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 1591、收获的季节到了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1591、收获的季节到了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6:4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总之就是这么一丢丢时间差,本来荆小强酝酿给沪戏的电影。

转给了沪音来受益。

当然其他所有人可以由沪戏筹备参与,这本来就是个发生在沪海弄堂或者市郊破旧院子里的故事。

所以他也能理直气壮的面对穆春雷:“从艺术天赋的开发跟专业技能发掘,这个阶段唱歌对群众比演戏更重要,更普遍,也更容易让很多人燃起梦想希望,最不济也能成为周围圈子里的歌王麦霸,造福大家的耳朵嘛。”

卡拉OK机已经开始在普通家庭大行其道,但说到演唱技巧还是野生摸索。

值得广而告之。

学了两世的戏剧电影,荆小强也是到这时候,才逐渐摸到好莱坞创作的脉络。

起码在超威电影大行其道之前,好莱坞早已沉淀出一整套拍这种宣扬普世价值观的电影套路。

用家庭温情、爱情浪漫、职场激励等情绪来包装出花旗公平公正,皿煮自由,人人都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天堂国度形象。

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真相信了那片北美土地是人类文明之光。

特别是在遭受过社会挤压……话说有哪个社会没碾压呢,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但这些好莱坞励志电影,却虚构出了一个充满人性之光的完美国度。

引得全世界都向往不已。

恰恰我们这时候却流行不断反思,各种阴暗面、封建落后的故作深沉电影层出不穷。

真让国外认为我们就是那样儿。

这不是主动下头嘛。

外国人也来跟着反思个屁,他们只会看了越发有优越感。

穆春雷这做了一辈子戏剧分析的行家,对荆小强这种“学自好莱坞”,却又另立蹊径的技能教学片哈哈大笑。

但对他这种高度的内外看法也觉得颇有新意。

那就拍起来吧。

作为国内有数的艺术理论家、文学家,他又不狭隘。

很认可荆小强这种让更多人走进艺术殿堂的初衷。

高等教育各种专业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八十年代考上大学具体学什么都是到学校才知道。

哪怕录取通知书上有专业名字,也很难明白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就更别谈干自己喜欢和有天赋的职业了。

艺考才算是给有天赋的人开了一点点特权通道。

但这种信息也往往掌握在各地文化馆、教育局的极少数人手里,普通家庭根本不知道爱唱歌爱画画怎么上大学。

这部算是荆小强他们被烧死前最后看过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健听女孩》,轻而易举的被改造成了关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习报考科普片,只要故事讲得感人,情节演得漂亮,谁会发现呢。

放着有焦漪这样的大明星,不用来提升电影传播度,那不是浪费嘛。

又不是什么精雕细琢的文艺片,不用担心非得回避她这配角抢了主角戏。

小三之王还觉得荆小强是给她找了个理由在沪海长待下来,开心!

不过荆小强这次回到沪海,也的确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沪戏老校区前后两座大厦都交付完工了。

在周遭都是一片老建筑的街区里,尽可能照顾风格不要太突兀,同样的红砖青瓦配搭现代幕墙融入进去。

虽然身材遮盖不住,但前后门两栋超过三十层的高楼,彻底解决了沪戏在狭小地块上的使用面积。

前面的实验剧场变成了可以分别容纳千人、五百和两百人的三个不同大小剧场,让全校师生有了各种环境下的实战场地,更不用说宽敞明亮的排练厅,让荆小强都想起了当年他在剧场前厅,帮杜若兰她们排演舞蹈的简陋条件。

然后各种研究室、戏剧中心和教室迁入大楼,让整个校舍顿时宽松下来。

连停车都方便许多。

而后门边的大厦则主要解决学生宿舍和青年公寓的问题,容纳两千学生和百余位青年教师、研究生也绰绰有余。

刚开始还有老师酸溜溜的说要不命名为小强楼,纪念荆小强给沪戏做出的贡献。

被其他师生群起攻之,荆小强还在乎这些虚名吗,他只是想母校更好,可不是让人来讽刺的。

因为看看沪海歌舞中心那边,六十多层的沪海戏剧大厦也封顶完工。

绝对算沪海当下的地标式建筑之一。

人家会在乎这?!

下面七层商业空间,一共拥有十六间从数百人到数十人规模的小型剧场和影院。

除了适合各种剧目的适应上演,更让社会上任何人都可以量力而行的租用场地,演出自己的节目。

当然也把全市各种戏剧相关产业、协会办公室、动画研究中心、唱片公司、舞蹈器乐等等文化产业全都集中在了上面的两栋H型的塔楼。

真正为旁边的歌剧院、音乐厅、醒狮楼的歌舞专业孕育出丰厚的商业环境。

这是八年前,所有沪戏师生都没有展望到的未来。

连穆春雷和荆小强自己都没想到。

在戏剧学院被闻讯赶来的师生们激动包围,荆小强以前一直还能保留的那种淡然进出校区传统,也就在保安身上还能有点体现。

毕竟绝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他毕业之后才慕名报考的粉丝,狂热级的那种。

对他这两年不咋回来感到很哀怨。

所以连连承诺这些天会经常回学校,争取组织点校内表演,才算脱身。

师徒俩到歌舞中心,也是刚一露面又被热心市民、戏剧音乐爱好者们发现,荆小强又承诺晚上开始恢复每天的歌唱会,大家才好好好的放他离了去。

等他们巡视到写字楼高层,偶然俯瞰下整个歌舞中心,赫然发现歌剧院外面已经开始排起了购票长龙!

穆春雷很欣慰呀。

本来他早就想摆脱这个实务专心做研(shi)究(tu),但恰恰是荆小强拼命往前冲,给他拉扯出极大的操作空间,现在反而显着长期经营沪戏的优势出来。

当然前提是不要去惹陆妈妈,只要不伸手舞蹈系、戏曲系的事儿,这边就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用穆春雷的话来说就是歌舞中心是荆小强的自留地,他也觉得舒心。

但这几年在歌舞上面冲得太高,还是要适当的拉扯下影视戏剧,哪怕安宁作为沪戏毕业生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可她这委培生实在是没啥说服力,其他一堆影视剧再叫好叫座不为大众所知沪戏的含荆量啊。

所以这部打着沪海戏剧学院 沪海音乐学院联手荆小强编剧、安宁执导的青春歌舞电影,立刻开始着手建组拍摄。

安宁正在全国带着奔走推销《幸福来敲门》呢。

等她心满意足的带着傲人的观影成绩回到沪海,立刻就嗯?

女主角、女配角,所有演员、剧务人员全都到齐了,李和信和沪戏一位副教授演聋哑父母,都跟李佶几乎把所有戏码走了一遍,那还要我来干嘛?

实际上《幸福来敲门》全都是荆小强把剧本细化到极致,几乎每个画面镜头都有交代给安宁,再配合HK“助理”导演和剧组来拍摄,各种镜头语言熟练得丝丝入扣。

现在全都换上沪戏的团队,哪怕再带着“助理”导演、摄影师进组,那也全都露馅啊。

但这一圈走下来,穿着一身牛仔衬衫、多袋裤,把里面白色背心撑得格外醒目的安宁也享受做导演的尊崇感了。

走到哪里都不再是当戏子,女演员那种待遇,人人都是安导、安总的把她当操盘人,实在是有点欲罢不能。

荆小强除了加大强度,睡服导演,也只有留下来全力陪着现场“说戏”呗。

反正只要看到是荆小强、安宁、“助理导演”扎在一起比划商量,大家就觉得安心多了。

焦漪主要是气定神闲的演好女二号,再跟李和信联手教导李佶要怎么协助好荆小强的工作。

因为剧组开始,荆小强依旧忙得脚不落地。

每晚的歌剧院一个半小时“脱口秀 歌唱表演秀”雷打不动,这是荆小强觉得自己一身技艺最好的展示地方。

沪海市民也火爆得要命,好多周边省市都赶过来排队买黄牛票。

然后沪海影视城也算是二期工程完工,原本距离沪海市区有七十多公里距离,在没有自驾车的年代还是蛮远的。

但随着荆成房地产主导的蒲东新城那一大片郊外住宅小区交房,整个沪海蒲东新区的地理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改制,这算起来距离市区就只有五十来公里了。

而即将开通的沪海新机场,也在那个方向,荆小强颇有居心的请穆春雷帮忙询问了下市里,金宝他外公再问问机场管理方。

这种机场路不是应该修条什么高速公共交通嘛?

如果可以延伸两站到影视城,这边影视城愿意掏一半的高速交通建设费用。

如果建设方实在是有资金难度,他来联系“外资”也不是不可以。

他上一世坐过呀。

作为国外回来的游子,坐那玩意儿感触很深的。

让老外都惊叹的三四百公里时速狂飙。

哪怕不知道什么磁悬浮跟什么高速轨道交通的技术之争,也不影响这种正常的技术冲撞,无论对错那都是在为以后发展做储备。

不试错,怎么知道错。

能用钱试错的事情,那比用性命、健康、环保要轻松多了。

关键是要迈开腿大步流星的冲到全世界前面。

只有这样做过,才能建立起整个产业链来。

沪海这边听了当然一拍即合,没问题!

这会儿最纠结的就是没钱!

金主有这样的要求,那始发站就从蒲东新城这里开始吧……

荆小强从这时候就已经感受到自己本来推动的平价楼盘,蒲东新城未来也会涨得不要不要的。

但他都没想到,这玩意儿是真的贵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