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宋疆 > 第九百八十五章 借兵

宋疆 第九百八十五章 借兵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1:15:19 来源:小说旗

绍熙四年七月四日,墨小宝、钟蚕、田琳仨人终于攻下自开战以来,夏人抵抗激烈的金州,从而也使得三人终于是能够喘息一口气,在满目疮痍、城墙已经不复存在,城内依旧狼烟四起的金州稍作休整与安民。

这一战夏人安北军同样是损失惨重,继而使得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反扑之力来再次夺城,也因此使得这几日时间里,多次易主的金州城,终于是被宋军揣入到了囊中。

而后不过是短短半日的时间,自凉州便有源源不断的官吏,从平凉镇、兰州赶赴过来开始处置更为实际的安民差遣,也让钟蚕、墨小宝、田琳三人,在休整完毕后,能够继续向金州以西的甘州、肃州、玉门、沙洲、以及西平府挺进。

钟蚕等人的三路大军身为攻城一方,其损失并不比夏人的安北军少,何况也不占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一战下来,损兵折将的程度甚至是已经超过了他们三人的预期。

但好在,与此同时镇守中卫的李横,带着历仲方、贾涉倒是完全牵制住了夏人想要驰援凉州这一方向的援军,随着对兴庆府围而不攻,只是阻断他们跟凉州方向的联系,因此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钟蚕三人的后顾之忧。

加上贾涉跟刘克师的换防顺利完成,如今贾涉已经率兵投李横麾下,刘克师撤回平凉镇后,也开始了他最为得心应手的安抚与后勤补给的差遣。

平凉镇存留的原本就不多的兵力,在刘克师回撤镇守后,第一时间便被差遣前往凉州驰援墨小宝三人,于是在七月六日的清晨,军容鼎盛、浩浩荡荡的近两万生力军,顺利的加入到了墨小宝三人的攻城略地大军中。

七月七日,出走金州向甘州挺进的宋人大军,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而在两万生力军加入后,三人麾下的大军便开始了半日行军、半日整编的从容节奏,丝毫没有任何想要乘胜追击的打算。

并不是墨小宝他们在攻下金州后,不想乘胜追击,而是因为不管是夏人还是钟蚕他们,都很清楚,与夏人的关键一战,很有可能便会是在甘州发生。

即便是金州已经让两方都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跟惨烈,但因为甘州对于夏人的重要性,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即便是夏人守金州时,身后的甘州同样是以防万一的有着重兵把守,深怕被宋人钻了空子。

探子、斥候的禀报,让墨小宝他们打消了乘胜追击的想法,不得不耐心下来在金州安民一日,而后再利用路途的距离,一边行军一边休整,继续等待援军的到来。

甘州对于如今交战的宋、夏来说,可谓都是一个重要的战局转折点,无论是谁赢下甘州一战,那么都将彻底改变整个河西走廊的胜利天平。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向来是被视为咽喉要道,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而城内近三十万的百姓,同样是夏人底气,以及不愿意失去这一座城池的另一个原因。

甘州顾名思义:甘泉遍地,圣洁的雪山、肥美的草地、美轮美奂的花海比比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更是为夏人骑兵提供战马的源头。

如《匈奴悲歌》所吟唱那般: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

我六畜不蕃息。由此可见,甘州等地,对于游牧民族,对于从这里发迹而起的夏人,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正是因为甘州的重要,从而也就成了叶青最想要霸占的地方,如此诱人的自然环境,以及战马充足的源头,再加上咽喉要道一般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只要攻下甘州,即便是拿不下接下来的肃州等地,于墨小宝、钟蚕、田琳三人来说,也已经是一场足以挺直腰杆,在叶青面前邀功请赏的巨大功劳了。

这一战没有人敢轻敌大意,两方谁也输不起这一战,夏人败,整个河西走廊就将早晚全部归宋,宋人败,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无用功。

身处兰州的虞允文同样深知接下来的这一战,于他们而言有多重要,所以在拧着眉头、阴沉着脸足足思量了三日的时间,而后就在墨小宝他们快要攻下金州时,终于是做出了一个铤而走险的决定:命与他一同镇守兰州的恒峤,率光华军驰援金州。

如同倾所有夏境宋军攻甘州已经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当恒峤的光华军刚出兰州不到一日的时间,虞允文望着快要空空如也,没有几个宋军的兰州城,心头便开始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于是一封封八百里加急接二连三,如同雪花一般的求救信被送入到了平凉镇的刘克师手里。

看到第一封虞允文的求援信,刘克师当即对着兰州的方向破口大骂,骂虞允文简直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如今兵力整个夏境俱是兵力紧缺,他上哪儿给他找两万人马去?

而在兰州方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忐忑不安的虞允文,像是根本不知道刘克师的难处一样,自恒峤离开后,便孜孜不倦的向平凉镇求援着兵力。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力人数从最初的两万,层层递减:两万降到一万八,而后没有等到刘克师的回音,于是降到了一万五,还是没有等到刘克师的回音,降到了一万三。

求援信依旧是石沉大海,虞允文很自觉的降到了一万整,而后熬夜起来再次写信,八千人足矣。

天明之后,想想觉得自己是罪有应得,不该为难刘克师,体贴的降到了五千人也行。

随着虞允文比给追求的女子写情书时,还要锲而不舍的书信,源源不断的递到了同样如同守在空城的刘克师手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刘克师,无奈的看着那一封比一封烫手的求援信,最终愤恨的写下一个字:滚!

虞允文依旧是锲而不舍的讨价还价:三千人,只要三千人就足矣,钱粮都不用你操心,我就只要三千人就足矣,拜托了。

此事显然已经超出了刘克师能够处置的范围,何况他如今比谁都穷,就是连三千人也无法给虞允文凑出来,所以贼精贼精的两人,在互相互信叫骂对方不知好歹,不顾友军死活时,都同样给身处鄜延路叶青去信求救。

看着虞允文那封:克师兄,允文弟这厢有礼了:三千人,只要三千人就足矣,钱粮都不用你操心,我就只要三千人就足矣,拜托了。

叶青不由的摇头苦笑,而后心头竟然有些恶作剧的想着,虞允文若是在信的结尾给刘克师加个比心的话,或许就能够彻底把刘克师气疯了。

如今

同样愁着没有援兵的叶青,独自一人面对金人也正在苦苦支撑,如同一个穷光蛋一样,在身上没有一分钱,但还需要填饱肚子时,自然是会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

此时的叶青,自然是也无法顾忌临安朝廷一旦得知后,或者是韩侂胄得知后,又会如何指使御史弹劾他,甚至是给他定罪了。

毕竟,那些都是将来的事情,眼下还是要先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才行。

跟虞允文一样,叶青也会憧憬着,如今要是再有两万生力军给自己,自己就有底气跟乞石烈诸神奴一直耗到过年了。

其实……一万八也行,再不济一万五我也能够撑过去,要不一万?

在抱着跟虞允文相同想法儿的叶青,终于是把目光再次瞄向了利州路的大散关,恒峤的出现让他在最初解了燃眉之急,如今既然恒峤已经前往了金州,去驰援墨小宝他们三人,那么自己是不是还可以故技重施?

利州大散关即便是有如今的韩侂胄亲自坐镇,但安丰军、江阴军两路大军的统领乃是司马坚跟赵方,赵方自是不必多说,就差脑门儿上刻出韩党二字了。

而司马坚乃是当初自己合并淮南东路时,新招揽的武将,如今看来,只能秘密差遣他来解燃眉之急了。

于是在绍熙四年七月十日这一天,在兰州城一个人战战兢兢过了好几日的虞允文,终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来了一股生力军,只是站在城楼上的他,看着那被黄土烟尘覆盖的大军,以他领兵多年的经验来看,怎么看也不像是有一万人的样子,顶多也就是三四千人的规模而已。

随着城门大开,迎来友军,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的虞允文,欢快的跑下城楼去迎候,而后在那武将的手里,便是先接到了一封言简意赅的信:鄜延路战事吃紧,许诺你的一万人,借我六千,多谢。这是四千人,请查收,务必要守好兰州,否则军法从事。叶青。

“从事你个锤子!”虞允文气的对着那封信破口大骂,显然他并没有没想到,叶青竟然会明目张胆、如此无耻的抢走了大半人马。

“我敢说,其余六千安丰军,必然是被他差遣至了平凉镇!”虞允文看着刚刚入城,就因为自己的破口大骂,而有些目瞪口呆的安丰军武将,又不得不换上笑脸欢迎其来帮自己守兰州。

而此时身在平凉镇的刘克师,此时的心情几乎是与虞允文一模一样儿,神情茫然的捏着那安丰军武将给他的信,上面的内容言简意赅:鄜延路战事吃紧,许诺你的一万人,借我六千,多谢。这是四千人,请查收,务必要守好平凉镇,否则军法从事。叶青。

原本答应给他一万人马的叶青,竟然食言了,不,不是食言,是明目张胆的不经自己同意,竟然硬生生从自己这里借走了六千人。

“竟然还要军法从事?我……呵……四千人我怎么守平凉,我又不是领兵打仗的武将,前些时日能赢完全是因为运气好,因为我兵力多才赢的夏人!”刘克师把手里的信纸抖的哗哗作响。

两日后,跟虞允文悄悄沟通后,在得知彼此都被叶青强行借走了六千兵力后,不知为何,两人竟然一下子觉得心里平衡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