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三十章 天启

诏道于天 第三十章 天启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3-05 01:09: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就先把他给杀了。”

余笙的声音如水般淡,眼神不见任何变化,令人心生宁静。

顾濯说道:“是啊。”

话虽如此,他依旧忍不住地叹息了一声,觉得此事太麻烦。

像天道宗祖师那般人物,又怎是广缘真人和那位貌美道姑所能比拟的?

百年前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这位祖师依旧强大——无论如今的他处于怎样的境地中。

“我有种感觉……”

顾濯望向北方的天空,忽然说道:“我和祖师已经见过。”

余笙墨眉蹙起。

“不是感觉。”

顾濯摇了摇头,认真说道:“是事实。”

余笙看着他,没有说话,知道这句话指的是今生。

在这长不到十年的时光中,这两位在天道宗乃至于整个修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传奇人物,其实见过一面。

顾濯与满天繁星对望,让如水星光没入眼中,洗去疲惫,沉默不语。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缓缓闭上双眼,轻声说道:“但我想不出是何时见过祖师。”

余笙没有再去拥抱,给予无意义的温暖。

她回到殿内,片刻后拿着一根发带走出来,为顾濯整理在欺师灭祖途中散乱的黑发。

夜风轻吹,几根发丝调皮地在她脸颊划过,带来丝丝缕缕的痒。

“头发乱了是问题,然后不管是绑起来还是干脆剪了剃了,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余笙平静说道:“你的这位祖师所遇到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是至今仍未登仙,仍然想要登仙。”

她静静打量着自己的手艺,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以此作为假设,再把事情往最简单的方向去想,你的祖师让你遭受天诛也好,与百年后和死而复生的你重逢也罢,为的无非都是超脱,以此二字作为核心进行散发,把那些存在的可能都确认过一遍,剩下来的就是真相。”

顾濯赞同这个看法。

“等明天吧。”

余笙说道:“我和你一起去天道宗的藏书楼,把相关的道藏都给翻阅一遍,其中或许存在着线索。”

很简单的道理,百年前道门败于玄都后,天道宗就此陷入封山的境地中,与世隔绝。

年轻道人的身份已经被确定是玄枢,收徒也就成为无稽之谈,换句话来说,楚珺和林浅水很有可能是这百年间正式步入玄都的第一批人——观主不算。

在这百年孤寂中,玄枢必然在寂寞里有过无数念想,那些先贤与祖师想必也在懊恼悔恨中有过极多的奢想,而这些奢望与念想或多或少都会关乎着天庭与超脱之事,存在着被留在书上的可能。

著书立传是留名青史的最好手段之一,纵使死在顾濯手上的他们早已在人间留过自己的名讳,但又有谁会嫌多呢?

“到时候我们各自看各自。”

余笙看着顾濯说道:“到最后再相互参详。”

顾濯道了声好。

然后他觉得有些不够,却又想不到合适的话语——夫妻之间若是执意道谢,未免太过生疏。

“明天早饭我来做。”他说道。

“你会做饭吗?”

余笙的声音带着些许迟疑,全无先前的干脆利落。

很明显,这对她来说是更重要的事,尽管有些荒唐。

顾濯很是无语,说道:“如果我不会,那裴今歌做饭凭什么能变得好吃?当然是因为我会,还很擅长在这方面进行指导。”

……

……

远在慈航寺的裴今歌没有否认。

入秋后,她秉承着白皇帝的旨意亲率巡天司前往这座禅宗祖庭,与寺中僧人先后进行过数场会面和长谈。

在谈话当中,双方正在努力尝试在缘灭镜碎片归属之事上达成共识,遗憾的是短时间内的进展并不如何明显,如今停留在最基础的磋商阶段,看不见成功的迹象。

未央宫之变的最后,道休与白皇帝达成禅宗可存于世的共识——在这种前提下,大秦的官员们着实不方便在谈判桌上施于真正的压力,给予生死的威胁,而僧人们似乎早已做好面对艰苦时日的准备。

如果不是裴今歌亲至,给予慈航寺直面羽化的沉重压力,想来如今的僧人们还要从容上许多。

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寺庙,与雾气一同遮蔽星光,让山间拈花的石尊者再难有微笑貌,更不要说迎来开花的那一刻。

事实上,裴今歌不如何参与相关的议事。

入慈航寺后,她去到当年顾濯长住过的那间禅房,命人取来佛经以供翻阅。

这样的时日持续了很久,直到今天。

有两人前来拜访,裴今歌本不会同意,后来却改了主意,因为名字。

其中一人是谢应怜,另外那人却是楚珺。

“她想见她师父。”

谢应怜朝着裴今歌行了一礼,说道:“而我想不到不帮这个忙的理由。”

裴今歌手握佛经,视线不曾上挪半点,随意问道:“我是谁?”

楚珺偏过头,看着谢应怜,不知道该说什么。

离开清净观后的她决定去见顾濯,原因当然不全是王景烁的那封信,是她心中有太多需要被解开的疑问。

说来也是讽刺,作为道主唯一在世弟子的她,与其他人其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除非顾濯主动现身,否则全无联系方式。

这大抵也在王大将军的意料之外。

后来某天,楚珺偶遇谢应怜。

两人相见而不相喜,无可避免地战了一场,结局是平分秋色。

胜负难以分出,都是理智长存的性情,很自然地谈了些话,得知彼此的想法。

是的,来慈航寺见裴今歌就是谢应怜的主意。

面对现在这个问题,当然也由她来解决。

“您是顾濯最好的朋友。”

谢应怜认真说道:“我认为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实。”

裴今歌头也不抬说道:“你想我当反贼?”

谢应怜神情诚恳,说道:“您误会了。”

裴今歌放下手中经卷,望向那两位仍旧称得上青春的姑娘,说道:“如果我没记错,你们不是林挽衣。”

楚珺闻言微怔,心想这话未免来得太奇怪了些。

“既然不是……”

裴今歌声音淡漠说道:“又凭什么与我说这些话,试图让我帮你们?”

谢应怜似乎毫不意外这句话,给出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回答。

“我们可以替您解决当下的麻烦,这足以让您继续成为大秦朝廷的忠臣,而您只需要告诉我和楚珺,道主如今身在何处即可。”

禅房一片安静。

裴今歌看着面露错愕的楚珺,莞尔一笑,说道:“好。”

……

……

“这就是你的办法?”

“你师父的好朋友不是同意了吗?”

“白皇帝是师父他最大的敌人。”

“我认为你对他可以抱有更多的信心,缘灭镜尚未成为碎片前就奈何不了你师父,落在白皇帝手中又能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你自己相信吗?”

“坦白而言,当然是不信的,所以我真正说服你的理由是另外一个。”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道主不喜欢和尚,那年他在慈航寺和秃驴们有过很多不高兴的事情,作为他如今唯一的亲传弟子,来都来了,你和和尚们闹个不愉快又怎么了?”

……

……

楚珺无言以对。

谢应怜巧笑嫣然。

楚珺沉默片刻,说道:“你真是有病。”

谢应怜自然不会生气,只觉得师徒二人如出一辙,颇为有趣。

“对了。”

她突然间想到一件事情,说道:“你去过玄都?”

楚珺点头说道:“怎么了?”

谢应怜挑了挑眉,说道:“在清净观的檐下听过雨,与玄都殿后看万山迎日,你现在到底算是哪一家的弟子呢?”

宗门归属,从来都是修行者最在意的事情之一。

像楚珺这种一徒拜二师的人,堪称前所未有。

更不要说她的师父还是这个世界最了不起的存在。

这个问题当然不好回答,充满了谢应怜的恶意。

楚珺没有沉默,没有犹豫,平静答道:“我是道门中人。”

谢应怜真诚鼓掌,说道:“那现在你更有和慈航寺过不去的理由了。”

……

……

玄都与世隔绝,岁月自然静好。

在那夜过后,顾濯和余笙走进藏书楼,开始翻阅其中的典籍。

林浅水再是意外不过,但她向来懂得怎么做人,自然不会询问两人所为何事。

如此数日,她在某个清晨时分心血来潮地散步到祖师殿外,这才在晨光中惊觉年轻道人死去的事实。

无数思绪涌入她的脑海中,带来难以形容的震撼与错愕。

这一次林浅水终于无法冷静下去,为此事而询问顾濯,得到一个让她沉默数十个时辰的回答。

——欺师灭祖而已,不用多想。

总之,在这毫无波澜的时光中,余笙定下来的计划有被逐步推行。

藏书楼中的确多了不少典籍,都是当年的顾濯所不曾见过的。

大概是因为天道宗的先贤祖师因玄都之败,心生过分谨慎的缘故,留在那些典籍上关于登仙之境的文字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少,几乎都是散落在角落里。

正是如此,这些文字反而更加具有价值。

——如果不是情绪浓烈到极致,朝思夜想到梦寐以求却又不敢轻易倾诉的程度,又何必以这种方式在隐秘的角落里留下记载?

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唯一的问题是这些问题找起来不是一般的麻烦。

若非顾濯和余笙都是最了不起的修行者,也许要在这上面耗费数年乃至于超过十年的时间,就像寻常修行者从无到有创立一门功法。

时间如此悄然无声流逝。

证圣四十一年的秋天成为过去,冬天来了。

这是一个久违数十年的暖冬。

北地依旧在落雪,但已不再凄冷如斯,南方迎来绵延二十余日的阳光,藏在风里的暖意让人以为是春天提前到来……无数崇拜与敬畏的目光汇聚至神都,世人回忆起白皇帝曾经说过的那些话,正在为此而深感幸福。

人们相信白皇帝已然成功,今后的人间必将是四季如春般的美好。

就在这时候,大秦朝廷终于颁下新的年号。

——天启。

……

……

诸国已在准备朝贡。

诸宗尽数低头称臣。

道门缄默不语。

挽剑池依旧在坚持着骄傲,不愿与朝天剑阙一般臣服,宗门内部因此而生乱,据说飞剑来往间杀得雪上都已是血,残忍如画。

禅宗无法再继续装聋作哑下去。

慈航寺中关于探讨缘灭镜碎片去向的议事越来越多,僧人们的态度正在不断动摇,但因为传承或者说颜面的缘故,始终坚守着拒绝。

于是楚珺和谢应怜站了出来,在夜色深处。

后者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十分简单,以粗暴二字来形容毫无问题。

准确来说,那是一个字。

——偷。

谢应怜是这么对裴今歌解释的,那是让楚珺听得目瞪口呆的一段话。

“慈航寺不答应把缘灭镜的碎片交出来,无非就是缺了一个合适的理由,那这世上还有谁比楚珺更适合背这个黑锅?”

“和尚们最擅长的不是装聋作哑吗?那就让他们继续装下去,让我和楚珺把东西偷个七七八八,让道门最后把这一口黑锅背起来好了。”

“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你把事办成了,陛下要到想要的东西了,楚珺也能去找师父了,秃驴们的面子也给抱住了。”

“皆大欢喜。”

……

……

玄都无人间之喧嚣。

雪落又落,殿檐早被染成一片素白,世界也都孤单。

藏书楼这百年间多出的典籍,已在某天被顾濯和余笙翻阅完,但两人没有立刻进行交谈,而是沉浸在识海中整理体悟所得。

故而近些天林浅水承担起处理闲事的职责,比如煮饭、沏茶与点灯。

某日午后,雪停,日出。

顾濯自冥思中醒来。

数千书页如浪花,散落堆积在藏书楼的古老黑木板上,与楼外未融的残雪几分相似。

他抬起头,望向早已清醒的余笙,眼神很是意外。

“你比我快?”

“嗯。”

余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

接着,她理所当然说道:“看到看不懂的就不看,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再仔细推敲,这要是比你看得慢,那我岂不是文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