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 196 秦国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196 秦国

作者:吃饭的萝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秦朝建立,秦国的车马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兵马俑出土的一些战车,可以看出来。

只不过此时的车辆没有后世的链条、传动轴、避震器等物,就是单纯的车轮加上车架,车轮也是采用木头材质,极易磨损。

手推车是汉代发明出来的,所以秦朝的时候并没有。

只不过手推车的正统叫法是“辘车”,汉代井上汲水多用辘轳,而手推车就是由一个轻便的独轮向前滚动,形似“辘轳”,所以称其为“辘车”。

辘车的使用从汉代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就算黄贺穿越的时候,在许多农村、城市的工地里还是依旧使用这种小推车,只不过做出了改良,将单轮改成双轮,车驾取消,换成了车盒。

辘车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单人操作,轻便快捷,而且还能在田间地埂进出,比一般的四轮车或者双轮车,更适合农民的需要。

省却了百姓运送粮食之苦。

只是现在的秦朝还没有橡胶,无法制作出轮胎,好在黄贺直接从现代社会,采购了一批橡胶轮胎,安装到这些小推车上,大大的加速了夏收工作的进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的智慧,诚不我欺。”

仿照后世的粮食储备,黄贺开启了向广大骊山百姓,购买春季小麦的通知。

按照一斤粮票两斤小麦的价格,大批的小麦被运输进黄贺建立的粮仓。

说是黄贺建立的粮仓,也不尽然,因为这个粮仓的位置,就是秦始皇的陵寝——也就是后世从未挖掘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占地万亩,内部空间极大,得益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秦始皇陵具有干燥、防火、防虫、防潮、低温等特点,是一个天然的大粮仓。

秦始皇的遗体,早就被黄贺清理出去,挖个坑,埋了。

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精心准备了三十多年的皇陵,为黄贺做了嫁衣,许多不易储存、易腐烂的肉类、水果等物品,全都放在了秦始皇陵,再放上几千万斤的小麦,自然也不在话下。

潇睿吐了吐舌头道:“主人,咱们这样,会不会是亵渎祖龙啊?”

“哪有什么亵渎,死去元知万事空,与其浪费这么大的一个地方,还不如让它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储存地,你看上至周朝天子,下至黎民百姓,活着的时候可能不同,但是死了大家都一样,谁也不能再活过来。”

“而且越是身份高贵的人,死后越怕自己的陵寝被盗。我们将始皇的遗体葬了,无人知晓,免去了他死后还要被盗墓者袭扰的隐患,说不定他还得感谢咱们呢。”

祖龙:我TM真服了你这个老八!

黄贺觉得,不论这个人生前如何,死后就是一堆烂肉,与其在棺材里腐烂,还不如回归自然,这一点,西部人民的天葬就非常符合黄贺的理念。

人与动物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活着的时候,人可以有思想、有尊严的活着。

许多古代的帝王将相,将自己的陵墓修建的比活着的时候还要繁华,他们相信轮回转世,死后重生,活着的时候享受,死了也要带进坟墓。

黄贺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表示理解,但绝不赞同,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人都死了,还要跟活人争地方、争资源,这不是纯纯的死靶子吗?

就像许多盗墓小说里写的那样,死人跟活人斗,任凭你机关再巧妙、位置再隐蔽,也挡不住人们对财宝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东西,穷才是。

原本骊山的百姓,对祖龙始终保持着敬畏,但是黄贺亲自发话,让他们把秦始皇陵里面的东西都给搬出来,能用的就自己用,不能用的就变卖出去,换成粮食。

现在的秦始皇陵,早就成了一个大冰箱,被黄贺划分出好几个区域,用于存储。

这次骊山小麦大丰收,许多百姓留足了家中的余粮,其余的全都卖给了黄贺。

准确的说,是卖给了骊山县衙,更准确的说,是卖给了骊山县六娃负责的粮食收购站。

粮食储备可是一件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黄贺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天下粮仓》,整部剧就是围绕着粮仓开展,为了粮食的事情,那真是手起刀落,砍了不知多少清官、贪官的脑袋,里面的老百姓更惨,易子而食的惨剧每天都在发生。

究其原因,还是生产力不足,粮食储备不足。

古代的官方为了调节粮价,储备粮食以应付灾荒饥年,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

到了西汉、东汉时期,“常平仓”制度就逐渐完善。

古代每逢朝代末年,多是因为百姓吃不上饭造反,例如元末、明末,朱元璋吃不上饭,全家饿死,加入了红巾军。

李自成吃不上饭,就加入了高迎祥的部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闯王。

但凡有一口吃的,古代的百姓都不会走上造反的路。

储备粮就像空气,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不能缺少。

黄贺望着堆积成山的小麦,忍不住放声大笑,“有了这些粮食,进可取咸阳,退可守骊山,这下,就算刘邦、项羽带着三十万兵马来投奔我,我也不怕了。”

潇睿忍不住问道:“刘邦?项羽?他们是谁?”

黄贺望着东方,意味深长道:“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星,天纵奇才,如果有机会,我带你会一会他们。”

……

咸阳城内,秦国王宫。

公子高、公子将闾分坐在王位两旁,大殿上,以右丞相冯去疾一派、左丞相李斯一派,至于赵高,则是闭门不出,连朝会也不来参加。

“臣闻听一件大事,祖龙皇帝的陵寝,被黄贺恶贼破坏,他将祖龙的尸身草草的埋了,陵寝则被他挪作他用,此举伤天害理,有损我秦国之威,恳请二位皇子立即出兵,讨伐黄逆!”

开口的是御史大夫冯劫,此人今年已四十有三,长得是标准的秦人面孔,方脸、面部中部凹陷,下颌明显前翘,额头也有轻微前倾。耳朵形状似长条,眼睛位于中部凹陷最低的地方,如八字斜着向里向外,眼尾上翘,鼻部比较扁平。

蓄着八字胡,一身正气。

按照原本历史走向,这位冯劫冯大人,此刻已经与右丞相冯去疾,一起去地府见祖龙了。

秦朝的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管理书籍和群臣奏章,地位之高相当于副丞相。

冯劫说完,朝堂上一片寂静,就连黄贺的老对头冯去疾、冯嚣亭父子,也是缄口不言,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

见无人说话。

公子高干咳了两声道:“冯大夫所言甚是,可目前我咸阳城只剩下八万军队,其中两万护卫咸阳的中尉军,一万负责宫廷的卫尉军,还有五万都尉军残部,如此兵力,再去攻打骊山,恐重蹈覆辙啊。”

公子高说的倒是实话,在场的诸位大臣,没有人反驳。

公子将闾不高兴了,他本来也是要这样说,可被公子高抢了先,他眼珠子一转,暗道:现在是争夺皇位的关键时期,公子高已经取得了右丞相冯去疾的支持,如果能将御史大夫拉到自己的阵营,我的胜算岂不是又多了一分?

你既然反对出兵,那我就跟你反着来,反正秦国的士兵数不胜数,就算全打光了,只要重新招募不就行了?

“哥哥所言有偏颇。”公子将闾开口就反驳了一句,成功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他黄贺再强,也不过只有骊山弹丸之地,我们只需要用大军围困,等到骊山山穷水尽,我们再将其一网打尽,岂不正好。”

公子将闾此言,也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御史大夫冯劫暗暗赞许。

公子将闾看到诸臣的反应,心里很是得意,继续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如今我咸阳城富有八万带甲之士,而他黄贺,也不过一万之数,我们还可以从北方的上郡调去兵马,到时候我军佣兵三十万,定可一举破之!”

公子高闻言一惊,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打起了被拒匈奴的三十万大军的主意。

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不到一年的时间击退匈奴七百多里,夺取匈奴内蒙古河套地区,屯兵于榆林。

这帮骄兵悍将,战斗力爆表,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这三十万北地军,就从实际上控制了秦国的命脉。

只可惜三十万北地军的将领蒙恬,至今还在阳周大牢里关着。

如今这三十万大军的统领,是秦国大将王翦之孙,猛将王贲之子——王离。

自从王翦、白起、李信这帮人死后,秦国的大将,就只剩下蒙恬、王离、赵佗、屠睢等寥寥数人,否则历史上也不会让一个少府的小吏章邯执掌军事。

可以说,谁能打通王离的关系,谁就能掌握先机。

只要三十万大军在手,谁就是下一任的秦王。

公子高暗骂便宜弟弟狡猾,只不过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他硬着头皮道:“弟弟此言差矣,三十万北地将士,肩负抵御匈奴的重任,万万不可轻动,这是父皇的遗命,难不成,你还敢违抗父皇的命令不成?”

公子高也是拼了,为了不让将闾奸计得逞,连自己的死鬼老爹都搬了出来。

公子将闾也不是善茬,“父皇遗命?那你问问父皇,如果他老人家知道,自己死后,陵寝被毁,尸身被遗弃荒野,他会不会继续坚持,不动兵马,会不会放任黄贺小儿,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恶事!”

“你——”公子高一时语塞,找不出反驳的话。

“奇怪,将闾这小子的口才,什么时候这么利索了?”

“公子将闾才辩无双,思维敏捷,实有始皇之遗风!”

“真是看走眼了,以前没发现,原来公子将闾还是个喷子高手!”

看着两位皇子唇枪舌剑的争辩,底下一众大臣大呼过瘾,有的人已经悄悄转变了阵营。

原本公子高是始皇二子,公子将闾是始皇三子,按照顺序,自然是长者为尊。

可秦朝怎么统一六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