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 202 老汉

穿越:赳赳大秦,做我打工人 202 老汉

作者:吃饭的萝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7: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连赢阴嫚都觉得鼻头酸酸的,心中满是羞愧。

黄贺看着众人的表情,满意的点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这是古人的训诫,也是他们的经验。”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发现问题,就要拿出方案,解决问题,而不是垂头丧气,一副死了爹妈的模样。”

“经济很重要,粮票局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全县各单位、为钢铁厂、家具厂、造纸厂、矿山的生产,为骊山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秦国亡我之心不死,就像有一匹饿狼,整日尾随,伺机而动,我们要有警惕心啊,不能因为打了一场胜仗,吃了几天饱饭,就忘记了危险。”

“居安思危,常怀远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诗经》中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牗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因为胜利,骊山内部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正在慢慢的腐蚀我们。”

“在这里我就不点名了,你们作为他们的家属,我相信发现了这个苗头。我希望你们可以将这股歪风邪气,扼杀在摇篮里,我不希望屠刀对自己人举起,我更不希望,原本是我的好兄弟、好战友,却在背后捅我刀子。”

“好了,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潇睿局长。”

黄贺说完话,起身离开,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潇睿赶忙将他送出去,两个人来到门口,没有其他人。

“潇睿,白脸我唱完了,接下来就该你唱红脸了,相信经过这件事,你对粮票局的掌控应该可以更进一步。”

潇睿扑进黄贺怀里,撒娇道:“哼,主人好坏,我好喜欢。”

伟人常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把坏事变成好事。

离开粮票局,黄贺和英布二人在城里闲逛。

街边有不少的农民,摆摊兜售粮食,也就是小麦。

今年骊山夏收圆满收工,家家户户粮食大丰收,许多农民晒干了粮食,或是送到粮食站,或是自己拿出来售卖。

粮食这种东西,是有保质期的,而且还特别娇贵,保存不当就容易腐烂、发霉。

普通人家能存储个一两年就不错了,所以即使粮食丰收,他们也必须把多余的粮食卖出去。

黄贺来到一个老汉的摊位上,蹲下身子问道:“老伯,您这小麦多少钱?”

“这位公子,您要买?”

黄贺点头道:“价格合适就买。”

老汉赶紧推销起自己的小麦,伸手抓起一把,“可不是跟你吹啊,老汉我活了五十多年,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麦子,你看看,颗粒饱满,个大,磨成面粉,做馒头、包子、面条都是上上之选,放进油锅里一炸,啧啧,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老汉并没有夸张。

现代人吃的大米、小麦,那都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优中选优,到了近代,更开创了生物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出高产作物。

但是在近代以前,大米、小麦无论从色泽、口感、产量来说,都是远远不如现代的。

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饮食方面,也不能说超过现代的普通人。

《秦律-仓律》记载,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禾(粟,小米)、麦(小麦)、黍(大黄米)、稻(水稻)、小豆和菽(大豆)。

秦国地处秦岭以北,灌溉条件不足,主要指粟、麦为主,巴蜀、汉中等地则种植水稻。

秦朝时期,小麦的亩产也就一百斤左右,就算是到了近代,也就200斤左右。

直到后来使用了改良后的小麦种,亩产才达到800斤。

黄贺带来的这些小麦种,在秦朝现有条件下,亩产达到了300斤,已经是超出老秦人的想象力。

“所以老伯,您这小麦到底作价几何?”

老汉伸出三根手指,“三斤小麦,一斤粮票。”

粮食收购站的小麦收购价格是一斤粮票,两斤小麦,只是今年的小麦大丰收,粮食收购站根本吃不下那么多的粮食。

黄贺可没有学后世的鹰酱,凡事不决印钞票。

鹰酱疯狂印钞票,那是因为有全世界给他买单,但是现在黄贺的基本盘只有骊山,而粮票也只在咸阳和骊山两地流通,根本没有庞大的市场来做蓄水池。

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老秦人太穷了。

别看后世吹嘘,什么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可生产力、人口在那里摆着,总共三千万人,其中有多少蛮夷、多少劳工、多少军队?

剩下的消费者、老百姓又有多少?

如果自己穿越到宋朝或者是明朝,倒是有可能搞一搞经济战略,但是在秦朝,还是算了吧。

老老实实的种田、爆兵才是王道。

“您这可够便宜的,是用粮票支付,还是用秦半两?”

老汉笑的跟朵菊花一样:“都行,只是秦半两要多一些,而且不能有残缺、磨损的。”

粮票是硬通货,可秦半两始终有它的生存空间。

不过秦半两如今的地位,就等同于后世的零钱,一块两块的使用。

黄贺笑道:“说的这么好,那我可得买一些尝尝。”

“公子,只要您尝了我的小麦,包您满意,吃了这一口,还想下一口。”老汉一边说,一边往口袋里装小麦,“要说老汉最感谢的人,非黄大仙莫属,若不是他,我们哪能吃到这么好的小麦。”

“以往的田地,一亩地顶多产出一百斤,全家的嚼用都不够,还要交租,粮食不够了,家里的壮丁就得去官府服徭役来偿还。”

“现在好了,咱们老百姓地里粮食多了,空闲时间还能去家具厂打打零工,赚些粮票,现在打工一个月挣的粮票,比以前一年挣的都多。”

黄贺听了很高兴,刚想问一问老汉家中的情况,忽然背后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老东西,这个月的保护费还没交呢吧?”

黄贺转身,看到来人一身短打,年纪也就二十多岁,样貌普通,右脸颊上有黑色的刺青。

秦朝版的古惑仔?

英布站在黄贺的身边,不足两尺的地方,保证对方一出手,自己就有把握拿下。

黄贺打算静观其变,看看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老汉见到来人,笑容可掬的老脸顿时成了苦瓜,“后生,你这个月都来了两次了,月初的时候来了一趟,月中的时候又来了一趟,每次都说要保护费,可是老汉的保护费已经交给炸天帮了,我这也是小本生意,糊口饭吃,钱都交给你们,我们全家吃什么呀。”

黄贺眉头微皱,听老汉的口气,这条街上的黑涩会,好像不止眼前这一个。

还有,炸天帮是什么鬼?

区区一个郡下的县帮派,起这么一个吊炸天的名字,不怕遭天谴吗?

年轻人一脚踹在老汉的小推车上,力道之大,小推车应声而倒,车上装载的小麦散落一地。

黄澄澄的小麦水银泻地般,铺满了整个道路,年轻人躲闪不及,鞋履进了一些麦粒,慌忙跳起,仿佛自己踩的不是小麦,而是踩到了狗屎。

老汉的心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攥紧,“麦子,我的麦子啊!”

年轻人不满道:“老东西,你号丧呐,不就是麦子吗,现在这东西,城里多的是,你要想在这条街卖东西,就必须给我们小刀会交保护费,否则,你的生意就甭做了。”

年轻人根本体会不到,农民对粮食的珍惜。

君不见,每年小麦、水稻收割完毕,田地里就会多出一些拾穗人。

后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墨言小时候跟随母亲去集体耕种的地里捡麦穗,正捡着,看守麦田的人远远走来,其他捡麦穗的人见状纷纷逃跑。

墨言的母亲因为是小脚,没办法跑快而被抓住,看守人搧了母亲一个耳光,母亲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随后,看守人不但没收了墨言和母亲捡到的麦穗,还吹着口哨耀武扬威。母亲嘴角流着血,只能以无助的神情看着看守人扬长而去,脸上流露出来的痛苦和绝望叫墨言终生难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