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姜六娘发家日常 > 第1021章 军粮的下落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1021章 军粮的下落

作者:南极蓝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19:06:35 来源:小说旗

与兵强马壮的契丹对上,想要取胜并非易事。不过看着姜留漂亮又杀气腾腾的小脸,裘叔还是沉稳点头,笑着应下,“好。”

裘叔是左武卫的主心骨,他有信心就好。姜留坐下,又道,“咱们左武卫有女将吧?若您老需要,我也可上场杀敌。”

左武卫有女将,但裘叔不能让六姑娘提狼牙棒上沙场砸人,莫说姜二爷和少爷都舍不得,他也舍不得,六姑娘能做的事,远不止于此。裘叔转开话头,“老夫听说,姑娘从二爷那边领了差事做?”

提起差事,姜留立刻严肃起来,“正是,我领了寻找蒋锦宗藏起粮草的差事。您老可知藏粮之事?可调查到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这差事,或许也只有姑娘能办成了。”裘叔说罢,便将他所知的,关于蒋锦宗藏粮的事情讲了一遍。

大周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十卫二十万禁军是保家卫国的主力,有战时出战,无战时守边、操练;五十余万厢军属各州备役使,任务繁杂,有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

厢军粮草且不提,禁军的粮草来源有两处:三成是京城统一划拨;七成是与禁军配套的军田产出的粮食。禁军驻地各州配给给禁军的军田中,水土肥美的良田约占六成,由厢军耕作;剩下的四成是荒田,由犯错发配充入厢军的犯人开荒耕作。姜留的大舅王访渔被发配温肃,顶的便是开荒耕田苦役。

三七划分的粮草配给合理与否这里暂且不提,但自蒋锦宗任左武卫大将军以来,左武卫的万顷良田,不论年景如何,年年因各种原因欠收,他年年向京中递上奏章,请求多划拨粮草。有秦天野在,左武卫求粮并非难事,所以所以京中调拨配给左武卫的粮草,竟占了近六成。

更过分的是,这些粮草运到肃州后,经过官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运到军营养兵的还不足一半!

姜二爷和裘叔到了肃州后,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发现,前十年肃州并未遇到大的洪涝虫灾,良田年年丰收。那么这些粮食和左武卫从京中多要来的粮食都去了何处?

这些粮食一部分被秦天野收走;一部分被蒋锦宗转卖给了匈奴、契丹、突厥等外族;还有一部分被蒋锦宗藏了起来。

被秦天野收走的粮草根本没运出京畿,而是运去了四姑娘山养私兵,一千多私兵能吃多少粮草,一算便知;第二部门虽然难查,但裘叔利用两年的时间,也掌握了真凭实据,这也是姜二爷请旨就地格杀蒋锦宗的一大罪证。

至于第三部分,据裘叔推算,近五年运到左武卫的军粮和肃州军田的产粮中,查无下落的足有百万石。

百万石粮草是什么概念?左武卫禁军两万五千人,便是敞开了吃,一月吃粮是三十九万余石。也就是说一百万石,足够左武卫吃两个半月,紧紧裤腰带吃四个月都不成问题,若给肃州灾民充饥,足可支撑半年!

这么大批的粮食,被蒋锦宗藏到哪去了?

裘叔言道,“蒋锦宗的亲信苏子通、宋颗和邹高平等人都不知晓。”

姜留推测道,“为隐人耳目,蒋锦宗没动用禁军?”

果然一点就通!裘叔点头,“身为想把禁军牢牢抓住的将领,手里无粮不踏实。所以这百万石粮草,蒋锦宗不可能全部换成金银财务,必将大半藏了起来。据老夫推测,这些粮草定应非藏在同一处,而帮将蒋锦宗藏粮的可能是蒋锦宗的私兵、厢军或衙差。肃州文武官员沆瀣一气,蒋锦宗调动厢军和衙差并非难事。就藏粮一案,二爷曾询问过肃宣路安抚使付开文和肃州知府钟当田,他们虽知粮草少了,但却不知粮草的去向。”

姜留笃定道,“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裘叔含笑,“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姑娘擒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

姜留提醒道,“裘叔,秦天野是万岁擒的。”

不贪功这种高贵品行,六姑娘比二爷还多。裘叔从善如流地改口,“万岁让人擒下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之后,付开文和钟当田也知他们命悬一线,惶惶不安。二爷向他们许诺,若他们能立大功赎罪,便留他们一命。在此等情形下他们还说不知,应是真得不知。”

确实是这个道理,姜留缓缓点头,看来这件事比自己想象的还棘手,蒋锦宗果然是个老狐狸。

裘叔言道,“蒋锦宗收下养了一批人,但这批人都混在左武卫中,所以蒋锦宗动用他们藏粮的可能性很小。肃州文官也不知,老夫便将目光转向了肃州厢军指挥使王克难。此人虽非善类,但他胆小怕事,行事谨慎,二爷并未在他身上查出足以致死的罪行。”

也就是威胁不管用,姜留点头,问道,“肃州厢军有多少人?”

“共两千余人。”裘叔道,“王克难也矢口否认,赌咒发誓说他不知蒋锦宗藏粮之事。”

姜留跟随裘叔提到的线索分析道,“王克难手下只有两千人,蒋锦宗若是直接调用一百人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克难知道不肯招;二是蒋锦宗没有通过王克难, 直接调用厢军帮他做事。”

裘叔赞道,“二爷说得不错,以六姑娘之能,堪任秋官。”

二爷跟裘叔炫耀自己家小闺女有本事时,说的是能当“刑部尚书”,裘叔此刻赞姜留用的是“秋官”。按《周礼》,四季之中的秋主金,金为肃杀,主刑,所以秋官掌刑狱。严格论起来,秋官指的是掌刑的大司寇,所属有司宪、刑部、布宪、蕃部、宾部五中大夫。秋官,是比刑部尚书更厉害的官。

只姜留读书少不知道这些。反正都是夸人的话,在姜留这里没差别,她美滋滋谦虚道,“我爹爹就是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我哪有那个本事。您老可查过,厢军之中的官吏何人与蒋锦宗走得比较近?”

裘叔摇头,“说来惭愧,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老夫实在分身乏术,所以查案之事便要劳烦六姑娘了。六姑娘也不必太过焦急,只要朝廷仍能给咱们运粮,肃州军民便不会陷入绝境。”

裘叔虽这么说,但姜留也不敢怠慢。因为父亲开仓赈灾,肃州粮仓已经空了大半,一旦运粮草的通路被掐断,肃州就危险了。

她要想办法,尽快把蒋锦宗藏起来的军粮找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