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80章 东进迎头遇宁军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80章 东进迎头遇宁军

作者:骥伏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5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不多已死,他是奉了宁王的旨意,组织军卒去抢劫滕国商队的,他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即便是他不自刎,投降或者是被擒,也将对其进行审判而治罪。

对于**,他不过是一个文官而已,虽说看不上他那软骨头的样子,可这城市总归还得需要人打理,他毕竟是这县城的县令,就他管理还是比较合适的。李秀娥饶他不死,让他继续管理文昌县,只不过已不再受宁国节制,而要归属大滕国了。

**见能活命,还不会如钱不多所说要遭罪,官职不降,继续当他的县令,那心里感觉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的,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他早已是心花怒放,更是感激涕零,磕头如捣蒜,连连谢恩!

原先的宁军依然要驻守县城,李秀娥已经命人回滕国拉运军服和旗帜去了。这些降卒是要换衣服的。县城城门楼上同样也要更换旗帜,总不能在那县城上空还高高飘扬着宁国的大旗吧。

军事统领已死,李秀娥选派了两员滕国的将士接替钱不多职位,管理宁国降卒。

为了保障这些将军的安全,文昌县的其他武将不能待在这里了,要跟随滕国大军一起行动,这是为了防止兵变。

人事任命安排妥当,接下来的事情还不少呢。先是打扫战场,治疗伤员,掩埋尸体,等这一切忙完,已是掌灯十分,这才埋锅造饭。

滕军行了一天的路,又打了一场攻坚战,自然也很疲乏,需要休息。这县城的兵营容不下这么多人,绝大多数都驻扎到了城外。

李秀娥坚持与众将士同吃同住,她让小翠的女兵们也在外面搭建了帐篷。起初庞彪等人不同意,县城里有房子,何不进城去住?小翠将他叫到了一边,一番说词才让他打消了劝说王后进城的想法。

文昌县城刚刚攻下来,而且那些降卒还在里面,王后住在城里,那些军卒若是突然哗变,这后果难以设想,倒不如住在城外的大营中更安全。

次日一早,五万滕军拔营起寨继续东进。

文昌县城就留给了**。他可不能闲着,还要与那将领带着那些军卒们将城墙修复。也幸亏李秀和有令,虽说四面城墙都有了豁口,终究破坏的不多,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重新垒好了。

这文昌县的地界够大的,已经远远超出了滕国的面积,只不过是地广人稀罢了。

本来作战计划是要攻打陆家屯驻军的,李秀娥得到情报,自从上一次庞彪的人毁灭了陆家屯的军营之后,钱不多再也没有派兵去驻守那个兵营,直到现在那里依旧是一片瓦砾。

文昌县整个县城的兵力都集中到城里了,这倒让滕军省了事。

大军东进,下一个目标是距此300里以外的水昌县。那里的驻军据消息称有3000人马。早有斥侯打探得清楚,连同城池的方位,周边的地形,已画了草图报将上来。昨夜庞彪与诸位谋士武将业已做好了谋划。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滕军大概走了百十余里,前面有斥侯来报,发现一大队人马向西赶来,据此不足20余里了,像是前来支援文昌县城的宁军,估计不下10万人马。

“再探再报!”

斥侯应声而去。

庞彪命令队伍暂时停止前进,遂又派出十几个人查看四周地形,他还将那份草图拿了出来,在马背上观看。

李秀娥见队伍停了下来,便催马向前问庞彪原因。当她得知宁军大队人马即将到来,便说道:

“来的正好,省得我滕军个个击破,免得到处奔波了。”遂又问庞彪如何迎敌?

庞彪指了指前面,“王后请看,这条大路虽然很宽广,可再往前走,两面都是矮山,类似于一条峡谷,只不过宽阔些罢了。前面就像那峡谷口,我们若是在那里安营扎寨,必将截住宁军的进军之路,他们不得不跟我们进行决战。”

李秀娥抬头望去,确实如庞彪所说,前面的地势逐渐高起,唯有这条道路是一条峡谷,蜿蜒向东,那谷口就是一个绝佳的阻击点。

“那就依庞元帅所说,到前面安营扎寨。”对庞彪的主意李秀娥表示肯定。

庞彪却说:“王后不急,我还需等待斥侯探来的消息,是否另有情况。”

见他如此沉着,李秀娥也便没再催促。很快,刚才派出去的那十几个人便回来了。从那峡谷口,再往东一里有一条小河沟,在那里拐了个弯儿,折而向南。

庞彪这才作出决定,滕军去那里扎营。这是要保障军队的驻扎营地有水源,将小河沟置于滕军的身后,滕军用水就方便了。

一声令下,滕军迅速前进必须抢占有利地形,即刻摆开阵势,迎接宁军的到来。

果不其然,斥侯来报,宁军距此不足五里了,他们已经停止前进,在安营扎寨。

庞彪也命令一部分人安营扎寨,以逸待劳。这方还没有扎好营,宁军的大队人马便赶过来了。看样子他们像是要趁滕军不备来个突然袭击,幸好庞彪早已先行安排摆好了阵势,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一路烟尘滚滚而至,看那阵仗,绝对有10万人马,比之滕军要多了一倍,以一敌二,所有的将士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李秀娥跑到阵前安慰大家,“切莫惊慌!宁军再多也不怕。庞元帅已经安排妥当,定叫他们这一仗损失惨重。”

那将士们见王后在此危急时刻,依旧前来安慰,自然倍受鼓舞,便纷纷劝说,让王后到后方去,前方险地不可久留。

李秀娥倒是听劝,但她并没有撤到最后方,而是稍稍靠后一些,与那女子别动队依旧是站到一起。

相距不足300米了,宁国大军刹住了阵脚,旌旗猎猎,甚是威武。上百名战将列于阵前。大纛旗下,一位将军,银盔银甲,胯下一匹赤兔马,手中一杆长矛。

此人便是这次西征的左元帅冯高宠,他本是镇守东隅县城的将军,宁国东南部一带所有军队归他管辖,包括文昌县水昌县在内。

滕国发兵前来讨伐,宁王紧急传旨,命冯高宠调集10万军卒前来迎敌,首先支援文昌县,将滕军打回去。

可毕竟道路太远了,飞鸽传书他接到圣旨都有些晚了,急忙调集军卒,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奔往西部边陲。

他们已经连续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文昌城已经易手,在半路上与滕军相遇。

毕竟还不算晚,若再晚上一天的光景,恐怕水昌县城也失陷了。

文昌县城失守,冯高宠并不在乎,他相信自己还会重新夺回来的,只需将眼前的滕军消灭,那文昌县城还成问题吗?

这也正是他此次出兵的主要任务。

听斥侯报告,滕军就在前面,他便命令军队继续加速前进,绝不能让滕军为了避其锋芒而绕道他行,必须将其拦截在此处。所以他不顾士兵的劳累,依旧催促前进。

马上就要与滕军遭遇了,有人建议冯高宠,不要急于交战,军卒长途跋涉,已是疲惫不堪,应当扎营休息,来日再战不迟。

可他却说:“本帅此次带兵10万,而滕军不过区区5万人而已。我军若是扎下营寨,歇息上一晚,第二天睁眼一看,那滕军吓得跑了,我们是不是还得去追?”

他还真有这种担心!

按照他的思路,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既然遇上了,开战就是了。10万军卒总能胜过5万滕军的,他似已胜券在握。

“哪位将军前去挑战?灭一灭滕国的威风!”

冯高宠连喊两次,竟然没有人应声,他左右看看,人们发现他脸拉得老长,好像生气了。

“若是贪生怕死,何必又来参军?何以保家卫国?现在小小的滕国已经打入我宁国腹地了,尔等却无动于衷!试想我10万大军还怕他不成?”

依旧是没人应答。

其实众人都有怨言,长途跋涉异常劳累,尚未歇脚便来迎敌,实乃兵家之大忌。可冯高宠作为一军之帅,仗着人多却毫无畏惧。他一个人无所畏惧也就罢了,问题是其他将领心里都敲着小鼓呢。

这冯大元帅闷哼一声!

“如若诸位将领不愿出战的话,本帅亲自前往。本帅若是战死,这剿灭滕军的重任就交给诸位了。”

说罢,他还真就催马向前,要与滕军挑战。而就在这时,从一旁窜出一匹黑马,马上一员大将。

冯高宠一看是他的心腹将领陈骁勇。

看!在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人呀!

陈骁勇跟随冯高宠多年,对他是俯首帖耳,更是无话不谈。冯高宠有什么心思,陈骁勇知道。当年冯高宠救过他一命,陈骁勇为了报恩,就做了他的小厮。陈骁勇天资聪颖,对武术尤其好学,冯高宠便给他请了位师傅教他,后来便做了他身边的将军。

可以说没有冯高宠,便没有陈骁勇的现在。目前众人谁也不愿出战,他站了出来,足以说明陈骁勇对冯高宠的忠心。

“元帅,末将愿往!”

陈骁勇报了一声,便催马来到两军阵前。

滕军营中缓缓驶出一匹战马,马上端坐一员大将,非是旁人正是李元勋。

李元勋并不认识陈骁勇,可陈骁勇却晓得这位宁国的猛将,现在做了滕国的将军。陈骁勇仗着年轻,并不惧怕李元勋,即便是打不过他,自忖也不会败到哪去。

两人通过名报过姓,二马盘桓,便交上了手。

陈骁勇使的一把长刀,重约**十斤,可以说没膀子力气是耍不起来的。

李元勋用的两柄锤,哪一柄锤也100来斤呢。

陈骁勇的刀能劈能砍能削能剁也能砸,用起来相对而言比较灵便,可李元勋的锤除了砸之外还是砸,显得比较笨拙。

可事实上李元勋的力量却比陈骁勇要大得多,只见他单锤一点便磕开了陈骁勇力劈华山的刀势,紧接着第二锤迎头赶上。

只听到“啪”的一声,那锤头砸中了陈骁勇胸前的铠甲,直震得陈骁勇当场吐血,这血都喷到了李元勋的脸上。

也幸好有这身铠甲保护,陈骁勇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啊”了一声,拨马便跑,强忍着第二口血没喷出来,他逃回了宁军阵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