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诏道于天 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濯想了想,诚实说道:“其实我真没觉得这有什么,甚至还感觉这事办得挺可爱的。”

余笙一脸茫然问道:“可爱?”

“可爱。”

顾濯笑着说道:“我总不至于在这种地方骗你。”

余笙心想你这可爱未免太奇怪了些,问道:“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顾濯心想我总不能说我做过比你这更荒唐的事情。

多年以前的记忆,在今日浮出水面再次落入他的眼中,让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当初的自己为什么要在那天夜里把自己抄成一位诗仙。

再想到后来他的那位师父得知此事,故作淡然在玄都山上散步行走,逢人便要搭话闲聊,聊不了几句就要念上几句他抄回来的句子,让整个道门盛赞那一夜为千年不出的传奇,让偌大人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诗仙二字,正是因此而来。

往事不堪回首,举目望去,都是惨淡愁云。

一念及此,顾濯万般思绪淡去。

他对余笙的眼睛,认真说道:“就到这里吧。”

余笙没有立刻回答。

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接下来的画面是旧日里的两人真正并肩,走在一起。

后来当然还发生过许多事情,散落在很多个春秋里头,直至最后形同陌路,彻底断绝来往。

漫长岁月流逝中,他的师父死了,而她的爹娘也都死了,而他和她的境界越来越高,世人开始敬畏避讳他们的名字,换词代称。

于是。

往事淹没在时光长河当中,不再为世人所知晓。

开心的东西要专心记起,但真的不值得流连往返。

故人故事故纸堆。

都已无所谓了。

“嗯。”

余笙轻轻点头,对顾濯重复说道:“就到这里吧。”

……

……

那道温暖而迟暮的气息消散无形,被铭刻在地面的线条再被肮脏掩埋,雪亭外早已没了夕阳的踪影。

守坟人抬起头,望向站在亭下的两人,不解但沉默。

距离这对晚辈进入阵法已经过去三个时辰,故而此时夜色已深,漆黑如墨。

“如何?”

顾濯的声音响起。

“你通过了。”

守坟人木然说道:“但有资格得到传承的人只是你。”

顾濯说了声明白。

然后,他神情平静地握住余笙的手,走出雪亭。

余笙微微一怔,下意识想要挣脱,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带着离开亭下。

一切都是那么的快。

与自然。

顾濯松开手,往那座坟墓走去。

一道凛冽而暴戾气息,随着他不断靠近坟墓而越发真实。

就像守坟人最初说过的那样,葬在这坟头里的那位白家先祖死前有万般不甘,强烈的怨憎之意足以蛊惑寻常人心,令其丧尽神智而疯狂。

但这对顾濯而言不过是盛夏夜里的阵风。

些许凉快,仅此而已。

顾濯望向墓碑。

碑上篆刻着那位白家先祖的姓名,以及此人大致的生平经历,末端的羽化二字颇为夺目。

他想了想,大致回忆起这人到底是谁,有过怎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大秦皇室有过一场内乱,埋在坟头里的这位白家先祖是失败的那一方,但他作为内乱失败的那一方却没有被杀,而是被镇压在望京旧皇城下方的地宫里头,长埋黑暗,数十年不见天日。

如此苦难却成此人机缘,让其得以突破至羽化境,最终换来一个被杀死的理由。

这样的死法,如何能不恨?

更不要说死后还要被埋在白帝山中,沦为后世子孙的底蕴,好让白家得以千秋万载。

想到底蕴这两个字的时候,顾濯的神情格外的平静,不见任何嘲弄与讥讽。

与这般相似之事,道门又何曾少过?

顾濯止步。

那道源自于万物霜天劫的气息笼罩住他,此刻他身旁的漆黑,就像当年那座地宫里的黑暗,冰冷如出一辙。

下一刻,无数强烈的情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自夜色中。

这个过程与赶海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冰冷彻骨的浪潮暂时退去后,俯身拾贝,捡起牡蛎。

那些贝壳,那些牡蛎,就是葬在坟墓中那位白家先祖对万物霜天劫的真实感悟,视其肉质的瘦小或肥美的程度有所区分,代表着那些感悟的深与浅。

其中最为肥美的那一块生蚝,隐约直指羽化之境。

在神魂无法承受浪潮带来的彻骨寒冷之前,尽可能地对这些贝壳进行挑选,以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最多的好处是所有人的做法,因为没有谁能贪心到全都要。

顾濯可以。

出于余笙的建议,他的确也是这么做了。

坟墓外。

守坟人看着顾濯的背影,默然计算着时间,皱起眉头。

按照他过往的经验来计算,这时候的自己差不多是要出手救人了,但这位晚辈却始终没有给他这种感觉,那他又怎能往前?

约莫两刻钟后,顾濯转身折返。

守坟人看着他的眼睛,找不出半点异样,因茫然而沉默。

顾濯知道这位守坟人在做什么,便道了一声谢谢,与余笙并肩远去。

夜色中有声音隐约响起。

“为何这般慢?”

“因为认真。”

“可我在陪你吃风。”

“那下次我快点?”

“既然是认真,慢些也可以。”

“到底要快还是要慢?”

“这是你的事情,与我无关。”

“但我不是在听你的话吗?”

……

……

山中无历日,修行更是如此。

在证圣三十九年的这个冬天里头,顾濯和余笙渡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外界的纷纷扰扰为层云所掩埋,白帝山上一片清净。

两人对待修行的态度极为认真,崖畔那两间石屋里总是徘徊着他们的声音。

声音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探讨,是顾濯和余笙对于天地衡和星霜劫这两门功法的剖析,有时候是前者认为后者失于偏颇,又有时候是后者指出前者话里的漏洞,紧接着两人就此开始进行探讨与钻研,转眼间就是数日甚至十数日时间的过去……

从某种角度来说,修行就是人世间最为深奥的那门学问,即在白纸上亦在现实里。

坐在石屋里的两人,很有可能是当今世间对这门学问了解最深,走得最远的两位存在,当然不会陷入论而不行则殆的境况当中,只不过当下的他们仍旧有些问题需要厘清。

余笙的声音格外认真。

“天地衡的强大在于乾坤不崩,守正则源无穷,本质上是让自身处于一个名为守正的境地当中,这个境地甚至可以视作为一座缩小了无数倍的道场,源之所以能够无穷,便是自此而来。”

她说道:“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这座道场的规模同时也约束了你所能释放出来的力量,为你画下一道看不见的线条,抹去了你拼命的可能。”

顾濯说道:“这是我最初便已设想过的问题,乾坤崩可以成为破局的关键点。”

余笙沉思片刻,说道:“根据我们目前推演出来的结果,若是乾坤崩,你有三成的概率成为废物,两成的可能是跌境至洞真,再一成可能是重伤,至于剩下的那四成可能……”

顾濯笑了笑,淡然说道:“是当场身死。”

余笙平静说道:“要是无法解决乾坤崩带来的问题,让代价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那天地衡比之元始道典仍旧是不如。”

元始道典在道门有着最为崇高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本身就是天道宗的镇教功法,更关键的是它能够造化因果。

人世间有资格与元始道典相提并论的功法屈指可数,大秦皇室所掌握的中天阴符经是其中之一,两者之间隐有几分相通之处。

除此以外,即便是盈虚剑走偏锋所修成的元始魔典终究还是欠缺数分。

“还有一件麻烦到极点的事情。”

余笙墨眉紧蹙,摇头说道:“破境不是容易事,极有可能为你带来陷入失衡的风险,届时你将会承受先前我所提及的艰难境地,比之乾坤崩固然是要好上些许,但终究不多。”

对天地衡了解的越深,她越是能看到这门功法中正平和外表掩藏下的酷烈一面。

很有意思的是,星霜劫却偏偏是从至为极端的万物霜天中演化而成。

这算什么?

你走在我前世的路上,我行于你上辈子的道里?

余笙摇了摇头,让这些思绪离开识海,神情平静说道:“继续吧。”

顾濯说道:“关于昨日我提出那个关于万物霜天劫的问题……”

余笙自然不会拒绝,接过话头,开始讲述昨夜思考所得。

这是他们进入白帝山后第二十七场论道。

时至傍晚,夕阳西沉。

顾濯有些疲惫,说道:“今天先就这样。”

余笙揉了揉眉心,轻声问道:“要去试试吗?”

顾濯说道:“也好。”

余笙起身往外走去。

两人间的第二十七次论道被暂时搁置,接下来自然就是将论中所得付诸于行。

修行不仅在于修行,更在于战斗。

很多想法和思路唯有在战斗中才能真实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印证的意思。

战斗当然不在顾濯和余笙之间,因为后者正在隐姓埋名,不适合做这种事情,所以他们最终选定的人是……白浪行。

是的,就是这位大秦帝国的三皇子殿下。

……

……

“这才过去几天?”

白浪行睁大了眼睛,声音里满是惊恐:“你怎么又来了!”

顾濯随意问道:“打不打?”

话是这么说,但他已经走到白浪行的床前,拾起藏在床下的铁枪,扔了过去。

白浪行自然不愿意与顾濯一战,因为这两个月里头两人已经有过将近十场切磋战斗,而他没有一次是占据上风的,更不要说赢下来。

从最开始的志得意满,认定自己在白帝山上修行进境超凡同辈中人难有并肩者,到难以置信的落败,再到道心一片茫然至麻木无所谓,又到此时此刻的惊恐,这是何等悲哀的一段心路历程?

然而这般想着,白浪行最后还是坚决拾起那把铁枪,往屋外走去。

走到一半,他忽然停了下来,偏过头望向白南明。

余笙没有再带那顶斗笠,颜容以顾濯所传功法做遮掩,还是寻常清秀。

“有事?”她问道。

白浪行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余笙说道:“讲。”

白浪行心想此人真冷,小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劝劝他,让他别再找我了?”

余笙淡然说道:“像他这般心意坚定之人,又岂是我能劝得动的?”

白浪行明显不认同这一点,这主要体现在接下来的话里头。

“顾濯连来白帝山都要带着您,分明就是对您爱到极点,等晚上你们躺在一张床上的时候,等到你们都累了的那时候,您稍微替我在他耳边说几句话,比如什么我已经不适合当他的对手,像这种为他考虑的话,这他还能不听您的话吗?”

“您可是他最亲近的人啊!”

“当然,我绝不让您白帮这个忙,您要什么好处尽管开口……”

话音戛然而止。

余笙朝着他笑了起来,然后转身,往门外走去。

白浪行有些不解。

顾濯望向余笙。

余笙面无表情说道:“你别再刻意留手了。”

“为什么?”

顾濯好生不解。

因为近些天的事情,他对白浪行的确抱有几分歉意。

余笙漠然说道:“白浪行以为我们睡一间屋里。”

顾濯想了想,说道:“有这种想法也不是太奇怪。”

余笙继续说道:“白浪行以为我们同床共枕。”

顾濯闻言不禁稍感难办,委婉说道:“这的确容易误会。”

余笙静静看着他,最后说道:“白浪行还想让我吹你的枕边风。”

顾濯不为难了。

……

……

幸福的时光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区别只在天晴与否。

顾濯和余笙不在乎天气变化,雨雪都无所谓,对时间的区分主要落在一件事情上。

——与白浪行切磋。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余笙的身上。

总而言之,两人现在的日子进入一种循环当中。

吃饭,论道修行,揍白浪行。

前二者重复,后者空置。

然后某日,白浪行伤愈归好,再被揍。

其间白浪行也有想过离开,偏又舍不得白帝山,更重要的是每次被顾濯揍完以后,他总觉得自己的修行颇有进境。

到了后来某天,他甚至隐隐期待对方登门,不再畏之如狼似虎。

然而令他感到遗憾的是,顾濯最近似乎陷入一个难题当中,很久都没有再来了。

白浪行坐在门槛上,望着渐斜的冬日,神情怅然,深叹一声。

他决定,再过些天要是等不到顾濯前来,那他就要登门拜访了。

只是……这该拿什么做借口呢?

白浪行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便已想到理由。

——那幅画。

至于姑姑的想法,首先他不觉得白帝山上的传闻会飘到神都去,而且就算真的被知道了……想来姑姑也会欣赏他的求道之心的吧?

……

……

伴随着一场冷雨的逝去,时间无声飘走,春天到了。

白帝山上的树木仍未生出新芽,顾濯和余笙的修行已有进境,可待花开。

在离开的那个冬天里,又有数座白家祖坟被两人拜访,守坟人对观坟的要求自然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座坟让顾濯深感复杂。

复杂之处当然不在于难,而在于考验的内容是色。

不是禅宗的空色,就是酒色财气里的那个色字。

在阵法营造出来的幻境当中,不仅仅只有余笙站在他的身旁,另外那几位姑娘自然都不是陌生人。

这也是余笙唯一一次没有与顾濯并肩经历的考验。

很有意思的是,埋在坟里的那位白家先祖,偏生是一位毫无**的孤寡之人。

后来顾濯就此事询问余笙,得到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回答。

那座阵法主要是激起受考验者的肉欲,不至于在接受传承过后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太监,让白家断了血脉流传。

至于白南明?

她百年前根本没拜访过坟墓里的那位先祖。

……

……

“怎样?”

白浪行眼神分外明亮,一脸骄傲说道:“年轻时候的姑姑生得好看吧?”

石屋里别无旁人。

——余笙被白浪行请了出去。

顾濯没有说话。

借着自窗外洒落的天光,他看着摆在身前的那幅画,神情渐渐认真。

风停雪住,天地一白。

崖外奇松,枝头有少女独坐。

那位少女手持钓竿,神情淡漠,视众生如无物。

“姑姑的画不只有这么一幅。”

白浪行咳嗽了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你要是还想看,改天可以过来找我。”

说完这句话,他很是大方地留下这幅旧画,转身离开。

余笙站在屋外听得很清楚。

于是。

往后好长一段时间,白浪行都没能再见到顾濯,直教他满心惆怅。

……

……

转眼又是春末,初夏将至。

山上的桃花早就开了,顾濯和余笙的修行却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陷入时间带来的麻烦当中——修行的某些阶段就是绕不过时间二字。

与此同时,世间并非没有一片安静,山下不断有消息传来。

禅宗已然把新的国师推了出来,来自长乐庵。

但不是那位境界羽化的庵主。

朝廷对此没有表达太多的意见,皇后娘娘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这是百年前双方定下的盟约,容不得任何人的反悔。

裴今歌正在重走盈虚走过的那段路,因为这个缘故,她对天命教的事务介入越来越多。

世人渐渐知晓,那位天命教的新教主有一位境界极其强大的左膀右臂,很能杀人。

巡天司的处境已经稳定下来,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权力,被迫离开的宗门弟子处境依旧不好,听说陈迟被发配下山。

林挽衣破境出关后,举目望去朝天剑阙再无一人相识,孤独茫然。

好在少女的心性坚韧不改,再三思量过后决意下山,开始正式行走世间。

皇后娘娘留给她的那封家书当然被拆了,信上没有什么关心的言语,平静地讲述了一个冷酷至极的事实。

——林挽衣的父亲死因,以及盈虚的传承也许就落在顾濯的身上。

至于那位已然归老的前巡天司司主?

就像是水消失在水里,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便连青霄月对此亦是一无所知。

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无忧山自前年那场剧变中缓了过来,不再举步维艰,仿佛枯木逢春,焕发出崭新而蓬勃的生命力。

这就是证圣四十年。

皇帝陛下依旧静坐景海,不与世人相见,更不要说离开神都。

然而,人间依旧笼罩在他的意志之下。

清净观寂静。

易水不见波澜。

天下诸宗与千年世家亦然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帝陛下尚未离开之前,人间唯有太平。

……

……

某天,日破云涛万里红。

“还记得吗?”

余笙看着那一轮红日,眯起眼睛,轻声说道:“我为什么要让你来白帝山。”

顾濯站在她身旁,说道:“我记性很好。”

——万物霜天真意。

自去年晚秋至如今初夏,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两人都在为取走此物做准备。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吧?”

顾濯的声音十分平静:“为什么非要绕这么一大个圈子。”

事实上,他对白帝山隐藏着的那个秘密已有猜测,只待最后的验证。

余笙沉默了会儿,说道:“很快你就知道了。”

顾濯望向余笙,随意说道:“比如今天?”

朝阳洒落的光芒笼罩两人,带来暖意,浸入心扉。

“也好。”

她牵起顾濯的手,往天琼峰走去:“那就今天吧。”

天琼峰是白帝山的最高处。

那里葬着的是大秦立国以来的每一位皇帝陛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