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317 苏敬

唐谋天下 正文 317 苏敬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朝堂上的寂静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股诡异的压力,每一个人都在寻思,如今朝堂之上两派对立,太子殿下面对如此局势,他会如何决断?

甚至有人已经在想,如果太子殿下屈服于勋贵豪门,是不是在陛下上朝之日,便可谏言罢免太子?至于理由,还用想吗?随便一抓就足以抓到一大把废黜太子李弘的理由。

以上官仪、杨思俭、许圉师为首的东宫几个可以参与议政的官员,此刻是眉头紧皱、表情凝重,如果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太子殿下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的话,他们这一辈子就真是白活了。

任何的疏忽都会招来五姓七家、勋贵豪门的无情打击,而现在因为新钱、旧钱一事儿,朝堂之上,争吵到如今则是难辨是非,互不相让。

今日一事儿乃是酝酿了几天的朝政,陛下与皇后到如今竟然未曾露面,这里面是否意味着,陛下与皇后选择了让太子殿下一人面对,他们到底是什么立场?是否支持太子殿下?还是支持五姓七家、勋贵豪门等?!

朝堂上的寂静还在持续,屏风后面的李治与武媚依然观望事态的发展,只是李治紧了紧手里的奏折,不出声的与皇后武媚,看李弘会如何决策。

到底是锐利的以太子殿下为首的改革派,继续以大唐半年的岁入作为筹码博弈下去,还是在难分是非之时,选择与五姓七家、勋贵豪门妥协?

皇亲贵胄神情悠然,太子殿下或许可以私底下与五姓七家达成协议,慢慢解决纷争,但如今他不自量力的把如此大事搬到朝堂之上,而且看如今形式,他并未得到陛下与皇后的支持,如今孤身一人,能够与朝堂之上的五姓七家对抗不成?

如今一个晋阳王氏的发难,就已经让他陷入到了困境之中,更别提其他人还没有正式发难。

朝堂之上落针可闻,每一个人都等待着太子殿下的抉择,特别是晋阳王氏的家主王源,如今神情自在、笑意满面,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

王义方、孔志约、曹王李明,这些则都是与他王氏交往密切之人,而自己身为家主站在朝堂之上,不过就是给他太子殿下一个面子,同时也是要在朝堂证明,晋阳王氏并未没落,依然是朝廷的一大支柱。

“有时候 ,一个人为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更高。《后汉书》有云:天下皆知取之为取 而莫知与之为取。都认为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一种收获,却不知道给与别人也是一种收获。可是此解?孔大学士?”李弘淡淡的发声,问向傲然而立的孔志约。

“太子殿下才学斐然,确实是做如是解。”孔志约拂须点头回道。

“《荀子·王制篇》有言:‘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先帝与魏征也曾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如今却是有人不守国家法度,盘剥百姓旧钱,压低价格兑换,然后又以高价与朝廷兑换,这种行为,是为国还是为己?”李弘自己都觉得牙酸,拽了两句古书人言,已经让他有摇头晃脑之意了。

“殿下此言差矣,我等只是为朝廷分忧,与百姓兑换旧钱,乃是减轻朝廷负担,为的便是统一来兑换,以此让新钱能够更快的走入正规,并不存在盘剥百姓之事。”王源已经七十多岁,腿脚都很利落,应该是为了体现自己家主的威望,所以手里拄着一根拐棍儿,缓缓走出两步说道。

“那孤岂不是还要代朝堂谢谢开国郡公了?”李弘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了下来,眉目之间闪现着一股逼人的英气,跟当初从安西刚回长安时的杀伐之气。

走到离王源不远处的地方停住,逼视着王源问道:“既然开国郡公认为此举乃是为我大唐百姓行便捷、为朝廷分忧,那你为何不把手里从百姓那里一文兑一文的旧钱,以一文兑一文交给朝廷,为何选择迟迟不去太原府皇家银行兑换?”

一文兑一文,百姓手里原本七八百文一贯的钱,经过王氏的手就最少赔两百文,而与朝廷兑换,却要求一兑一文二钱甚至更高。

“数目太多,老臣则需要时日加以盘点,甚至有些钱已经生锈,需要清洗之后才能够重新用度。至于一文兑一文,老臣不曾做过,百姓给与老臣一贯钱八百文,老臣给与百姓则是一贯钱一千文……。”

“满嘴谎话!狄仁杰何在!”李弘身上闪过一丝杀意,打断王源这个爵位乃正二品的开国郡公的话语喝道。

狄仁杰从人群中穿行而过,李弘却一直盯着王源说道:“迟迟不与朝廷兑换到现在还不知罪,竟然还以数目太多为由狡辩!我看是你私铸新钱需要埋在土里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出来,所以你一直在等那私铸旧钱出土才是!”

“殿下不可妄议,老臣身为王氏家主,多年来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就是先帝在世时,也不会如此非议老臣,何况老臣与晋阳王氏多年来,一直是……。”

“是是非非!你自己看看!”狄仁杰刚走到李弘身边,手里的文书还未来得及递给李弘,便被李弘抢过拍给了王源。

扭身不理王源要气炸的老脸,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人敢如此态度对待自己,就是当今陛下李治,见了自己也是礼遇有加!

“弘文馆苏敬何在!”李弘扭身站在朝堂中央,望着黑压压一群人冷声喝道。

这一刻也该轮到自己反击了,自己又不是白痴,敢一个人对抗五姓七家,朝堂乃是搬弄是非、分化敌我的绝佳场所,自己要是不利用,就是真的笨蛋了。

众人还未从李弘怒斥王源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却不知道李弘怎么又要突然找苏敬的麻烦!

“臣苏敬见过殿下。”苏敬四十余岁,如今担任弘文馆学士一职。

“这张试卷之人,可是由你主考?”李弘拿起案几上,写着林士翎名字的考卷问道。

“回殿下,是臣主考。”苏敬皱起了眉头,恭敬的接过李弘递给他的考卷。

此人在自己心中印象深刻,因为去年科考时,只有这么一个人以明算科考试,自己就是想不记住他都难。

而当时,自己也被此人在明算一科上的才学所折服,并且也是他思考最多的一张考卷,最终自己给与了通过,至于是否及第,那则是弘文馆、国子监大学士的份内事儿了,与自己无关。

“此人是及第还是落榜,你可知晓?”李弘冷冷的问道。

整个朝堂有些搞不明白了,太子殿下不是跟晋阳王氏在针锋相对吗?为何在看样子拿到了王氏的把柄后,不乘胜追击,反而是过问起了一个寒门学子是否及第的事情。

朝堂中的其他人不明白,但正二品的开国郡公王源,在听到李弘问话苏敬后,拿着李弘拍给他的文书的老手不由自主的颤抖了几下。

而这一幕,自然是逃不过就站在一胖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的眼睛。

孔志约同样是面现惊容!林士翎!他自然是记得这个名字,去年唯一一个不以明经、进士为科来科考的寒门学子,而且还及第了,只是最后被自己否决,换成了另外一名学子。

而顶替林士翎的学子,便是王源之孙王明。

看着苏敬迷茫的神情,孔志约的心在不断的下沉,一个大大的疑问开始在脑海里乱撞乱跑:这个林士翎被顶替之事,太子殿下是如何知晓的?林士翎不过一个寒门,怎么可能认识太子殿下?何况他是只身来长安科考,在长安并没有认识之人,就是在太原,一切也都已经被王氏处理妥当了,怎么现在竟然是太子殿下替他出头过问此事?

中间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国子监的颜昭甫都不曾知晓,自己为了稳妥起见,都没有告诉他!

苏敬不敢妄言,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一旦差错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可就不只是流放、获罪那么简单了!

现在他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考卷上的关于自己的字迹,是不是真是自己的字迹,那些评语是不是当初自己写的。

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双手颤抖的比晋阳王氏家主王源的手还厉害,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考卷上的评语与字迹,在确定了确实是当初那份考卷后,也确定了确实是自己的亲笔字迹后。

躬身行礼说道:“回殿下,这份考卷确实是出自臣之手,臣只负责主考以及评语,通过后便交给他人品评是否及第。”

“你只要告诉我,这份考卷最终会落到谁人手里,你亲手交给了谁?”李弘还是鄙视着苏敬。

苏敬的名字自己知晓,不过还不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而是从孙思邈那里知晓的,孙思邈曾经说过,此人对于药理颇有研究,特别是对于药草以及各种矿物,都有着深厚的理解。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 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