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捞尸人 > 第两百三十八章

捞尸人 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者:纯洁滴小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6 00:49: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阴萌记得,上次先祖传出的讯息是归家祭祖,是给自己的。

至少名义上是这样。

可自己自幼在丰都长大,逢年过节该烧纸烧纸、该做供做供,那么多年来,先祖就从未显灵过,完全无视自己。

所以她其实很清楚,喊自己回去祭祖是其次的,目的是让小远哥陪着自己再回丰都。

这次,先祖直接传出了“归宗拜师”。

阴萌觉得,自己这个中间商被去除了。

心里倒真没什么失落,因为连她这个血脉传人都觉得,小远哥才更配称为酆都大帝的传人。

李追远端起酒碗,开口道:“多谢大帝认可,我将尽快启程。”

紧接着,少年先用指尖蘸取酒水,向自己身上和周围弹了几下,再将一半酒水洒在身前,余下的则倒入火盆,最后将酒碗摆回供桌。

礼仪和礼貌都给足了。

丰都,他会尽快去的,但具体何时去,得再议。

在坐船离开丰都县城时,少年曾站在船尾,目视着渐渐远去的鬼城,他那时心里就清楚,这里他还会再来的,去探寻丰都之下的秘密。

那会儿的少年只是一个单纯的游客,并未走江,且将阴萌带在身边,哪怕大帝对血脉传人并不在意,但怎么说自己也不至于站在大帝的对立面。

可此一时彼一时,一是李追远将阴家十二法门逆推回酆都十二法旨,自东汉以来就断代的绝学被自己给续上了。

二是大帝的虎皮,是真的好用,自己不知不觉,就用得有点多。

三是如今天道将自己定义为一把刀,他现在与那些古老存在,处于天然对立面。

“归宗拜师?”

字面上的意思,李追远没有去做太多分析,事实上,这四个字,可能并不重要。

少年怀疑,大帝是想要将这则讯息,化作自己下一浪的浪花线索,以此嵌入江水,让江水将自己推向丰都。

上一浪中,李追远虽未得见菩萨本尊,但却见识到了这一层级的手段。

能在天道目光下存活这么久,甚至让天道都不得不默认他们的存在,他们对天道的理解,无疑也是极为深刻的。

只需愿意付出相应代价,李追远相信,大帝有能力引动自己的下一浪走向。

少年开始反思,看来,是自己薅得太过分了。

这四个字,要真是成为下一浪早早出现的线索浪花,那自己自然是不去也得去。

但……

李追远抬起头,看向空中。

你,会愿意么?

自己是天道正在打磨的刀,他不信天道愿意会将还未打磨成熟的刀送去别人那里毫无价值地被提前折断。

那就看,自己的下一浪,到底是什么成分了。

是难度降低,还是去丰都。

若是前者,那就进一步说明,现阶段与天道达成合作确实是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

若是后者,那自己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天道的威能了,既然保护不了自己手中的刀,就别怪这把刀会转头捅向自己。

“小远哥?”

“没事,你继续练你自己的,继续上供。”

“好!”阴萌用力点头。

坐在轮椅上的谭文彬目光在阴萌和林书友身上转了一遍。

以前,谭文彬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叛逆青年,但和阴萌与阿友比起来,他简直就是个乖宝宝。

这俩人在遇到小远哥之前,一个自诩官将首传人,一个自称阴家后人,现在,挖起自家墙角来,那真是一头的奋劲。

李追远又嘱咐道:“练的时候,多听取阿友和彬彬哥的建议。”

林书友闻言,骄傲地挺起胸膛。

哈,他居然也有能教别人的一天!

主要是李追远本就不擅长教人,因此,还不如让伙伴们自己建立个学习互助小组。

自己负责写出答案流程,再由他们集思广益去理解吃透。

李追远:“那我就先回去了。”

谭文彬:“放心吧,小远哥,我们会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的。”

待得少年走下坝子后,童子的声音在林书友心底响起:

“把你的胸膛收一收,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童子,我是不可能变成彬哥的。”

“你能不能有点出息有点进取心?”

“童子,正因为我是我,才能加入和留在这个团队里。”

童子沉默了。

祂忽然觉得,这呆愣愣的乩童,这句话说得好有道理。

但童子转念一想,不对啊,以前的自己和林书友简直一个憨模里刻出来的,为什么自己却越混越差、越来越受排挤打压?

难道是因为……领导不同?

林书友和阴萌一起清理起了坝子上的脏污。

阿友:“我们要不要换一个试验场地,要不然每次练习结束,打扫起来都好麻烦。”

阴萌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谭文彬:“小远哥就是故意把疗伤好的润生继续封印在桃林里的,也是故意让你在这里做实验的。

虽然桃林下那位不一定真的会出手,但还是有一定概率会在意外发生时,来兜个底。

毕竟,桃花仙是个好人,弹琴又好听。”

林书友和阴萌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睛里看见一个新兵蛋子。

清理完毕后,阴萌在林书友的教导下,继续练起了阴阳步。

虽然阿友之前也没学过,但他有三步赞的基础,学习和领悟速度比阴萌快很多。

“呼……”

阴萌练得大汗淋漓,不仅腿开始发酸,十指因连续不停地结手印,也有些抽筋。

谭文彬:“好了,歇歇吧,这个练的是一个肌肉记忆,不能闷头死练,得留有足够时间用脑子去思考和感悟。”

阴萌:“壮壮,你真的好会。”

谭文彬:“呵,以前高考冲刺时,小远哥就是这么教我的。”

阴萌:“不过,这个秘术练成后,我以后出门,包里除了背毒罐外,是不是还得带肉?”

林书友:“带出门的肉,也不保鲜呐。”

阿友双眼一鼓,马上道:“可以用尸体。”

阴萌:“我的意思就是这个,如果我也用尸体作为原料来催发这一秘术的话,会不会和小远哥抢尸体?小远哥的傀儡术,也是需要尸体作为原材料的。”

谭文彬:“思路打开,你的蛊虫是能飞的,到时候钻进敌人体内,再开启献祭,不就可以把敌人直接上供给你先祖……”

说到这里时,谭文彬自己都愣住了。

他忽然意识到,这似乎才是萌萌这一秘术最可怕的地方,也是小远哥为萌萌量身定制这一秘术的真正原因。

“难怪,大帝直接传讯让小远哥回去拜师……”

……

李追远回到自己房间后,先把《走江行为规范》做了一点修改。

放下笔,身后的阿璃正拿着小推子,仔细刨着牌位。

已经刨了六块了,只取牌位表面上的那层附着紫色漆料的皮。

这层皮,可以用来制作符纸,以此增大所画符纸的威能。

其实,阿璃所画的那些符纸,对团队的帮助已经很大了,但她还在精益求精。

李追远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道:“阿璃,这是谁教你的?”

不大可能是大人们教的,秦叔走的是炼体,刘姨擅长的是医术和毒术,至于柳老太太,虽然李追远从未见过老太太出手,但从老太太曾拿出的佩剑可以看出,老太太年轻时,怕是比秦叔走的路线更为刚猛。

阿璃伸手指向了李追远的书桌。

“你是自己看书的?”

女孩点头。

少年不在家的日子,她也不是一直在发呆,或者说,正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少年,她已经没办法像过去那般,一个人一坐就是一整天了。

她有了无聊的感觉,会主动找些事来做,也会学着少年在家时的样子,一个人坐在露台藤椅上,看书。

魏正道的书里,记载了很多不同阶段的符纸样式,佛皮纸写书有一个特性,它可以将神韵更好地融入。

别人能求得几张佛皮纸烙印下宗门绝学神韵就已是幸事,只有魏正道,能拿佛皮纸写“百科全书”。

通篇大量单纯地文字记载描述,符纸介绍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阿璃就是看着那上面进行的临摹学习。

“阿璃,那些书,就看看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就好了,不要去深究它的深意。”

同样的话,李追远对自己同伴们也说过,不过他并不觉得同伴们能读懂领悟魏正道在这里头深藏的私货,但阿璃不一样。

要不是阿璃自幼受那些东西的诅咒束缚,倘若能正常成长,虞家那位小姐,连给她提鞋都不配。

阿璃摇摇头,又点点头。

她只看符纸、器具和手工方面,对里头的死倒介绍和各种故事记载,并不感兴趣。

因为她梦里的东西,比书上的,更为丰富和直观。

“我来帮你一起制作吧。”李追远拿起推子。

阿璃按住了少年的手,起身,将褪了皮的牌位叠起,抱着下了楼。

柳玉梅正在坝子和刘金霞她们打牌,看着自家孙女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抱着牌位走出来。

刘金霞抓牌时,扫了一眼,然后眼睛一睁,嘴角抽了抽。

她是吃这碗饭的,当然能瞧清楚那女伢儿怀里抱着的是什么。

刘金霞对柳玉梅笑着说道:“还是你家孙女懂事,晓得帮家里劈柴火,不像我家翠翠,在家里是什么活儿都不干,懒得要死。”

阿璃进了东屋后,又很快空着手出来,上了楼。

柳玉梅等到自己轮空后,就离了桌,进东屋瞧了瞧。

供桌上,多了六个崭新的“无名氏”。

柳玉梅脸上浮现出笑意。

刘姨这时走了进来,瞧见这一幕,有些疑惑道:“您这是被气笑了?”

不应该啊,阿璃用牌位当手工材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里的牌位最高寿命就没超过一季的。

柳玉梅:“查一下那六个牌位的漆皮是什么材料的,马上定制一批这个材料的,抓紧时间让那边送来,你亲自去催一催。”

刘姨:“晓得了。”

柳玉梅:“我们家阿璃,会直白地跟我要东西了。”

这是柳玉梅开心的原因,虽然并未言语,但孙女把这六个牌位摆回来,就等于是开口说要,对阿璃来说,称得上是罕见的直白了。

对柳玉梅而言,她现在膝下有俩孩子,但她最大的痛苦就在于,自己虽坐拥金山银山的,可就是没办法给出去。

一个从不开口要,一个走江了不能给。

有时候,她真挺羡慕李三江的,能很神气地从口袋里掏出钱,给小远,小远也会去接甚至是主动去要一要,只为哄那老家伙开心。

可同样的事儿,她柳玉梅却不能做,总不能学李三江那般,兜里也揣几张大团结去给孩子发吧?

李三江那是不知道真相,乐在其中,自己知道了还这么做,就显得有点脑子进水。

刘姨:“我算是瞧出来了,怪我和阿力跟您要东西少了,让您少了份快乐,罪过罪过。”

柳玉梅:“秦柳两家祖宅秘地,你和阿力若是想要,一人拿去一个,我都不会说什么。”

刘姨叹了口气:“唉,一开口就直接给最大的两个物件,这分明是不想给嘛。”

柳玉梅被气笑了,伸手掐住刘姨的脸,像是对待她小时候那样,往外扯了扯。

刘姨故意喊着:“哎哟哟,疼疼疼,阿力皮糙肉厚的,您扯他的去。”

柳玉梅:“阿婷,你脸上长皱纹了。”

刘姨:“……”

柳玉梅:“我老了,你们,也不再是小时候了。”

刘姨:“不带您这样的,我这儿费尽心思逗您开心,您却拿刀戳我心窝子,我哪里有皱纹了?”

说着,刘姨轻撑双手,原地转了一圈。

她本是极美的。

只是在李三江家,故意穿着厨娘的衣裳刻意压着。

当初在大学里,刘姨曾去寝室下面喊过李追远,那一天的刘姨换上偏休闲的衣服,看起来,比大学里的女老师更有气质和韵味。

柳玉梅:“许是阴家那丫头见得多了,就觉得你不年轻了,谁叫那丫头现在正是嫩得出水的年纪。”

刘姨:“得,是我多余,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给她美容养颜。”

外头,正在打牌的刘金霞故意放大了声量:“你刚刚就不该打六万的,正好打在了我手上,哈!”

柳玉梅晓得这是在通知自己下一轮开始了,就走了出去,落座。

四个老太太面前,都叠着零钱,刘金霞面前的最厚实。

她是会算牌的,牌技好,基本每场都赢。

柳玉梅往往输得最多,主要是她打牌的心态,和小远陪阿璃下棋差不多,甚至更为夸张,她有时候乐得送人情,故意送牌给人家胡大牌,再一边嗑着瓜子看着人家兴高采烈的样子。

牌桌上另外两个老太太,算是常驻。

一个叫花婆婆,老伴走得早,儿子没成婚前就当了烈士,家里就剩她一个了,有政府补贴慰问,她不用去种地也不愁生活,就是脾气古怪,以前常与村里人吵架,嗓门功夫一流。

被喊来这里打牌后,性格一下子变温和了,从未红过脸,还时常把上头给她的慰问品带过来,分给柳玉梅。

另一个姓王,年岁小点,李三江叫她“莲侯”,她儿子工地上干活出了事故,瘫在床,她就主动劝自己儿媳妇改嫁了,把一对孙子孙女自个儿留着了。

以往都是靠她和老伴种田维持家里生计、儿子药钱以及俩孙的上学开销,日子已经不能叫过得紧巴巴的了,这是实打实的农村破落户。

现在,她家最大的一笔进账……就是她在柳玉梅这里赢的钱,这收入,可比种地来得丰厚稳定多了。

没人是傻子,是有人牌打得烂容易输钱,但鲜有一直输钱还一直打的。

因此,每次开牌局时,王莲都是最早一个到的,常常带上家里种的菜或是到时节的糕和粽,然后搬桌子摆椅子,牌局散场时,哪怕刘姨就在旁边,她也要抢着来打扫收拾。

刘金霞以前在村里名声不好,需要留饭才能找到牌搭子,但柳玉梅显然比她豪气也自然得多。

以前她不晓得,后来才清楚,这世上真有这样一种人,你给她伏低做小、拍她马屁,不仅丝毫没有委屈感,反而还能觉得挺开心挺享受的。

王莲:“我家那口子的侄儿,派人带信儿了,说想要带一个伢儿过继过去。”

花婆婆:“哪个侄儿?”

王莲:“就是我男人他大哥的儿子。”

刘金霞:“哦,丁家大侯啊,你们两家不是早就不来往了么?”

王莲家男人早年父母走得早,当哥哥的跟着跑船的走了,留下王莲家男人带着个妹妹,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后来小兄妹俩各自长大,日子渐渐步入正轨,可惜的是妹妹结婚后刚一年就生病走了。

兄弟俩,天各一方,倒是没完全失了联络,但也不怎么联络。

只知道丁家大侯现在混得很好,有自己的船,日子很红火。

王莲:“说是觉得我家困难,打算帮我们,把一个孩子领走。”

花婆婆:“是他家那儿自己不能生吧。”

刘金霞:“觉得你家困难,早前你家出事时干什么去了。”

花婆婆:“不是,莲侯,你不会真打算把孩子送出去吧?”

柳玉梅抿了口茶,问道:“现在养不起么?”

王莲忙道:“养得起,养得起,就是觉得那边条件更好些,伢儿以后也能……”

柳玉梅:“孩子想去么?”

王莲:“俩孩子偷听到我跟他们爷说话了,当晚就哭着喊着不想被送出去。”

柳玉梅:“那就不送呗。”

刘金霞:“就是,这日子一天天地好过了,又饿不死人,一家人在一起不好么?再说了,你家那个瘫在床上,你送走一个伢儿,等以后你们老两口不在了,你留个瘫子给一个伢儿照顾?”

刘金霞这话说得难听了一点,但话糙理不糙。

王莲用力点点头:“那就不送了,不送了。”

花婆婆:“真打算送人,不如直接送我哩,跟我儿子姓,还能留在村里。”

刘金霞好奇地问道:“咋,这政策收养的伢儿也能享受到?”

花婆婆笑道:“不晓得,大不了哭哭闹闹去。”

刘金霞:“这倒是。”

这时,李三江嘴里叼着烟,负着手回来了。

花婆婆翻了记白眼,说道:“哎哟,论命好,谁能比得过他哟,同姓的爹妈爷奶都在,都能领回家去。

领就领吧,领回家一年,就拿了个状元。”

李三江吸了吸鼻子,对着厨房喊道:“婷侯啊!”

刘姨:“咋了,三江叔?”

李三江:“家里醋坛子是不是漏了,咋一股子酸味儿呢!”

花婆婆嘴唇抖动,无声地骂了几句,然后自己也笑了。

散场后,其她人都走了,王莲照旧留下来打扫。

柳玉梅在旁边坐着,铺开了设计衣服的画纸。

打扫完后,王莲凑到柳玉梅身边,小声道:“柳家姐姐……”

柳玉梅没接话,只是拿着毛笔画着样。

王莲:“柳家姐姐,你说以后伢儿要是长大了,会不会怪我们当初没把他们送去好人家享福?”

柳玉梅:“这确实怪你们。”

王莲:“嗯,我和我家那口子,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柳玉梅:“怪你们没把孩子教好,才会生出这样的心思。”

王莲怔住了。

柳玉梅:“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世上,就没什么真过不去的坎儿。”

“我晓得了,柳家姐姐。”

这边散场没过多久,刘姨的声音就响起:

“吃晚饭啦!”

二楼房间里,李追远手里拿着阿璃刚画好的新版破煞符。

材料虽然还有,但新符的要求更高,画起来的难度和消耗也更大,因此即使是阿璃,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口气画出很多张符。

不过,符虽珍贵,但该试验还是得试验,不是怕符没效果,而是有时候效果太强烈把控不住的话,也会出问题。

只是刘姨已经喊吃晚饭了,李追远就懒得再去寻找其它试验对象,干脆把无字书翻开。

今天他还没压榨《邪书》,而且翻到第二页,发现上头猴子不见了,整页变为空白。

第一页的《邪书》,坐在牢房床上,变为一狼狈女子,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狼狈少女。

头发虽散乱,可披落在脸上的发丝却恰到好处,衬出一种我见犹怜。

李追远知道,这是《邪书》在故意投自己所好。

但它忘记了,或者说潜意识里忽略了,自己和阿璃玩在一起,是因为自己也是个孩子,与阿璃同龄。

李追远将新版破煞符,直接贴在了第一页。

“咔嚓……”

一声脆响传出,符纸碎裂飘落。

无字书到底是能被拿来当作与僵尸战斗的武器,十分坚硬,依旧毫发无伤。

但第一页中的“少女”,却被炸成了粉末。

效果很不错。

李追远将书合上,牵着阿璃的手,下楼去吃晚饭。

接下来一连几天,李追远都在陪着阿璃制符,他虽然自己不能画,但不是不能理解和钻研,二人联手后,阿璃的画符速度渐渐提了上来。

新一批牌位也正好到了,原料问题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大量画制,进行团队符纸的换装了。

每天,李追远都会去大胡子家一趟,看看润生的野性激发程度以及阴萌的学习进度。

润生的野性快被激发得差不多了,他现在真如一头野兽一般,不停地捶打着阵法,这使得阴萌他们,不得不缩短至每隔俩小时就得去巡查一次,生怕一个疏忽,让这个疯魔状态下的润生跑了出来。

阴萌的进度很明显,她现在已经可以利用新鲜肉类进行献祭,孵化且掌控一群虫子了。

接下来,是想办法延长这些虫子的存在时间,以及如何将毒淬在这些虫子上,以增添这一秘术的威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阴萌是按照小远哥所说的,每次练习完后,就摆供桌给自己先祖做个祭道个歉。

因此,这些天里,大帝每天都能接到不知多少次的“歉意”。

而每天的第一次做祭后,酒碗里都会再次浮现出那四个字——归宗拜师。

这让李追远不再怀疑,几乎是可以笃定,大帝这就是在干预自己的走江!

大帝想要把如今的自己,直接推送到他那里去。

按照上一浪的新变化,下一浪的线索也应该会提前很早就给予,算一算,也是到时间了。

接下来,就看下一个出现的线索,是明确指向丰都,还是指向其它区域了。

如果指向的是丰都,说明大帝成功了,如果不是,那就意味着天道强硬摒退了来自大帝的干预。

作为当事人,李追远还真挺期待这买定离手后开盅结果。

回家途中,李追远看见了同样往回走的太爷,太爷在自言自语:“最近婷侯怎么买这么多的肉,没道理吃得完啊……”

“太爷。”

“小远侯。”

“太爷,你刚刚在说什么呢?”

“没啥,在想着,壮壮和润生侯,啥时候能回来。”

家里的采买,都是刘姨负责,李三江只需月底与她结账。

这眼瞅着快到月底了,要是结账时多出了账目……李三江还是会认下给了的。

婷侯就是要贪,就让她贪吧,不看僧面看佛面,在李三江看来,反正以后还是一家人。

“太爷,润生哥上午打电话回来了,他说他想你了,也想山大爷了。我想,明天把山大爷请到家里吃个饭吧。”

虽说不年不节也没活儿的,把山炮请来挺奇怪的,但既然是自家小远侯提的,李三江直接点头道:

“成,你现在就去打电话给他村里,让他今晚就留肚子吧。”

“好的,太爷。”

明天,李追远准备着手,帮润生恢复意识了,山大爷在润生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得把他请来压阵。

不用担心山大爷会不会发现,因为每次山大爷一来,都会和太爷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入夜。

李追远将阿璃送回东屋,自己则在书桌前复审了一下明日帮润生恢复意识的方案。

确认无误后,李追远伸了个懒腰,台灯的光,在此时忽明忽暗了几下。

不是台灯问题,也不是线路问题,事实上,台灯一直都亮度正常没有变化,刚刚起变化的,是李追远自己的感觉。

心有所感?

自己与本体一同消化掉莲瓣和莲台内的力量后,居然已经可以做到这么敏感的程度么?

先仔细回味了一番先前的感觉,然后,李追远开始思忖起来:

今晚会发生什么事?

……

“彬哥,到时间了,我先去查看一下润生那里的阵法。”

“嗯,你去吧。”

两个小时的频率太高,林书友和阴萌不可能轮流交接班,干脆一人前半夜一人后半夜。

谭文彬没睡意,干脆就让林书友把自己推出来,晒晒月亮。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冷到一定程度后,月光也是能给人带来温暖的。

林书友跑回去了,谭文彬一个人缩着身子,坐在村道边的轮椅上。

这时,有两个人从远处走来,其中一人中年谢顶,头皮在月光下都能泛起油光。

另一个人身穿黑色长袍,留山羊须,梳着发式,左手别在身后竖着一把剑,身子挺直,应是一个道士。

“道长,真的是很不好意思,得劳烦您亲自跑一趟,都怪那家子,穷得都快吃不起饭,还不愿意把孩子交给我让我带孩子去过好日子。”

“无妨,贫道帮你把那个孩子带走即可。”

“道长,不是一个,是两个,一个男娃儿一个女娃儿,男娃儿留家里给我继承香火,女娃儿送你道观里跟你修行。”

“两个?”

“这是对娃儿们好撒,在这个家里,上学都会是个问题,日子过不好,又不能得到好的教育,未来怎么办哟?我们这是去救扶他们,行善积德咧。”

“罢了罢了,谁叫你父亲曾对贫道有恩呢,既是贫道曾答应过的事,贫道自会帮你做到,两个就两个,全都带走。”

“这个点,他们家应该都睡着了。”

“睡不睡都无妨,贫道就算堂而皇之地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瞧不见贫道的存在。”

说这句话时,道长正好从路旁谭文彬的面前走过去,完全没发现,这里停着一辆轮椅,轮椅上还坐着一个人。

听这二人口音,明显是川渝那边的。

《走江行为规范》是会给伙伴们定期传阅的。

谭文彬心里一下子变得复杂沉重下来,心道:

难道真如小远哥所预测的那样,下一浪自己等人得去丰都了?

不过很快,谭文彬就舒了口气,因为二人接下来的谈话。

“这里的气候,贫道我是真的不喜欢。”

“那是,哪可能比得上青城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