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将门娇:将军大人有点糙 > 第183章 朕可以还你自由

将门娇:将军大人有点糙 第183章 朕可以还你自由

作者:寒江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42: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慈安宫出来已经是深夜。

今晚的月光不错,霜气下来,夜风变得凛冽。

走出一段路,赵擎停下来,微微侧头说:“把灯笼给她,你们不用跟着了。”

他没有指名道姓,宫人们却立刻明白他说的是宋挽。

宫人递了灯笼给宋挽,宋挽提着灯笼垂着脑袋跟在赵擎身后继续往前走。

皇宫的夜晚比城中要寂静许多,连虫鸣狗叫声都没有,偶有值守的宫人和御林军路过,脚步声也是极轻浅的。

宋挽对宫里不熟,走了一会儿便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处,眼前只剩下赵擎的背影。

不知道过了多久,赵擎停下,宋挽抬头,越过他,一座巍峨的宫殿映入眼帘。

天色太暗,宋挽看不清殿上挂着的匾额写的是什么字,只觉得寒风刺骨,她的手都快冻僵了。

赵擎盯着那座宫殿看了好一会儿说:“先帝是在朕二十八岁的时候驾崩的,卫振烃年长朕十来岁,对朕来说亦师亦友,朕登基时,正是他最威名赫赫的时候,昭陵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宋挽还没弄明白赵擎把自己留在身边有什么用意,猛然听到赵擎回忆往昔也不敢随意插话,只安静站着。

赵擎继续说:“朕的骑射都是跟卫振烃学的,朕其实很敬重他,卫家世代都是忠良,先帝薨逝前曾握着朕的手让朕放心倚重卫家,可惜……卫振烃的性子太倔了。”

宋挽的心脏加快了些。

若是之前宋清风没有告诉她,卫恒的身体其实是被人下毒害的,听到赵擎这番话,她恐怕只会觉得赵擎偶然生出的感慨,如今知道一些内情再听这话,便觉得毛骨悚然。

先帝都说了卫家世代忠良是可信的,赵擎为何会对卫家起疑,还给卫恒下了毒?

身边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宋挽只能抓紧手里的灯笼好让自己不至于失态。

“朕登基第三年,昭陵也受过一次雪灾,不过那次雪灾波及的范围没有这次这么广,只有边关的两个州县受灾比较严重。”

“灾情传入瀚京,朝廷也立刻派人赈灾了,那时你爹还没做到尚书之位,只是吏部的小小侍郎,他曾上奏说边关受灾非同小可,需要加以重视,除了受灾的百姓,军中将士的情绪也需要安抚,建议朝廷加大赈灾力度,多运些粮草去边关。”

宋挽没想到赵擎还会主动提起自己的父亲,手上力道加重,掌心被灯笼棍子硌得有点疼。

赵擎仍看着大殿方向,清冷的月光将他的面部轮廓加深,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如同一座没有感情的雕塑。

赵擎的声音没有停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仿佛又回到十余年前的时候。

“朝廷的军饷给的一直不少,卫振烃也未曾上奏说军中有什么需要,你爹的建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便是卫阳侯,昭陵多年未曾有过大的战事,卫阳侯一直觉得昭陵的军需过大,主张裁军减少军饷支出,充盈国库,朕当时也有这样的打算。”

若是没有外敌入侵,自然人人都想安居乐业,不愿背井离乡,枯守着苦寒之地过日子。

赵擎和卫阳侯有裁军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宋挽身为闺中女子也敏锐的觉得,当时的时机有些不对。

边关离瀚京千里之遥,便是朝廷接到受灾的折子后立刻就派人前去赈灾,一来一回也要浪费不少时间,那些难民必然只能暂时由镇国公麾下的将士收容安抚。

军中的粮饷都是由粮运使定期运到营中的,如果难民数量过大,军中的粮饷也耗不了几日,朝廷多拿些赈灾粮饷到边关,应该也只是补上了这点消耗罢了。

宋挽心底已经有不好的猜想,忍不住问:“所以陛下驳回了我父亲的提议?”

赵擎说:“宋家在瀚京的根基完全比不上卫阳侯府,卫阳侯一表明立场,朝中不少人都与他站在一起,反对的声音太多,这提议自然会被驳回,朝廷按照往常的赈灾之策往边关押运了粮饷,当时卫阳侯和你爹在朝堂上吵了好多次,为了验证自己是正确的,那一次的赈灾粮饷是卫阳侯亲自押运到边关去的。”

所以,最终验证卫阳侯是正确的吗?

宋挽想问,话到了嘴边却张不开口。

如果卫阳侯是正确的,她爹的仕途应该早就终结,根本不会升为吏部尚书。

“卫阳侯到边关后没多久,朕便接到了八百里急报,说边关有将士带着难民造反,甚至还要叛离昭陵,投靠邻国越西,消息一传回瀚京便震惊了朝堂上下,你爹主动请命要去边关查明情况,朕命当时的瀚京校蔚陶运山与你爹一同赶赴边关彻查此事。”

宋挽只知道冀州校尉陶运山受过宋家的恩惠,具体缘由并不明了,上次让顾岩廷剿匪遇到困难便去找他也是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如今看来多半是因为这次的事了。

宋挽本以为这件事还会有很多峰回路转的内情,却听见赵擎话锋一转说:“不过他们还没赶到边关,这次叛乱就被卫振烃镇压下来了,卫阳侯后来呈上来的折子说,带头作乱的是卫振烃一手提拔的一名副将,危急关头,卫振烃大义灭亲,将人斩于马下,平息了叛乱。”

既然是叛乱,就不会是仅仅斩杀一人那么简单。

宋挽很难想象,赵擎这一番话后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腥风血雨。

按照这个时间推算,那次叛乱之后不久,卫恒的身体就开始不好了,卫振烃没多久也卸甲归田,回瀚京颐养天年。

应该是那次叛乱寒了卫振烃和那些将士的心,也让卫家和皇室有了隔阂吧。

“朕承认那件事朕当时做的有些不妥,事后朕也想过要弥补,但卫振烃太倔了,他什么都不要,铁了心的要辞官,军中拥护他的人那么多,他一走,那些将领都要跟着走,他也未免太不顾全大局了!”

说到这里,赵擎的情绪有些激动,时隔多年,在这件事上仍对卫振烃有不满。

宋挽胸口堵得厉害,她没有亲身经历那些事,却也能想象到大概发生了什么。

镇国公能做到威名远扬,麾下必然没有孬兵,所谓的叛乱肯定是有隐情的。

好的将领都会像鸟类爱护羽毛一样爱护自己的兵,为了平息叛乱,镇国公亲手斩杀了自己提拔起来的副将,赵擎说的补偿是什么呢?

钱财?土地?还是一纸没什么用的告示?

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镇国公当然不会要那些。

他要的,恐怕是为那些枉死的人,求一个公道。

只是他没想到,赵擎不仅没有给那些已死的人一个公道,反而还将国公府的苗子掐灭在了摇篮里。

所以最终镇国公不顾劝阻卸甲归田,保全了皇家最后的颜面。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国公甘愿这样做,而是他戎马一生,不止为了自己,还要为那些活着的追随他多年的人考虑后路。

“宋家落到这种地步其实也不冤,你爹利用职务之便从兵部要了册子,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接济那些叛贼的家人,而且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竟然还不肯放弃,还想查出当初叛乱的真相,他没有卫振烃拳头硬,骨头倒是比卫振烃还要硬上三分!”

赵擎失态了,最后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咬牙切齿的意味。

宋挽终于窥得全貌,上次宋清风跟她说的真相,有七成都是真的,唯有卫阳侯府陷害三公主的生母那件事是假的。

真正的皇室辛秘是,卫阳侯与赵擎同心,当年借着叛乱的名义,故意削弱镇国公的兵权,逼迫镇国公卸甲归田,并且为了卫家不作乱,给卫恒下毒,害卫恒被病痛缠身,困于国公府不得外出。

而宋挽的父兄为了查明真相,如在那次叛乱中死掉的人一样,沦为了牺牲品。

宋家人骨头硬吗?

的确是硬的,哪怕是尘封了十余年的真相,哪怕是冒着杀头的危险,他们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坚持不懈的查下去。

为了已经死了多年的人,白白搭上宋家这么多人的性命值得吗?

宋挽以前觉得不值,如今却又觉得值了。

这世道就是这样,有黑就有白,有坦荡正直也有阴险狡诈。

有的人活着只是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而有的人,从始至终都是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活。

肉身可死,信念不可死。

宋挽抓紧手里的灯笼,定定的看着赵擎,一字一句的问:“陛下觉得这件事是国公和奴婢的父亲做错了?”

月亮被卷来的一团乌云遮挡,清润的薄纱消散,周遭陷入浓黑,只余下宋挽手里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亮。

在这昏暗的夜色中,宋挽的眸子却显得格外清润明亮。

她的问题问得很是大胆,赵擎眉头微皱,说:“朕没有说他们做错了,只是觉得他们原本可以用更委婉周全的法子解决问题。”

什么是更委婉周全的法子?不过是赵擎觉得没有站在他的立场维护他的利益罢了。

对赵擎来说,削弱镇国公的兵权,裁军减少国库开支,死几个人是无关痛痒的小事,更何况卫阳侯是国舅,是皇亲国戚,就算镇国公这一生立下了无数战功,也比不上卫阳侯和赵擎亲近。

赵擎当然不会如卫振烃的愿,处置卫阳侯还那些作乱的“叛贼”一个公道。

卫振烃和宋父只有装聋作哑,当作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才符合赵擎对解决这件事的期待。

宋挽没有和赵擎撕破脸皮浪费口舌争论这个问题,直接说:“奴婢身份卑贱,陛下若想杀了奴婢,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不必特意告知这些旧事让奴婢死个明白,陛下想让奴婢做什么,不妨明示。”

宋挽说完垂下脑袋,不再看赵擎的眼睛。

赵擎倒是没想到宋挽会这么通透爽快,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跟宋挽绕弯子了,直白道:“朕不止可以饶你不死,还可以恢复你的自由身,你去见宋清风,让他想清楚了告诉朕,这次行刺的事,背后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幕后的主使究竟是谁。”

宋家人骨头硬,宋父被人剜了膝盖骨都不肯认罪,宋清风更是可以抛弃一切,忍辱负重活到现在。

赵擎已经猜到大理寺的人从宋清风口中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便想从宋挽这里下手。

宋挽如实说:“宋清风现在的秉性和以前截然不同,奴婢也不能确定他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赵擎说:“只要你想办法让他交待,朕自会找人查验他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手心手背都是肉,赵郢和赵熠都是自己的亲儿子,冤枉了谁赵擎心里都不好过,所以他要从宋清风口中得到真相。

到了这一刻,宋挽终于明白宋清风想干什么。

赵擎当年是听信了卫阳侯的话对镇国公生了嫌隙,担心镇国公功高盖主,有一日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所以先下手为强。

宋清风如今要赵擎猜疑自己的孩子,更要卫阳侯府和太子互相猜忌。

他们既然信不过别人,那就连自己人也不要信,死在猜忌中好了。

宋清风是不可能说出真相的。

他明明可以在刺杀赵熠之后选择自尽,却故意让顾岩廷抓到他,再去大理寺受一次酷刑,就是为了在临死之前,把迷雾放得更多,让这些人因为自己的猜忌再演一出自相残杀的好戏。

宋挽暗暗吸了一口冷气,在赵擎面前跪下,磕了个头说:“谢陛下隆恩,奴婢一定会想办法让宋清风开口说出真相。”

当夜子时过,宋挽拿着赵擎给的金令,再次步入大理寺的大牢。

牢里和上次一般潮湿阴冷,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和腐臭味道。

宋清风被绑在刑讯室的木架上,身上的衣服被鞭子抽得破破烂烂,还多了好几处焦黑的烙印,他头发蓬乱,脑袋低垂,如同死了。

宋挽柔声对狱卒说:“劳烦打些热水来,谢谢。”

她的兄长最是臭美,她得帮她擦去一身污垢,让他干干净净的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