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直播vlog全家穿越给始皇种田 > 番外(三)

直播vlog全家穿越给始皇种田 番外(三)

作者:柚子再飞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

一众臣子匆匆而来。

嬴政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李斯身上。

“朕身体无事,诸位大可放心,朕此前不过是做了个美梦,如今醒转回来了。诸位数日来恪尽职守,都辛苦了,去休息吧。

左丞稍待片刻。”

与众臣说完话处理好累积的政务后,他开口单独留下李斯。

年少时他曾跟着李斯学习。那时的李斯教导他十分尽心,可以说,除了阿娘,第二个尽心教导他的人便是李斯。是以有许多年,李斯都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只是,随着他成年亲政,李斯逐渐成了大秦的权力核心之后,两人反倒没有过去亲厚,他也很久没唤过他老师了。

很多事情,他确实没有深想过,但是从几千年后回来,他也该好好想想。

幸好他还有时间。

“老师,朕梦到了阿娘。于朕而言,这可真算是难得的美梦。”

突然听到他这一声“老师”,李斯应是有触动的,顿了顿才道:

“姜饶巨子?”

“对。自然是她。”

“陛下与巨子感情深厚,陛下怀念巨子是理所应当,但还是要保重龙体。”

“嗯,朕知晓。”他道,“朕只是梦醒之后想起一件事情来。”

“‘治道纯而王天下,治道杂而霸诸侯。二者皆无,则国必亡矣。’

这一句老师可耳熟?”

李斯皱了下眉,摇头:

“臣未曾听闻,可是姜饶巨子说过的?”

嬴政摇头:

“不,这一句是出自荀子之口。”

“老师?”李斯是荀子的学生。

“对。阿娘昔年曾在魏国与荀子,邹衍先生等诸位当世名家论道。此句便是荀子同阿娘说过的。

当年荀子还曾赴秦规劝过昭襄王。只是,当时昭襄王未肯听他的谏言。

后荀子赴魏时曾与阿娘言,‘此争霸天下之时,秦政尚可称胜,但他日一统之下,秦政若不改,秦必亡于此!”

李斯闻言,看着他惊讶的问:“陛下是想,变法?”

他点点头:

“华夏之地征战百年,大秦一统天下十数年,是时候该休养生息,弥合华夏人之间的嫌隙了。大秦想要长久,那么不但要疆土一统,也要一统人心。

老师,不知老师可敢、可愿,做第二个商君,助朕为大秦开创另一番盛景?”

他这样说,只要李斯点头,就相当于有了再一次推高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的机会!

李斯闻言惊讶之后,立刻跪地受命。虽然他依旧看似平静,但是二人相识多年,嬴政自是能看出李斯平静之下掩藏的激动与喜意!

果然,对于权利,李斯终究是沉迷的。

他当然不会因为这个时空还没发生过的事情处置李斯。

如今提起变法,一是测试一下,看看李斯是否看出了大秦如今的危机,是否有解决的办法;二是看看,当大秦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冲突中之时,李斯是否会为了大秦的利益放弃个人的权势利益;三是,给大秦,给扶苏都争取些时间。

因为一切都需要时间改变。

想起扶苏,至今还是让他颇有些后悔。不是后悔罚了他去西北,而是后悔没有把他教好。当初就应当去墨家找个人来给扶苏做老师!

扶苏小时,正是他与李斯忙着一统六国的时候,他们都不得空,所以就听李斯的,请了他曾经的好友,也是当时的秦国仆射,齐人淳于越为扶苏开蒙。

当年他曾想过要百家兴旺于咸阳,所以在咸阳建了博士馆,召集天下士子跟博学之人前来。像是法家的韩非也曾在博士馆待过一段时间。只可惜韩非最后还是走了。

淳于越早年是李斯好友,他虽师从儒家,但算得上博学多才,所以扶苏就交给了他教导。

可后来才发现,淳于越竟是主张效法先贤,以古论今,最后甚至利用咸阳城博士馆的博士学士,煽动各国汇聚在咸阳的士人们抨击秦政,试图废了大秦的郡县制,把秦制改回分封制!

且不说他的论调正确与否,单说他煽动士人抨击秦政,以士人干政,只此一点就该杀!

还因淳于越的原因,博士馆渐渐变得鱼龙混杂,有些方术士,诸如卢生,徐福,侯生等的在咸阳城招摇撞骗,整日鼓吹什么长生不老之术,重臣,宗室之中都不乏被他们蒙骗之人。最后他们甚至还把他们的那个所谓的“仙丹”送到了他的面前!

所以当年他一怒之下,直接施展雷霆手段,把淳于越等抨击朝政煽动士人的儒生士子,连同这些招摇撞骗的方术士一起,共计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了!

扶苏当年就是听闻淳于越要被坑杀,不管不顾的就跑来求情,他发作一场,就顺势把扶苏赶去西北修长城去了。

其实这不是他怒火攻心下的决定,而是为了扶苏的安全想出来的权宜之计。

六国被灭后,依旧有不少六国之人不死心,时常有人来刺杀他。作为他的嫡长子,即便是没有被封太子,扶苏也足够招人恨。

送他去西北,一则是让他多看看外边的世界,长长见识,别什么都只听儒家那一套,二也是因为蒙恬亦是扶苏的老师,定然会护他周全。

这样在他出巡时也能少些后顾之忧少些顾忌,不用时时担心扶苏的安危。

只是经过淳于越一事,扶苏与李斯算是彻底交恶,想来阿娘那边的历史里,李斯之所以最后会与胡亥赵高合谋矫诏篡位,主要也是因为他与扶苏的政见不合。

李斯应是怕扶苏继位后,自己会丢掉手中的权利。

所以,他在召回扶苏前,先给李斯吃个定心丸。毕竟这个时候,他的态度才说明一切。

而扶苏,他对他这个父皇还算至纯至孝,这个儿子当年毕竟年纪还小,如今或许还是可以掰正一下?

这一次的昏迷也让他有了警醒。若是他什么也没有安排就这么离开世间,说不好他的大秦真会如阿娘的历史中一样,最终分崩离析被人取而代之。

凭心而论,他这些个儿子之中,其实扶苏是能力最出众一个,他也倾注了很多心力在这个孩子身上。也是时候召回扶苏了。

当初把扶苏赶去西北,手段终究是粗暴没耐心了些。

如今想想,扶苏是自己的嫡长子,如无意外也是未来会接下手里大秦基业的人,当年阿娘教导自己时有多耐心细致,就算自己及不上阿娘,终究还是应当把他带在身边亲力亲为的教导才对。

想了想,他去随行带来的书籍中翻找,找了半晌,拿出两本久违的书:

《新墨经》以及《吕氏春秋》。

他已经传旨去西北召扶苏回来。

从现在开始把扶苏带在身边,时时刻刻教着,总能扳回来些。在扶苏回来以前,他就再好好看看这两本书。

……

几日过去,扶苏已经带着妻儿上路赶来沙丘,他每日处理政事之后,也会同李斯商谈一番变法事宜。

对于李斯提出的建议,他暂时只是按下,就说此时还未回咸阳,不论想要有什么举措,都等回去咸阳再说。

不论他觉得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没有给李斯什么准确的答复。

他是始皇帝,是“千古一帝”,但其实,他也是开拓者,是探路人。这真的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如何离开商周的分封制,以郡县制让秦国在华夏大地屹立不倒?过去没什么可以借鉴的。

李斯的想法做法不是全然没有道理,但是,目前来看李斯的新法终究以“法”为主,若是以此为准绳变法,他想,秦律恐怕真的会成了阿娘那边历史上记载的“暴政”了。

这个时候,他不禁想:若是,他可以再去到阿娘那边就好了。

外翁阿娘都是很厉害的人,尤其外翁,他一定有更好的建议给他,并且,出发点绝对是为他,为大秦更好,绝无私心那种。

只可惜这些天,他每每都是满怀期待的睡去,希望可以再次看到阿娘一家人。但是,一次也没有!

他每日都是从自己的寝殿醒来,似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那日去阿娘的世界经历的一切好似真的只是他的一场梦。

他已经拼命回想那一日去阿娘那边之前他都做过些什么,不断尝试过了,但是都没什么作用。

不过,就在刚刚,又让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他起身,去放置天子玺的地方翻出了另外一个木盒来。

仔细的把木盒拿出来摆好,打开盒盖,盒中也是一方印玺。那印玺是整块羊脂玉雕琢而成,上边是五龙钮,几个侧面雕刻的都是二龙戏珠等图案,不需要拿起来,他也知道印玺的正面是用篆体刻的字是:

“敬德保民,国运恒长。”

这是阿娘最后一次来看他后留下的‘万民玺’,据说,是用昔年的和氏璧为原料,外翁亲手雕琢而成。这印玺代表的,是他一统华夏的功绩被万民承认。

这“万民玺”同他后来用蓝田玉雕琢的‘天子玺’一样,都是皇帝的象征。

他之所以把这个拿出来,是因为刚刚才想到,似乎先前他曾经摆弄过这个万民玺!

他把万民玺拿出来,轻轻的摩挲了一阵那玉玺上面的五龙钮,端详了一会儿,然后才把它又收回盒子里。

……

嬴政刚尝试睁开眼睛,就听到了说话声:

“政儿?”

“他醒了!我去叫医生!”

到他看清眼前的情形,就见姜安饶正一脸关切的凑过来看他,她旁边跟着外翁路行洲。再远一点,站着个高大的身影,他动动头,适应了光后,认出那是舅舅姜池雨。

“阿娘,外翁,舅舅!”

“政儿先说你现在感觉怎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床边的人都关切的看着他。

“我没事……”

话音未落,脚步声传来,他转头看见好几个穿着白衣服的人快步走进来。

白衣人其中一个是外婆,他们身后还跟着王昀。

他真的又来了!竟真的是万民玺的作用?

“这是王医生,让他帮你检查下。”姜安饶轻声对他说了一句,于是他任由那为首的被叫做“王医生”的医师给他检查,他一边配合一边抑制着心中激动。

王医生检查了片刻,笑着对外婆道:

“路主任放心吧,先前拍的片子之类的还有旁的检查我都看了,孩子没事儿!可能就是有点低血糖外加中暑,好好休息就没事了。再观察一下,下午没事儿就能出院了。”

路朝槿笑着对那说话的人点头道谢,然后把人送了出去。

他也趁这功夫坐了起来。

“阿爹!”转头又看向从外头走进来的路朝槿,喊了声外婆。

“哎!”路朝槿过来摸了摸他的头,“你这孩子刚突然就晕倒了,可吓死我们了!

现在还头晕吗?”

“我无事了,多谢外婆!”

“哎呀,能再看到你,真的是太好了!”

是啊,他也这样觉得!

眼见这屋里除了姜家一家人也没旁人,他略带兴奋的低声把自己的发现跟众人说了一下。

听他说他能够过来,竟然可能是因为那一块万民玺,姜家人都很诧异。

“是只要触碰过就可以在夜里睡着时过来吗?来了每次可以待多久?在你人到这边的时候,那一边的你会如何?”王昀问着。

这个他也不确定,只能判断自己可以来到这边,应当是跟那万民玺有关。其他的还需要多试验几次。

确定了他身体无恙,下午姜家人就帮他办了出院。

当他跟姜家人回到家里重新围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他也终于把自己目前最困扰的问题提了出来。

他已经意识到大秦本身的制度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如他所料,这个问题外翁姜若阳看的更清楚:

“六国亡秦之心不死,如今的大秦武力可撼天下,但民心,终究没有全部归顺于秦。”

姜若阳说,

“再有就是,大秦如今是纯粹的郡县制,这样的制度利弊都十分明显。

利处是在于,这可以让一切权柄都归于你一人之手,高度中央集权,但是,如今的大秦疆域辽阔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你修建了多条驰道,但以你那里如今的车马速度,若是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发生,传至咸阳都要不少时间,真有突发状况时你会鞭长莫及。

只你一人,终究看顾不来所有大秦的疆土。”

“我同李斯说了想要变法,但是他所提起的变法策略,都在整肃法令方面。此时六国人心不服,只靠法令压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姜安饶听完他的话,也道:

“只严明法令当然不行!乱世才用重典,此前商鞅变法为的是富国强兵,主要是为了发展秦**事实力,一切平民利益都要为军队让路,所以那法度才合适。如今你统一了六国,应该反过来了。

六国的人心不能够靠严酷的刑律镇压,而是要适时修改制度,让出部分利益给民众了。

百姓们日子过的好了,自然也就不想反了。

至于那些舍不得权势舍不得利益的六国贵族,你吓唬一批,杀一批打一批再放一批,他们就会老实不少。

与此同时,还是‘教化’。要慢慢扭转六国人的想法,只有让他们认可华夏一家,认可自己也是秦朝子民,最后才会民心安定。”

听完这话,嬴政心中一动,看着姜安饶问:

“所以,阿娘才让墨家跟姜家人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办学府?”

姜安饶点头:

“嗯,学府之内最主要强调的就是华夏一家的思想。年纪大一些的人思想不好扭转,从孩子开始抓起正好。

学府之内都是同龄的孩子,他们可能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但是在学府之内都是同窗,多年教育下来,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会趋同。

入学时他们年纪还小,没有太多固有观念,如今,第一批学府学子应当已经毕业了,他们读过书,回去家族里地位都不会低,有他们在,可以慢慢影响各自家族里的很多人。”

听完这话,他心里百味陈杂。

原来阿娘从那么早,在明知自己即将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在帮他铺路了。

若是没有来这里的经历,不知他到何时才能明白阿娘的苦心!

“政儿啊,这些是你说要看的书,我都帮你带过来了。”姜若阳说着,搬了一摞书过来给他,“你趁着人在这边,好好看一看吧。也许能够找到解决你目前困境的办法。”

“太好了,多谢外翁!”

他看到那一摞纸质书籍,十分高兴,当下就去拿了一本打算好好看看。

他不知自己能在这里待多久,也不知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当然是希望自己能知道的越多越好。他首先要看的就是汉朝的历史!

这个推翻了大秦取而代之的王朝,承袭了大多数秦国的制度,它又是凭借着什么存续了二百多年的?他要抓紧一切时间从千年之后吸收经验教训跟知识!

“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你是这天下第一个皇帝,无论你做的好还是不好,都会有人赞美你,也会有人骂你。所以就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就好,剩下的随便后人评说。”姜安饶对他道。

姜池雨道:

“其实,姜家有一支秘密的部队,是我亲手训练的,叫做黑猫。先前我把他们多数都带去了河西走廊,后来在我走之前给他们留了命令,从此以后他们就是国君的守护者。

此时他们应该就你的身边,你看不见的地方保护你的安全。

既然你来了,那我便告诉你如何同他们联系吧。这支队伍日后要怎么用就看你的了,只不过请你善待他们。”

姜池雨说着,给了他联系黑猫的方法。

只要他回去联系上黑猫,从此后他就会有一支战力超强的秘密部队,只听命他一人!

“谢谢舅舅!”原来,不只是阿娘,连舅舅都为他留了后手。难怪那么多六国余孽想要刺杀他最终都没成功!

他跟姜家人都怕这一次见面时最后一次相聚,所以阿娘等人尽可能多的叮嘱他,而他除了珍惜相见的时光,也在努力记忆他们的模样跟他们说过的话,也在努力背下那些看过的史书。

再次从寝殿醒来,嬴政拒绝了所有臣子的请见,把所有政事往后推,先把自己背下的东西默写下来,之后按姜池雨所说的法子,联系了黑猫。

一个叫做姜鸣的年轻男人影子一般闪现在他的寝殿里:

“黑猫首领姜鸣,拜见始皇帝。”

听着姜鸣汇报的黑猫如今的情况,他不得不佩服舅舅,多年过去,没了人统御的黑猫,依旧在坚定的执行着舅舅当年留下的命令。

这样的一支队伍,不论谁得到,都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

安排好了黑猫的事情,他才召人进来,见众臣处理政务,到晚上时,他拿出万民玺摩挲,然后睡去。

当睁开眼睛后看到的是阿娘家的天花板时,嬴政禁不住笑了。

半个月后,姜安饶王昀家的户口本上,多了一个叫王政的孩子;东巡结束后,始皇带着长子扶苏一家以及一众大臣慢慢回到了咸阳;

千年前的那位千古一帝,如今化身个七岁孩童的王政被他顽皮的,大着肚子的母亲推下了滑梯,他在一路滑行到达地面后,忍不住露出一个孩子般的笑容,并决定再来一次;秦王宫中,一向杀伐决断的始皇帝笑的温和的考教着几个孙子的功课,之后安排着他们日后也去姜家的学府学习。

“你想好啦?”姜安饶问他。

“嗯,两害相权取其轻。权系一人,虽然避免了分封之乱,但是一人身死,整个国家就必然分崩离析;反之,分封之后,虽然会有日后诸侯叛乱的隐患,但却可以让大秦如老树盘根,慢慢稳固下来。

大秦如今还承受不起高度的中央集权,家族之念终究是全天下的主流,大秦要长久,皇帝也不能成为孤家寡人,我暂时还不能撇开王族跟宗室之人。”

一切决定好,他倒是更加轻松了。一面努力看书,等着姜安饶的孩子落地,一面整顿朝政,推动一些变革。

医院里产房外,王政眼巴巴的等着,终于见到了刚刚出生的弟弟!他很想去抱一下,但最后还是因为怕伤到他,只轻轻摸了摸小婴儿的手;

数年后的朝会上,始皇帝终于正式封了扶苏为太子,并册封了其他几个成年的儿子为王,分封各地。为此李斯为首的一干重臣上谏数日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但始皇帝打定了主意,大秦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

没有什么最好的政策,不过都是时移世易。

他穿梭与两个时代,见证亲人幸福平安,期待这一次的大秦可以存续百年,千年,乃至万年。

(番外完)

这个番外,写了删,删了写,改了好几版,废了几万字。终于是发上来啦。

这个三合一的大章发完,也就意味着这本书正式完结啦!

还是那句话:

柚子不是最好的作者,但你们绝对是最好的读者,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的不嫌弃,更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跟陪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下本书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