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在武侠世界里长生不死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装到牙齿

即便使用这类对板甲有杀伤的武器,也只是能对板甲造成伤害的程度,而身穿板甲的士兵一剑过来,对面就要倒了。

这板甲,要说缺点,就只有笨重和产量低两点。

这一万件板甲是大量水锻机在黄河边建起来后,通过水锤锻造打造出来的。

若是要靠人工,一万件板件人工敲能敲一百年才能满足部队需求。

这一万重步兵,是攻坚破阵的矛头,即便在最适合金人骑兵发挥的平原地区,这些重步兵也能正面硬抗骑兵的冲击。

毕竟金人的骑兵还是以轻骑兵为主,只要靠战马的冲击和骑射的机动性。

以金人的工业能力,根本不可能打造出连人带马披甲,使用骑枪冲阵的重装骑兵。

没有重骑兵,金人那些轻骑兵,想要破开重步兵的阵型,是不可能的。

除了这些重步兵,其余部队的装备也相当精良。

在上一次战争中使用的棉甲被证实在实战中有不错的效果。

经过改良之后,现在的棉甲,外层是砸实的棉布,然后是钢片,棉布,钢片,棉布,一共五层。

每一层都很薄,所以盔甲整体重量只有布人甲的三分之二。

当然,重量轻了,防御力却要更高。

棉布和钢片复合的结构,在抵御穿刺和劈砍的时候都有不错的效果,第一钢铁厂出产的优质钢材更是让棉甲内衬的钢片有相当高的强度。

再加上棉甲外部一些重要部位可以镶嵌钢板,更是让棉甲的防御更上一层楼。

现在叫这种甲棉甲已经不太贴切,倒不如说叫复合甲。

只是现在钢片之间的填充材料没有太好的选择,只能选择用大锤砸实的棉布。

这些士兵使用的武器也经过了升级换代。

士兵使用的长矛,矛头由精钢打造,矛身包裹铁皮,尾部还有一个尖锥。

在面对骑兵冲击的时候,长矛尾部斜插在地上,骑兵冲击的力量便能大半传导到地上,士兵只需要操纵长矛的指向,并不用直接和冲锋的战马拼力量。

除了长矛兵之外,还有使用盾牌和刀斧的士兵在长矛手身前掩护。

他们手中的大盾往地上一架,就如同一座城墙一般。

再加上手中精钢打造的武器,可谓攻防一体。

而在这些前排士兵之后,便是使用改良后弩箭的弓弩手。

其中部分人使用反曲弓,另外一部分使用改良后的神臂弩。

反曲弓可谓是弓的巅峰,元朝的强大离不开这种强劲弓箭的大规模应用。

而神臂弩,本就是宋朝的大杀器,在新城将其改良后,杀伤力更是惊人。

弓臂换上了多层弹簧钢片,还在上弦的地方加装了绞盘,杀伤力和对士兵体里的消耗都大幅优化。

现在反曲弓加改良神臂弩的组合,杀伤力甚至超越了早起火枪。

而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在部队大规模列装火枪的缘故。

早期火绳枪发射缓慢,装填缓慢,再加上黑火药动力不足,又没有膛线,真和使用了弹簧钢片的神臂弩比,一点便宜占不到。

目前,火枪只在部分地区小规模的装备了一点,还属于实验性质。

论火药的使用,宋朝就已经在用了。

北宋时期,就已经有类似手雷的东西。

不过这种‘手雷’因为其中的装药是爆炸速度慢的黑火药,效果并不好。

有用,但起不到关键作用。

而叶霄很早也让人展开了相关研究。

黑火药配方简单,临安那边会配黑火药的人大把,叶霄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炭硝硫配比。

至于火枪的样式,新成立的枪炮铸造局还在研究。

早期简单的火绳枪不用说,制造起来没有一点难道,但这种烧火棍叶霄实在没什么兴趣。

现在铸造局的人已经搞出了燧发枪,算是有一定实用程度的火枪了。

不过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燧发枪,若是没有膛线的加持,杀伤力和射程依然有限。

而拉膛线,不是那么简单的。

需要专门的机器,对枪管的材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更合适的枪管材质还在研发,拉膛线的设备也在设计验证。

想要制造有膛线的遂发枪,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这种枪也只是过渡罢了。

叶霄盯上的,是后装栓动式步枪。

这种后装结构的步枪,因为机匣密封性和强度的要求,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很难造出来。

不过对于现在的恢复区和新城来说,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新的冶金工艺,锻造工艺以天为频率不断出现,水力机械和初见雏形的蒸汽机械将给工业带来难以想象的跃升。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后装枪子弹的问题。

再没有大规模消耗的情况下,现在储备的铜用来造子弹壳是完全够的。

应为铜壳子弹的延展性好,是钢铁材料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即便千年后,子弹使用铜壳依然是最优解。

子弹壳不难造,铜加工起来不难,先碾成铜板,然后卷起来就好,就算没有机械,手工都能造出来,等有了合适的设备,冲压成型的子弹壳更好,效率更高。

弹头的制造也不难,弹头使用钢质,中间包裹铅芯。

这种子弹,以现在的工业能力,恢复区都能大规模制造。

唯一麻烦的是子弹中的装药。

这种子弹使用黑火药肯定是不现实的,黑火药的残留会对机匣造成腐蚀,大幅降低枪的寿命。

最好的选择还是后世久经验证的硝化纤维。

而子弹底火的选择,在叠氮化合物技术攻克之前,唯一的选择便是雷酸汞。

这两种东西,其中大部分原料都是现成的。

目前缺的只有两种,就是浓硫酸和浓硝酸。

恢复区工业规模庞大,唯独化工这一块,还很稀缺。

毕竟要搞化工,需要专业的人才。

专业人才这一块,大宋原本的可是零!

别说那些炼丹的。

那帮炼丹的能练出什么全靠蒙,而搞化工需要扎实的化学知识。

目前,仅有的几个化工厂,规模都很小,其中的技术骨干还是那些化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