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冠冕唐皇 > 第0916章 钦陵枭雄,不可小觑

冠冕唐皇 第0916章 钦陵枭雄,不可小觑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00:35 来源:小说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家如此,天家亦是如此。

入秋之后,诸州贡赋便开始陆续向京中输送。整个关中诸水陆要道、从白天到黑夜,舟车往来不断,将天下各方的钱粮源源不断的向京畿进行输血。

同往年相比,今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河北诸州在经过长达三年多的休养之后,今年也开始正式的向朝廷足额的缴纳赋税。

大唐虽然疆域广阔,但也并非处处都是富饶之乡,由于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包括生产技术与人口分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发展程度也是不尽相同。

后世所谓的湖广熟、天下足,眼下还没有什么影子。甚至就连眼下的江南,虽然已经成为大唐重要的粮仓,但仍有极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等待发掘。

讲到真正发展成熟的地区,河北绝对是名列前茅,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生产,都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河北南部、黄河沿线诸州,在眼下的黄河尚未泛滥成灾的情况,绝对是大唐最重要的钱粮基地之一,甚至已经都超过了关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河北终于走出了兵灾动乱的阴影,再次恢复了向朝廷输血的能力。所以今年诸州贡赋运输的任务较之往年便更繁重一些,当然这一份劳累,没有人会觉得辛苦。

看着钱粮计簿上的数字逐日增长,京畿内外仓邸也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整个朝廷中、自圣人以下,人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钱粮是一切人事运作维持并继续发展的基础,小到一家,大到一国,钱粮充盈起来便意味着会拥有着更多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无疑是一件令人身心都感到愉悦的事情。

李潼虽然贵为一国之君,而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身份地位也都称得上是高贵,但却很少有机会能够感受一下钱粮任使、挥霍无度的滋味。

虽然势力与地位一直在增长,但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棘手,长期都是处于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中,对于钱粮的出入也一直保持着一种极为敏感的态度。

几天前,他甚至特意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前往太仓实地考察一番,看到那钱粮满仓的画面,心中便洋溢着一股老鼠掉进米仓的满足感。

有钱了当然是要花出去,这样赚钱才会有意义,只攒不花那是脑壳有问题。诸如隋文帝盛储几十年,结果遇上隋炀帝这么个败家子,大隋江山都被霍霍没了,攒下的钱粮却还能关照亲戚。

当然,眼下大唐的钱粮储备是绝难跟隋世相比,李潼也不太考虑儿孙败不败家的问题,因为他自己就已经饥渴难耐、想要挥霍一番。

虽然说诸州贡赋所收大体如何,早在前一年就会有一定的规划预估,但这当中的变量仍然不小。接下来一年会不会有水旱灾害、盗匪滋扰等等天灾**的影响,州县能否按时征缴、钱粮又能不能顺利运抵京畿。总之,只有看到这些钱粮赋税真正进入了官仓,心里才会感觉到踏实。

那么接下来,就是该要考虑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诸种消耗钱粮的方式中,战争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销金窟、焚化炉。

在此之前,李潼针对青海已经充满了各种设想,但在钱粮还没有正式到位的情况下,想法再多、心里难免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发虚,担心变故太猛烈,或许就把握不住。

可是现在,那是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了,躁起来!无论是吐蕃赞普,还是海西的钦陵,你们谁留手、谁就是我孙子!

不过人真的是不能太狂,否则便极有可能乐极生悲。很快,李潼便又再次体会了一把这个道理。

“九月中旬,海西钦陵自率三千精卒、秘密离开伏俟城,率部潜入积鱼城外,于彼境伏杀吐谷浑小王莫贺可汗,可汗所部死伤殆尽,可汗本人并赞蒙墀邦公主、亦伏尸积鱼城外……”

青海军使慕容复自海东快马入京,将青海刚刚发生的事情向朝廷进行详细的奏报。

听到钦陵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无论是李潼,还是殿中其他臣员,也都忍不住瞪大双眼,倍感惊诧。

李潼当然明白,钦陵这样的英雄人物是绝不甘心束手待毙,所以在同噶尔家族进行积极互动的同时,他也在密切关注着彼方情势发展,对于钦陵会选择如何进行破局充满了好奇,并一再告令海东与陇边文武臣员一定要小心戒备,不要因为噶尔家当下所面对的困境便小觑其威胁。钦陵这样的人物,只要打不死,便随时都有可能暴起伤人。

不过他还是没想到,钦陵选择破局的手段竟然这么激烈,居然率领少量人马直接同其国赞普硬干起来,甚至连王室成员都干掉一个。虽然心中倍感诧异,但听起来却是让人感到快活。

“吐蕃国主气势汹汹而来,正为解决噶尔家,陡然遭此反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李潼连忙又发问道,并且心里已经开始考虑要再向陇边增派多少人马,去凑上这一把热闹。

慕容复讲的虽然是敌国君臣反目内斗的事情,但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反而颇为凝重,听到圣人问话之后便又说道:“彼时积鱼城所聚甲兵已有数万之巨,俱吐蕃国中精悍卒众。但当时却并无一卒敢于出城,唯居城内观望。事后赞普亦并未发兵攻讨,唯因其错杀墀邦公主之事令其捐钱赎罪……”

“怎会如此?”

李潼听到这话不免更加的惊诧,怀疑自己听错了,又或者慕容复消息打探有错?

这是什么逻辑?吐蕃赞普憋了数年才憋出这么一个大招,终于要对噶尔家正式下手,李潼这里更是连勺子都准备好了,就打算着等到他们恶斗正酣的时候去舀几勺狗脑子尝尝,结果那赞普居然哑火了?

慕容复也不敢卖关子、让圣人疑惑太久,接着便继续说道:“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钦陵宣称吐谷浑小王大罪叛国,并掌握相关证据,蕃国赞普验证无疑,所以才进行了这样一番处理……”

讲到这里的时候,慕容复又顿了一顿,继而才又开口道:“至于吐谷浑小王所犯罪过,据说是要举部投靠我大唐,臣不知朝廷是否有此计议,但彼方声讯所传确是如此,唯据此以报。”

李潼听到这里的时候,不免又是一愣。慕容复此番归京所奏青海的情势变化,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大的惊讶,以至于一时间思路都有些跟不上。

这形势变化实在是太剧烈,完全不按照剧本走。本该掌握主动、咄咄逼人的吐蕃赞普一直引部不前,反倒是处境恶劣、需要被动防守的噶尔家族却主动出击,直接率兵冲到了伏俟城外。

至于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怎么又跟大唐扯上了关系?老实说,李潼还真不知道这家伙是哪根葱,虽然相关奏报中倒也言及此人,但在李潼眼中向来都是背景板一样的存在,区区一个亡国傀儡,也实在难给大局带来什么影响,全面经略青海,终究还是噶尔家为重点。

在听完慕容复的奏报后,李潼先是忍着心中的不解,着人将青海此前相关的情报资讯取来,在仔细翻阅一遍之后,心中顿时便恼怒起来,哪个狗日的在坑老子!

这件事看上去虽然只是吐蕃的君臣斗法,唯一跟大唐有些关系的,就是那个莫须有的吐谷浑小王意图背叛吐蕃、投靠大唐的罪名。但就是这一点关联,却能够让大唐在青海整体的军事布置都陷入被动之中!

首先,吐蕃赞普在不经大唐的许可之下率兵通过西康,大唐反应已经如此激烈,那现在大唐居然策反吐蕃一个重要的邦属首领背叛吐蕃,那吐蕃又会给出怎样的反应?

虽然在大唐方面而言,这件事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属于完全不明所以就被人扣了一个屎盆子。但想要消除误会,起码也得有点沟通吧?可不久前大唐刚刚表示不再跟吐蕃对话,现在转头上赶着去解释,我大唐圣人不要面子?

其次,大唐在青海方面的经营自有方略布置,那所谓的吐谷浑小王根本就不在计划之中。可是现在吐蕃君臣都认定吐谷浑小王犯此罪过,那其他人又会怎么想、怎么看?

特别是大唐如今在青海所沟通布置的那些原吐谷浑亡民们,他们会不会也觉得这件事是真的?大唐一边在笼络驱使着他们,一边在暗地里发展别的路线!

吐谷浑如今虽然已经亡国,但其分裂情势却是根深蒂固。大唐针对这个问题,自有一系列羁縻安抚的安排,当然不可能轻易的改弦易辙。而这些吐谷浑亡民们之间,也是矛盾深厚、不容调和,甚至勾结境外势力、覆灭自己的国家,都不能容忍对方掌权得势,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仇怨。

这时候,李潼才明白慕容复在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为什么神情态度都有些怪异,想必其人心中也是怀疑是否真有此事。这慕容复还算是李潼的潜邸旧员,心态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相关人等又会作何猜度!

原本对大唐而言,分外明朗的青海计略,也将会因此而变得情势迷离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