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96章 三军同至凤栖城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96章 三军同至凤栖城

作者:骥伏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5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瓷都以北三百里处有一座县城,名曰凤栖。这县城周边河道交错,架有诸多桥梁,四通八达,虽不能行经大型马车,行人往来倒是畅通无阻。

这里不是像瓷都莫煌一类的经济大镇,却因亭台水榭别具一格,极具观赏,引来无数游人,划船钓鱼,游街赏景,平日里热闹非凡。

因此许多商贾到此经营,繁华了都市。这里远离战火,宁军败北,宁都失却,这凤栖均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街头店铺,茶楼酒肆,依旧是买卖兴隆人来人往。

似乎天下的动荡与这里毫无干系。

百姓可以只看每日里的柴米油盐,可那县衙里的官员不得不时常关注前方战事。

风栖县令吴子道在得悉瓷都被滕军占领之后,终日里惶恐不安。城中军卒不过500人,滕军若来只有乖乖投降的份儿。他早已写好了降书顺表,只待滕军一到,拱手奉上。

那滕军并未到凤栖来,令吴子道白白担惊一场。后来闻听畅军占领了滨河,又在西进,面对畅军,他那500军卒也不堪抵抗,遂又写了一封降书,准备献与畅军。

这一日,有衙役来报,畅军自东方而来,大概有1万人马,距离凤栖不足十里。吴子道赶忙带了提前写好的降书和大印,率领几位差役,打算奔往东城门,前去迎接畅军。

可又有衙役来报,南城门外又见一支军队,直奔凤栖,那旗上打的就是一个“成“子。

对于成军占领城池一事,吴子道是听说过的,这里距离成国尚远,却未料也被惦记上了。

若是畅军、成军同时进城,他是投降哪边?心下倒是纠结起来。可形势紧迫,不容他过多思考,是去东门还是去南门投降。

正在犹豫间,西门守卫惶惶而至,说是裘军正在向凤栖赶来,那大军也有一万之多,行军速度很快,先头部队差不多快到城门了。

吴子道苦笑一声,三国的军队同时到了凤栖,降哪一方都难下决断。可时下他必须迅速作出决定,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即刻取了纸笔,“刷刷刷”,马上又写了两封内容一样的降书,只是抬头不同。一封是给成军备的,另一封是给裘军备的,再加上之前写给畅军的那一封,三封书信他全部揣进了怀里。

城门他也不去了,就在这县衙的大院等待着,哪家先到他就投降哪家。至于最后的结果,听天由命吧,此时已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听到门外一阵混乱,夹杂着马蹄声呼喝声,吴子道知道大军进城了,可他不晓得是哪一国的军队,慌慌张张带了几个人跑出县衙前去迎接。

从街东来了一队人马,大旗上写着一个黑色的“畅“字。果不其然,还真是畅军先赶到了。吴子道急忙从怀里取出那封降书,跪在阶前,高高举起托盘。那意思很明了,没得可说的,直接投降。

可那畅军尚未到跟前,从南街又来了一队人马。吴子道抬头看去,那大纛旗上赫然写了一个“成”字,不用说成军来了。

正当他不知向哪一方投降之际,大街西侧一阵马蹄声,裘国的骑兵也快速赶到。

吴子道刚才还有些害怕,现在反而心下坦然,这种情况下降哪一家都是问题,干脆他也不表态了,到底归顺哪一家,让他们三家争去吧。这条小命就交出去了,愿杀就杀,愿留就留,反正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只管默默地跪在县衙门口。他反倒要瞧一瞧这三支军队如何处置于他。把那降书顺便揣进怀里,托盘上只留了县衙大印。

怎么就那么巧呢?不早不晚,三支大军几乎同时赶到。按道理说从滨河赶来的畅军离这里最近,应该最先赶到,可事实上他们比那成军裘军来的并不快。

率领畅军前来的将领名叫庄旭,奉畅王之命,逐渐向西推进。说起来还是因为畅王太过小心了,每占领一座城池,庄旭总要等一等看一看裘军一方是否有所行动。如此一来延缓了向西推进的速度。

但他觉得宁国东部这一带距离畅国比较近,总比那大成国的军队管辖起来要方便的多,对于凤栖这座小县城早已认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一路走来,他也没有催促诸军,就如平常行军一样,过山谷,跨小桥,路上倒是很顺利,便进入了凤栖东城门。

临近县衙,他已然看到了县令吴子道带了几个人跪在阶前,知道那是准备投降了。心里正自高兴,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一点也不着急不着慌,只需上前办个仪式,这凤栖城就属于大畅国了。

眼见着就要到衙门口了,成军从南门赶过来了。这庄旭立刻就是一愣,也怪自己疏忽,未曾提前派人前来打探,现在两军相遇多么尴尬。

这凤栖本就是宁国之地,现在宁国亡了,既不属于畅国的地盘儿,也不属于成国的县城,对于双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来捡便宜的,哪一方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必须占领这个城市。本就是先到先得,现在几乎同时进城,这凤栖归属哪一方?

话说成军这边。

大将孟郊奉成王之命,率军东进。宁国西部地广人稀,他的大军行军速度比较快,一路走来甚是顺利,连续占领了七八个县城,每个县城里留下5000军卒进行镇守。赶赴凤栖之前,手下尚有一万军卒。

他倒是晓得这凤栖离畅国比较近,唯恐被畅军先占了,便快马加鞭,急急赶路。

未成想大军却走错了路,待到城前一看,前方的城池并非凤栖,而是瓷都,城头上悬挂的是滕国的大旗。

成王有交代,目前不可与滕国直接发生军事冲突,孟郊也知道这瓷都早已被滕国占领了的,于是他没有在瓷都附近停留,拨马向北,奔凤栖而来。

这一次他学乖了,又怕走错道路,便派人前面探察,他率队在后面急赶。探路的军卒见前面有一座小山,骑马奔上山头,远远的看到了凤栖县城,总觉得这一次不会走错了。可突然发现,在凤栖城的西侧,有一支军队正在行军,急忙拨马返回,报告孟郊。

这孟郊心下一惊,从西侧赶来的军队,肯定不是畅军,极大可能是裘军。他已然得到报告,赢王又派了20万大军,来到了宁国境地,是来收复各县郡了,不过也未曾闻报裘军与成军为占城池一事而起过争端。

他自以为那裘军跟他一样,谁先占领了这地盘就是谁的。于是便命令军卒加快行军速度,必须赶在裘军之前进入凤栖城。

也许是由于高低起伏的山头遮挡住了视线,前面的探马并未发现自东方赶来的畅军。孟郊率队从凤栖南门进入,只见他先是长出一口气,终于在裘军到来之前先进了城,他自然以为这凤栖现在已经属于成国了,只待到县衙取了降书顺表,安排军卒镇守就是。

从南城门而来的这条大街正冲着衙门口,他看到了县令吴子道在那里跪着,自以为是在迎接他的成军。临到近前他才看清,那吴子道并非朝南而跪,而是面朝东方,此时他才发现东边大街上那畅军也进入了县城。

孟郊的心里也是咯噔一下,紧赶慢赶总以为赶到了裘军的前面,未曾料想东边还杀来了一支畅国的军队。

按照成王的旨意,此次出兵以抢占地盘为主,不得轻易与其他王国开战,除了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与滕军发生正面冲突之外,至于其他王国可并没有说不可以。

既然军队已经进了城了,是不可能轻易退出的。时下吴子道就跪在阶前,手里高高举着一个托盘儿,托盘里放着大印。只要这大印拿到手,这凤栖城就算是成国的了。

可他正要催马向前去取那大印,那庄旭也催马过来,看样子与他一样的想法,要与他争抢大印。

然而就在这时,忽听得一声断喝,“且慢!二位将军不要争执。这凤栖城已属裘国管辖,还是各自带兵退却吧,免得兵戈相见!”

二人同时一愣,只见西方一队快马奔来,领头的一员大将,银盔银甲,手擎一杆长枪,说话间,就来到了跟前。

此人正是裘国的将领,名唤姚远,是赢王第二次派兵而来的统帅。嬴王的王妃姚氏是姚远的姐姐,也就是说他是裘开天的小舅子,封他为二路元帅,前来收复宁国的县郡。

姚元帅20万大军,踏进宁国境内,所过之处全部换上裘国的大旗,不管是乡镇县郡一个不落。由于他行走的地方比较多,涉及的地域比较广,所以他的行军速度也比较慢。

但他还是比较有心计的,并非20万军队走一趟线儿,而是分成了四支队伍,每支队伍5万军卒,顺四条线路,由北而南,再折向东,跑马圈地,置于裘军麾下。

而他亲自率领的这一路军,在最南线,向东进发几乎与孟郊所率领的那支成军平行挺进。他知道目前是在与他们进行赛跑,谁跑得快,谁占了先,城池就归了谁。

可他的这支队伍长途跋涉,军卒都比较疲了,再怎么也快不起来。他知道东方还有一座城池叫凤栖,是最后一座无主的城池了。他还打算进驻城里,让军卒们好生休整休整,以解连日来的疲劳。

在临近凤栖尚有10余里的地方,他看到了从南面奔腾而来的成军队伍,于是便快马加鞭,率先带领200名骑兵,直奔凤栖西城门而来。

纵使马鞭打飞,终究还是晚了一小步。令他没想到的是,除了滕军之外,那大街的东头畅国的军队也在。见那双方将军正要抢吴子道的大印,只得远远大喝一声,先阻止再说,莫待他们取了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