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104章 稳扎稳打不着急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104章 稳扎稳打不着急

作者:骥伏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5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蛮去研究火炮去了。

宋博然冒着夜色在狂奔。瓷都城往南300余里便是莫煌城,为何他不去莫煌求援,却向西而去呢?

要知道西边的诸多县城都已被裘军占领,纵使他骑着一匹战马,到达石昌也非是一日之功。

宋博然虽然打了败仗,但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在收到石昌传回的飞鸽传书的信函中,已经告诉了他,王后李秀娥亲率10万大军正向瓷都方向赶来,所走的路线正是北线,宋博然是迎着他们而去的。

这么久了,滕军尚未赶到瓷都,定是前方有战事耽搁了。

宋博然一路西奔。天亮之时,那马再也奔跑不动,突然卧地不起,将他摔倒在地。

疲惫、饥饿、焦虑掺杂在一起,往地上一倒,宋博然昏睡了过去,与那马匹躺在一起,被晨曦所笼罩。

也许是霜寒露重,好生难耐,在地上躺了没有半个时辰,宋博然便被凉醒了。忍着浑身酸痛,挣扎做起,他想重新爬上马背,继续西行。

可当他想将身旁的那匹战马拉起来时,发现那马匹只是睁着眼睛却没了气息。马奔跑了一夜,未曾歇过脚,已经累死了。

没了坐骑,自己又是疲惫不堪,仅靠双腿宋博然何时才能将信息传到?

一个七尺汉子,竟然抚着死马痛哭起来。情报还是要送的,抹把眼泪,踉踉跄跄继续上路。

绕过一个山坡,前面有个县城,名叫小龙山,相距尚有10余里地。前些日子去抢占瓷都城的时候,宋博然曾经路过这里。

他知道,这座城池是被裘军所占领的,滕军只是从城南的一条小路绕行而过。现在他想先到城里弄一匹马,有了脚力他才好返回石昌,或者在回去的路上遇到滕军。

低头一看,自己浑身是血,那鲜血已经凝固,好在自己身上没有伤。他便寻了一条小溪,先喝了些水,便在溪边脱下战袍,卸掉盔甲,用那溪水清洗干净,自己又洗了把脸。

身上的衣服是不能洗了,湿衣服穿在身上,在这样的天气里会着凉的。为了掩盖身上的血迹,他抓了把干土在身上搓了搓,那衣服只是看起来脏了些而已。

将盔甲用战袍包好,背在身上。他这是想不能被那裘军认出他是滕军将士,想用盔甲换一匹战马。那宝剑随身佩戴多年,有些舍不得,况且还要防身,便只得以盔甲换马了。

这盔甲是小白山的铁匠所造,从质量上来说绝对属于上乘,是每位将军的所爱。为了尽快赶路,他不得不割爱了。

当他行至小龙山,城门已开,有百姓进出,他便混在人群中跟了进去。

老远就闻到了烧饼的香味,摸摸身上还有碎银,宋博然便买了几个烧饼,先填饱肚子再说,又向那老板打听哪里有卖马的。

按照老板的指示,他到了城南一个马市,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用他的铠甲和那把宝剑换了一匹老灰马。

马是有了,却没有马鞍,他不得不又买了马鞍,这才重新上路。

这匹马或许是真的太老了,奔跑起来比之他骑的那匹战马要慢了许多。

他心急如焚,想那瓷都已经是裘军的天下了,城中的滕军估计全部阵亡,即便是有侥幸未死的,要么在受着伤痛,要么也会惨遭杀戮。

一想到这些,宋博然心如刀绞,骑在马背上,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将回去。瓷都一定要夺回来,为那5000军卒报仇雪恨!

又走了将近一天的路程,前面就是泉城了。他总要吃些东西,马也要休息,喂些草料,便骑马进城。

无意间望了一眼城头,看到城头飘扬的旗帜,他顿时一喜,因为那不是裘军的大旗,旗子中间竟然绣着一个紫色的“滕”字。

再看那守城的军卒,不是滕军又是哪个?

心头激动,感到一阵眩晕,人马尚未进城,宋博然竟然一头从那灰马上栽了下来。

守城的军卒吓了一跳,忙上前查看,他们认识宋博然。

“宋将军何以如此落魄?不守那瓷都,何故要来泉城?莫非瓷都失守?”

宋博然张了张嘴,竟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着急上火,困乏劳累,喉头肿胀干涩,发不出声音。

见他着急的样子,那守军急忙扶他上了马背,带他进城汇报。

这泉城确实是被滕军占领了。

在接到嬴王裘开天发给滕王裘开物的那封信函之后,李秀娥便决定出兵救援瓷都了。

召集文武群臣谋划出兵策略,当然意见不一。瓷都吃紧必须尽快驰援,多数大臣都赞同这个意见。

周正邦却另有看法,毕竟瓷都距离石昌路途遥远,即便是轻骑兵火速奔赴那里,也需要两天的时间。要知道曹蛮的军队那可是5万裘军,若是只派三五千轻骑兵是难以取胜的。到那时莫说解不了瓷都之围,这些骑兵也有可能白白葬送。

兵部尚书董振义也有不同的意见。

若想打败瓷都的裘军,派兵不可少于5万,这么多人不可能快速支援。行军速度过快,重型火炮沉重,跟不上队伍。火炮若是不带上,千里奔波,疲劳之师,恐怕难以战胜曹蛮一部。

瓷都有5000军卒,40门火炮,想那曹蛮十天八天也很难攻下城池,这便给滕军救援赢得了时间。

李秀娥自然清楚他们所说的这些理由。其实她跟小雷霆早已合计过了,既然赢王将姚远被滕军所杀一事为借口,而攻打瓷都,那么她就可以认为裘军已经向滕军正式宣战!

那滕军自然就可以攻击裘军的城池,不一定就非要到瓷都,刚好借助这个机会,将裘军在宁国所占领的城池,一座一座地收回来。

闻听王后有如此大胆之设想,众臣皆惊。滕国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石昌县而已,与宁军一战之后,版图扩大了数倍。后来又占领了瓷都和莫煌,现在王后又要与裘军争夺其他城市。

从兵力上来说,滕军不过20万军卒而已,而裘军却有50万之众,即便是只算做派至宁国境域的也有30万大军,数量是有些悬殊。

2万滕军曾经战胜30万宁军,这是铁的事实。可裘军毕竟不同于宁军,六王子头脑昏聩,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哪里重视军队平时的训练与管理?可赢王不同,一直以来就喜欢排兵布阵,在他登基之后,更是扩充军队加强训练。滕军若再想像与战胜宁军那般是不可能那么容易了。

更何况占领了县城之后,还要派军卒进行把守,这必然要分散滕军的兵力,对滕军是十分不利的。

李秀娥一直面带微笑,用现实数据说话,力排众议,最终决定出兵10万,逐城推进。

见王后决意以定,文臣武将也便不再反对,按照李秀娥的意图,前去点兵,准备粮草,次日发兵,向北开拔。

这滕军一路走来,只要是见到裘军占领的城池,十万军卒便围将起来。这个场景与曹蛮围困瓷都之时的情形极其相似。

所不同的是,将城池围定之后,李秀娥让庞彪调来一门小型火炮,就架在那城门前,一炮将城头的裘军大旗轰将下来。

之后,小翠便弯弓搭箭,将一封书信射上城楼。那城上守城的裘军将领,被这阵势早已吓破了胆,颤颤巍巍看了书信,便乖乖开城投降。

其实那封书信的内容很简短。说是此时赢王已经正式与滕军开战,所有裘军占领之城市就是滕军攻掠之目标。开城而降,可保全城内所有裘军将士之性命,维持所有将领之官职,继续驻守此城。如若拒不投降者,必将炮火攻城,片甲不留。

嬴王派曹蛮前去攻打瓷都,各个城池的将领都是知晓的,已与滕军交战也是事实。

对于滕军炮火的威力,那裘军早有耳闻,今日得见,更是闻风丧胆!何况每座城池裘军最多不过5000,少的也就2000而已,怎能抵挡得住10万滕军的攻击?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也只有乖乖投降,方可保全诸位将士的性命。

于是乎,城头变换大王旗。那被裘军占领的城池,一座挨一座遂成为滕国的领地。

每占一座城市,自然要进行一番安民,这也就耽搁了大军东进的行程。

对于为何没有迅速增援瓷都一事,李秀娥是早有盘算的。

一是宋博然那里拥有40门火炮,觉得能够抵挡得住滕军的千军万马。更不怕裘军围困,城里粮草充足,完全可以等待援军的到来。

重点是曹蛮率领5万大军围困瓷都,久攻不下,可以拖住他的这一部分兵力。李秀娥也好实施她步步为营逐渐占领城池的计划。

新拿下来的城池,她并没有留下滕军驻守,而是依旧启用原先的裘将和那些降卒。若是每占领一座城池,将那十万军卒便分出一部分去,等到达瓷都,恐怕原滕军就剩不了多少人了。

对于攻下来的城池,她并不担心重新裘军掠去,重新夺回她有必胜的信心。

宋博然喉头肿痛,在喝了碗水之后,终于断断续续地将瓷都失守的经过说明白了。

也许是李秀娥太过仰仗强大的现代火器了,闻听曹蛮是用土法占领的瓷都,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有些轻敌了。

她并没有责怪宋博然,还对其进行安慰,见他并未受伤,只是过于疲惫和着急上火,便让他下去休息。

之后,她与庞彪等人商议,重新夺回瓷都也并非急在一时,依旧按照原计划,稳步推进,小龙山夺取之后再打瓷都不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