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将门权宠 > 第158章 悬壶(九)

将门权宠 第158章 悬壶(九)

作者:薄须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9:03 来源:小说旗

沉舟坐在田垄间,压低的斗笠遮住了他大半张脸。他双手向后撑着地面,微微仰头看着云间洒下的金光,姿势舒展惬意。白猫蹲在他旁边咬着一条小鱼,远处的田地里,恢复土地所有权的淳县百姓在田间劳作。

一群小孩躲在不远处偷偷地打量沉舟,沉舟也视而不见。良久,有个小女孩磨磨蹭蹭地走上前,轻声问他:“大哥哥,你也没有饭吃吗?”

沉舟波澜不惊地看她一眼。

这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长了一双很纯真的圆眼睛,小鹿似的,肩膀上挎着一个黄色的蝴蝶布包。

小女孩鼓起勇气,说:“钦差大人带着羽林卫来主持公道了,坏人都被抓起来了。大哥哥你要是没有地种,没有饭吃,一定要去和羽林卫说。”

沉舟憋了半天,憋出来一句:“我不是淳县人。”

小女孩瞪圆了眼睛,更加怜悯他了,“那你是因为没有饭吃才流浪到这里的吗?好可怜。”

沉舟无奈地笑笑,说:“我吃得很饱,谢谢你。”

小女孩认真端详了他一会儿,像是在分辨他话里的真假。半晌过后,她从兜里掏出一把剥得干干净净的花生递给沉舟,扭头跑开了。

——

楚识夏牵着雪骢走在开阔的官道上,官道两侧都是慕名而来的淳县居民。她在此地逗留许久,连上三道奏折陈情,直到新任知县快马加鞭赶来上任才离开。

新知县是个年轻儒生,办事公正严明。他早年因为打不通帝都的门路而备受冷眼,淳县对他而言不是个苦差事,反而是个桃花源。楚识夏要走,他相送几里地,仍不愿离去。

“就到这里吧。”楚识夏回头委婉地说,“再远,知县大人就不好回去了。”

知县对她拱手行礼,犹豫片刻,还是开了口:“下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楚识夏自问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无所谓地一抬手,示意他说。

“下官离开帝都的时候,帝都局势并不好。”知县观察着楚识夏的神色,缓缓说,“许多寿尚未押回帝都,朝中已经议论纷纷。有人说楚家和许得禄有过节,此举不过公报私仇。御史台接二连三地上奏弹劾,要求陛下撤除大小姐钦差大臣一职,回帝都待罪。”

楚识夏握着马缰,没说话。

她不过十七岁出头,知县看她如同看一个晚辈,难免心生不忍。

知县急急忙忙地说:“但是我们都是支持您和齐王殿下的!”

楚识夏这才有点讶异地反问:“你们?”

“我们这些在帝都备考的举子,翰林院的书生,帝朝千千万万的年轻读书人。一个弄权的阉宦,怎么配、怎么敢指责簪缨世家、为国为民的云中楚氏,还有不吝惜己身,奔赴江南平叛赈灾的齐王殿下?”知县激动地说。

楚识夏释然一笑,摆摆手说:“没有关系,御史要骂,就随他们骂吧。”

“但是——”

“没有但是。”楚识夏示意他噤声,道,“这样的话不要再说。如果被有心之人听见,就不是书生们义愤填膺,而是云中楚氏和齐王殿下结党营私。”

知县重重地叹了口气,长拜道:“下官送钦差大人,祝大人一路顺风。”

楚识夏翻身上马,在羽林卫的簇拥下踏上前往滨州城的路。百姓夹道欢送,呼唤声和祝福声不绝于耳。

一个捧着花生的小女孩急急忙忙地挤到了人前,却够不到被羽林卫包围的楚识夏,急得直跺脚,布包上的黄色蝴蝶翻飞。

楚识夏潦草地扫她一眼,确认她没有被人群挤到,才打马离去。

——

帝都。

未央宫。

裴璋穿着一身青衣,羽扇轻轻地扇动,全神贯注地看着棋盘。棋盘上黑子步步为营,把白子逼得左右掣肘。皇帝愁眉苦脸地看看棋盘,又看看裴璋,长叹一口气,投子认负。

“陛下,承让了。”裴璋拱手道。

“裴卿你啊,已经胜券在握了,却比朕这个走投无路的人还要认真。”皇帝笑笑,说,“你和墨雪下棋都很较真。”

“陛下有心博弈,臣自然不敢虚与委蛇,枉费陛下雅兴。”裴璋滴水不漏道。

“墨雪去江南也有些日子了,朕让她去平叛,她倒先跑滨州赈灾去了。别的倒也罢了,若是染上瘟疫,有个三长两短,朕可如何跟镇北王交代?”皇帝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觑着裴璋的脸色说,“裴卿可知道,墨雪把许得禄的弟弟抓起来了?”

“御史台闹得满城风雨,即便臣足不出户,也略有耳闻。”裴璋不动声色道,“听说这许多寿仗着许得禄的关系,在地方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勾结官员,俨然是个‘土太岁’。”

皇帝的脸色变了变。

裴璋八风不动地往下说:“臣不由得想起来,王贤福还在的时候。臣故去的姐姐,也就是六皇子生母裴妃曾话家常埋怨,王贤福在宫里恩威并施,宫里的太监、宫女无不是他的徒子徒孙。”

皇帝的脸色愈加难看。

裴璋给皇帝上足了眼药,才恍如隔世般问道:“陛下想问什么?”

“有人说,墨雪是公报私仇,你怎么看?”皇帝沉着脸喝了口茶,不咸不淡地问。

“楚大小姐的确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裴璋也很无奈似的一笑:“但她绝不是个黑白不分的人。她可能会因为和许得禄有过节,所以彻查滨州侵地案。但她绝不会因为和许得禄有过节,所以捏造莫须有的罪名,戕害一家几十条人命。”

皇帝紧缩的眉心略微松了一点。

“不过话说回来,自古以来,钦差大臣都有先斩后奏之权。”裴璋故作不解地感慨,“楚大小姐得了陛下首肯行事,只不过抓了区区一个掌印太监的家眷而已——还有铁证,居然有这么多人为他叫屈。这位掌印太监的人缘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皇帝磨着后槽牙,阴恻恻地应和,“是啊,真是交游甚广。”

裴璋低头喝茶,露出一个难以察觉的微笑。

——

滨州。

又是一夜狂风暴雨。

“此处叫做牢山,旁边有一条河水,直通瀑布深潭。”程垣好不容易烧起一堆火,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还要和楚识夏唠嗑。他刚要叫楚识夏来烤干身上的衣服,便见楚识夏仰头看着神龛上的山神像。

他们离开淳县后,便将许多寿一行人交给了前来接应的羽林卫,一路从安阳郡送到扬州,再经由运河北上至帝都。然而滨州暴雨倾盆,楚识夏一队人马也是走走停停许多日,尚未看见滨州城的大门。

“大小姐,快过来暖暖身子吧。”程垣道,“别染了风寒。”

楚识夏手持火折子端详石雕的神像,有些困惑地说:“这间山神庙修葺得很好。”

不仅屋顶没有漏雨,就连地面上也没有多少灰尘,只是杂乱地堆了一些被水浸湿的干草。神像却出人意料地被冷落了,背后爬满了厚厚的青苔。

“是啊,不然我们就要在外面淋雨了。”程垣感叹道,“真是运气不错。”

楚识夏的脸色微微变了,“可是滨州这两年民不聊生,闹饥荒的闹饥荒,闹瘟疫的闹瘟疫,谁还有功夫来修山神庙?如果信仰虔诚,又为什么独独遗漏了神像没有清理?”

程垣被她问得愣住了。

“你当时为什么选这里躲雨?”楚识夏问。

“因为这方圆十几里,这里最宽敞,而且屋顶完好……”

这间山神庙很是气派,修了四进院子,足以容纳他们不小的人马。其他羽林卫和马匹都在外面的院子里休息。

楚识夏“呼”地吹灭了火折子,拎起饮涧雪道:“这里是个陷阱,快走。”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烈马嘶鸣的声音。

楚识夏一脚踢开门,苍白的闪电从天穹直插地面,照亮了厢房门缝下流出来的血。

十几个影子站在雨中,有的站在屋脊上,有的靠在大门前,有的伫立在庭中。站在最中间的少年发出一声阴森的笑,拎起金色骷髅头咬在齿间,炫耀似的仰了下头。

“初次见面,楚大小姐。”少年说,“有人花黄金万两向九幽司买你的命。要不是公子舟跟了你一路,我们实在不好下手,也不会大费周章引你到这里。”

“什么公子舟,”楚识夏冷冷地盯着他,“哪个舟?”

“我也不知道是哪个舟,但我们都这么叫他。”少年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说,“他和你一样,是个难缠又短命的家伙。今天你们俩就要一起死了。”

电光火石间,程垣突然扑灭了山神庙正殿里的火堆。唯一的光源熄灭,正对火光的一众刺客都有些没反应过来。黑暗中只听见三声箭鸣,刺客们一惊,下意识地躲闪。

一声响亮的呼哨同时响起,马蹄声疾驰而来。少年狼狈地就地翻滚躲开,同时打亮了一支火折子。微弱的火光转瞬即逝,雪白的骏马几乎踩裂老旧的地板。楚识夏搂着马脖子翻身上马,一手将程垣拉上马,直冲大门而去。

“拦住她!”

楚识夏矮身贴着雪骢的背,两发连珠箭逼退了刺客,雪骢冲破大门疾驰而去。

「今天弟弟升学宴。有点忙。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