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在武侠世界里长生不死 > 第二八三十九章 氨

在内部人口增长快速,粮食消耗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除了对农业技术的改革,寻找新的耕地也是重中之重。

一切的一切,前提都是有饭吃。

有饭吃才能活着,活着才是工业化,对外征战,文明繁荣的基础。

“要是那片大陆能开发起来,粮食这一块,倒算是有很大的盈余。”

“现在我们的粮食产量,在满足内部需求,各地储备后,还有不少盈余用于对外贸易。”

叶昊心中算了算,开口道。

“而且我们的产量还远远没有到巅峰。”

“水利工程建设是长期的事,我们做了三十多年,依然之完成了部分。”

“化肥也只是在部分地区用上了,离满足整个新汉的化肥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

“农业部那边现在有了完善的育种,培优流程,以现在的水准来看,新汉的主粮作物,蔬菜,水果都还有一定的改良空间。”

“这三项里面,水利工程急不得,改良也需要时间,能比较快完成的就是提升化肥产量。”

“只是,现在的化肥实在贵了些。”

叶昊说着叹了口气。

了解内情的几人,都有些感慨。

对于新汉来说,化肥真的很贵。

化肥这东西,在新城刚刚建立的时候,叶霄就有计划。

只是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涉及合成氨。

别看后世化肥不值钱,好像到处都是。

可实际上,因为化肥中的氮来自氨,化肥的生产难度是远高于黑火药和硝酸甘油的。

甚至现在新汉使用的步枪,马克沁,火炮,甚至技术已经比较完善的蒸汽机和还在探索的内燃机。

甚至,新汉已经在初步探索电的应用。

这些东西在生产上的难度,没有一个比合成氨难!

从新城刚建立到第一钢铁厂建立,叶霄便在这座新汉冶金业顶尖龙头中,让一批专门的人员,每年化肥数量庞大的经费,消耗海量的资源,各个部门支持,专门来搞可以承受高温高压的容器。

现在新汉用的枪管,便是这些人早起研究的副产物,炮管也是研究的副产物。

可即便他们能造出,能承受大口径炮弹发射时压力的炮管,依然没解决合成氨容器的问题。

毕竟,制氨时的高温高压,并不想火炮是瞬时的,而是一年到头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对于材质和冶炼工艺,加工工艺的要求,相当严苛。

甚至可以说,解决了合成氨容器的问题,便有了造潜水艇的能力。

确实如此,早起潜水艇的艇身材质都没有合成氨对于容器的要求高。

也正是因为材质,工艺上的高要求,制氨的技术一支卡在容器这一环难以突破。

一直到五年前,汇聚了冶金行业顶级人才的团队,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制造出了第一个可堪一用的压力罐。

代价是高昂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作为副产物的各种高性能材料,各种冶炼工艺,也在攻克合成氨技术的时候百花齐放。

之后,新汉非但没有减少投资,反而扩大了数倍,开始搞批量生产。

从早期实验室生产到批量制造,从昂贵到比同质量黄金贵数倍,到优化工艺后成本能勉强接受。

几年时间,一座又一座化肥厂在新汉各地建起来,花费了天文数字资源的合成氨工艺,也终于慢慢成熟。

一座工厂比一座工厂成本更便宜,生产效率更高。

照这个趋势下去,十年时间,新汉的化肥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是数十年海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无数个日日夜夜才拼搏出的成果。

之后为了规模化生产,更是新汉官方赔钱建厂,然后廉价卖给百姓。

这几乎榨干了新汉财政收入的所有,让这几年的财政都紧张巴巴。

好处也是有的,今年新建的场子,成本已经能接受了。

生产化肥的成本,也正在飞速降低,预期今年就能低于售价,让化肥摆脱对官府拨款的依靠。

“投入,总是看到了回报的。”

“这么多年,才见到成果,不容易啊。”

“这事一成,是万世之功!”

王禀感叹道。

叶霄笑了笑。

“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工业化制氨解决的同时,对于整个工业体系都有正面促进。”

“不止是材料学的进步,有了大量廉价的氨,化工很快将有飞跃式的进步。”

“更何况吃饱肚子的事,花多大代价都是值得的。”

叶昊点了点头。

“是啊,我们能储备粮食以备荒旱,能以极低的农业税率保障非农业人口的粮食,能保障低保需要的粮食,一部分原因是新汉对土地兼并的零容忍,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汉的粮食产量,实实在在在原本宋朝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倍。”

“以前粮食的种植,只能看天,长城以南能种地,但收成很一般。”

“直到关中以南,温度,雨水都合适了,才能让粮食的亩产达到巅峰。”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江南赋税比北方重的缘故,最高的时候甚至有三倍以上的差距。”

“即便如此,江南粮食因为产量大,日子依然比北方好过。”

“而现在,沟渠,水库,在各个粮食产地修起来,莫说是长城南部,即便是关外,上京那一片苦寒地,都种上了粮食,收成还不错。”

“南方种稻米,关中以及两河种麦子,关外各类耐寒的作物混种,高原也能种青稞和粟。”

“再加上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东西,相比于以前,粮食产量又何止翻几倍?”

叶霄继续道。

“正是有了这些粮食,才有我们新汉对外征战的底气。”

“也只有在海对面的大陆把粮食种起来,才能有足够的粮食,在全世界推行我们的制度。”

……

蒙兀,西辽的交接很顺利,这两国绝大部分人都对并入新汉持欢迎态度。

一方面是新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升,两方和新汉之间,本就有一定的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汉人的日子他们是看在眼里的,确实是有些羡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