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捞尸人 > 第两百一十八章

捞尸人 第两百一十八章

作者:纯洁滴小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3-28 00:4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的,叔。”

“啥?”

李三江有些诧异地看向老者,他刚刚说什么来着?

老者:“书中人物一样。”

李三江笑道:“哦,这样啊,那当然,就跟评书里讲的一样。”

李三江喜欢听评书,里面的各种大侠,起手势先描述一遍长得如何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李三江在听这些词儿时,脑子里想的就是自家小远侯以后长大了的模样。

想着自家小远侯在江湖上行侠仗义、除魔卫道,李三江是满满的代入感。

老者眼里则流露出一抹思念,看见少年,他就想到自己的那个小儿子。

半年前家里收到了一封由小儿子单位转交的照片,照片是地质勘探队为了庆祝一次勘探任务成功而拍的合影。

他和老伴儿在那张照片里足足找了三遍,才找到自己小儿子是哪个,实在是变化太大了。

李追远看见了老者。

京里这么大,少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自己北爷爷,而且北爷爷居然和自家太爷聊得很熟的样子。

同时,少年也听到了北爷爷对李三江的称呼:叔。

北爷爷和李维汉是前儿女亲家,一个辈分,李三江比李维汉高一个辈分,所以北爷爷喊李三江叔是对的。

不过,北爷爷只是喊了一声,然后就遮掩改口了过去。

李追远知道,这是因为李兰曾和北爷爷有过约定,让他们不要再来接触打扰他们“母子”。

北爷爷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他答应的事,绝不会反悔和不遵守。

这也是这么长时间来,北边家人从未正式联络过自己的原因。

对此,李追远也没什么失望的。

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也从未主动联络过北边的家人。

毕竟,少年骨子里,继承着和李兰一样的淡漠,他不太需要广义上的“家人温暖”,也不打算借用什么“家人利益”。

没有需求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主动。

李追远手里拿着报告单走到李三江面前,笑着道:“太爷,体检报告都出来,你身体没毛病,很健康。”

李三江接过报告单,装模作样地看了看,说道:“我早就说了嘛,我身体好着呢,完全没必要在这里浪费钱。”

说着,李三江用手拍着报告单,对身旁老者说道:

“老弟,你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李三江本意是想听这老弟再配合自己说几句“孩子孝顺”“孩子心意”这些,谁知这老弟居然愣神了。

“老弟,老弟?”

“老哥,一起吃顿饭吧。”

“这……”李三江正准备组织语言拒绝,他晓得这“老弟”身份不一般,越是这样,他就越是不喜欢和对方有超出萍水相逢的牵扯。

他清楚,要是换个环境,自己这声“老弟”,怕是就不好意思再叫出口了。

只是,没等李三江组织好语言,老者就又道:

“前面那条街上有家面馆,我们去那边吃碗面吧。你们一大早地来医院做检查,应该空腹没吃什么东西吧,你不饿,孩子也饿了。”

老者把目光落在李追远身上。

李追远就站在那里,神情平静,没主动附和说自己饿了以推动这一饭局。

李三江皱了皱眉,去面馆吃面,他是能接受的,但……

“老弟,我是真吃不惯你们京里的炸酱面。”

老者:“那是家河南烩面。”

李三江眉头舒展开来,道:“中,走,去吃面,但得我请你。”

老者点头:“好。”

李三江扭头看向李追远,“小远侯,去吃面不?”

李追远:“好啊。”

李三江对老者道:“老弟,要不你先去,我们慢慢走过去。”

李三江记得,这老弟是坐小轿车的。

老者:“一起走着去吧,不远。”

“那行,就走着去吧,来,小远侯,上来!”

“太爷,我可以自己走。”

“医生报告上不是说太爷身体没毛病嘛,再说了,你刚刚在医院里为了太爷跑来跑去,肯定累了,来!”

李追远只得爬上太爷的背。

李三江双手在后托着少年,对身旁老者笑道:“趁着身子骨还硬朗,能多背背孩子就多背背,他越长大,咱越老,以后就算想背,也背不动喽。”

老者看着被李三江背着的少年,脸上浮现出未做遮掩的羡慕,附和道:“是啊,是这个理。”

三人一齐向医院门口走去。

“对了,老弟,你那天说过你儿女不少,那你孙子辈的也不少吧?”

“嗯,是不少。”

“闹腾不?”

“不闹腾,也就逢年过节才会抽出时间来聚一聚,平日里都是各忙各的。不是和老哥你说过么,我家孩子,都不怎么和我亲。”

李追远知道,北爷爷说的都是真的。

他太严厉了,家里的氛围也太压抑了,对伯伯姑姑他们工作上和个人生活作风上的问题,动辄提出严厉批评,对小辈们的很多懒散和过格行为,更是不会姑息。

伯伯姑姑们早已参加工作很久了,在外面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次次回家都得做一番心理建设,准备迎接老爷子的斥责。

小辈们一听要去爷爷奶奶家,能提前一个星期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到了跟前后,也都是正襟危坐,生怕引得注意。

润生买好红薯,见李大爷和小远出来了,就提着红薯主动走过去。

中途,他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的目光很锋锐,既阻拦了他,也开始打量起他。

润生准备伸手推开他,年轻人见状也后退半步,像是蓄势待发。

“润生侯,来,这里。”

李三江的呼喊,让年轻人收起架势,让开了路。

润生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然后快速追了上去。

“李大爷,红薯。”

“你咋就买了一个?”

“李大爷,你是不知道这里的红薯多贵。”

润生给李三江比划了一个手势。

李三江眼睛一瞪:“这么贵,这是抢钱么,那你还买个屁!”

润生:“……”

李三江把红薯拿出来,掰成三段,自己留了一段,然后递给了小远和润生,转而对身边的老者说道:

“老弟,你留着肚子吃面哈。”

老者笑着点点头。

李三江又对小远和润生道:“咱尝尝,这么贵的红薯有什么不一样的。”

咬一口,在嘴里仔细品了品,疑惑道:“好像和咱地里种的,没啥子不同?”

润生:“还没咱地里种的好吃。”

李三江:“润生你咋还剥皮呢,这么贵,皮也值不少斤两哩。”

润生挠挠头:“我爷教我的,吃红薯得吐皮,要不就显着家里没粮只能啃红薯了。”

李三江舔了一下手指,砸吧嘴道:“你跟着山炮没饿死,也是命大。”

面馆到了。

李追远和李三江、北爷爷坐一桌。

润生主动去和后头跟进来的年轻人一桌。

李三江对那位那天曾见过递打火机的年轻人招手道:

“他侄儿,吃啥面点哈,别客气!”

年轻人:“谢谢大爷,我不饿,出门前在家里吃过了,真不是和您客气,你们吃。”

“哦,这样啊,润生侯,那你赶紧点撒,傻坐在那儿干啥,先叫老板给你上个十碗面垫垫饥?”

润生摇头:“我也不饿,李大爷。”

对面这位不吃,他也不吃,他要时刻盯着对方。

李三江很是纳罕地摸了摸头:“不饿?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见他们俩真不吃,李三江就要了三碗烩面,又要了俩盘小凉菜。

“老弟,你喝酒不?”

“可以陪老哥你喝一点。”

“成,那咱哥俩喝点,小远侯,去帮太爷选酒去。”

李追远下了桌,去柜台那里拿了两瓶啤酒。

一看是啤的,李三江就有些幽怨。

“太爷,下午还有行程。”

“这啤的喝得没滋……”

“这里的酒贵哩。”

“行吧,啤酒爽口。”

李追远开了瓶盖,给太爷和北爷爷倒酒。

“来,老弟,咱走一个。”

“好,走一个。”

两个老人碰了杯后,一饮而尽。

隔壁桌的年轻人马上站起身,润生目光一凝。

老者摆了摆手,年轻人这才重新坐了回去。

李追远从桌上罐子里,拿出一头蒜,剥了起来。

等面上来后,少年将剥好的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太爷另一部分给北爷爷。

李三江咬了口蒜,马上吃了口面,然后张开嘴,这蒜辣得腮帮子发麻。

老者笑着道:“老哥在家没吃面配蒜的习惯吧?”

李三江赶忙喝口酒压了压,说道:“我们那儿没这个习惯,你吃不?”

“我吃。”

“那我这里的,都给你?”

“好。”

老者将李三江面前剥好的蒜拢到自己面前,说道:“年轻时我也没这个习惯的,呵,那会儿哪里能吃得上白面。”

李追远的蒜本是剥给两个人的分量,老者一人吃,不舍得落下,真就一口面一颗蒜,他年纪大了,身体又比不得以前,吃得额头上流出了汗,眼睛也略微发红。

“老弟,再来一碗。”

“不了不了,吃不下了,胃口比不得以前了。以前像这样的,要是能敞开肚皮吃,我能吃五大碗!”

李三江:“哈哈,那时候人肚子里缺油水儿,饭量都大得很,但吃再多,也饿得快。”

两个老人开始了饭局标准场,忆苦思甜。

李追远对此没什么感触,小时候他没短过吃穿,回南通后,也只是在李维汉家吃了几天稀的,就被太爷领回去顿顿有肉了。

润生倒是听得内心很是感慨,不过润生以前吃不饱……还真不能赖在时代头上。

老者说道:“走,我陪你们去逛军博吧。”

李三江摆手道:“不用不用,你肯定忙的。”

老者:“你请我吃面,我给你当讲解员,这很公平。”

李三江眨了眨眼:“那行吧,那咱就一起去,小远侯,去打车。”

“好。”

李三江舍不得自己喝白的,但更舍不得小远侯走路,以及这京里的公交车……确实忒挤了。

他主打一个自己该省省,曾孙该花花。

拦下出租车后,李三江坐进后座,北爷爷也坐了进去,李追远只得去坐副驾驶位置。

润生本想也跟着去挤一挤,却被那年轻人拦下了,然后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润生坐进了领导专车。

车行驶途中,路过不少景点和知名建筑,李三江故意显摆,指着它们发问,李追远马上展开介绍。

李三江听得那叫一个舒坦,见坐在自己身侧的老者也是一边听一边露出笑容,他问道:

“怎么样,我曾孙子脑子好使吧?”

“嗯,好使。”

“那是,当初我还想着托关系让他进好一点的镇上小学来着,结果他自己直接跑去上高三了。

我还以为是遇到了啥骗子,后来我带着他南边爷奶一起去了趟高中,被校长亲自接待解释了。

我才真相信,我老李家祖坟又着了!”

上次着还是李兰考上京里大学那次。

老者问道:“南爷奶,是外公外婆吧?”

“对,我们那儿不兴叫外公外婆,都喊爷爷奶奶,不想孩子喊生分了。”

“哦,那这次他南爷奶怎么没一起来京里?”

“我们不住一起。”

“不住一起?”

“嗯,我们家小远侯跟着我过。”

“那你真是辛苦了。”

“辛苦啥,孩子跟他南爷爷才叫苦,天天喝稀的。”

“条件这么差?”

“没办法,养了四个儿子还得养下面一大群孙子孙女,好家伙,那会儿一开饭,跟唤猪仔归窝似的,一大帮子人,哪能吃得起干的?

还有他闺女,也就是小远侯亲妈寄的钱,他俩死犟,就是不用,说是给闺女以后存着,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

我呢,本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带个孩子,那也能让孩子跟着我有口好饭吃。”

北爷爷点点头,他听懂了,身边的老人并不是自己前亲家的嫡亲父母,应该是同姓长辈。

也因此,能做到这个地步,老人确实不容易。

“那孩子跟着你,确实享福了。”

李三江:“享啥福啊,老弟,咱是从老年代过来的人了,现在这年头,但凡家里手脚健全的,都饿不着,可我也是晓得事儿的,这伢儿以后想有好路子好生活,光靠吃饱饭可不成。”

“是啊,以后年轻人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也就是伢儿自己争气,考学什么的不用操心,但凡伢儿脑子没这么好使,我带孩子,还真可能会把孩子给耽搁了。

他北面那边的爷奶也真是好意思的,伢儿只是被他妈改了姓,血脉不还是那个血脉么。

嘿,你因此分个亲疏远近能理解,但怎么就能做到这么狠心,直接不管不顾的?”

“他们应该,也是有他们的难处吧。”

“难处个屁,不就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大嘛,端着架子。

我是乡下人,没那个本事,但凡有能为伢儿好的门路,我跪也得给伢儿跪出来。”

老者调整起了坐姿,目光看向坐在前面的少年。

李三江继续道:“伢儿他妈也是个拎不清的,明晓得男方家里条件好,你就算看在伢儿面上,也得把你公婆哄骗好撒。

到时候等公婆两腿一蹬,家里剩下的,还不都是你和伢儿的?”

“她也有她的难处吧。”

一想起自己那个前小儿媳妇,老者也是感到一阵头痛。

他家是没联姻传统的,他也不准搞这个,几个子女对象家里条件都挺普通,李兰农村出来的身份,在他这里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偏见。

但后来他发现了,自己这前小儿媳妇,对他们有偏见。

刚结婚时,还能正常来往,后来联络就越来越少,关系也渐渐疏离,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自己那小儿子也很少回来了,怕媳妇儿不开心。

这弄得,自家老伴儿到现在都在自我反思,觉得自个儿当了个恶婆婆。

老者觉得,这前小儿媳要是真如李三江所说,愿意主动亲近,哪怕骗骗哄哄,他和老伴儿都不用等两腿一蹬,蹬腿前能给的应该就给了。

他是很欣赏这前小儿媳能力的,她自己开展工作,从未借家里的光,不像自己家里其他儿女和他们对象,自己虽从未为他们谋求和安排过什么,但他们因为与自己的关系,工作上必然会被特殊照顾,这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小儿子也是他们夫妻俩最偏爱的,以前工作忙,生了孩子也没精力照看,小儿子出生时彻底安定下来,也就倾注了他们夫妻俩更多的感情。

更别提……还有这很早就上了少年班的孙子。

他孙子上少年班时,在那班里的年纪都算是最小的。

李三江摇摇头:“搞不懂,有些事儿,我是真搞不懂,放着近在眼前的好好日子不过,非得瞎折腾。

你看,我家小远侯原本的京里户口,一下子变成了和我一样的南通乡下户口。”

老者:“他现在是大学生,户口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李三江面露惊喜道:“老弟,你有办法弄?”

老者:“他应该是可以走符合条件的流程的。”

李三江马上对坐在前头的李追远喊道:“小远侯,快,来问问怎么弄。”

李追远:“南通户口挺好的。”

李三江一拍大腿,说道:“你傻啊,那能一样么?”

李追远:“太爷,对我来说,真没什么区别。”

哪怕他没入门,没走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由户口所带来的隐藏福利对他也没什么影响。

李兰当初把自己户口迁回来,主要是想要断母子关系,而不是想要以此手段打压自己,这太幼稚,母子间这点彼此能力信任还是有的。

李三江叹了口气,对身旁老者道:“瞧瞧,我曾孙子也是犟的哩。”

老者:“这是自信,自己有本事,确实用不着这些。”

李三江:“有本事的,再有家里推一推、托一托,不是能飞得更高么?”

老者:“这确实。”

李三江:“所以,还是怪他北爷爷那边装死。”

老者:“……”

出租车司机开车时,不时通过反光镜看向后头一直跟着自己的车,饶是京里的出租车司机见过更多世面,但看着后车那车牌号,也是不由胆战心惊。

几次他故意让开道,让对方超车,但对方就是不超,只跟着自己。

见状,司机只得通过后视镜,打量起后车座上的两个老人,着重于那个气度不凡的。

到目的地后,老者想要掏口袋,却掏了个尴尬。

李追远把钱付了。

李三江站在路边,看着博物馆,发出一声惊叹:“乖乖,还是这里的味儿正!”

“老哥,我们去过安……”

还没等老者说完,就瞧见自己这个“老哥”跑到入口另一侧的柱子前,伸出双手,将那牌匾抱住。

这模样,看起来有些滑稽。

然后,他看见自己孙子,在“老哥”抱完后,也跟着一起去抱了。

“小远侯,这个多抱一会儿,比派出所更灵!”

“哎,太爷。”

李追远想到了以前自己学太爷这一招,有一次出门前来不及去派出所抱了,干脆和润生一起去抱了一下谭文彬。

老者走了过来,想加入,但最终还是不好意思张开双臂去抱,只是伸手在上头摸了摸。

等他收回手,就瞧见先前买红薯的那个高大小伙,上前把牌匾紧紧搂住,还故意往身上擦了擦上头的灰。

安保人员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向这里走来询问。

李三江笑着道:“这是我们那里的风俗,呵呵,风俗。”

见对方只是抱牌匾,没其它举动,安保人员也是指引道:“同志,那里过安检。”

进入博物馆后,老者真就当起了讲解员。

别的讲解员讲的是历史故事,他讲的是个人经历。

嗯,李三江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且起到了丰富历史视角的作用。

润生凑过来,小声问道:“大爷,有你当初丢下的装备不?”

李三江抬腿踹了一下润生:“你家被抓的壮丁会开坦克?”

等到了援朝展区,李三江的兴致一下子变得高涨起来,听着讲解的同时,这边瞧瞧那边摸摸。

从先前展区开始,就有参观的游客向这里靠近一起听讲解,等到了下面的展区,聚集在周围的人就更多了,还有工作人员过来维持秩序。

讲解完毕后,有工作人员递送来茶水,她是不知道眼前老人身份的,周围一起蹭了讲解的游客也发出了掌声。

如果只是单纯进来看看的话,很容易走马观花,摆在这里的是展品,实则展出的是背后的历史。

往外走时,李三江见老者是真累了,劝说道:“先坐会儿歇歇吧,老弟你刚做了手术,身子正虚着哩。”

老者摇头,坚持等走出博物馆,再执拗地拐了弯,这才寻了处地方,坐下来,弯下腰。

那个一直和润生并排走的年轻人上前,拿出药,喂老者服下。

老者舒了口气,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博物馆,转而对李追远道:

“摆在里面的是历史,但未来太大,放不下。他们有的那些,我们以后也会有的,而且会比他们的更好。”

李追远点了点头:“嗯。”

老者转而抬头对李三江道:“老哥,再赏脸一起吃个晚饭?”

李三江:“不是已经两不相欠了嘛。”

老者:“我很久没这么开心说这么多话了,我欠你的很多,不好还哦。”

李三江:“嘿,这京里人都这么热情好客么。”

老者:“这证明我们是有缘分的。老哥你先前说,明儿个就要回去了是吧?”

“嗯。”

“我们这把年纪了,每次见面,都当最后一面喽。”

老者说这句话时,看向李追远。

李三江伸手摸了摸小远侯的头,说道:“成吧,再一起吃顿饭,缘分嘛,不过还是我们请。对了,小远侯,你原本说今晚要去吃啥来着?”

进了丰泽园,要了个包间,李追远点完菜后,询问李三江要不要再加些什么。

李三江拿过菜单,翻了翻,罕见地没有说菜贵。

中途,润生去给参加交流会的林书友打去传呼。

开饭前,林书友打车来了。

今日的报告会很成功,大家对超脱于书本之外的“神神叨叨”之事,格外感兴趣。

原本只计划上午半天的,因为反响太好,下午也让林书友讲了。

上午的林书友还有些紧张磕巴,下午他就完全放开了,稿子上的内容讲完了他就干脆讲起自己自小在庙里听到的那些故事。

一进包厢,林书友就激动地与小远哥分享自己今天的经历。

等坐下时,才发觉还有两个外人,其中一个老者,当林书友把目光看向他时,只觉得眼珠子开始发胀,有种不敢直视的感觉。

如今的他,与童子关系更为紧密,这意味着,连童子都不敢在这老人面前显圣,甚至不敢流露出气息。

中午吃面时,老者主要和李三江讲话,晚上这顿,老者更多的和李追远讲话。

李三江则专注于吃菜,那葱烧海参和九转大肠,他吃了很多,尤其是那大肠,他很喜欢。

从学习到生活,老者问了很多,李追远也都做了回答,氛围很和谐。

李三江给林书友夹菜,问道:“你咋了,怎么今晚跟个小姑娘似的。”

林书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打发现这老人的存在后,他就一直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润生点了香,一边吃饭一边啃香。

李三江笑着解释道:“这孩子,从小就有这个毛病,别见怪。”

老者笑道:“奇人异士,正常的,肯定不凡。”

李三江:“确实不凡,干活是把好手,只要让他吃饱饭,他能把你从关外一口气背到徐州。”

那位年轻人此时凑到老者身边耳语了一番,老者面露沉思,说道:“让她等着吧。”

年轻人走出了包间。

等这顿饭吃得快散场时,老者端起酒杯:“老哥,来,我敬你一杯。”

“来,来。”李三江站起身,二人碰了一杯。

中午是啤的漱口,晚上喝的是白的,俩老人看起来,都有些微醺。

“老哥你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啊。”

“哈,别人羡慕我还来不及呢,哪有什么不容易。不怕你笑话,原本想着这辈子一个人痛痛快快过完了,往棺材里一躺,土往身上一埋,怎么着也算这辈子没白活。

等遇到我家小远侯啊,我才发现有个伢儿在身边,这感觉真好。

有时候我都觉得,不是我在照顾伢儿,是伢儿在照顾我。”

“小远确实是个好孩子。”

“那可不,咱也得谢谢他们,生了不养,白给我捡了个大便宜,哈哈哈!”

老者面露苦笑。

李三江像是真喝醉了,身子摇了两下,嘟囔道:

“这么好的伢儿,真狠心,说不要就不要,也不看看也不瞅瞅,我也真好奇,那到底是个什么人家,家里是不是都是生的龙蛋凤凰蛋,扯摆到天上去。

伢儿现在虽说在上大学,但已经在实习了,再过个几年,伢儿自己混起来了,哪里还用得着别人捧臭脚,再凑上来,也就不稀罕了。

老弟,你说,是这个理不?”

“老哥说得没错。”

两个老人又互相敬了一杯,李三江似是喝高了,瘫坐在了椅子上。

老者手里转着空酒杯,目光落在少年身上,看了很久。

最后,还是闭上眼,站起身:“老哥,我安排人送你们回宾馆。”

李三江摆手道:“不用麻烦,我们自己回去,我待会儿还要在外头走走吹吹风,舒坦。老弟,你先回吧,注意身体,咱俩年纪都不小了,你也少喝点酒少抽点烟。”

说罢,李三江就从兜里掏出烟盒,给对方递了一根,两个人老人凑在一起,把烟点了。

李三江把火机放进老者口袋里:“你的火机,还你了。”

“老哥,你留下做个念想吧。”

“哪里用得着它啊,念想,我早就有了,呵呵,嗝儿!”

老者离开了包间。

李追远坐在原位,帮润生夹菜,给饭桌清盘。

林书友头枕在桌上,不停喘着气,这身上的压力,这会儿可算是消失了。

若不是李大爷在这里,阿友真的很想问问小远哥,刚刚那位到底是哪路神仙,能把白鹤童子压成这样。

而且,林书友能察觉到,对方并不是在刻意做什么,人家大部分时候注意力都在小远哥身上。

靠坐在椅子上的李三江从口袋里掏出钱,指了指外头:“小远侯,去结账。”

李追远:“账应该已经结了。”

李三江把钱放面前餐桌上,扭头,用醉醺醺的眼看着少年,说道:

“那你去送送你北爷爷。”

……

李追远走出饭店,往外走了一段距离,天桥下的树荫里,他看见了那道身影。

北爷爷身边,还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眼眶泛着红,正对北爷爷抱怨着什么。

北爷爷站在那儿,没做解释,只是任凭老伴儿对他进行发泄。

旁边年轻人见状,只能提醒首长刚做好手术。

“他刚做好手术,就抽烟,喝酒,人也见到了,却不准我见……”

这时,李追远的身影出现,在距离两位老人几米处,停下脚步。

老妇人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喜,正欲扑上来时,北爷爷咳了一声。

老妇人闭上眼,咬着牙,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将少年搂住:

“这孩子,真是想死我了,想死我了!”

老妇人流下眼泪,然后用手抚摸少年的脸,仔细端详着。

其实,李追远和北奶奶之间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哪怕是李兰病情没那么严重时,他们的小家也只是和北爷爷家维系着最低程度的接触与交往。

相较而言,自己的那些堂哥堂姐们,与北奶奶更为亲密,也更经常能看见与陪伴。

但此刻的思念之情,却不是假的。

毕竟,自己那个为情所伤的可怜父亲,已经把自己彻底放逐进工作中了。

两个老人把对儿子的思念,也挂靠在了自己身上,再加上越是不可得就越是渴望,以及那很经典的“远香近臭”。

李追远任由她抱着看着,面容平静,挂着含蓄的淡淡微笑。

他的内心,确实没什么波动。

换做过去,他会对自己内心没有波动这件事而感到消极与无奈,会有一种无法进行正向真实情绪表达的挫败感。

现在,他没有了。

既然没那么深的感情牵挂,也就没必要刻意强迫自己。

老妇人扭头看向老者:“就不能带孩子回去住一晚,我给他亲自做点吃的……”

老者:“你先去征求她的同意。”

老妇人用力咬住自己嘴唇,眼里流露出一抹厉色。

北奶奶很恨李兰。

李追远认为,北奶奶恨得对,也恨得理所应当。

自己那个父亲,无论是在丈夫角色还是父亲角色上,都表现得无可挑剔,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玩弄感情也就罢了……他是被摧残了感情。

可以说,站在北奶奶的立场,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就是被李兰给亲手毁了。

老妇人将一张纸,偷偷塞进李追远的口袋,把自己的脸与少年的脸相贴,故意在少年耳边压低了声音道:

“我的孙子,你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记得给奶奶打电话写信,奶奶帮你,咱们瞒着那个只会认死理的老头子,也瞒着你那个恶毒的妈!”

“嗯。”

“呵呵,好孩子!”

老妇人破涕为笑,这一声简单的回应,给了她极大的安慰,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救赎。

其实,李追远能看到,北奶奶的这一小动作,北爷爷是看到的,但他这次故意把头撇过去,装作没发现。

北爷爷:“我们走吧,孩子明早还得赶飞机回去。”

老妇人很是不舍得松开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李追远站在原地,看着他们渐渐离去。

旁边路上,那辆小轿车一直缓缓跟在他们身侧。

等到北奶奶回头再也看不见自己后,李追远才转身,准备离开。

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毫无波澜,但难得的是,并未因此产生什么反感。

这亦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从负数变为零。

自从自己把自己变成心魔镇压了本体后,危险系数是增高了,但病情对自己的影响,也降低了。

李追远挺享受这种感觉。

刚走没几步,少年就停了下来。

天桥上,站着一道女人的身影。

“小远?”

来人,是李兰的秘书,徐阿姨。

李追远一直觉得,李兰能选择徐阿姨当自己的助手,是看重了徐阿姨同是南通人的出身。

有徐阿姨做中转,可以帮李兰隔绝掉与自己家乡和家人的联络。

爷爷奶奶每个月的赡养费和逢年过节的礼物,应该都是徐阿姨负责的,包括接听来自家乡的电话。

李维汉和崔桂英,早就分不出自己女儿的声音了。

徐阿姨走下天桥,来到李追远面前,问道:

“小远,刚刚那两位是?”

“你认识,但你刚刚不敢出来。”

徐阿姨面色一怔。

李追远:“李兰现在不在京里是吧。”

“你妈妈去参与一个新项目去了,但她知道你要来京里,就让我来……”

“恶心我?”

徐阿姨抿了抿嘴唇,这一刻,她确认了,在这个少年身上,她感受到了和自己上司一模一样的压力。

“小远,刚刚的事我不会……”

“你瞒不住她的,你没有信心对她撒谎。”

“我……”

“原原本本告诉她吧,没关系的,她听到这件事,会开心的。”

“那……”

这时,徐阿姨腰间的传呼机响了,她低头看了一眼,说道:“小远,你妈妈问你,是否愿意和她通电话。”

前方就有一个报亭,李追远走了过去,徐阿姨跟了上来。

李追远看着她。

徐阿姨拿起话筒,拨出了号码。

很快,电话那头被接通了。

徐阿姨将话筒递给李追远后,自行走远。

报亭老板则抵着脑袋,在那儿打着瞌睡。

李追远:“喂。”

李兰:“呵呵,连‘妈妈’都不叫了么?”

李追远的目光落在报亭外摆的故事会报纸上,有新的也有老的,少年伸手拿了好几份,打算带回去让太爷明天在飞机上看。

将报纸放到台面上,示意报亭老板数一下算钱,顺便抽空回答了一下李兰的问题:

“你觉得,一个连病情都无法控制住的失败者,配我叫她一声‘妈妈’么?”

“我的儿子,妈妈是真羡慕你啊,还能在心底保留着那份不切实际的梦想与期待。你知道么,有些东西,不仅看起来很美丽,它们剥落时的声音,也会更加动听。”

李追远对报亭老板问道:“多少钱?”

报亭老板数好了份数,算好了钱,指了指电话,提醒道:“你电话还没打好。”

李追远将一张钱递过去,又指了指站在远处的徐阿姨:“电话费她来结。”

“好,我给你找零,小伙子,你这是在和谁打电话啊?”

“我妈。”

电话那头,李兰,忽然沉默了。

李追远伸手接过找零的同时,对着话筒说道:

“李兰,你的无能,让我感到恶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