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二十六章 人间自有痴人在

诏道于天 第二十六章 人间自有痴人在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夜星光如水,浸没群山,映得云海若雪原。

山上夜色总是这般清冷。

听着陈迟的叨叨絮絮,顾濯没觉得烦,道心宁静。

像这样的话,若不是朋友又如何能听得到?

旁人愿意相信他,那他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

夜半时分,酒囊见底。

两人就此别过。

顾濯饮的酒不多,醉意早已被夜里寒风吹散,此时便无睡意可言。

思前想后,他决定起身去外面走走,权当做是解酒散心。

天都峰上的景色很好,而他与山上风光亦是久别重逢,难免有些感慨。

这一世他活得着实太忙,总是莫名其妙被一大堆事情缠着不放,如今认真回想起来,夏祭过后就连清静修行的时间也所剩无几。

或许身在人间就是如此?

还是因果循环?

毕竟他上辈子挺闲的。

这辈子还债也正常。

至于结仇生怨……这和活在山上与山下没有任何关系可言,是自身所处在的那个位置的问题。

当你有能力影响这个世界的时候,哪怕你是一具被埋在风雪群山深处的尸体,都会人被掘墓开棺,无置身事外之可能。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零碎事情,顾濯道心越发平静。

与上辈子相比起来,至少这辈子的他不再放眼人间无一人可以亲近。

那天余笙说他变了很多,如今回想起来,这句话的确是对的。

过去的他,很难想象自己与皇后和司主说出那些话,更想不出自己会主动掺和朝堂之事——哪怕这些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不为之。

但,这终究是让他得了改变。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许就是道门所言的化凡?

顾濯思绪飘远。

不知何时,他随意闲逛至一处孤崖上,眼中风景开阔。

朝天剑阙的正殿留着几盏灯,昏黄的光线刺透窗纸,无力照彻夜色。

殿前站着几位守夜的弟子,倒也没在打着瞌睡,而是低声相谈。

看着这一幕画面,顾濯回想起先前道别时,陈迟借着浑身酒意还是犹豫许久,最终压低声音告诉他的一件事。

——其实林挽衣在朝天剑阙的处境不是那么好,掌门让她闭关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她,避免遭受宗门内的一些无意义的冲突。

这想来与她那位母亲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不可避免的俗气。

顾濯忽然想到另外一位姓白的姑娘。

那是他前世的朋友,彼此有过一段也算愉快的时光——他之所以知晓白帝山上的风景,便是因为那位姓白的姑娘曾在山上修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那里有着深厚的回忆。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立场相对,最终唯有断了联系。

当时大概也是林挽衣现在这么一回事?

出身、性别、血脉……这些都是与生俱来而无可选择的事物,人终其一生都逃不出这个樊笼。

为何古往今来的人间最强者都在追求飞升?

为何羽化后一个境界被称之为登仙?

求道之心和仙凡之别,固然是其中极重要的原因,但其中又何曾没有那些前人厌了红尘,希望借此机会与世俗道别的意思?

这当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

毕竟那位皇帝陛下尚在人世,不久前死去的盈虚亦然如此。

人间自有痴人在。

然而他们也正是因此缘故而活得辛苦,半刻不得轻松。

一念及此,顾濯更生感慨。

酒意早已散尽,他也不知为何今夜的愁绪如此地散发,但回忆往事也没什么不好吧?

他想着如今相熟的那位余姓姑娘,忽然笑了起来,只觉得世事果真奇妙。

“我知道你是谁。”

顾濯站在孤雁尽头,望向北方,好奇问道:“你又可曾猜到我是谁?”

……

……

轰!

暴雨冲刷天地,天都峰上雷暴不断。

陈迟站在屋檐下,神情格外紧张,带着希冀的目光死死盯着位于阵法最中心处的熔炉。

折雪此刻就位于熔炉当中,进行着重铸的最后一个步骤——借天雷为锤。

这是极为高妙的铸剑法,哪怕何三忘已是当今人间极负盛名的铸剑师,在动用这方法铸剑仍有过半的次数失败,即便成功也难称完美。

然而今天折雪重铸的过程却进行得格外顺利,每一道天雷落下的时机都恰到好处,堪称是妙至毫巅,根本不需要多余的调整。

以至于何三忘明明站在暴雨里,脸皮依旧开始发烫。

半个月前,他得知顾濯坚持要用此法重铸折雪后,翻来覆去地劝了好几遍,后者却怎么都听不进去偏要坚持到底,让当时的他颇为愤怒。

这些天他一直在惦记着此事,就等着在折雪重铸失败后叹息着冷嘲热讽,再以长辈的姿态循循善诱,展现出非凡手段把折雪救下来,好让顾濯向他行大礼致歉。

结果……今天事情偏生进行地如此顺利。

伴随着一道雷声的消散,铸剑台再次陷入安静,唯剩雨声。

顾濯转过身,视线从熔炉上离开落在何三忘的身上,神情认真说道:“辛苦何前辈了。”

“不……”

何三忘很是艰难地挤出一个笑容,摇头说道:“这是天公作美,我就是个打下手的。”

顾濯心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就在这时候,陈迟的声音随之而响起,都是错愕和不满。

“打下手的不是我吗?”

何三忘霍然大怒,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喝道:“是你懂铸剑还是我懂?”

陈迟大吃一惊,哪里敢反驳半句,谄媚笑道:“当然是您。”

何三忘挑眉训斥道:“那你就给我闭嘴。”

下一刻,他再转身望向顾濯,正色说道:“让你见笑了,要不我们看看折雪如何?”

顾濯自无不可。

趁着何三忘去开炉,他眼神怜悯地看了一眼陈迟,意思很清楚。

陈迟一脸无奈地耸了耸肩。

片刻后。

一声剑鸣倏然响起。

折雪自熔炉飞出,横剑于半空。

暴雨与剑身相遇如入大海,留不下任何的痕迹。

三尺剑锋清亮至极,散发着的气息却又极为寻常,不清冷也不酷烈,不厚重亦不轻灵,找不出任何的特别之处,这依旧是大海。

又或者是剑锋上倒映出来的天地。

它什么都不是。

它什么都可以是。

一切在于握着这把剑的那个人。

与从前的折雪相比较,此剑或许只有名字依旧相同。

“离谱……”

何三忘眼神恍惚,感受着折雪散发出来的气息,难以置信说道:“……这怎么可能?”

在他的设想中,此次折雪重铸最理想的状况也不过是变成一把九阶的飞剑,然而此刻在他感知当中的折雪隐隐已经踏过了那道界线,只差最后一着。

那一着是顾濯的境界。

此剑可随人而起。

剑随人起,只要顾濯在修行路上走得足够远,那么随他而行的折雪便能有着同样的了不起。

若是他能走到羽化的尽头,折雪何曾不能成为易水太上长老手中的且慢?

何三忘怎能不为之而心神激荡?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顾濯在旁问道。

何三忘摇了摇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折雪,语气生涩说道:“哪里能有什么不妥,这或许就是我留在人世间最了不起的一把飞剑。”

陈迟叹为观止,心想您这也太能吹捧了吧?

如此一说,顾濯岂不是要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我要欠你一个人情。”

何三忘看着顾濯说道。

陈迟眨了眨眼,心想自己真没听错吗?

何三忘继续说道:“我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你踏入羽化吗?”

顾濯如何还能不明白,点头说道:“没问题。”

何三忘长长地松了口气,语重心长说道:“以后要有什么麻烦到我的地方,千万不要和我客气。”

顾濯想了想,说道:“等林挽衣出关后,帮我替她寻一把好剑?”

何三忘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陈迟眼神茫然地看着两人,只觉得一切都像是做梦。

对话就此结束。

折雪隐于顾濯手中。

陈迟想了想,走到何长老的身旁,低声问道:“您能给我解释一下不?这事不该是顾濯感谢您吗?怎么还倒过来了?”

何三忘这时的心情很是不错,听到这句话也不想先前那般生气,反而拍了拍陈迟的肩膀,笑了起来。

“当然是因为顾濯给了我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啊。”

……

……

当天傍晚时分,顾濯离开朝天剑阙。

直到最后那一刻,他还是不曾等到林挽衣破境出关。

于是皇后亲笔的那一封家书被他留给了陈迟,代为转递。

陈迟也曾问他要不要留信,顾濯很认真地思考过,最终还是拒绝。

不是无话可说,有很多话可说,但都是闲话。

既然闲话,理应闲着说,何必置于一张薄纸之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

入夜,顾濯借星光行数十里,去到一座小镇。

在镇上他吃了一顿饭,又买了一顶斗笠——因为流水身这件法器没被裴今歌还回到他手中,掩埋行踪是很麻烦的事情。

当天夜里他就已经出城,开始北上。

孤独的旅途并不孤独。

天地与他为伴。

不时夜雨,有雷鸣在他耳中雀跃,这当然是邀功的意思——何三忘的感觉是真的,折雪重铸的确是时来天地皆同力,他就是一个打下手的闲杂人等。

轰隆声不断,因为顾濯有很认真地回应。

数日后,当他路过某座城池的时候,还能听到民众心有余悸地谈论那一晚的雷暴轰鸣声。

顾濯对此稍感苦恼。

更让他厌烦的是,有人已经在追寻他的踪迹,试图找到他。

无功而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除非是羽化境界的最强者,又或者青霄月这种最是擅长隐匿的人物,否则绝无躲过他感知的可能。

最终顾濯决定前往长乐郡。

长乐郡有古城名为阴平,以谢氏为尊。

据闻,谢氏在当地百姓的心中与白家皇室别无二样,有着至少无上的权威。

这一去又是十余日,盛夏就此到来。

阴平城外,顾濯在官道上远远眺望着城中烦嚣,感受着来往车马带起的烟尘,最终转身踏上一条通往山间的偏道。

山道旁有溪涧,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很是凉快的感觉。

于是他俯身掬水洗了一把脸,再是踏入如海竹林中,脚步没有带起任何声音。

有风起,竹海随之而动,簌簌声悦耳。

不知是那座宅院,有乐师心血来潮,以琴声相应。

顾濯就这样追着风走,直至十七八里后,一面古朴的院墙出现在他的眼中。

他不带犹豫地翻了过去,为的不是为了讨上一碗斋饭,而是见一个人。

那人是谢应怜。

谢应怜未曾心死如灰寂灭,见到顾濯生出错愕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她终究不是寻常人,只是片刻过去便已冷静下来,表情是嘲笑。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废物了。”

她温柔笑着,说道:“你还要用我?”

顾濯诚实说道:“主要是觉得你脑子有病,某些时候很好用。”

谢应怜的笑容微微一僵,不再如前温柔,沉默片刻后说道:“但我现在就是个废物。”

顾濯说道:“所以你别无选择。”

谢应怜嘲弄说道:“我听不懂这些话,要不你直接一些,要不你就别说了。”

顾濯平静说道:“道心破碎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当今世上有能力把你救回来的人屈指可数,而我是唯一会帮你的那个人。”

谢应怜懒得怀疑这句话,但也没因此而激动不能自已,微笑说道:“那我又要为此付出什么呢?”

“是给你当暖床的丫鬟供你调教把玩,还是给你当狗供你驱使致死,又或者是关键时候替你往我爹身上捅上一刀?”

她自问自答道:“或者还有别的我想不到的奇怪用处?”

顾濯置若罔闻,无视话中那些乱七八糟的话,说道:“这不是你该知道的事情。”

谢应怜笑意更盛,看着他的眼睛,问道:“那我该知道什么?”

顾濯淡然说道:“我会在你神魂中留下一道禁制,当你违反我定下的规矩后,我所给予你的一切都会消逝。”

谢应怜笑容渐渐消失了。

她面无表情说道:“你想操纵我的一生?”

顾濯一脸莫名其妙反问道:“难道你活到今天不都是在被谢家所操纵?”

谢应怜沉默不语。

顾濯静静地看着她说道:“选吧。”

在约莫半刻钟后,禅房外响起一道声音。

答案很清楚。

是好。

顾濯取出三生塔,无视谢应怜终于震惊的神情,带着她走进塔中。

石塔外,景色变化不断。

沧海桑田只在一瞬。

今生已至。

顾濯拾阶而上,至塔顶,说道:“第一条规矩就是忘掉你今天见过的一切。”

谢应怜沉默半晌后,道了一声好。

然后她说道:“原来天命教的新教主是你。”

顾濯很是随意地嗯了一声。

谢应怜看着他的背影,自嘲说道:“当初我见你的时候,你肯定已经手握三生塔,杀我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

顾濯想了想,说道:“倒也没那么快,两个呼吸吧。”

毕竟三生塔不擅战。

“啧。”

谢应怜一声轻笑,仍旧是自嘲。

顾濯从书案上拾起一本典籍,说道:“似你这般性情的人,比较适合修行这门功法。”

谢应怜挑眉问道:“为什么不说我脑子有病了?”

顾濯没有解释,往她身前递过去那本典籍。

谢应怜哪里还能不明白,这就是把她当作试错工具的意思?

然而,当她看到那本典籍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思绪瞬间空荡,彻底不复存在。

因为……这典籍有一个名字。

——元始道典。

天道宗的最高传承,道门的根本经典,直至羽化境的无上功法,纵是传承不止千年的阴平谢氏亦无功法可与此相提并论。

自玄都封山以来,人间不见元始道典已有百年。

此时此刻,这门功法就真实地摆放在她眼前。

谢应怜如何能不为所动?

顾濯看着她说道:“不要被那个道字骗了,那其实是一个魔字。”

谢应怜安静了会儿,洒然一笑,说道:“挺好的,难怪你说适合我。”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修行元始魔典。”

顾濯说道:“其余一切事,等我知会你再说。”

谢应怜微仰起头,看着他问道:“我是你的一步闲棋?”

“不算。”

顾濯摇头说道:“但你的确无关紧要。”

谢应怜认真说道:“这只是暂时。”

“那我祝福你早点被我用上。”

顾濯说道:“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我。”

说完这句话,他寻了张椅子坐下,开始斟茶自饮。

……

……

谢应怜的修道天赋的确很好,无愧当初裴今歌为之盛赞。

哪怕她道心为林挽衣所破,尊严又随着双膝被迫当众跪下而尽碎,与生俱来的那些东西仍旧没有离她而去。

当顾濯给出这么一个绝无仅有的重来机会后,她毫无保留地再次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比之过往更为灿烂。

短短七天时间,谢应怜便已入门元始魔典。

就像顾濯所判断的那样,如她这般人最是适合这门功法不过,因为……盈虚道人的修行生涯完全可以用疯魔二字形容。

这也是他面对谢应怜询问,为何不再说她脑子有病的时候,沉默不语的缘故。

第七天的午后时分,这场修行正式结束。

禅房外。

谢应怜看着顾濯问道:“谁是我师父?”

顾濯随意说道:“反正不是我。”

谢应怜说道:“规矩我都记住了。”

“我没想过你会记不住,真记不住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顾濯说道:“再见。”

话音方落,他便已准备翻墙离开。

这座寺庙当然有阵法,但又怎么可能拦得住他?

谢应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顾濯停下脚步,说道:“你是怎么想的?”

谢应怜神色极为认真,一字一句说道:“在我眼中,你现在就是一个深藏不漏的大野心家,随时准备着颠覆整个人间。”

这是很合理的一个推断。

纵使她被谢家关押在这座禅院里,但不代表她对世事一无所知。

当然,更关键的是神都的风波着实太大。

“好像……”

顾濯沉默片刻,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说道:“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谢应怜说道:“但不是?”

顾濯嗯了一声。

谢应怜看着他的背影,说道:“所以你到底要做什么?”

顾濯转过身,与她对视,一脸奇怪问道:“你为什么觉得你能得到这个答案?”

话止于此。

……

……

不久后,翻墙而出的顾濯绕行至这间寺庙前。

寺门两侧挂着一副对联。

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当止则止,仰望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应行便行。

顾濯站在寺门前,静看片刻。

不等谢家的家仆出来询问,他已然转身离去。

于盛夏的蝉鸣声中。

北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