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诏道于天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乐庵位于东海,却不在深处,而是近陆。

天气晴好时,即便是普通人站在海岸线放目远眺,亦能在海天之间寻得那尊菩萨金身,于阳光笼罩下熠熠生辉。

因为遥远,故而渺小,然而当人们亲眼看见那尊好似亲临尘世的菩萨时,依然会有一种被微渺光尘占据整个眼前世界的感觉,生出强烈的神往与崇拜之感。

那座菩萨金身所在岛屿,即是长乐庵。

庵名长乐,故而海雨天风不可侵,惊涛骇浪无法至,与佛经传说中的妙境法场无有区别。

在那些出海寻觅生机的普通渔民眼中,长乐庵就是黑夜最为明亮的那座灯塔,引领着每一个迷途者踏上安然归家的道路。

与过往不同的是,那尊菩萨金身上隐有残缺破损焦黑迹象,就连阳光也无法完全掩埋。

那是白皇帝以天道印唤来无数光柱降临人间无数佛寺,诛杀无数为道休铸就人间之佛的诵经僧人,所带来的难以磨灭的沉重伤痕。

每每庵中人经过菩萨金身之时,脚步都会不由自主地放缓,与敬畏尊崇无关,与恐惧很有关。

残缺菩萨金身坐落的那座最大的岛不远外,存在着一座鲜少有人在意的寻常小岛,岛上树木不曾因寒冬的到来而凋零,时至今日依旧苍翠欲滴。

岛上地势起伏平缓,散落着数间佛寺,但庵主却不在其中。

尼姑面朝大海,静观海浪拍打礁石,溅成无数雪浪。

庵主的眼里依旧有着鲜活的意味,找不出将死之人的枯寂,给人一种平静中蕴藏着喜乐的感觉。

“要是没有人能阻止,最迟在七天后,魔主就会来到庵里。”

一道声音在庵主耳边响起。

说话这人不仅仅是长乐庵的尼姑,还是名义上的大秦国师。

明明身着寻常灰色衣衫,但却丝毫无损其美貌,反而为其增添出一抹独特的诱人味道。

庵主轻声说道:“你不想要见到魔主?”

国师沉默片刻后,摇头说道:“我只是不想长乐庵成为历史。”

“整个天下都知道司主正在着手围杀魔主,为此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世家与宗门,大秦最为精锐的玄甲重骑,甚至默许济泺城中发生那样的事情,只求为杀死魔主这件事多上一丝的可能,但……”

她神情极为凝重说道:“司主偏偏从未与庵里说过哪怕一句话。”

庵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温和,说道:“这让你感到不安。”

国师没有否认,转而问道:“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倘若魔主真持且慢登门拜访,届时庵里要为偿还王祭的人情,让庵里的弟子赴死吗?”

庵主听着王祭二字,望向她的侧脸,没有说话。

国师没有避开,以为这沉默是在迟疑,继续说道:“我认为庵里欠下的人情是属于易水的。”

庵主的笑容不曾消失,但还是无言。

国师看着她,认真说道:“没有人知道王祭死前发生的事情,那又有谁能确保且慢真的就该在魔主的手中呢?”

庵主敛去笑意,似是若有所思,说道:“也许。”

“辛苦您了。”

国师起身,往后退上数步,行郑重大礼。

庵主始终没有回头。

听着脚步声远去,她没有为此而感到疲倦与厌恶,只是有些唏嘘。

人之将死,尚未来得及留下几许善言,世事已然无视她的生死提前变迁。

庵主如何能看不出国师的想法?

禅宗一败涂地。

慈航寺随着道休身死道休,已无资格再为禅宗之首,长乐庵便有资格取而代之。

国师亦能是日后的庵主,在成为庵主后她便能以国师之实,令禅宗与大秦再次媾和,纵使那必然是依附,又有什么不好?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长乐庵要在今次围杀魔主中站队正确。

为此,国师来到她这个将死之人的面前,看似委婉而直接地要求她放弃偿还亏欠王祭的人情,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庵主不再去想这些事。

她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涛声入耳,掩去世事喧嚣。

在远处,国师收回望向庵主的视线,渐渐放心。

禅宗中人最擅长的永远不是念经,而是隐忍。

——道休是绝无仅有的异类。

想来庵主在今天的谈话后,可以心安理得地垂帘闭目,不理世事。

……

……

沧州位于东海之畔,坐拥滔滔大河的入海口,早在大秦立国前便已在人间负有盛名。

自古以来的繁华商业航运让这座城池未曾停下过扩张的脚步,各方势力的利益在此纠缠不清,兼之长乐庵现任庵主醉心佛法,不愿过分干预尘俗世事,以至于城中局势好似一场大雾,扑朔迷离。

然而……今天这雾却散了。

在济泺外与顾濯错过的三千玄甲重骑,依循命令抵达沧州,为王大将军之副手所率。

沧州城中的本土势力尚未来得及做好准备,又有巡天司的强者到来,而这仍不是真正的结束。

易水掌门魏青词率三十剑修大驾光临。

再如何愚蠢的白痴,都知道沧州风雨将至。

那些在平日里掀起浓雾的本土强者,毫不犹豫地在今天展现出彻底退让的姿态,不敢再动任何多余的心思,按照着传来的各种要求做好准备,迎接魔主的到来。

沧州东城有座府邸,门匾无名,其主人却名震天下。

那位主人姓赵,其名为启,号骄阳。

府邸深处有书楼,窗户正敞开,迎来的却只有凛冽冬风。

赵启看着对坐那人,没有说话。

“朝廷,或者说司主的意思很清楚,人间安危在此一举之上,还请阁下考虑清楚。”

说完这句话后,自朝廷而来的男子起身离去,走得极快。

王默推开书房的门,来到师父身前,低头说道:“南前辈已经答应了。”

赵启平静说道:“我想不出南宗拒绝的理由。”

王默微怔,心想南前辈与青霄月一战过后身负重伤至今未愈,何以没有拒绝的理由,不解问道:“为什么?”

“道主用剑。”赵启的解释很清楚。

王默懂了。

在那位与他同姓氏的前辈死后,剑道这座奇崛险峻高峰之上,南宗放眼望去已是四顾无人。

事已至此,南宗又怎忍目睹道主离去,而不与之战上一场?

王默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道:“为什么……师父您称呼他为道主?”

赵启淡漠说道:“我从来都不在乎正邪,更何况他不见真邪。”

王默闻言再怔,然后回忆起与顾濯在望京城中的长堤一战,情绪变得十分复杂,久久无言。

“师父,您觉得道主……若是执意孤行,最终会死在沧州城中吗?”

“会。”

赵启想着昨夜抱着与巡天司相同意思来见自己的那位国师,想着挟满身风尘步入未央宫的那个少年,眼神愈发沉静。

王默皱起眉头,问道:“司主已经坠境,庵主囿于人情与自己的伤势无法出手,皇帝陛下在未央宫时不曾出手,这一次想来也不会出手,按照道主现在展现出来的杀力,为何您会有这样的判断?”

话刚说完,他后知后觉般地醒过神来,意识到这个判断必然是源自于师父已经做出的决定。

是啊,道主之死将会是一场人间前所未有的盛宴,宾客们将会以刀剑为筷,畅饮鲜血,痛啖其肉。

又有几人能忍得住不入座呢?

赵启看了王默一眼,什么都没有解释,只是说了句话。

“皇帝陛下不见得只是旁观。”

他轻声说着,回想起数年前发生在云梦泽的那场变故,隐约觉得与如今的沧州有相似之处。

都是与道主有关的变故,不是么?

云梦泽最后以盈虚之死告终,那这次呢?

……

……

轻舟逆流而上,在江面留下蔓延十余里的波浪,仿佛为刀锋所斩开。

裴今歌本就是人世间最了不起的那把刀。

黑裙随风翩然起舞。

她的发丝却未曾凌乱,被一根束带仔细束起,露出白净的脖颈。

与沧州城越来越近,最初北上之时的不确定与迟疑,好似都已随着浪花被远远抛去。

北上前,余笙曾对她说过几句话,关于顾濯。

“你说得对,众叛亲离或许是事实。”

“如今没有谁能站在他的身边。”

“但这世上总有些事情是和站队无关的。”

正是这三句话,让裴今歌最终做出北上的决定。

她不知道那个决定是对是错,但她确定那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为此可以付出许多。

一念及此,她忽然觉得此次沧州,或许还能与老朋友再见上一面。

……

……

人世间没有无所不知的存在。

所谓天算,若非天道亲临人间,终究只是虚言。

无论境界再高,高如道主抑或白皇帝,都不可能真正算尽所有。

纵使天命垂钓也不过是用无数个微小的因去推动,不断减少可能存在和出现的意外,让最终酿出来的那个果的滋味符合自己的心意。

顾濯如今的境界与前世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更不可能做到算尽二字。

假如白皇帝已在暗中以天命垂钓布局,为他设下这场盛宴,那此刻的他毫无疑问已然陷入身不由己的下风中。

然而他依旧继续着自己的道路,平静到仿佛一无所知,又像是随时都能重回当年旧境,用最为直接的手段碾碎前方的一切敌人。

这种强大的自信,以及不可磨灭的战绩,让巡天司根本不敢放松对他的追踪。

不同的是,司主没有再让人去到顾濯的身前,令鲜血四溅。

双方都清楚知道对方的存在,维持着默不作声的平静,静待那场盛宴开始。

故而这也让顾濯时隔多日后再得宁静。

山风虽冷,山涧已凝,山林多为积雪覆盖,但这依旧是他近些天过得最温暖的时间。

哪怕他目见冰面下的游鱼,想要熬煮鱼汤却囿于无锅且无调料而无奈放弃;又见霜打后的山间野菜看起来格外可口,但终不能如野人般生啃再放弃;再见常住山中的老猎人听从敌人的建议尝试向他下毒,被他一剑杀之,唯有食朝露饮晨风饱腹……这等等闲杂烦心琐碎事后,顾濯依旧认为这是难得的愉快生活。

沧州与他越来越近,而这是他离开济泺后的第九天。

太阳,月亮,与繁星共万物,从未停歇过与顾濯的交流。

无数消息与情报,落入他的识海当中,成为他推演计算接下来这一战的基础,与胜算。

这依然称不上是天算,但已不见得逊色于天命垂钓。

黄昏时刻,顾濯穿过雪林,行至悬崖上。

在暮火的掩映下,远方那座城池仿佛正在燃烧,倒映着天光的琉璃瓦好似大海的鳞片,正熠熠生辉。

那就是沧州。

城中炊烟依旧,行人如织未断,不曾因为那场即将到来的盛宴而有半点衰竭。

就像人们从来都是在大厦崩塌后才知道大厦已经崩塌。

晚风凛冽,吹得顾濯的衣袂猎猎作响。

数十里外是司主。

这些天里,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顾濯的身上。

从某种角度来看,两人从未真正分离,始终在一起。

在一起,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精力。

宁静与愉快的时光,未能让顾濯真正休息完全,状态依旧是糟糕。

司主对此很满意,哪怕他同样为此付出了不少精神。

相隔数十里,两人对视。

顾濯静默无言。

司主微笑。

顾濯没有还以笑容,平静地收回目光,下山。

下山的方式十分简单,与余笙如出一辙。

往崖边走去,在晚风中纵身跃去。

无论是绝壁上的奇松,还是突兀而出的怪石,都无法阻止他的下落。

只是片刻,一片湖水出现在顾濯的眼前。

他的身体变得极轻,像是失去所有的重量,脚尖于湖面轻轻一点,带起圈圈波澜,身影旋即远去。

司主的视线依循着顾濯而行,目睹他在暮色下直抵沧州。

……

……

第九天,道主孤身入沧州。

这位绝代强者于无数目光中登上城中最高楼,与落日齐肩。

其时,满城死寂。

然后,人们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

——听说你们要来杀我?

根据后世史书的记载,道主在今天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