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143 弱国无外交

唐谋天下 正文 143 弱国无外交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殿下,臣掌管礼部以来,自认虽无大的政绩,但也从无大错,臣身为大唐的臣子,自然是为我大唐着想,外交斡旋?臣认为外交斡旋,实则就是为我大唐威仪、德化被诸国认同才是。就如陛下封禅一事儿,诸国尽遣使臣随驾,万国来我大唐贺,如此才是我大唐之威仪,才是臣身为礼部尚书之主责。”戴至徳神色很难看,礼部向来注重礼节,如果如太子殿下般所言,堂堂的大唐帝国,岂不是粗鲁至极。

李弘无语的摇头苦笑,但其他朝臣都是脸现惊容,戴至徳一番话实在是强硬至极,两人虽然一直不睦,但君臣所限,殿下如此说,戴至徳也只有听的份儿,就算是心里再不满,也不能当着众朝臣的面,如此反驳太子的。

“戴至徳如果这就是你做为礼部尚书的主旨,我觉得你可以辞去尚书一职告老还乡了。”李弘眯缝着眼睛,紧紧盯着戴至徳的脸颊。

“哼,臣不知身为礼部尚书哪里做的不对,如果说殿下只是因为刚才臣顶撞了您,而让臣辞官养老,身为大唐臣子,自是无话可说。”戴至徳这是要硬扛到底,不顾旁边吏部尚书李义琰拉拽,继续强硬道。

李弘不以为的笑了笑,缓缓说道:“如果我大唐官员都如你一般,我们就等着灭国吧,还畅想什么百年基业?当年你师从王玄策,受他举荐入朝,而今你在礼部一职上,可有及他一半的功绩?”

“殿下,臣不懂您在说什么?王玄策做为使臣出使西域,自然是有过也有功,臣虽然不及他一半。但臣自认,未曾引进如罗迩娑婆之人!也未曾因臣的主张而使我大唐受限于困局之中!”

议事堂众朝臣倒吸一口凉气,王玄策虽然并未入罪,但谁都知道,当年先帝就是因为他从西域擒下一个和尚,罗迩娑婆,在服食了他的一些长生不老药丸后,中毒身亡的!

王玄策虽然未因此事获罪,但从那以后也没有在得到任何升迁,成了一个被朝堂遗忘之人。

虽然李治登基后,还依然用王玄策出使西域,但此时的王玄策早已经失去了当年“一人灭一国”的风采。

何况当时还有玄奘的西行取经一事,远远比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影响要大很多,自然王玄策的所有风头,都被玄奘抢了去,所以就是现在,王玄策已经去世好几年,人们提及他依然是褒贬不一。

李弘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意,手里一支炭笔来回在桌面上滑来滑去,依然是不疾不徐说道:“你虽然不曾干过如王玄策之事,但现在你很像王玄策当年“一人灭一国”时,王玄策借兵泥婆罗国时,主张借兵给王玄策的那个泥婆罗臣子。”

看着众臣茫然的样子,李弘接过小雪手里的细长木棍,从座位上起身,拉开身后的黑布,顿时,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大唐帝国的巨大沙盘,包括大唐周边其他各国的地形位置,都有着详细的标注。

李弘冷笑着看看戴至徳,然后再次扫视群臣,说道:“当年王玄策与蒋师仁携三十余人出使天竺,半路被天竺附属小国阿罗顺所劫,最终王玄策孤身一人逃出,而后向泥婆罗借兵七千人。于是,王玄策便立下了盖世奇功,那就是凭借自己一人,以及借的七千兵马,消灭了半路杀死蒋师仁等三十人的阿罗顺一小国。可如今的泥婆罗在哪里?戴至徳,你师从王玄策,你还觉得援兵高丽值吗?”

李弘说完后看着众朝臣:“历史总是守旧,历史总是相似,历史总是能够在细微之处,给你巨大的启迪!戴至徳你极力主张出兵高丽,如果我们再出兵高丽,我们就会像泥婆罗一样,被天竺跟吐蕃蚕食,泥婆罗如今被吐蕃与天竺各占一半,因为什么?因为他借兵于大唐官员,消灭了阿罗顺!阿罗顺乃天竺附属国,为何吐蕃跟着争抢,那是因为,泥婆罗破坏了那里的战略平衡!迫使两个大国因为泥婆罗的举动感到危机!所以才会要消灭他!戴至徳你是希望我大唐像泥婆罗一样吗?”

李弘把手里的细长木棍扔给了小雪,没好气的坐回位置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刚才举的例子,何尝不是几年后,大唐自顾不暇,仿佛泥婆罗处境一般的现实境地!

只不过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衰弱的大唐也不是那些小国可以撼动的,但辛辛苦苦,用性命跟鲜血换来的安西、安东,最后不还是因为兵力匮乏,无力维护而迫使放弃!

戴至徳看着身后的沙盘,他没想到,太子殿下是用反证,来证明他极力主张出兵是错误的。这让他面对言之凿凿的证据,一下子变得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反驳。

刘仁轨也静静的注视着李弘身后那个沙盘,他身为将军的敏锐触觉,还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深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您所说的泥婆罗不过是一属国,但我大唐如今做为天下万国敬仰的对象,我们如今兵强马壮、名将如云,想来不是高丽等区区弹丸之地能够击垮的,就算是安西如今不稳,臣认为一时半会儿,大唐不会出现您所说的那个局面。”

“你的一时半会儿是多久?一年?两年?十年?还是八年?”李弘恨不得大耳刮子抽他!

有多少人都是抱着这种所谓的上国心态,最后呢?看看从大唐学习了太多文化的倭国,一千多年后,给这块儿土地上,留下了多少无助、撕心裂肺的呐喊跟哭泣声!

中书、门下的裴炎与岑长倩,听了刘仁轨的话后,也是不由自主的点头。在他们心里,身为上国的臣子,特别是如今这个自信满满的大唐时代,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如今处于盛世之中的大唐,会存在有危机。

“殿下,臣认为刘尚书所言极是。不如我们就少派一些兵力增援刘仁愿跟孙仁师,这样一来可不失我大唐颜面,也能够宣我大唐之威仪。”张文瓘身为尚书省右仆射,此刻也发生说道。

李弘看着众人只是无语的摇头,如果真如张文瓘所说,那就跟走回头路没有区别了,历史上不就是先派遣契苾何力,后又追派李勣过去?

如果真按照张文瓘所言,自己这番口舌岂不是白费?

“敬晖,告诉他们高丽粮草的情况,特别是高丽这两年的收成,还有我大唐如今府兵户数。”李弘有些头疼的揉着太阳穴,对他的手下,户部侍郎敬晖说道。

“是,殿下。”

“经过户部这一年多对全国各地府兵的调查,还有对辽东一带粮草的勘查……。”敬晖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的,把所有的数据一一告诉朝堂各位大佬,而且,手里的一份份表格,也被他送到了各位朝臣面前。

待敬晖坐下后,李弘拿过杨炯手里再次递过来的数据,看了一眼后,并未让不够级别在这里的杨炯出去,而是淡淡的说道:“通报给他们。”

“是,殿下先生。”杨炯面对在坐的朝堂大佬,一紧张,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李弘,于是便尴尬的喊出了殿下先生。

李弘不以为意的挥挥手,说道:“这是崇文馆如今新引进的学术,计算未来,也就是说,通过我们手里的纸笔,用我们学来的知识,用计算的方式,算出我大唐的府兵,还能够同时应付多久的两场战争。这里包括我们大唐如今的府兵户数,各个年龄阶段的兵士数目,一场战争伤亡人数的平均值,从而推断出,我们大唐的兵士还能在你们这些朝臣的决议中,死几年才能死完!”

看着朝堂上刘仁轨有些目呆的样子,李弘继续淡淡说道:“仁义礼智信,你所想的德化、威仪,如果没有大唐兵强马壮的实力做支撑,你的德化,你的威仪,在他人眼里都是无稽之谈!戴至徳,我告诉你一句礼部该挂在墙上的话,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如果你还是不懂,你就真的可以辞官回家了,你已经不适合再坐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看着每个朝臣手里拿着那些数据再细细研读,不时的还出现交头接耳的情形,这让李弘相信,或许这些先进的计算之法,能够让这些躺在上国光环上的臣子清醒一些。

刘仁轨看着手里的那些数据,神情极为专注,按照上面简单易懂的数字,恐怕不出三五年,这大唐想要继续在辽东与安西同时用兵,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特别是那些府兵户数的减少,以及大量的青壮兵士的战死,四十岁以上的府兵逐渐成为主力军,到了那个时候……。

刘仁轨不敢想象了,如果这些数字属实……不,这些数字确实属实,辽东一年战死多少人,他心里比谁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还有高丽这几年在穷山僻壤之地连年丰收,但大唐将士在辽东用兵,向来是有大唐自己提供粮草!

(ps:谢谢2天空的翅膀,半夜唱情歌、离鸠晒罩大大的月票以及打赏鼓励!另:简介加了群号,想吐糟的大大不妨进来直接吐槽吧,欢迎吐槽!)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 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