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六十章 不愿提及的过往

诏道于天 第六十章 不愿提及的过往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入夜,风骤雨临。

白帝山上一片漆黑,偶有灯火渺如豆粒,散发不出光芒照破雨夜。

顾濯与余笙坐在石屋里,置越发繁杂吵闹的雨声不闻,谈论的却不是过往那些天里有关于修行的问题,而是如今的白帝山。

在这座帝室陵墓当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姓氏,白家的白。

很有意思的是,如今人间白家血脉最为密集的地方不在神都,更不在旧都城望京,而是就在这座山里头。

百余年前那场大乱当中,白家作为帝室理所当然遭逢大难,过往千年间分封各地的子孙后代几乎死伤殆尽,不知有多少位王侯人头落地,王府上下皆血,满堂华彩烧为锦绣灰。

其中自然有不少人为求活命倒向道门,而这些人在后来的清算中尽数死去,无一幸免。

从某种角度来说,死在诸宗们手下的白家子弟,不见得就比死在白皇帝手中的来得要多,两者极有可能处于一种平分秋色的境地。

故而开枝散叶有千年之久的白家,如今在事实上已经人丁稀薄,而真正掌握权力的更是只剩下当今的皇帝陛下一脉。

至于在百年前那场大乱当中侥幸活了下来的白家中人,绝大多数都被送到这座白帝山上伺候先祖坟茔,极少数得以流离在外的人也都是弃了姓氏,断绝过往,至死不提。

史书上没有刻意遗忘掉这段过往,因为皇帝陛下不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做错,但终究还是越来越少人有人提及这段往事。

毕竟史官对此着墨的确极少。

说往事,道往事。

余笙要说的或许都是同一件事。

现在的白帝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清修之地,更像是一座镇压其余白家中人的囚笼,只要那位皇帝陛下一日不死,活在这里的人就不能离开。

更不要说什么开枝散叶。

那就是在异想天开。

尽管余笙没有说,但在近百年的时光推移之下,生活在这里的那些尚未死去的白家老人,对皇帝陛下本人具体抱有怎样的想法和感情,不是一个很难得出答案的问题。

顾濯对这番往事的确知之甚少。

多年以前他对此漠不关心,数年以前在长洲书院的那三个春秋里的他固然有翻阅过史书,好奇这百年间发生过的往事,奈何史书上对此是真的一笔掠过,不肯停留半个字。

故而在听到最后,他很是好奇地问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白帝山变成一座牢笼?”

余笙看着顾濯,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

……

翌日清晨时分,暴雨渐渐稀疏,如丝似缕。

顾濯和余笙戴上斗笠,没有撑伞,就此踏上溢散着雨雾的山道。

雨中的白帝山无甚风景可言。

古老岩石上被打湿的青苔朝天而躺,水洼不断荡起的涟漪似是在跟着行人的步伐起舞,不远之外那座碑亭上的牌面若隐若现,不得真解。

白帝山之所以被作为给予历代夏祭头名的奖励,是因为在阵法的帮助之下,修行者可从白家历代先人坟墓处取得有助于修行的好处。

这种方法类似于禅宗之灌顶,不过要平和温顺上太多,更像是翻阅一本书。

昨天那位白家旁支的强者,在今日继续充当着知客,为顾濯和余笙介绍葬在这座山上的白家先人的事迹,讲述其生前之境界,以及其毕生得意之处。

在说到某些与望京相关的白家先祖时,那位强者还会微笑着发散话题,比如讲述旧都城中某处古迹恰好与这位先祖有关,因其而得以名留青史,以此来增添亲近之意。

言语当中看似溢美之词不多,却都落在精确的位置上,很容易就能让人为之而心向神往,继而对坐拥天下千年的白家心存敬畏。

这是很常见的手段,与寻常天才拜入宗门的时候,第一堂课总是了解自家宗门辉煌历史是同个道理,为的就是让人生出与有荣焉的感觉。

时间在言语中飞快消逝,转眼正午已至,天空仍未放晴。

那位白家强者在最后告诉顾濯,想要得到白家历代先祖留下的底蕴,以此成为自己在修行路上的助力,前提条件是得到认可。

白帝山上每座埋葬着白家先人的坟茔都有一位守坟人,认可来自于他们的点头。

在讲述完相关的这些规矩后,那位白家强者就此转身离开,任由顾濯与余笙自由行走,只要不踏入那些明确告知过的禁地即可。

——余笙之所以得以踏入白帝山,凭借的是顾濯侍女这个身份。

白帝山对此并无禁止,放行的十分简单。

顾濯目送那人远去。

“挺假的。”

他若有所思对余笙说道:“我说的不只是这人的笑容,还有这明显背过成千上百次的词儿。”

话音方落,雨雾中传来一道声音,冷淡且漠然。

“因为他不觉得你会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简单应付一下就好,何必上心?”

顾濯早已得知此人的存在,听到这句话后当然不会诧异。

更何况说话这人也算得上是一位‘故交’。

来者是白浪行。

这位三皇子殿下走进顾濯眼中,不撑伞也不戴斗笠,任由凛冽冬雨落在身上。

与去年夏祭时相比,此时此刻的白浪行看上去邋遢极了,衣衫褴褛,披头散发,须长及胸,找不出半点大秦皇子的气度,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人。

但他的眼神却分外明亮,丝毫没有被自己的肮脏影响,充满跃跃欲试的强烈战意。

顾濯很自然地无视那些战意,随意搭了句话。

“你不是进入军方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为了战胜你。”

白浪行答得很认真:“在白帝山上修行,是我唯一可行的道路。”

顾濯有些好奇,问道:“为什么?”

白浪行闻言,神情变得极为严肃,不满说道:“你明明都已经拜姑姑为师了,难道你不知道姑姑当年曾经在这里修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吗?姑姑之所以能踏入羽化境界,与这段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顾濯看了一眼余笙。

余笙神色不变,从容自若。

“我本以为很快就会在这里见到你。”

白浪行看着顾濯,很是失望说道:“没想到整整一年时间过去,你才来到这里。”

话至此处,他的目光落在余笙的身上,带着强烈的不满意味,问道:“甚至还带上一位婢女过来,你到底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

顾濯沉默不语,开始提前可怜这位同辈中人。

余笙伸出手,稍微按了按斗笠。

顾濯对她十分熟悉,知道这不是好的征兆。

白浪行根本就没有把她放在眼里,眉头越皱越深,认真说道:“你姓的不是白,今生很难再有第二次踏入白帝山的机会,我希望你能好好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不要沉溺在温柔乡里,因为这里不是让你走个过场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离开的地方。”

顾濯不太明白,问道:“你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

白浪行沉默片刻后,坦诚说道:“虽然我很不情愿你成为姑姑的徒弟,在我看来那该是我的位置,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我就必须要学会接受这一切,将你视作我大秦未来百年的中流砥柱,而不是对你心怀记恨。”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你的确了不起。”

他平静说道:“去年夏祭就算再重复上千百遍,我也找不到战胜你的一丝可能,你让我败得无话可说。”

顾濯很是无语,说道:“可你现在的话不是很多吗?”

白浪行不由愣住了,一时无言。

片刻后,他很是生硬地换了个话头,说道:“我带你逛一逛白帝山。”

顾濯提醒说道:“我已经被带着逛过一遍了。”

白浪行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的,我是要带你去瞻望当年姑姑在这里留下的故事,我希望你能以此为鉴,激励自身,不要挥霍自己的天赋。”

顾濯无言以对,再看一眼余笙。

不知为何,余笙忽然有种不妙的预感。

很快,这种预感成为真实。

白浪行很有作为导游的潜质,又或者说他对自己那位姑姑确实满怀敬仰,甚至还要超过他的那位父亲。

“百年之前,这里并非现在这般模样,是一处完整的悬崖,为何现在沦为断崖?那是因为姑姑曾经在这里静立一宿,于满山飞雪中悟得枪道真意,递出那名为斩雪的一枪,硬生生削掉半片山崖。”

野人似的少年如数家珍,指着那处断崖说道:“枪意长存数年之久,在这其间断面平静如镜,生不出哪怕一根杂草,后来有夏祭头名来到这里,追忆当年,唏嘘赞道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

顾濯十分热情地鼓起掌来,表示继续。

然后他转过头,压低声音对余笙问道:“话里说的是真的吗?”

余笙还是沉默不语。

顾濯懂了,这分明就是谣传。

余笙心想难道我当时在这里用雪埋了一壶酒,结果第二天来发现被住在这里的猴子给偷走喝完,一怒之下把他们的家给拆了也要告诉你吗?

这怎么可能?

至于静立一宿?

要是她真有那么做,酒又怎会被猴子给偷走?

到底是哪个白痴造的谣?

接着,白浪行再带两人去到另外一处地方。

那是一座如镜般的湖泊。

湖面为雨水敲打出圈圈圆圆,百余丈宽阔的湖面为雾气所笼,颇具仙气。

余笙的脸色忽然变得不好看了起来。

白浪行微微一怔,莫名觉得落在身上的雨水冷了几分,心想难不成是今年冬天变得更冷了?

就在这时候,顾濯的声音响起。

“这里又有什么故事?”

白浪行醒过神,对他说道:“你可能不知道,在百年之前修行界都认为枪这种武器不是飞剑,必须要被握在手中,唯有如此才能发挥上最大的威力。”

顾濯心想确实如此,然后说道:“所以呢?”

白浪行想到那段往事,很是感慨说道:“姑姑当年对此却是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群无知者的偏见,而她敢为天下先。”

“当年就是在这座湖泊,姑姑开始了无数次的尝试。”

他想象着当年的画面,声音里满是神往:“据说,当时这座湖泊日日有瀑布逆流而上,直至天穹,这全都是被姑姑一枪一枪给轰出来的。”

顾濯看了一眼这湖,见水中有鱼,好奇问道:“那湖里的鱼儿最后怎样了呢?”

白浪行想不到他会问出这么一句话,当场愣住了。

半晌过后,野人少年严肃说道:“没有史书会去记载这种旁枝末节的地方,而且这不是我和你说的故事的重点,我想告诉你的是姑姑的坚持与赤诚。”

顾濯听着话里最后两个词语,忍住笑意,没有说话。

余笙面无表情,藏在衣袖里的拳头已然握紧。

事实依旧与故事有着巨大的出入。

当年她之所以做这种事情,是因为湖里的鱼儿总是不愿意上钩,总是让她在湖边坐上半天一无所获,忍不住动用修行手段。

问题在于,那时候的她是真的没有把枪给掷出……好吧,应该是有那么一次,但也就只有那么一次吧?

那一次还是因为有苍鹰试图与她争鱼,她为保护那条鱼儿幸免于难,不得不如此行事。

何以在这故事里就成千千万万次了?

真是莫名其妙极了。

事情尚未结束。

绕过湖畔,走过一条狭窄山道,眼前景色倏然开阔。

那是一处宽有百余丈崖坪,末端生有一株松树,探入云中。

白浪行指着那株松树,说道:“你可知姑姑为何被视为非常人?”

顾濯诚恳说道:“愿闻其详。”

“世间寻常人等,皆行钓鱼之事,唯独姑姑与众不同。”

白浪行说道:“她当年就坐在那颗松树上,钓鸟。”

说这句话的时候,野人少年的语气看似淡然,其实流露着极其强烈的与有荣焉的骄傲。

余笙偏过头,很想转身就走,奈何没有理由。

顾濯闻言再次震惊,下意识问道:“钓鸟?”

“不错,就是钓鸟!”

白浪行眼里似是浮现出当年画面,感慨说道:“可惜的是,那时候的姑姑只给众人留下一个萧索孤独的背影,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在以此磨砺些什么。”

顾濯挑了挑眉,说道:“也许是因为她在照看众生。”

话音方落,白浪行眼神骤然明亮,说道:“又或许是因为她下定决心要把整个白家担在肩上!”

余笙终于忍不住了。

“有没有可能……”

她轻声说道:“其实长公主殿下就是在那里发呆呢?”

白浪行很是不悦,回头看了她一眼,训斥说道:“姑姑行事必有深意,岂会似你说的这般无聊,更何况山上那么多可以坐的地方,为何偏要到那株松树上坐?”

余笙无言以对。

顾濯在旁说道:“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坐在那里比较好看?”

“姑姑怎可能如此肤浅?!”

白浪行顿了顿,突然间想起一件事情,说道:“不过当年确实有几幅相关的画流传下来,那些画里的姑姑以风华绝代四字相称,绝无半点夸张之处。”

余笙轻轻地呼吸了一口,让冰冷的空气充斥着肺腑,强自冷静。

顾濯却是看都不看她一眼,诚挚问道:“可否一观?”

与先前不同,白浪行摇了摇头,再又点头。

顾濯有些意外,问道:“什么意思?”

白浪行对他说道:“我带你走过姑姑在百年前走过的路,是因为我尊敬姑姑,便不想你丢了她的颜面,为的是激励你。”

顾濯听懂了,说道:“如果我能得到你的认可,那你就愿意带我去看那几幅画?”

白浪行点头说道:“不错。”

顾濯看着这位野人少年,忽然生出极其强烈的同情心,委婉说道:“你有没有想过,你那位姑姑不见得会喜欢你的这种做法?”

白浪行皱起眉头,缓声说道:“有道理。”

余笙有些欣慰,心想你总算没那么不懂事。

“不过……”

白浪行对顾濯说道:“我相信你。”

顾濯有些不解,问道:“你相信我?”

白浪行看着他的眼睛,平静说道:“你是一个骄傲的人,这代表你在知道这件事不妥以后,决计不会把事情说出去。”

顾濯沉默片刻后,说道:“但你不是很尊重你姑姑吗?”

白浪行神情认真说道:“我认为对姑姑最大的尊重,便是让你不要在外面丢了她的脸,而不是在这种旁枝末节的地方上迟疑。”

“我不会苛求你像当年的姑姑一样,取得我白家历代先祖之全部传承真意,因为这是父皇在你这个年纪也不见得能做到的事情。”

他说道:“只要你能让九位守坟人认可你,我就会带你去看那幅画。”

说完这句后,白浪行潇洒转身离去,眉眼间神采飞扬,似乎对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极其满意。

崖畔上一片平静。

雨声稀疏。

夜色尚未到来,山间天光流转,景色空明。

不知道过了多久,顾濯忽然说道:“可不能怪我啊这事儿。”

“我也没怪你。”

余笙漠然说道:“你何必这样理解?”

顾濯想了想,诚实说道:“但我确实很好奇那幅画。”

余笙望向他的侧脸,问道:“所以你一定要看?”

顾濯说道:“可以不看那幅画。”

余笙似笑非笑说道:“只要我去那棵松树上坐一坐?”

顾濯迟疑片刻后,还是点头。

“嗯。”

他解释道:“倒也不是别的,主要我比较好奇钓鸟是怎么回事。”

余笙不说话了。

少女摘下自己的斗笠,面无表情地翻了一个白眼。

明明是白眼,顾濯偏生觉得这时候的她莫名来得可爱,笑了起来。

余笙呵呵一笑,问道:“你很高兴?”

这次轮到顾濯不说话了。

他又不是白痴,还能看不出别人生气了吗?

余笙摇头说道:“不早了,回去吧。”

顾濯问道:“可以原路返回吗?”

“为什么?”

“主要是觉得你侄儿话里有一部分故事不太像是真的。”

“所以你要我这位师侄来替他纠正,告诉你真相?”

“是的。”

余笙一言不发。

然而接下来她选择的路线,从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行。

顾濯为此感到遗憾,只不过想着今后山上还能再与白浪行相遇,定然还能再听到白南明的趣事,便暂时作罢了。

……

……

傍晚时分,山间雨停。

夕阳洒落暮色,残留在砖瓦上的雨珠一片赤红,仿佛正在燃烧的火焰。

余笙没有再给顾濯闲逛的时间,带着他去到某座坟茔前,做一位后来晚辈该做的事情——得到守坟人的认可,取得白家先人的传承。

就像白浪行说过的那样,当今世上对白帝山最了解的人不是他那位父皇,而是白南明。

对于哪座坟茔里埋藏着的人曾经在生前修炼过万物霜天劫,并且拥有着高深造诣,能够帮助到顾濯的修行,她再是清楚不过。

余笙为顾濯选定的第一座坟,坟里埋着的那位白家先祖在史书上是绕不过去的一位存在,只不过其留下的名声非好,而是极坏。

“你确定吗?”

坐在亭下的守坟人抬起头,枯槁的双眼望向顾濯。

“是的。”

顾濯平静说道:“规矩是什么?”

守坟人站起身来,神情木然说道:“直面过往。”

顾濯问道:“何解?”

守坟人解释说道:“这座坟里埋着的那位先祖,死前心有万般不甘,留有超乎寻常的怨憎之意,轻易便能动人心神,让人为之走火入魔。”

“我没有兴趣让你落得这般下场。”

他说道:“所以你有必要证明自己能守住心境。”

顾濯说道:“如何证明?”

守坟人的声音没有任何情绪,静静地看着他。

“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直面你过往人生中最为不堪的时刻,仍能静守心神不动摇,那就证明你有资格接受坟里那位先祖的馈赠。”

顾濯沉默了。

片刻后,他偏过头望向余笙。

余笙眨了眨眼,一脸无辜问道:“怎么了?”

注的地方是李清照的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