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娘子她娇心似铁 > 第四百七十五章 番外三.我之所愿

吕卫晞很高兴。因为爹娘说要带他回山里。

大哥二哥都在山里住过,他也是娘的儿子,山里也是他们的根,他吕卫晞怎能不去见识一番?

特别是听大哥二哥说山里怎样怎样时,他就心生向往。前几年,娘就说想回山里,后来因为他太小,就都没成行。

一直等到他七岁这年。

吕卫晞从听到爹娘说要带他回山里时,就在做着各种准备。带着护卫随从天天逛大街,买了好多好多东西。说要送给表兄弟们,及山里的小朋友。

苏青媖偷偷过来看小儿子。

这个小儿子来得有些意外。

吕博承见过了她生小七时的惨样,本不想再让她生了。但卫晞意外来到了,她和吕博承就把他留了下来。

也多亏有了这个小儿子。

大宝小宝长大后,都有了各自的抱负,长年不在他们身边,都各自离开了他们,小七也长大了,变得像个淑女,吕博承直念叨小七不如小时候好玩了。

好在有了小儿子,在他们身边跑跑跳跳的,让她夫妻二得了不少趣味。

苏青媖到了小儿子的房间,就见他把下人们都赶到屋外,自己躲屋里收拾行李,不让别人插手。

床上,桌上,地上,摊了一大堆东西,他小小的人,趴到大大的箱笼里,往外扔东西,半个身子都陷进箱笼里了。

苏青媖都怕他一个倒栽葱掉进箱笼里。

“这是做什么呢?”

“呃?”

吕卫晞听到声音,刚想扭头去看,就一头栽进箱笼里。陷在一堆软布中间,四肢不停挣扎,像只浮在水面上的乌龟,扑腾着四肢。

苏青媖失笑,忙走过去捞他。

小家伙自己把头脸上的布匹扯开,噗噗两声,就嘟着嘴看向他娘:“娘,你怎么走路没声的啊,吓儿子一跳。”

还怪她咯?

苏青媖瞪了他一眼:“这是拆家啊?屋子搞这么乱。”

“嘿嘿,才不是拆家呢,我要收拾行李啊。娘,你来看……”

拉着苏青媖到一堆东西前扒拉一通。

“这个会飞的木头鸟,我要带回去给大舅家的表弟表妹玩。大舅每年给我送那么多礼物,我也要给他们带礼物回去。”

“还有这个玉佩,是以前别人送我的,我要拿回去给佑宁表哥做结婚贺礼……还有这个,海外来的会自己唱歌的盒子,我要拿回去给外公外婆……”

苏青媖听了有些头疼。

孩子懂得感恩是件好事,但这么多东西,除了要带给大家的礼物外,他也把自己房里的东西几乎全都带上了。

非说都是自己平时要用的,连枕头也要带着,苏青媖就有些头疼。

耐心哄他:“咱这次要去很多地方,一路往南走,路上停停靠靠,有时候搞不好要在野外打尖。你带这么多东西,自己的行李都要两三车了,拖慢了队伍的行程,你觉得,你爹会不会揍你?”

吕卫晞屁股一紧,眼睛瞪圆了,小手背到后面往屁股上一盖。

上次他在大街上跟别的小朋友们打架,他爹揍他屁股,可疼可疼了。

扑到娘怀里扭麻花,撒娇:“娘,爹是王爷啊,王爷出行,前呼后拥,多威风啊,人家戏文里都说了的,皇帝公主出行,连嗽口的杯子都带上的,吃饭的桌子都带着呢。我带这些还少了呢。”

“那你是皇帝公主吗?”

吕卫晞噎了噎,扭头看向他折腾了几天收拾出来的东西,不能带上吗?

小模样有些委屈。

苏青媖摸了摸他的小脸:“咱们轻车俭从,一路轻轻松松的,能多走一些地方,多看一些风景,不是很好吗?”

“那好吧。”吕卫晞听娘的话,又把折腾出来的东西收了回去。

等他收拾好,苏青媖便带着他和小七跟着队伍出发了。

小七今年十五岁了,大宝等了她那么多年,过两年就要嫁给大宝了,自她出生也没去过山里,一直呆在徐州。苏青媖和吕博承便想带她出门走走,轻快轻快。

等她嫁人了,就不能随意出门了。

队伍出了徐州地界,吕卫晞和小七一路撩着车帘看外头的风景,眼睛里满满的新奇,姐弟俩头碰头,对着一棵树都能讨论半天。

一路走走停停,看见好看的风景都停下看一眼,有时候便没赶上驿站,要在野外打尖。姐弟二人也都开开心心的。

一路往南,先是去庐州看了大宝,在大宝那里住了几天。

吕博承跟着大宝去看了他的驻军,看他练兵,然后大宝又带着卫晞和小七去跑马,去湖边泛舟。

小七很开心,和大哥在一起,什么都不做也开心,每天脸上都带着笑。

吕卫晞跟在姐姐后面,也得了大哥好多礼物,每天也是玩得很高兴。

大宝很想把小七留下,但爹娘说小七还小,要再留她两年。大宝心疼小七没出过门,便一路帮着安排妥当,让小七跟着爹娘多在外头玩一玩。

离开庐州,队伍又到了饶州,在小宝那里又住了几天。

马明温已经故去了,崔玉英还在。每年都会给卫晞姐弟俩寄好多礼物,吕卫晞姐弟这次是第一次见到她。

姐弟二人陪了崔祖母好几天,每天都逗得她高高兴兴的。

小宝已经成了亲,儿媳妇是马明温介绍的,是裴念的族人。是个知书达理,端庄大气的女子,苏青媖和吕博承对她很是满意。

现在小宝已经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三岁,女儿一岁。苏青媖和吕博承很喜欢这两个孙子女。听着孙子糯糯的叫着祖父祖母,心里就跟吃了蜜一样。

离开饶州时,小宝和儿媳妇抱着两个孩子来送行,两个孩子还追着他们的马车哭得直打嗝。

苏青媖差点心软留在饶州了。

出了饶州,径直就去了仁州。

苏青松现在是仁州的刺史,苏父苏母也随着大儿子住在仁州城里了。

到了仁州城门的时候,苏青松就派了下人到城门口来接。到了府邸前,苏父苏母等人早早就站在门口等着他们。

“爹,娘!”苏青媖见到苏父苏母,眼眶一热,扑了过去,紧紧抱着他们,哭了。

苏父苏母也抱着她直掉泪。

距上次在徐州一见,又大几年过去了。除了书信往来,就没再见过面。

“小七,晞晞,来,外婆抱抱。我们小七都长成大姑娘了,晞晞也长这么大了。”

“外公,外婆。”

“哎,哎。”

进了府里,亲人相见,叙了一番别情。

苏父苏母今年都六十多岁了,但瞧着精神头挺好的。老两口说是山里的水土养人,随了儿子住到仁州也不怎么适应,每年都要回山里住一段时间。

苏青柳一家也搬到了仁州城里,住到了青松隔壁。

丫丫也来了,几年前,嫁到了仁州的一户官宦家里,当了长子长媳,这些年也生了一子一女,日子过得美满。

苏青柳嫁给韦福昌后,生了佑宁、佑安两个儿子。佑宁今年十八岁,已议完亲了。佑宁跟着大舅做事,佑安则跟着韦福昌忙活商部的事。

吕博承后来成立了一个商部,主要连接镇海、越地、吴地的商业运作,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几地的商路,把这事交给韦福昌打理。

韦福昌便把家安到了仁州城里。平时他往山里、饶州、庐州、徐州等地方来回跑的时候,家小也有岳家照看。

苏青松后来腿脚好了之后,又娶了一房妻子,后来又生了一子一女,两个孩子跟卫晞差不多年纪。

而苏青松的大儿子苏亦腾,这些年一直跟在青杨身边,今年十九岁了,苏青媖也在帮他相看了。

而亦腾的同母妹妹念乔,如今养在苏母身边。也十三岁了,跟小七一见如故,俩表姐妹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苏青媖陪着苏父苏母,陪着苏青柳在仁州城住了小半个月。

吕卫晞也在表兄弟们的陪同下,在仁州城逛吃了小半个月,每天都乐不思蜀。

不仅去看过他娘最早开的酱菜铺子,还去看了那间布铺,就是当年他娘与外公外婆等人失散,约定传递消息的那间布铺。

那间布铺还在,只是掌柜的换人了,听说是原来掌柜的儿子。听表哥说那掌柜在仁州城里生意做的大得很,布铺开了半条街。外公外婆他们还常常去照顾他的生意。

吕卫晞也拿着自己的零花钱,在那里买了一匹布,算是表达感谢。

回来还跟苏青媖炫耀,说帮娘还了恩情了。

在仁州城里住了小半个月,苏青媖就说要回山里看看。苏父苏母舍不得和她分开,都陪着她一起回了山里。

山里如今只有苏大虎常住在那了,苏家另外几房人,都搬去润州生活了。

吕卫晞和小七是第一次进到山里。

姐弟二人看见高高的厚实的寨门,都惊呆了,这都做得跟城门一样了。这确实是山里吗?

听说这是娘带着山民们建的,娘好厉害。

“爹,我娘很厉害吧?”卫晞猴在吕博承身边,神情骄傲。

吕博承笑着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爹早就知道你娘厉害了,你才知道?”

吕卫晞便看见他娘白了他爹一眼,嘻嘻,娘一定是不好意思了。

一行人进了新更寨的寨门,得了消息的山民们,都齐齐跑了来。

“东家,东家,你回来了?”

苏青媖看见很多人朝她跑来,有很多熟悉的身影,眼眶立刻湿润了:“我回来了,你们过得好吗?”

“好好,托东家的福,这些年是我们过得最舒心的日子了。”

“那就好,那就好。”苏青媖朝大家一一点头,打着招呼。过了这么多年,山没变,山民们容颜变了,但人没变,还是那些质朴的山民。

苏大虎也站在人群里,微笑地看着她。

吕卫晞就发现他爹忽然变得紧张起来,还去拉住了他娘的手。他奇怪地看了他爹一眼,这么多人呢,他爹这是咋了?

又见他娘朝他爹翻了一个白眼。他爹也没松手。

吕卫晞更糊涂了。

扭头去看他姐姐,发现他姐姐正在专注看山景,便也定睛看去。原来山这么高啊,四面都是山。连绵的青山。

没看两眼,就被苏大虎抱了起来,转了两圈:“是卫晞吧?这小子,和你二哥倒是不像,倒长得像你娘。”

吕卫晞高兴的冲他大虎舅舅点头。

他就是因为在几兄姐里长得最像娘,他爹才最疼他。不过,他爹也是打他最多的。听说哥哥姐姐,爹都没动过手。哼。

一行人到了原来住过的院子。

家里的院子因为苏父苏母每年都回来住,维护得很好。家里也留有下人婆子在打理。苏青媖看着这座院子,脑子里都是回忆。

苏青媖回到山里的消息传了开去,天天都有人来拜访。

柏家寨的柏寨主天天都来,跟苏青媖絮絮叨叨,说着过去的事情,说着这些年山里的变化。说着大家对她的感激。

柏寨主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这山路他爬得还很是利索。

小七和卫晞爬一段就撑着腿大喘气,他老人家已经走上一个来回了。

秀儿和柏树也带着儿女来看她,找她聊天,说一说那些远去的岁月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初相识的种种。

来家拜访的人,不仅有各寨的寨主,也有集市上的各商户们,比如永丰号的新任掌柜。

丁掌柜早就荣养了,李管事也很少往外跑了,永丰号的事都交给了他的儿孙们,但她和永丰号的合作还在继续,永丰号在镇海、越地、吴地,都有商号,每条街都有他们的铺子。

除了以上,来拜访她的人还有青山学院的夫子,和从学院毕业的学生们,以及去了各州府工作的学生们的家长们,还有留在山里的那批将士的家眷们。

吕卫晞跟爹娘在家里招待了几天,就不耐烦了。

便开始跟着山里的小孩天天往山上跑,带着护卫们去打猎,去捡山货,去看成片的茶树,又去看早已经长大成林的白蜡树,又去竹林里追竹鼠,又跑去集市上玩。

跟鸟出笼一样。

姐弟二人在集市上见识了许许多多山里的土产,好多他们见都没见过,吃都没吃过。

既觉得惊奇,又觉得有趣,更惊讶于山里人的富足。

卫晞和爹一起去了早前娘开的洗浴房,在里面泡了大半日,都舍不得出来。那洗浴房经过这些年的经营,现在已修得极大了,每日来消费的人都不少。大夏天山民们也愿意进去搓澡。

卫晞出来后,非磨着苏青媖要在徐州也建一个。

苏青媖去了集市上的联寨活动中心。

寨主们听说她回山里了,组织大家一起,开了一个会。除了欢迎她的回来,还想再次聆听她的训话。

苏青媖给大家都送了一份礼物。看着坐在底下的新寨主老寨主,心里感慨不已。

原本她手里只有柏家寨一个寨子,后来十八个寨子投诚过来,再后来就变成四十五个寨子……

现在大宝得了吴国大部,小宝得了楚国部分州府,江东七十寨就已全部在小宝的管辖范围里了。

江东七十寨,原本剩的寨子都投靠了过来。现在寨里要发展什么民生经济,也都是七十个寨子一起。真正的共饮一山水,共命运共发展。

七十个寨子,大几千户,外头的山匪听着都要打个怵,不敢轻易来犯。

苏青媖微笑地听着各寨主讲着各寨子的事,听着他们说着这些年寨子的变化。

这些年来,山民们越来越富裕,家家都在附近州县买了地,种了粮,家家都有余钱,但都不愿离开山里。

集市也建了好几个了,每一个集市都是人挤人,人气旺得不行。货物齐全,比镇海的州府徐州,都不差了。

苏青媖又带着吕博承,卫晞和小七去看了训练场。

这些年,训练场的管事交到思渊手里,每天他还坚持训练山里的青壮,这些年因为有这些青壮,山匪们就算想进山劫掠,也都没有扣开过寨门。

吕博承和思渊聊了许久,对他的训练方式很是满意,也从旁指点了一番。

然后一家人又去了集训场旁边的青山学馆参观。

青山学馆现在已经更名为青山书院了,面积又扩大了好几倍。

青山书院文课武课并重,后来又开设了一些技能班,比如养殖、术数,冶铁、木匠、铁器、、厨艺、女工这些课,也都是苏青媖后来跟书院的院长提的建议。

小七一边参观,一边看她娘,她娘怎么懂这么多呢?

徐州那个官员预备学院,就是她娘提议建的,现在哪个地方没听过他们徐州的这所学院?

严进严出,考核相当严格,每年无数的学子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就为了能挤进去学习。

虽然考核严格,但学成出来,就会被安排到镇海各个州府,及大哥二哥那边任职,每月都能领公粮了,各地学子趋之若骛。

再看看这所青山书院,这些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往镇海等州府输送了不少人才。

进了山里,小七和卫晞对他们的娘越来越崇拜了。

在山里住了小半个月,临走时,苏青媖约了苏大虎聊天。

现在韦福昌负责商部,寨里的事大多都交给了大虎打理。他一个人也是分身乏术,但任劳任怨。

“大虎哥,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苏青媖看着眼前已到中年的苏大虎,心里感慨万千。当年一起从枫亭镇逃出来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转眼二十二年过去了。

苏大虎定定地看着她,朝她微笑。

“放心吧,我过得很好。两儿两女都很听话,过几年我也要抱孙子了。现在我帮着你管着联寨,铁矿那边小宝也让我打理,这些年我在山里受人尊敬,走到哪,人家都称我一声苏大当家。在这山里我过得很顺心,这山就是我的归宿。”

“你过得好,就好。”

苏青媖和苏大虎站在新更寨的山上,俯看底下的寨子,及隔壁的两座副寨,现在新更寨的人越来越多。

主寨原本都是她签了身签的下人,现在都发还了身签,他们也都在新更寨分到了田地,安了家。

远处的集市人来人往。青山包围着七十个寨子,眼睛所及的地方,梯田上稻浪滚滚。这是多年前她一手打拼下来的天下。

苏青媖心里很激动,一股自豪感由然而生,在心里翻涌。

苏大虎见吕博承带着卫晞和小七远远走了过来,扭头去看青媖。

见她一脸闲适,正出神地看着这山里的一草一木。苏大虎脸上便带了笑,她过得好,便好。

没有打扰她,脚步移动,跟吕博承点头打了招呼,就下山去了。

吕博承带着儿子女儿走到苏青媖身边。

“娘,你在看什么?”卫晞扑上来抱住她。

苏青媖回神一看,这父子三人不知什么时候上来的,而大虎哥已经不在了。

笑着把小儿子揽到怀里,指着山下梯田里的稻浪:“娘在看这山里的一草一木,看这些稻子,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娘心里高兴。”

吕博承伸手半搂住她,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斜坡上,黄澄澄的稻穗随着山风,有节奏地一漾一漾的,泛着微波,不断翻涌的稻浪,看得人心情很是愉悦。

他和娘子如今已过不惑,前半辈子忙忙碌碌,希望后半辈子,能陪着娘子看尽这大好河山。

“娘子要是喜欢,我们就在山里多住些日子,然后为夫再陪你去各个地方转一转,我们去杭州,去苏州,去扬州,我带你都去走一遍。”

吕卫晞跳了起来:“爹,我也要去!”

小七也抱住爹的手:“爹,小七也要去。”

“好,好,都去。趁你姐还能过两年松快日子,爹带你们四处走走。”

“哇,爹,你真是太好了,我太喜欢你了!”“我也最喜欢娘了!”卫晞高兴地直蹦哒,抱着娘的胳膊把头歪在娘的身上。

吕博承看着娘子和两个孩子开心高兴的样子,看着幼子娇妻在侧,心里很是满足。

他以前没有陪娘子度过那些艰苦的日子,这以后他都希望陪在她身边。

无论何时,当我回首,你还在。时光不再,但你还在,岁月静好。这便好。这便是我所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