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宦官天子! > 第九十一章 我自稳坐钓鱼台

三国:我,宦官天子! 第九十一章 我自稳坐钓鱼台

作者:权倾超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0:55 来源:小说旗

听到张让的这句话,刘伯温微微一笑,回答道:

“主公,在下之意,现在卷入城中,为时尚早!”

“哦,为何?”

张让纳闷问道。

刘伯温看了眼陈庆之,后者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在所有人看来,现在的上党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再不救助,就完了。

可是刘伯温不这样想。

他在马上一拱手,道:

“主公可知,上党太守张扬既然可以坐上这个位子,就一定有他的办法,不到最后时刻,就无法耗他个油尽灯枯,以在下之意,等——”

旁边的蒙毅不解,问道:“等,等什么?”

“等张扬的底牌全部暴露,等他的实力消灭殆尽,那时候,主公接管上党郡,名正言顺。”

刘伯温顺理成章的立刻接口道。

“好!”

简单一句话,张让就已经明白刘伯温心里在想什么。他一个“好”字出口,显然就已经同意刘伯温的想法。

且不忘了最后补充道:

“任他潮起潮落,我自稳坐钓鱼台!”

刘伯温拖着长长的声调意味深长笑道:

“对——”

“主公立于大汉极北之地,孤钓中原,岂不美哉?!”

“哈哈哈哈哈——”

张让望着远处滚滚黑烟,耳畔传来的厮杀声,爆发出一阵狂笑,道:

“让他们争,让他们斗,等双方都不成样子了,我再出手,还不是乖乖要听我张让的话。”

久久不说话的陈庆之勒马回头,一本正经道:“对,主公,我们就潜伏在上党城的旁边,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也可以随时掌控局势。”

“若没有,那就等到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

刘伯温笑了,他惊叹张让的洞察能力,佩服陈庆之的领悟能力。

君明臣贤,有这样的团队在,何愁天下不定?

又有这样的旁交在,刘伯温又何愁一身才华被埋没?

刘伯温心中呐喊道:

“天,果不负我也!”

说实话,在他看来,周围的这些人,智商根本和自己不是一个等级的,除了张让,刘伯温都可以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

刘基身为一个强者,身为一个智者,突然感觉到了极大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又有了一股怨恨:“天下虽大,竟然无一人和我抗衡,岂不痛哉?!”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未来,在现在的历史中,至少有五个人可以和他一较高下!

刘伯温摇了摇头,对张让道:“主公,我等今夜,就在上党城外安营扎寨吧,坐山观虎斗!”

“好——”

张让毫不犹豫立刻答应。

戚继光陈庆之二人点头明白,下去准备。

于是乎,一副奇葩的现象就出现了:

上党城头,乌桓大军和上党守军正在你死我活的战斗。

而城外隐蔽处,张让一双冷眼旁观,安安静静的窥视着他们。

就像一只即将狩猎而躲在黑暗中的豹子一样!

……

夜,出奇的黑!

上党城头,却是火光冲天,杀声震动!

刚开始的数万人退却之后,蹋顿单于没有退缩,继续压上了更多的乌桓大军。

况且探子来报,张让已经离开雁门关,行踪不定,这更加让蹋顿单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加快了攻城的步伐!

更加惨烈卓绝的攻城战又一次开始……

午夜时分,一支约五万左右的乌桓先锋军率先抵达!

“该死的汉人!”

“攻破上党,杀光他们!”

“杀杀杀!!!”

旗鼓喧天的喊杀声从那乌桓先锋军之中传出!

当即,那五万乌桓先锋军的匈奴在大单于蹋顿的指挥下,带领那五万群情激愤的乌桓铁骑,顾不得停军修整,也顾不得等张让前来,立刻掀出滔天杀气!

……

与此同时,距离上党郡约三公里的地方!

一支数量高达万之众的大汉大军正驻扎于此!

他们趁着夜色,偃旗息鼓,正在修养生息。

为了保密而搭起来的黑色帅帐当中,张让等人没有点灯,正在摸黑谈话。

首先,张让淡淡吸了一口杯中茶水,旋即,轻轻将茶杯放在桌上,开始发号施令。

“禁军主帅戚继光何在?”

张让语气严肃,但是语调不高。

“末将在!”

戚继光同样如此。

“令你带领本部五万精兵,轮番休息,随时准备好上阵杀敌!”

五万人分外五队,每队一万人,当其中一万人警戒的时候,其他四万人休息,这样即可以在开战时最大程度的保证禁军的战斗力,也可以起到巡逻的作用。

“好,末将明白!”

其实不用说,戚继光也会这样做。

“禁军副帅陈庆之何在?!”

张让没有理会戚继光,继续向陈庆之道。

“末将在!”

陈庆之声音极淡极平,仿佛说的事和他没关系一样。

“命你带本部五万禁军,在乌桓大军撤退处埋伏,除恶务尽,一旦捉到败退士兵,统统杀死!”

张让觉得陈庆之更适合胜任这个工作。

“末将明白!”

陈庆之在黑暗中接令,走出帅帐,准备去了。

“蒙毅何在!?”

“回主公,蒙毅在!”

蒙毅没想到的是主公竟然也会让他做事,他不过刚刚二十岁的少年,这也太器重他了。当下立刻气昂昂的回答道。

“命你带三百亲军,一路南下,催促粮草!”

三百亲军都给他,可见张让对蒙毅的无限信任和期望。

“蒙毅知道了!”

明白利害关系的蒙毅立刻回答道。

张让一来是为了锻炼他,二来是让蒙毅这样八面玲珑的人去催促粮草,最合适不过了。

粮草啊粮草,现在张让最害怕的就是这个东西了,断粮三天以上,军队就会丧失全部的战斗力,更何况,目前张让的粮草,只有十天可用了。

张让可不想十天之后,自己的士兵空着肚子打仗!

从长远考虑,将这个重担交给蒙毅,最合适不过了。

在出洛阳之前,大司马就已经下令,让朝廷中的王安石押送粮草。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历朝历代对他的评价不一,但是这个人是个神童,性格又比较怪,人称“拗相公”,文官集团让他去负责押送粮草,摆明了就是要给张让一个下马威啊。

不过那又如何,你有王安石,张让有蒙毅!

“先生,我两个闲人,应该如何?”

吩咐完这些,张让长出一口气,对刘伯温笑眯眯的问道。

“哦,主公,我等可依上凭高而观,一览无余,上党攻城之事!”

刘伯温顺理成章接口道。

“好!”

张让猛然一拍桌面,道:

“就依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