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冬日的光明里

诏道于天 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冬日的光明里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景海迎来旧客人。

人间冬意正盛,此间的春意却已深得快要发霉。

空气里蕴藏的湿意是那般的浓郁沉重,好似浸没整个世界,纵使风起也吹不散那淹入体肤之内教人粘乎到近乎窒息的感觉。

皇帝陛下不再像过去,总是坐在湖畔发呆。

他走在留着青苔的山道上,与余笙并肩而行,拾阶而上。

深春的山林生长得极好,阳光穿过繁密枝叶间的隙缝,在风中飘然斑斓。

“多久了?”

白皇帝忽然问道:“我们多久没有这样子散步了?”

余笙想了想,说道:“忘了。”

白皇帝沉默了会儿,说道:“原来久到连你也忘了吗?”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我们看来,其实再也寻常不过,是可以重复上无数遍的小事,所以才会久到遗忘。”

余笙轻声说道:“就像你在生命中第一次看见日出的时候,你总以为往后人生中还可以再看到无数次相同的风景,但其实这一切都是有限的,你真正会去凝眸细看日出的时刻便是那么些次,人生不过是一口注定干涸的深井,只是很多人在井水还未枯竭的那一刻,就已经闭上双眼,便以为一切都是无限。”

白皇帝很是伤感说道:“只是当时已惘然。”

听着这句诗,余笙无法不想起此刻仍不知生死的顾濯,于是无言。

片刻沉默后,她说道:“此时此刻,你我还能再并肩如在旧时光里那样散步,这或许已经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之一。”

白皇帝沉默不语。

往后很长的一段路,这对姐弟都没有再说过话,只是沉默。

就像百余年前人间乱象未发,大秦依旧在虚假地繁花似锦那样,他们不需要去思考天下的归属,道门的野心,禅宗的立场,更不需要去经历真正的生死厮杀,与这人间的未来。

那时候的他们依旧年少,阳光正好,春风惬意。

山道即将行至尽头。

山巅已在眼前。

白皇帝停下脚步,望向再无树叶遮掩倾洒落下的灿烂阳光,眼神一片漠然不见半点情绪,却又像是蕴藏着万种情绪。

听着山林中的虫鸣,风中的鸟叫,如浪般的簌簌声响,他的心境越来越静。

这种静不是古井无波,而是想念与怀念历经漫长的时光后被翻寻出来,再次浮现在眼前的美好宁静,所有的画面笼罩着童年时的午后温暖阳光。

空气里蕴藏着的那些浓沉湿意也淡了。

忽有风起,穿林渡水而至。

此间万物相送,渐成音,成曲。

曲调悠扬而干净,却又掺杂着些许的伤感,然而那绝不是无奈与悲哀,而是宽阔胸襟直面天地风霜。

余笙听着这曲,眼前很自然地浮现出那些画面,那些过往。

白皇帝亦然。

……

……

“你想做皇帝吗?”

“啊?”

“我看得起的人很少,如今姓白的那些人里,你是唯一一个。”

“好。”

“这就答应了?”

“想不到拒绝的理由,而且当皇帝也没什么不好的吧,我倒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不当呢。”

“当皇帝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死呢?”

“啊?你这难不成是要和道门翻脸?”

“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秦国。”

“那这得要死很多人吧……所以我答应你,然后你能不能别避而不答了?”

“我为什么自己不当皇帝?”

“要不然呢?”

“我有自己的理由,等以后再告诉你。”

“一言为定。”

……

……

山道已至尽头,曲声在阳光下消散。

连带着旧日里的回忆。

白皇帝说道:“后来我一直忘记问你为什么。”

余笙微仰起头,望向春日里的太阳,眯起眼睛。

白皇帝偏过头看着她,有些好奇,问道:“是因为他吗?”

余笙闭上双眼,摇头说道:“不是的。”

“只不过当时的原因我已经忘了。”

她说道:“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白皇帝愣住了。

不知为何,他忽然再也无法平静下去,无数真实的情绪宛如潮水一般涌来。

然而他看着站在阳光下,与百年前似乎没太多区别的至亲,最终还是认真地说出了那句话。

“该……我该如何祝福你?”白皇帝的声音里带着自己不曾发现的颤抖。

“不用了。”

余笙转过身,伸手揉了揉弟弟的头,微笑说道:“这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白皇帝沉默不语。

余笙安静片刻,说道:“就到这里吧。”

白皇帝心想,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一句话。

余笙说道:“我该离开了。”

白皇帝道了一声好。

余笙转过身,望向来时的山道。

此间草木不再过分繁茂,视线得以空旷,可以放眼。

景海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宝石,散发出无数种色彩。

山风呼啸不断,成千上万的林木随之而摇曳,有如阵阵浪花。

景色绮丽。

世界是温柔的。

听着远去的脚步声,感知着那道生命中最熟悉的气息离去,白皇帝不曾回头。

他背负双手,认真地注视着那个虚假的太阳,直至景海再无二人,依旧在看。

他对自己说道:“那就到这里了。”

他心想,这真是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

这是白皇帝和白南明的最后一次见面。

今日过后,他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

……

第十天,太阳照常升起。

道主已然离开沧州。

昨夜那场冰冷暴雨中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场虚假的梦境。

如果不是那幢高楼化作虚无,长街上的万块青砖沦为飞灰,还有与雨水混杂成一体的鲜血甚至残躯,很多人恐怕会以为这真的只是一场梦。

直至此刻,人们依然清楚记得庵主说过的话,司主的一意孤行,乃至于最后戛然而止的骑兵冲锋。

谁也无法遗忘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便都知道其中存在着不可付诸于口的忌讳,然而没有人能够就此选择遗忘。

直到那位从神都来的曹公公,在诸多官员的拱卫之下,骑着马去到那幢高楼的遗址,当众宣读起司主的罪行。

是的,那位曹公公手拿圣旨,以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无数目光中为司主的人生盖棺定论。

罪状共有数十条。

其中有不痛不痒的,也有叛国谋逆的,有令人发愤痛骂的,便也有让人心生艳羡的。

人们在曹公公的声音中沉默着,不知所措。

有些人却觉得好生嘲弄。

“这是谁的意思?”

“我猜不是陛下的。”

“那就是娘娘的。”

“听着你对她很有意见,或者你是对女人有意见?”

“我又怎会有如此无聊的偏见,我见过裴今歌这样的人,更钦佩长公主殿下,甚至此刻我对那位娘娘亦是心怀敬畏。”

“何以敬畏?”

“从神都离开的那一刻起,曹公公的手中便有两份旨意,其中一份是昨夜让镇北军按兵不动到最后发起冲锋,另外一份就是正在宣读的关于司主的罪状。”

“如果你的猜测是真的,这未免有些……令人心生厌恶,而且她为何断定司主会死?”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

“假如活下来的是司主,昨夜依旧会有最后的那场冲锋,圣旨里的罪状足以成为理由。”

赵启没有再说话。

南宗在这场谈话中本就始终维持着沉默,都是青霄月在说。

至于求知和王默,则是站在一旁奉茶。

青霄月没有再把话题继续下去,转而说道:“此战过后,想来至少是在这个冬天,不会再有更多的纷乱了。”

求知好奇问道:“为什么?”

青霄月说道:“今晨有消息传来,司主最初对于玄都的担心是正确的。”

众人望向他。

青霄月的眼神很是复杂。

时过百年,玄都的风景早已在他的记忆中变得模糊,不再是栩栩如生的,然而他依稀记得生活在那里的感觉,那是令人怀念的过往。

但他从未后悔过背叛腐朽至极的道门。

“楚珺带着林浅水去到玄都,玄都有位道士要下山,与那位负责镇守的大将军战了一场。”

求知听着话止于此,不禁心急,下意识问道:“胜负呢?”

“胜负还未分出。”

青霄月说道:“那位下山的道士便已折回。”

求知不解,问道:“为什么?”

青霄月叹了口气,心想你平日里也不见这般白痴,说道:“情报上没有给出任何理由,那便只有一个理由,那道士断定顾濯死不了。”

……

……

玄都,某座断崖之上。

年轻道士没有换下染血的道袍,凝望着远方尚未退散的军阵,有些担忧。

那位将军不愧是大秦的三大王将之一,境界已是高深,战力却还能比境界来得恐怖。

他在山上修行至今,还未有过与人生死厮杀的经验,从战斗开始那一刻就在压制——如果不是那位王将已经年老,随着战斗时间的推移而力有所竭,恐怕此刻他身上的伤势还会来得更加沉重。

后方响起脚步声。

来的是楚珺。

年轻道士转过身,朝着少女很是尴尬地笑了笑,诚恳道歉:“对不起,是我把自己想的太厉害了,破境之前,真没办法不被那位将军拦住。”

楚珺神情复杂至极。

年轻道士以为她不悦,有些慌张,连忙说道:“不过你别担心,道主没有死,要不然我也不是那种丢了老祖宗不管跑回来的人啊!”

楚珺沉默了会儿,没有解释自己的心情不是为此而复杂,说道:“那就好。”

年轻道士犹豫片刻后,还是决定如实相告,说道:“不过祖师现在活得可能不太好。”

……

……

是的,顾濯现在的状态是有生以来最为糟糕。

他依旧维持着清醒的自我,未曾沦为无意识的存在,哪怕这已经是绝对意义上的奇迹,仍旧无法改变他成为病人的事实。

那是一种在可怕程度上等同于时间的病。

——道化。

时间可以摧毁人世间的一切事物,让无数伟大的存在在痛苦与不甘中无奈死去,而道化则是让人眼睁睁地看着自身成为非人的存在。

只是很随意的一个念头,天空就会飘来无数密云,暴雨倾盆而至,雷电轰鸣。

然后下一刻,当他心情毫无道理地愉快时,又能有万丈阳光破空落下,为人间带来明媚。

天地系于一念之上。

这已经是道化的第二个阶段。

“你为什么还能留住自我?”

裴今歌认真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在步入沧州和司主决战之前,你提前用种魔为自己在道心深处留下执念,以这种方式来借万物之力的同时维持着一定程度的清醒,但现在司主已经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你所种下的执念理应已经消散才对。”

顾濯没有立刻回答。

此刻的他正在抬着头,望着那尊在阳光映照下无比庄严的菩萨佛像,轻声说道:“你猜对了。”

裴今歌墨眉微蹙,想到一种可能的存在,但是不敢确定。

不等她开口询问究竟,有尼姑缓步而至,小心翼翼地来到两人身旁。

是的,此刻顾濯和裴今歌身在长乐庵中。

这座禅宗祖庭在且慢被魏青词取走后,由于庵主的个人意志,依旧视两人为客。

尽管这个决定在长乐庵中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谁也无法说服将死的庵主。

“庵主即将圆寂。”那位尼姑强忍着悲伤,低声说道:“请您过去吧。”

顾濯站起身,往禅房外走去。

裴今歌随之而行。

见面的地方依旧是在岸边。

冬天还没过去,海风给人如刀般的锋利感觉,并不惬意。

浪花拍打在礁石上,碎做千层雪,却无甚美感,只是寂寥。

或许这都是因为人之将死。

庵主坐在石上,任由纷飞的水沫打湿面颊,不知道是生性喜水,还是以此换得生命最后时刻的短暂清醒。

顾濯在她身前坐下。

庵主认真说道:“我要死了,在死去之前,我想为这人间做最后一件事。”

顾濯看着她问道:“哪怕最终无济于事?”

庵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温暖,说道:“对我而言,重要的是选择,而不是结局,更何况那本就是我看不到的未来。”

顾濯望向远方的寺庙,说道:“但你可以选择为自己的弟子留下一份机缘。”

庵主说道:“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你是更有意义的存在。”

顾濯没有说话。

庵主看着他的眼睛,如见天地,说道:“我希望人间安宁,不希望你成为活着的天灾,哪怕我最后所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你换来一丝渺不可及的机会,这依旧是值得我重复选择一千次的决定。”

顾濯收回视线。

片刻后,他认真说道:“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庵主有些意外,没想到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听到这么一句话,于是由衷欢喜。

然后她带着这难得的喜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施展出那门在多年以前修成的神通。

在这一刻,庵主忽然生出一种极其荒谬的感觉,心想自己之所以修成这门神通,会不会就是为了等待今天?

庵主无法得知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门神通有着一个很朴素却让人不知何意的名字。

——三问。

……

……

寺庙深处传来钟声,与海风同悲。

经声阵阵,那是人们在为庵主送行。

那尊菩萨金身在不变的庄严中,多了一抹不易发现的悲悯。

直至钟声与经声消散时,顾濯才是离开那块礁石。

就在这时候,裴今歌来到他的身旁。

顾濯忽然说道:“我想要一壶酒。”

裴今歌说道:“但这里是寺庙。”

天阔云闲,阳光笼罩下的东海是这般的美丽。

在风中,无数浪花碎做金色的雪沫,灿烂夺目。

顾濯想了想,回头看了一眼这人间,最后说道:“那就买一朵花吧。”

以做哀思。

……

……

(本卷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