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 169 宋雅舒再见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169 宋雅舒再见

作者:吃饭的萝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秦朝建立,秦国的车马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兵马俑出土的一些战车,可以看出来。

只不过此时的车辆没有后世的链条、传动轴、避震器等物,就是单纯的车轮加上车架,车轮也是采用木头材质,极易磨损。

手推车是汉代发明出来的,所以秦朝的时候并没有。

只不过手推车的正统叫法是“辘车”,汉代井上汲水多用辘轳,而手推车就是由一个轻便的独轮向前滚动,形似“辘轳”,所以称其为“辘车”。

辘车的使用从汉代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就算黄贺穿越的时候,在许多农村、城市的工地里还是依旧使用这种小推车,只不过做出了改良,将单轮改成双轮,车驾取消,换成了车盒。

辘车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单人操作,轻便快捷,而且还能在田间地埂进出,比一般的四轮车或者双轮车,更适合农民的需要。

省却了百姓运送粮食之苦。

只是现在的秦朝还没有橡胶,无法制作出轮胎,好在黄贺直接从现代社会,采购了一批橡胶轮胎,安装到这些小推车上,大大的加速了夏收工作的进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的智慧,诚不我欺。”

仿照后世的粮食储备,黄贺开启了向广大骊山百姓,购买春季小麦的通知。

按照一斤粮票两斤小麦的价格,大批的小麦被运输进黄贺建立的粮仓。

说是黄贺建立的粮仓,也不尽然,因为这个粮仓的位置,就是秦始皇的陵寝——也就是后世从未挖掘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占地万亩,内部空间极大,得益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秦始皇陵具有干燥、防火、防虫、防潮、低温等特点,是一个天然的大粮仓。

秦始皇的遗体,早就被黄贺清理出去,挖个坑,埋了。

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精心准备了三十多年的皇陵,为黄贺做了嫁衣,许多不易储存、易腐烂的肉类、水果等物品,全都放在了秦始皇陵,再放上几千万斤的小麦,自然也不在话下。

潇睿吐了吐舌头道:“主人,咱们这样,会不会是亵渎祖龙啊?”

“哪有什么亵渎,死去元知万事空,与其浪费这么大的一个地方,还不如让它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储存地,你看上至周朝天子,下至黎民百姓,活着的时候可能不同,但是死了大家都一样,谁也不能再活过来。”

“而且越是身份高贵的人,死后越怕自己的陵寝被盗。我们将始皇的遗体葬了,无人知晓,免去了他死后还要被盗墓者袭扰的隐患,说不定他还得感谢咱们呢。”

祖龙:我TM真服了你这个老八!

黄贺觉得,不论这个人生前如何,死后就是一堆烂肉,与其在棺材里腐烂,还不如回归自然,这一点,西部人民的天葬就非常符合黄贺的理念。

人与动物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活着的时候,人可以有思想、有尊严的活着。

许多古代的帝王将相,将自己的陵墓修建的比活着的时候还要繁华,他们相信轮回转世,死后重生,活着的时候享受,死了也要带进坟墓。

黄贺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但绝不赞同,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人都死了,还要跟活人争地方、争资源,这不是纯纯的死靶子吗?

就像许多盗墓小说里写的那样,死人跟活人斗,任凭你机关再巧妙、位置再隐蔽,也挡不住人们对财宝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东西,穷才是。

原本骊山的百姓,对祖龙始终保持着敬畏,但是黄贺亲自发话,让他们把秦始皇陵里面的东西都给搬出来,能用的就自己用,不能用的就变卖出去,换成粮食。

现在的秦始皇陵,早就成了一个大冰箱,被黄贺划分出好几个区域,用于存储。

这次骊山小麦大丰收,许多百姓留足了家中的余粮,其余的全都卖给了黄贺。

准确的说,是卖给了骊山县衙,更准确的说,是卖给了骊山县六娃负责的粮食收购站。

粮食储备可是一件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黄贺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天下粮仓》,整部剧就是围绕着粮仓开展,为了粮食的事情,那真是手起刀落,砍了不知多少清官、贪官的脑袋,里面的老百姓更惨,易子而食的惨剧每天都在发生。

究其原因,还是生产力不足,粮食储备不足。

古代的官方为了调节粮价,储备粮食以应付灾荒饥年,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

到了西汉、东汉时期,“常平仓”制度就逐渐完善。

古代每逢朝代末年,多是因为百姓吃不上饭造反,例如元末、明末,朱元璋吃不上饭,全家饿死,加入了红巾军。

李自成吃不上饭,就加入了高迎祥的部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闯王。

但凡有一口吃的,古代的百姓都不会走上造反的路。

储备粮就像空气,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不能缺少。

黄贺望着堆积成山的小麦,忍不住放声大笑,“有了这些粮食,进可取咸阳,退可守骊山,这下,就算刘邦、项羽带着三十万兵马来投奔我,我也不怕了。”

潇睿忍不住问道:“刘邦?项羽?他们是谁?”

黄贺望着东方,意味深长道:“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星,天纵奇才,如果有机会,我带你会一会他们。”

……

咸阳城内,秦国王宫。

公子高、公子将闾分坐在王位两旁,大殿上,以右丞相冯去疾一派、左丞相李斯一派,至于赵高,则是闭门不出,连朝会也不来参加。

“臣闻听一件大事,祖龙皇帝的陵寝,被黄贺恶贼破坏,他将祖龙的尸身草草的埋了,陵寝则被他挪作他用,此举伤天害理,有损我秦国之威,恳请二位皇子立即出兵,讨伐黄逆!”

开口的是御史大夫冯劫,此人今年已四十有三,长得是标准的秦人面孔,方脸、面部中部凹陷,下颌明显前翘,额头也有轻微前倾。耳朵形状似长条,眼睛位于中部凹陷最低的地方,如八字斜着向里向外,眼尾上翘,鼻部比较扁平。

蓄着八字胡,一身正气。

按照原本历史走向,这位冯劫冯大人,此刻已经与右丞相冯去疾,一起去地府见祖龙了。

秦朝的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管理书籍和群臣奏章,地位之高相当于副丞相。

冯劫说完,朝堂上一片寂静,就连黄贺的老对头冯去疾、冯嚣亭父子,也是缄口不言,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

见无人说话。

公子高干咳了两声道:“冯大夫所言甚是,可目前我咸阳城只剩下八万军队,其中两万护卫咸阳的中尉军,一万负责宫廷的卫尉军,还有五万都尉军残部,如此兵力,再去攻打骊山,恐重蹈覆辙啊。”

公子高说的倒是实话,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人反驳。

公子将闾不高兴了,他本来也是要这样说,可被公子高抢了先,他眼珠子一转,暗道:现在是争夺皇位的关键时期,公子高已经取得了右丞相冯去疾的支持,如果能将御史大夫拉到自己的阵营,我的胜算岂不是又多了一分?

你既然反对出兵,那我就跟你反着来,反正秦国的士兵数不胜数,就算全打光了,只要重新招募不就行了?

“哥哥所言有偏颇。”公子将闾开口就反驳了一句,成功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他黄贺再强,也不过只有骊山弹丸之地,我们只需要用大军围困,等到骊山山穷水尽,我们再将其一网打尽,岂不正好。”

公子将闾此言,也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御史大夫冯劫暗暗赞许。

公子将闾看到诸臣的反应,心里很是得意,继续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如今我咸阳城富有八万带甲之士,而他黄贺,也不过一万之数,我们还可以从北方的上郡调去兵马,到时候我军佣兵三十万,定可一举破之!”

公子高闻言一惊,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打起了被拒匈奴的三十万大军的主意。

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不到一年的时间击退匈奴七百多里,夺取匈奴内蒙古河套地区,屯兵于榆林。

这帮骄兵悍将,战斗力爆表,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这三十万北地军,就从实际上控制了秦国的命脉。

只可惜三十万北地军的将领蒙恬,至今还在阳周大牢里关着。

如今这三十万大军的统领,是秦国大将王翦之孙,猛将王贲之子——王离。

自从王翦、白起、李信这帮人死后,秦国的大将,就只剩下蒙恬、王离、赵佗、屠睢等寥寥数人,否则历史上也不会让一个少府的小吏章邯执掌军事。

可以说,谁能打通王离的关系,谁就能掌握先机。

只要三十万大军在手,谁就是下一任的秦王。

公子高暗骂便宜弟弟狡猾,只不过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他硬着头皮道:“弟弟此言差矣,三十万北地将士,肩负抵御匈奴的重任,万万不可轻动,这是父皇的遗命,难不成,你还敢违抗父皇的命令不成?”

公子高也是拼了,为了不让将闾奸计得逞,连自己的死鬼老爹都搬了出来。

公子将闾也不是善茬,“父皇遗命?那你问问父皇,如果他老人家知道,自己死后,陵寝被毁,尸身被遗弃荒野,他会不会继续坚持,不动兵马,会不会放任黄贺小儿,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恶事!”

“你——”公子高一时语塞,找不出反驳的话。

“奇怪,将闾这小子的口才,什么时候这么利索了?”

“公子将闾才辩无双,思维敏捷,实有始皇之遗风!”

“真是看走眼了,以前没发现,原来公子将闾还是个喷子高手!”

看着两位皇子唇枪舌剑的争辩,底下一众大臣大呼过瘾,有的人已经悄悄转变了阵营。

原本公子高是始皇二子,公子将闾是始皇三子,按照顺序,自然是长者为尊。

可秦朝怎么统一六国?

靠的可不是长者为尊,而是能者上、庸者下,这套成熟的人才选拔体系,让无数英雄豪杰,效力秦国。

以前有文武兼备的公子扶苏,底下一众皇子没有什么想法。

如今扶苏已死,公子高和公子将闾就成了热门选手,而且两个人的能力都不弱。

公子高略占优势,毕竟他现在是名义上的长子,但是经过今天的辩论,公子将闾的辩才明显高于公子高,这就让许多人改变了对两个人的看法。

谁都想自己支持的人有能力,谁也不想自己追随的人是个弱者。

公子高气结,赶忙向右丞相冯去疾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冯去疾心说:“你踏马的看我干什么?我是丞相,又不是你爹,别什么都指望老子。”

可是他已经明确的表示,支持公子高做下一任秦国的话事人,上了贼船,再想下来可就难了。

冯去疾声音沉稳:“正面对抗,不利;任黄贼发展,不行,只有一条路,先把黄贺在咸阳的产业没收,凡是有跟黄贼通气者,一律抓捕。”

“黄贼能发展至今,靠的无非是家具、白纸、粮食、粮票,只要我们将其四肢斩断,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乖乖投降。”

冯去疾并没有说什么打仗之事,那不是他的强项。

可不得不说,冯去疾的确是老奸巨猾,一下就道出了黄贺的软肋。

商业、军事,是黄贺在秦朝赖以行走的两条大腿,如果黄贺听到冯去疾这番言论,肯定要对他刮目相看。

冯去疾话刚一出口,底下就有人不乐意了:“冯丞相,你说这话,我可就要说道两句了。咱们现在讨论的,是黄贺挪用祖龙陵寝的事情,你扯他卖东西干什么?”

“难道他不卖家具、不卖白纸、不卖粮食,他黄贺就活不下去了?”

"我看,你就是单纯的怕了,因为你的儿子冯嚣亭,带着五万都尉军,被黄贺打的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所以你冯丞相的胆子也被打没了!"

说话之人是时任少府永巷令的章邯。

因为跟黄贺关系近,章邯靠着采买家具、白纸,狠狠的赚了一笔,章邯此人不是死脑筋,他利用所赚银钱,打通了不少关系,由原来的小吏,已经升任少府的永巷令,负责后宫的采买、宦官的起居生活,虽然职位不高,但是结交了不少后宫妃子、掌权的太监。

而他,也成为黄贺在咸阳城的重要棋子,其本人,还秘密加入了黄贺成立的天庭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天庭成员。

天庭组织,号称只要进入,就有机会死后荣升天庭,位列仙班。

黄大仙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了,加上这个时代的人,格外的封建迷信,黄贺的各种神异手段层出不穷,随便拿出几件现代物品,都能让这群秦朝土著,眼花缭乱,对黄贺仙人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作为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务人员,章邯可不会怕冯去疾这条老狗。

用黄贺的话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们迟早都要遭到清算。

冯去疾差点气死,他望着眼前这个无畏青年,手都有些哆嗦:“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来编排老夫,来人呐,给我叉出去!”

他见章邯面生,从来没有见过,所以说话一点也不客气。

章邯怒目而视,喝道:“谁敢!你这老不死的东西,居然想仗势欺人,你问我算什么东西?我告诉你,我再不是东西,也比你那个废物儿子强,起码我不会带着五万大军去送死。”

冯去疾本来一直在回避这件事情,他缄口不言,也有这个原因。

现在疮疤被揭开,冯去疾恼羞成怒,抬手就要打,左仆射周青臣赶紧拉住他,低声道:“老大人息怒,他是什么身份,您是什么身份,您如果跟他一般见识,就是掉自己的身份,反而让他长脸了。”

周青臣对着章邯不满道:“章邯,你怎可如此无礼,还不快向丞相大人赔礼道歉。”

章邯把他的话当作放屁,让他道歉?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哼——”章邯冷哼一声,装起了没事人,仿佛刚才的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

这可把冯去疾和周青臣气的够呛,可两位皇子在上,他们也不敢发怒,只能狠狠的瞪了周青臣一眼,意思是你给我等着,有你小子好果子吃。

被章邯这么一打岔,冯去疾原本想好的说辞也都忘了。

左丞相李斯这才姗姗来迟,他手捧笏板,从人群中走出,恭敬的对公子高、公子将闾施了一礼,然后转过身来,对着满堂大臣说道:“适才冯老丞相说了,要斩断黄贺跟咸阳的贸易,斯以为不妥。”

李斯师承荀子,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说话向来是简明扼要,立场鲜明。

李斯的才学、思想均为人称赞,是秦末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书法家。

相比于垂垂老矣的冯去疾,正当壮年的李斯,如日中天。

朝中许多大臣,对于他的学识、能力是极为钦佩。

否则他与赵高密谋篡改秦始皇遗诏、杀害扶苏,扶植胡亥上位,是怎么也不能服众的。

冯去疾作为老派的代表,对李斯的崛起,一直持敌对态度,听到李斯的话,他深感不快。

“李丞相,不知道你觉得哪里不妥?”

李斯伸出了三个手指头,说道:“斯以为,不妥之处有三。”

“其一,斯闻丞相欲断绝骊山咸阳通商,窃以为过矣。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而今为了一区区黄贺,就要断绝通商,岂不显得我大秦气度日益衰减,公子高、公子将闾不如乃祖?”

“其二,家具、白纸已成为秦国的必需品,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每日起居、通信,官府文书上传下达,无不依靠白纸,若是无此白纸,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多少的匠人去制作竹简,因噎废食,自古有之,吾等当汲取教训,勿重蹈覆辙矣。”

“其三,大米、白面、玉米等粮食,日夜进贡宫中,飨于诸位臣工,难道冯丞相欲让我等重食旧稻,舍弃美味否?”

李斯的回答,得到了在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支持,不少人拍案叫绝,掌声雷动。

“李丞相,好样的!”

“文采飞扬,文采斐然啊!”

“出口成章,骂人不带脏字,论辩才,大秦无出其右!”

听着众人议论,冯去疾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才是秦国朝廷上最靓的仔,现在看来,这个名头估计要被人抢走了。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你老了,也该退位,让年轻人发光发热了。

可现实情况是,像冯去疾这样的老臣,久居高位,尝惯了权力的滋味,根本舍不得离开权力核心,指望他们提携后辈,纯属痴心妄想,除非那个后辈是他的后代。

李斯平时也是不苟言笑之辈,以往秦始皇坐在龙椅上,下面的大臣哪敢出言不逊,个个都跟瘟鸡似的。

现在好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倒了,就公子高、公子将闾两个后起之秀,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尤其现在两人在极力拉拢朝臣,对于他们在大堂上的表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秦国朝堂的情形,就如同后世一个班级,班主任、老师通通不在,只剩下班长、学西委员两个人掌控班级,班里能乱成什么样?

李斯脸上的表情也就多了一丝和善,他拱手抱拳,对着恭维他的人说道:“斯也是个普通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同行的衬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