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410 落寞

唐谋天下 正文 410 落寞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唐的攻城利器抛石车跟强力床弩,甚至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攻城利器的巅峰之作了,无论是抛石车还是强力床弩,在这个时代便是无敌的存在,想要再进一步精益求精,已经是不可能了。

光是那最大的抛石车,一架需要两百多三百人来操作,而所用的石块,每一块都近百斤重,达到了一世的六十斤的重量,由此可想而知,如果一座城池遇这么几架抛石车,那大部分以黄土夯实的城墙的脆弱承受力,哪有不破之理?

强力床弩同样笨重不方便移动,与那抛石车一样,都达到了五百步左右的有效射程,力道达到了足足十二石,每一次张弦开弓,都不得不使用绞车来作业。

所以,虽然抛石车与床弩在这个时期杀伤力极大,但其机动能力太弱了,三百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目标,而且特别是在朝鲜半岛这样的山林众多的地方,抛石车与床弩很难“翻山越岭”的轻易运送到城池之下。

天雷的出现,绝对是给大唐在攻城拔寨提供了有效的杀伤、攻城利器,自然是更让大唐的战斗力达到了成倍的提升,更加能够在面对敌人时充满自信。

但架不住臣们自废武功、自缚手脚,放着好好的天雷不用也罢了,还嫌弃抛石车、床弩笨重难以移动,那这仗干脆别打了,直接班师回朝算了。

格希元、史藏诘,手拿李弘扔过来的横刀怔怔不知所措,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起到的效果,经太子殿下如此直接的指出来,他们立刻仿佛感觉自己变成了叛徒一样。

李治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来这御驾亲征并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啊,先不说这运筹帷幄、率兵打仗的经验,是这臣武将之间的争议,足够让人头疼的了。

身为主帅,如果没有办法把这些平衡好,不能够在战场力断乾坤,看来这仗还没开始打输了一半了。

想到此处,李治是不由的佩服自己父皇,那睥睨天下的英武身形,霸气十足的绝代气势,战场战无不胜,朝堂又能知人善用,亲王府的十八学士以及后来投奔他的名将等等。

再看看自己身边,如果不是太子提醒,自己到现在还没办法搞明白,天子御驾亲征时,该以武将为主,还是又该多听臣的建议了。

朝堂之群臣之间有纷争,自己难以决断、纠结犹豫时,自然是有皇后帮自己分析、决策,这也让他或多或少的在不知不觉,忽略了皇后的重要性。

再加自己身体一直赢弱,眩晕症经常发作,这也不知不觉成了他的一个借口,朕不过是身体病弱,并不是无法一个人处理朝政。

但随着在辽东战争的深入,他便开始时常涌现出无力纠结、优柔寡断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他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如果皇后在此那该有多好!

该听谁的,不该听谁的,此事儿该以谁为主,谁的能力又只适合辅佐,一目了然,条理分明,根本不会出现此刻李弘所指出的弊端来。

想到这里,李治便不由自主的看了李弘一眼,自从太子昨日到达之后,自己竟然跟与皇后议事一样,一下子便觉得精神轻松了不少。

在心理,若有若无的,自己已经开始把这里的战事依仗在李弘的身了,要不然也不会在李弘还没有真正攻城,还没有看到他真正率兵打仗的才华时,自己已经下令,命他全权处理这里的战事了。

李治再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沉思了下再次强调道:“即刻起,辽东战事太子全权负责,无论大事小情,都不必刻意禀报于朕。”

“父皇……。”李弘看了一眼有些落寞的李治,这是要把自己抽身出去站在一旁看戏的节奏啊。

“朕意已决。”李治坚定的说道。

“是,陛下。”臣武将同时躬身应是。

天子御驾亲征,看来是自己想简单了啊,李治缓缓往军帐走着,心里却还在一直琢磨、纠结着,自己看来真不是一个适合领兵作战的皇帝啊。

刚一回到营帐内,李弘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探头看了看坐在军帐龙椅之,神情落寞、若有所思的龙爹,嘿嘿笑着便凑了过去。

“怎么了弘儿?有何事儿?”李治声音略显疲惫,淡淡的问道。

“无事儿,是过来看看您。”李弘轻松的说道。

李治不由好,这都兵临城下了,朕已经命你全权负责此间战事儿了,你怎么还有心思嬉皮笑脸的跑到朕跟前,神情轻松的关心朕?

“身为三军统帅,你不去商讨如何攻城,跑到这里干什么?”李治责怪的看了一眼李弘,微怒道。

“没什么好决策的,明日一早攻城,尽快拿下是了。儿臣想了想,大军在此被阻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明日攻城,必须让高句丽兵士从心底害怕我大唐兵士才行,这样一来的话,对于攻破安市城身后的其他几城,或许能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所以……。”李弘说的轻松加愉快,好像这攻城跟儿戏一样,听的李治是很郁闷。

“战事你负责,朕已经在臣武将跟前说明了,怎么,怕朕反悔?”李治郁闷过后,怪的问道,看这样子,好像是有什么事儿求自己。

“那倒不是,儿臣担忧这个干嘛,您是三军统帅,儿臣不过是您的副将而已,只是……。”

李治轻笑了一声,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难怪刚刚分开,又一脸阿谀奉承相的跑过来了,看来还是有事儿相求。

“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如果说是要立刻治罪格希元跟史藏诘,朕认为大可不必,此事朕也有责任,不能完全怪罪……。”

“不不不,儿臣不是这个事情。”李弘一边说着话,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奏章,嘿嘿道:“儿臣简单的起草了一个战事守则,主要是为了统一大臣们在战场的意见,以免再发生,都打到城下了,却没办法统一如何攻城的建议守则。”

李治皱着眉头,仔细的看了一遍李弘所拟的简单奏章,内容倒是不多,很简单,完全是针对格希元、史藏诘等一干臣干预战事而提出来的。

主要是着重抑制、消弱了臣在战事当的话语权,从他的奏章来看,以后大唐的每一次军事战争,臣只有建议、监督权,绝对不能干预战事决策,甚至是连建议权都不能有。

任何人违反此守则,率兵打仗的武将可立刻把此臣监押送给大理寺来处置。

“如此一来,岂不是造成了武将们在战事一人说了算了?”李治惊讶的问道。

“臣武将,各有分工,他又不是打仗的料,他哪知道战场之战况是瞬息万变?很多时候,武将在战场,需要根据战况的瞬息万变,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决定,而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与其他臣子相商相议,为了争取兵贵神速,我们没有理由在攻下一座城池之后,在集思广益的研究下一座城池该如何攻打,战场,武将的触觉是最为敏锐的,自然是听他们的咯。”

“那跟随朕出征的这些臣,岂不是一点儿用处没有了?”李治眉头深皱,这些臣虽然不会打仗,但是他们跟随天子御驾出征,也不是没有想法儿。

那是也希望能够跟随天子御驾出征,班师回朝时,能够领一份军功,如此一来,也相当于给自己挣了一份资历,以后的仕途宽广了一些,多了一条升迁的路径不是。

所以,天子御驾出征,往往会让臣们抢破头颅往里钻,每一个在知晓天子要御驾亲征后,都会立刻奏章,请求能够跟随陛下出征。

而武将们则是恰恰相反,御驾亲征对于他们更多的是掣肘自己领兵作战的才华,要是碰到一个像太宗李世民那样的皇帝还好说,他知人善用,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臣子,能把他们的能耐发挥到极致。

所以武将们在跟随太宗出征时,也不会有那么大压力了,反而是各个奋勇争先,希望战场杀敌立功。

但跟随像李治这样的皇帝,完全可以说是领兵作战的外行皇帝,那武将的心理不一样了,天子御驾出征,武将们首先要最大可能保证天子的安危,以及同等重要的战争的胜利。

但想要保证天子的安危容易,想要争取整个战争的胜利,还要听从天子以及手下一帮臣的建议,武将们无法完全发挥他们领兵作战的才华,甚至是处处被臣跟天子掣肘,自己的建议又得不到完全的认同,而且还要打胜仗,那么责任跟压力压力山大了。

赢了的话还好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功劳都是天子的,但输了呢?这是武将们的罪过了,而且跟臣还没有关系,人家是臣,又不是亲自率兵打仗的,人家才不会这个时候替你顶罪。

自然而然的,输一场战争后,武将们变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以后的仕途升迁不用想了,是连以后还能不能领兵作战都是一个问号。

更别提战败一次后,精于纸谈兵的臣跟朝堂对手,又会如何冷嘲热讽、暗打压他们了。

运气好的呢,罢官回家颐养天年,运气不好的,好吧,刑部、大理寺里待着吧。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 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