潼也没有跟众人说太多,示意他们各自操劳案事,一直等到王方庆、姚元崇到来,才将两人引入内堂,开口说道:“并州长史或将易人……”

“竟有此事?”

“大王知谁?”

两人听到这话后,神情俱都一变,语气也都充满惊讶。

虽然他们都有份参加早朝,但早朝更多的只是通告、授命与弹劾,不会直接将大事摆上朝堂商议。而并州长史在大都督遥领的情况下,就是实际的并州大都督,只有政事堂宰相才能参与议论。武家几个货昨日才入宫参见请求,王方庆他们当然没有途径得知此事。

李潼也不能将禁中事务随意泄露,如果上下之间谈话全无尺度,早晚会出事,所以也只能在尺度之内告诉两人:“我遥受其职,案事难近,上佐更新,应有之义啊。虽然朝廷授才量用,不敢轻易置喙,但既然有此瓜葛,也实在担心所任非人。”

姚元崇略作沉吟后又说道:“大王既领此职,堂议也在份内,但现在体中抱恙,此事是有延后余地的。并州盐铁丰饶,关乎民生国计,又当攻御要冲,北都宸居分在,陵土之重。今任并州长史王及善,也是长事老臣,领职以来,并无大过。如果不能选举出一个群众归望的良选,还是维持现状最为稳妥。”

李潼身位并州大都督,虽然不治其事,但对都督府下属员佐是有一定推荐与否决权,这也是他这个大都督虚位之下唯一有点实际意义的地方。

不过那是一般的情况,但眼下武家齐齐出动,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而且还要看政事堂对此事支持力度的大小,如果政事堂已经通过决议,李潼想要一票否决,就得冒着得罪宰相们的危险。

就像此前武三思让人攻讦他弄权,别管宰相们关系跟他亲近与否,先喷回去再说。宰相威严不容触犯,我们只准圣皇陛下弄着玩。

见代王仍是苦笑,两人自有了然,凭代王目下声势仍自觉难办的,不问可知争取这个并州长史位置的是什么人。

各自席中闷坐片刻,王方庆起身说道:“卑职且入省中,看能否拾得余论。”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眼下他们这一方唯一能参机枢的便是宰相姚璹,这也是表达他们声愿的主要窗口。毕竟如果代王被埋了雷,他们这些率先投靠过来的江南人也会不踏实。

王方庆离开之后,李潼又详细向姚元崇打听了一下并州有关的讯息。

并州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除了崇高的政治地位与优越的地利优势,随着后突厥死灰复燃,这里也成为朝廷最重要的设防边镇之一。在抵抗和攻略漠北胡人方面,其重要性不逊于关陇之于西域。

姚元崇如今担任兵部夏官郎中,每参军国要务,对这些事情自然不陌生,所以交代得很是详细。

而李潼越听便越觉得武家这一次真有可能得偿所愿,并州这处军国重地,他领其虚,武家则据其实。甚至有可能就算没有武家人主动争取,他奶奶过段时间都会做这些安排。

眼下他奶奶虽然对他有眷顾纵容,但底线划分也很明显,甚至都不准他娶杨执柔的小闺女,又怎么会让他实实在在据有并州的权柄?将事权交给武家,对武则天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他这里还在皱眉思忖,先一步出门的杨思勖已经匆匆返回,身影在堂前晃了一晃。李潼见状后便示意姚元崇暂候片刻,自己转入另一间房间,杨思勖随后进入,低声禀告道:“魏王等举河内王并州长史……”

李潼听到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虽然武家不时智商上线搞点操作,让人觉得很头疼,但总体来说,水平还是一如既往的底下。

他奶奶武则天可能会倾向于让武家人执掌并州权柄,但具体选择何人,这当中也是会有微妙权衡。

武懿宗这个人,眼下就绝对属于见光死的范畴。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首先自己是绝对不想让武家人出任长史、攫取并州事权,从而把自己高高架空。

虽然他这个大都督顶天了也就是蹲家里收点土特产,可如果武家人出掌都督府,他连点土特产都可能混不上。

其次,武懿宗前段时间就是因为搞他四叔李旦家几个小子被罢免官职的。那些唐家老臣们眼下也是看着武懿宗就恨得牙痒痒,这家伙如果还敢露头,在政事堂被一顿削是免不了的,必然通过不了。

其实在李潼看来,如果武家想要争取并州长史的位置,梁王武三思、执掌羽林军的建昌王武攸宁,甚至包括他干姑父武攸暨,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只要提出来,便有可能通过。哪怕政事堂宰相们,也不会加以阻挠。

特别是武三思,如果李潼是武承嗣的话,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备胎踢出朝外去,确立、加强自己作为武家继承人的唯一性。

虽然说并州兵马重地,极容易拉出自己的队伍来,但前提是武三思得有那个能力。而且如今世道格局仍是中央重、地方轻,真要把人放出去就能拥兵自重,武则天能杀边牧大将跟杀鸡崽儿一样简单?

李潼觉得下次见到武承嗣得给他开开历史课,讲讲战国时候魏国就是梁国,梁王武三思就是为了随时把你这个魏王取而代之,你个铁憨憨,还把他当好兄弟。

事实也正是如此,庐陵王李显归都之后,武承嗣一家被快速边缘化,自己很快就病死了,甚至就连嗣子武延基都因为私议二张而被干掉。而武三思则成了武家的扛旗人,在中宗朝呼风唤雨,更甚武周时期。

至于武承嗣这一支,要靠着被从突厥放回来的儿子武延秀给堂兄戴绿帽,接盘尚了安乐公主才能维持生活。

政事堂宰相们应该也乐得将一个武家的重要成员踢出神都去,从而削弱武家在朝局、特别是在禁军体系中的影响力,不会力阻此事。

可是现在,武承嗣他们虽然是突然智商上线,但却选了武懿宗这个一点没有兑换价值、而且还积怨满身的人出来,你要搞废物利用,也得看别人答不答应。

李潼这么想着,前往太平公主邸的家人也返回来,道是公主希望他能尽快过府商议此事。

听到这话,李潼不免又是叹息一声,虽然说他以晚辈让长辈来主动见他,是有点不合情理。可他现在为了做戏做全套,连进宫看他奶奶都不方便出去,那就更不方便去他姑姑府上了。

但就算不去,李潼也能猜到,他姑姑可能是希望操作一下,把定王武攸暨操作上位,不要再留在神都做米虫。就算夫妻之间感情寡淡,但毕竟还是一家人。而且如果能借此把武攸暨打发出都,既避免了日常相见的尴尬,他姑姑还能借由武攸暨这个实权职位搞点小操作。

他现在实在不方便出门,于是便伏案写了一封信,交代一下自己的理由,并表示如果太平公主真有此意,他也愿意助推一把。

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武家人担任并州长史不可避免,有他姑姑这层关系在,武攸暨也是可以接受的。

信写完封好,再着家人送出,李潼又回到原来那间内堂,落座之后便将最新的消息跟姚元崇稍作透露,并讲出自己的想法:“河内王殊无官长姿态,更没有州事的长能,受事于他,实在不妥。定王缔结两宗,且有德风可表,若真作更替,倒是一个中选。”

姚元崇闻言后,低头默想片刻,然后才又开口道:“但并州虽然地重,州事又何须拣选两王并任?”

李潼听到这话,顿时一愣,他还是有些没能代入自己的新身份,考虑问题的时候没能将这一点引入进来。

他爵在亲王,武攸暨同样也是啊,如果由武攸暨担任他的上佐,这无疑会将他的势望更抬高一层,武家是绝对不会接受的。而且正如姚元崇所言,并州再怎么重要,也不需要两个亲王坐镇啊。

姚元崇见大王目露思索,又继续说道:“其实大王何不反想一层,为何一定要强阻此事?卑职能蒙大王拣选参佐,自感幸甚,但所任毕竟南省要曹,圣皇陛下所以恩许,是有余韵可察!”

李潼听到这话后,身躯陡然一震,有些不敢确定的望着姚元崇。

与此同时,代王府家人将书信送入太平公主邸中,太平公主打开信后匆匆一览,顿时笑逐颜开:“这个三、慎之啊,真是一个妙才,能够窥人肺腑!赶紧备车,我要去代王邸!”

然而她这话音刚落,旁侧张夫人便冷哼一声:“如今代王可不同往日,殿下召请不来,也真是有欠往常随教随至的恭敬。”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后,脸色也微微一变,复又坐回席中,但还没有新的决定,门外已经有家人匆匆入内,叩告道:“禀公主殿下,政事堂已有决议,受事者为建安王。”

听到这话,太平公主眉头陡然一皱,继而厉目望向张夫人。

张夫人额头冷汗直沁,继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道:“妾只是恐旁人以殷顾而轻慢亲长,没有想到……”

“罢了,这也与你无关。阿母决断迅速,没给别人留下余时,唉,错过一个良机。也是驸马自己浅拙不堪,不入人望,与人无尤。”

太平公主有些颓丧的摆摆手,起身退入后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