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91章 胜而不骄图更强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91章 胜而不骄图更强

作者:骥伏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5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滕国大胜。回到石昌,李秀娥犒赏三军,为那降卒重新编队,更换军服,伤者治伤。

到目前为止,滕国的军队将近19万人了。军队人多了,之前紧急召集来的那些老兵,可以再次回家了,毕竟那些工矿企业需要劳动力。

回家的军卒拿到一笔赏钱之后,高高兴兴又重新走上了另一个工作岗位。

经过几次战役,滕军伤亡的军卒没有多少,但是物资耗费是相当巨大的。比如,为了制作军服,库存的棉花已经告罄。李秀娥让肖德哙从大成国进口一批,以满足织布的需要。

还有就是粮食,增加了十几万军卒,粮食出现了缺口。倒不是说滕国的粮食不够吃的,因为还有台酒厂,粮食当作了口粮,酒厂便断了原料。牧场也需要饲料,商部要设法采购粮食,大成国自然是首选。

刚好这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积压了大量产品,可以运到成国去与他们进行交换。

现在宁国的南部已经属于滕国了,商人去那里经商不用再担心有军队抢劫。肖德哙抓紧备货,想必那里很多东西都需要供给了。

新增加的这些军人,李秀娥命董振义将它们分别部署在石昌城、沙水镇,还有工业城。也幸亏增建了两座城池,这些军卒的住宿都有了着落,只需让木器厂多造些床榻,当然这需要些时间,在这期间让他们铺木板或是草席等物,先凑合着。

被褥尚有很大不足,令李秀娥感动的是,民间已有人自发进行了捐献,妇女协会起了很大作用,为那些从宁国来的降卒解决了铺盖问题。

滕国百姓的拥军行为,让那降卒感慨万千。滕国的军民关系如此紧密,如此和谐,如鱼与水,滕军不强大都难。

想到他们在宁国的时候,军饷克扣,物资供给不到位,相比之下,简直就是天差地别。那宁国兵败是早晚的事,他们倒觉得自己有幸成为了滕军。

最为紧要的也是李秀娥最关心的还是弹药问题,为此她亲自去了一趟小白山。

让郭振山调配好,多生产火器弹药,说不定哪天又要开战了,什么可以缺,弹药绝不能少。

郭振山自然懂得王后的心情,大滕国之所以战无不胜,全仰仗着这上百门大炮。小火炮也要抓紧时间生产,文昌水昌东隅各个县城都留下了数量不等的火炮,若是将来再开战的话,现有的火炮已经不够用了。

郭振山不敢怠慢,赶紧下去安排,其他非军铁器暂停生产,集中技术力量生产火炮和弹药。

还有一件事情,李秀娥进行了调整,就是关于战舰巡航事宜。现在滕国的边界扩大,那新收的疆域也要进行巡航。两艘战舰巡航间隔的时间有些长,五艘全部投入,沿着浏水河一直向东,直达东隅附近。

战舰上的军卒可不是简单的巡逻,只看浏水河两岸有什么情况,每到一个码头都要停下来,军卒上岸,南北各有一支队伍去巡视这属于滕国的土地。这是对主权的宣示。

同时让文昌、水昌、东隅几个县城要与巡视的战舰每日里进行联络,相互交换信息,或者有什么需要让这战舰给他们供给。

这样一来,各个城池已不再是孤城,总有一只流动大军,随时可以支援。

那些降卒可没闲着,庞彪每日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尽快适应滕国的作战方式。

胡水向李秀娥汇报了一个重要情况。在这几个月的战争期间,大裘国的难民陆陆续续还有来的,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而已。按照李秀娥之前的政策他全部接收了,交与工部安置了下去。

李秀娥对他的做法表示肯定,当她看到难民名单时,有一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周长发,男,52岁,家住裘都城外的周家屯。一同前来的有夫人,儿子,儿媳,孙子和孙女。这是一家六口举家逃难。

李秀娥曾经记得,功勋王府陈家的管家就叫周长发,年龄也差不多,老家的地址也是那个周家屯。是不是同一个人,她要一看究竟。

再看名册后面,周长发被安排到工部去打扫门庭了,李秀娥便带上小翠,让胡水头前带路前往工部。

工部门口,正有一位老者抱着扫帚打扫街道,近前一看,正是陈家的原管家周长发。

李秀娥上前问好,那周长发见王后驾到,急忙跪倒磕头。李秀娥让胡水赶紧搀扶起来,自然又是问长问短,问他来到滕国生活的如何?

周长发叹息一声,竟然流下了老泪。李秀娥认当他受了委屈,忙问是谁欺负了他。周长发连连否认,哪里是有人欺负,他是被滕国对他的待遇所感动。

一家人到此,不但分配了房屋,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儿子今年25岁,按照滕国的政策还是去参军了。老伴去了牧场,儿媳到纺织厂当了一名纺织工人,两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入学了。这在裘国他是不敢想象的。

李秀娥叫小翠取了20两银子,让周长发购置些生活用品,刚到此地不久,需要置办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钱用得着。

周长发连连谢恩,钱他却不想收,在李秀娥的坚持下,最终他还是装进了兜里。

李秀娥打算回宫了,周长发喊了一声王后,看了眼胡水和小翠,欲言又止。小翠和胡水非常知趣,这位老家人有话要单独跟王后讲,便避到一旁去了。

原来,周长发在离开裘国之前,听一位老乡说,嬴王裘开天在功勋王夫妇去世之后,接手陈府之时,藏匿了大量银子,应该有20万两之多。这是功勋王多年的积蓄。

这位老乡当时就在嬴王手下当差,运送那些银两他是亲自参与的,亲眼所见,把那银两抬到了王宫里的嬴王寑宫。只因后来这位老乡在随赢王外出狩猎时,不慎摔断了腿,回家养伤了。

伤好之后走路有些跛,再用这样的下属听差有损嬴王的形象,遂让他做了杂役。后来嬴王登基成了国君,这位老乡被告知让他退役回家。

回家来自然少了收入,一个拐子再难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只得重新扛起锄头去种他的那几亩地。为此,他对嬴王有了怨言,他知道周长发曾在功勋王府当过管家,见要离家而去,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

这老乡也可能是心生不满,多些抱怨,说与了周长发,不过是一吐心中不快罢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长发便将这事牢牢记下了!

他也不成想会来到万里之外的滕国,若不是宁国将他们驱逐,成国想让他们到西域去,他们还来不了这石昌县。他既然知道这些,见到了李秀娥便如实说了。

李秀娥闻言并未吃惊。功勋王能攒下这么多钱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他的年俸还是很高的。嬴王盯着钱财,据为己有,却令她为之不耻!这点钱嬴王应该不缺,可看他的人品,李秀娥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钱他拿去便拿去了,千不该万不该隐瞒下来不告知陈家姐妹。这只能说明裘开天本就没打算还这银两。

现在想来,他当时还进行道歉,装作诚恳,想出2万银两购买陈宅。如此说来,他那2万银两都不是真心想出的。

李秀娥对嬴王的看法又增加了一条鄙视的理由。这样唯利是图的一个人,当了国君,恐怕也大方不到哪去,他的格局太小了,难统一国。裘国现在的混乱那是必然的。

李秀娥没有与周长发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表示自己晓得了,让他安心在这里工作,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直接找她,或者找胡水和小翠都行,定会帮他解决。

周长发再次谢恩。李秀娥回到宫中,并未将此事告诉陈巧巧,当然也没有说与裘开物,与他们说,除了让二人生气之外,不会有好效果,徒增烦恼而已。

对于周长发,李秀娥后来还是做了调整。分给他们一家6口的小院只有三间正房,一家人住着比较拥挤,打算再给他分配一套住房。周长发坚决不要,说是等将来挣了钱可以自己买,他不想再过多承受王后的恩惠。

见他坚持,李秀娥没有强求,但住房拥挤却是当前的现实困难。最后,让他们一对老夫妇搬到太安府去。对老管家她放心,给她去看家护院,平日里帮着胡水和小翠管管家务事。

这一安排胡水和小翠自然十分高兴,周长发也不再去工部打扫门庭,他去打扫太安府了。

李秀娥在率队与宁军阵前对垒之际,滕王裘开物在家里只是专心地研究装潢。他曾经答应过会为文武官员家庭进行内装修设计的。武将都去打仗了,朝里只剩下一些文职官员,还真有人想找滕王设计。

滕王当真就一口应承了下来,看过房子量了尺寸,便回到他的专用作坊里勾勾画画设计起来。他负责设计,陈巧巧最后负责评判,她说好看嬴王就着手制作。模型一完工,那官员拍手叫绝,随即拿到木器厂去,着木工进行实体制作了。

待到装修完毕,有官员前去参观,被那别致的造型所惊艳。原以为滕王是说笑的,然而却是真的可以为臣子设计,他们也大着胆子去求滕王了。

裘开物自然又是一口应下,说是有了这些活计,他才觉得充实。

李秀娥回来听说了,没有做评价,只晓得滕王觉得快活就足够了。

裘开物遇到了李秀娥,从某一方面来说确实是他的福分,最起码他能够感觉到快乐。而那六王子裘开功就享受不到这种快乐了,他那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要终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