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在武侠世界里长生不死 > 第八十六章 商业

我在武侠世界里长生不死 第八十六章 商业

作者:西伯利亚小火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7:13: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城要做的事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如果这些事全部由财政担负,对财政造成的负担只是一部分,最关键的是影响市场秩序,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明明是好事,可真这么做了,就成坏事了。”

叶霄说罢,见叶昊还是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伸手在叶昊眼前晃了晃。

“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这几年教那些学生,你对那些科目也算有些理解了。”

“接下来我会教你一些进阶的东西,比如经济学和社会学。”

叶霄原本也是不会的,可超强的记忆让他对以前那些只是看过一遍的东西历历在目,再加上高精神力带来的敏捷思维,之前很多困扰他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你准备一下吧,新城很快要面临巨大的考验。”

叶霄看着北方,叹了口气。

“新城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临安皇宫中的那些人忌惮我,那些朝堂官员恐惧我。”

“在他们看来,我和北面的金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会威胁到他们统治,他们利益的存在。”

“五年了,那些人应该也忍到头了。”

叶霄这些年在中原大地四处游历,看到的东西很多,知道百姓在想什么,知道百姓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同时他也知道朝堂的动向,从朝堂的种种举动中,能看出他们心中所想。

封建体制的落后,注定了他们不论做什么,效率都极慢。

内部的空耗加上层层团体的博弈,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让富饶的宋,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毕竟,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只有用来提升生产力,增加生产资料,让所有生产者的劳动用在应当的地方上,才是真正的强大。

可现在宋朝的情况就完全相反。

宋朝广大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只能从劳动中获得极少的部分,这些部分仅仅能用来解决温饱问题。

劳动创造的价值没有用能提升社会生产力,也没有用来怎强宋朝现在最缺乏的军事实力,而是转化成了奢侈品和铜金银的形式,流入了世家和地主乡绅手中。

这些人的存款和藏品越来越多。

从账面上看,宋朝越来越有钱了。

可实际上,这些失去了流动性的一般等价物,对于宋朝来说,等于消失不见了。

有钱人的存款越来越多,可国家越来越弱小。

要知道,宋朝全盛时期,稻谷和小麦产量达到了994.29亿市斤,稻谷打成米,小麦摩成面粉也有744.39亿市斤。

这个产量,能让宋朝东西南北的百姓都吃饱饭还有很多富足。

可实际上,因为重税,土地资源被大家族把持,再加上宋朝强干弱枝的政策,让汴梁之外的地方,很难算的富有。

现在京城变成了临安,又变成了临安之外的地方,很难算的上富有。

外贸收入高,产粮高,工商业发达。

这些都没错。

可外贸收入的大头把持在各世家手里,让这些世家手中的金银越来越多。

可粮食都把持在那些地主手里,这些人可以用手中的粮食囤货居奇,一次又一次上演种粮食的人买不起粮食的悲剧。

至于工商业的发达,则因为重税的压制,难以兴盛。

商业成了各大家族的垄断产业,工业更是勉力维生,保有现有的规模还可以,想要发展,太难!

这便是宋朝的现状。

在京城从汴梁搬到临安之后,这种状况更加严峻。

在叶霄看来,这些人的动作,就像是知道了自己要完蛋,临死前捞一把。

这些人本来是不敢惹叶霄的。

可这几年,这些人已经有忍不住的态势。

原因很简单。

新城动了它们的蛋糕。

新城在几年的发展之后,人口数量一路飙升,在临安城外的荒地,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现在,人口十八万的新城规模庞大,从临安城城墙就能看到新城的边缘。

新城的人一开始是阳谷县来的人,后来又加入了太原的流民。

在北方失守之后,无数人不堪忍受金人的凌辱,背井离乡来到南边。

其余地方把这些流民当做洪水猛兽,唯独新城愿意接纳他们。

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有无数的劳动力缺口。

先进政策对工商业的鼓励让各种大规模的工坊和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

只要有一技之长,这些商会和工坊就很愿意招揽。

因为合理且公开明确的税制,这些商会和工坊即便每个季度的税交的并不少,运营成本还是远远低于临安。

原因很简单。

宋的重税只是一方面,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各种隐形的花费。

上下打点,上头那些人,但凡有点来头,都少不了一份。

还要小心自己的产业别动了哪个世家大族的蛋糕。

最关键的是,好不容易把产业做大了,世家大族一句话,这份产业就归别人了。

原本的主人名义上还是这份产业的主人,可实际上,已经成了那些世家大族赚钱的工具。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接受,然后就会发现,上至朝堂那些大人,下到地方官吏,都是人家的人。

拒绝的后果自然不会太好。

这些集执法司法行政权于一体的大人物,会让任何不遵从他们意志的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封建社会。

商人嘛,就是这么用的。

养肥了就宰。

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可新城,竟然破坏了这规矩!

自五年前,新城对商业的政策一出,临安这边的人都还在看笑话。

毕竟,新城对商业的税收,并不比临安低,而且有一个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算法。

一开始,愿意在新城经商的,大多是新城本身的有钱人。

一些原本在阳谷就做生意的人,纷纷在新城开起了自己的生意。

很快,因为大量的外人人口,让新城的规模迅速扩大,各种商品的需求暴增,这些商铺赚的钱多的让人眼红。

到这时,那些集中在临安的商人突然发现,新城的高商业税好像不是坏事。

因为新城除了这些税并没有其余的杂项开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