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64 內侍省

唐谋天下 正文 64 內侍省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媚的宫殿里,武媚正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治,眉飞色舞的跟她讲今日朝堂上,自己任命李弘为户部尚书一事时朝堂上群臣的反应。

“对,没错,都跟皇后这个表情差不多,今日朕才知道了什么叫做众生相,这朝堂上的众官员,是结结实实的给朕演示了一出啊。但皇后你还别说,其中竟然不少人都还是赞同李弘为户部尚书的。支持者以李弘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做依据,猛烈的抨击着反对者,特别是那些玻璃、水晶、精盐、精糖等等,认为李弘完全可以胜任这户部尚书一职。”李治很满意今日朝堂上官员的反应,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支持者竟然还占了大多数,他还认为会一半一半呢。

“您怎么不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呢!”武媚没好气的说道。

还有一句话她没说出来,那就是任命李弘为兵部尚书后,在过几年,你就可以跟妾身,在身后正在建造的大明宫里养老了!

李治一有喜事或者微妙时刻,总是会反应慢半拍,还正色的跟皇后说道:“那不行,现在李弘年岁尚小,再过几年吧。朕这幅皮囊不争气,越来越不能撑着朕一天两天,不眠不夜的批阅奏折了。这几年就让他在户部好好磨练一番,等过几年成熟了,性子稳当了,朕就可以放心的把兵部尚书也让他担任了……。”

“陛下……!”武媚语气中掩饰不住的不满说道:“您也知道他那性子不稳当,您现在把大唐的财政大权交由他,您认为他能胜任吗?先不说别的,就那一刻三变的德行,你让天下百姓还能有个安生日子?户部向来掌管朝臣俸禄,妾身敢跟您打赌,他现在一门心思的肯定放在了这方面,一定会想着如何以俸禄折腾朝臣的!”

“不会的,虽说知子莫若母,但弘儿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平时虽然顽劣了一些,但政事上想来不会出多大差错的。你看看他那太乙城,当初建造时跟朕约法三章,不允许朕过问、帮助,现在你看看,太乙城天天人潮涌动,各地的商人都是蜂涌而来,每天都有大量的钱财进入太乙城。”

武媚叹口气,耐着性子道:“那是他喜欢钱财,您跟我说说,您知道不知道这些年他赚了多少钱?您别告诉我,大明宫的再建造,他把他赚的钱都放进去了?妾身还敢跟您打赌,他资助您修建大明宫的钱财,恐怕不过是他这些年所赚钱财的九牛一毛!说不准,小东西如今钱财多的都可以盖宫殿了!您现在还把户部交由他,这个小东西眼里还能看见点儿别的吗?”

武媚怒气冲冲的数落着李治,就像是平常人家的正妻,在数落自己的夫君,武媚眉头紧锁再次问道:“户部可还有其他尚书在任?”

李治两手一摊,无辜道:“没了,刘仁轨自从出兵百济后,刑部尚书一职一直空缺,今日已任命原户部尚书崔知温为刑部尚书了。”

武媚感觉大势已去,无奈的叹口气,心里祈祷着李弘真能如李治所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把户部掌管好就行。

武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李弘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愣了没有半刻钟,便找到了身为户部尚书的乐趣所在。

原本还以为好多事情需要等到自己登基,或者再大几年后才可以去整改。但现在竟然天上掉机会,自己闲时总结的一些,关于大唐均田制、府兵制、以及商税还有户籍的管理弊端,都可以慢慢一一更正了。

除了府兵制外,其他的均是户部职权范围内,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一个好机会。

但李弘也知晓,现在无论是均田制、还是“租庸调”这样的税法,存在既是合理,何况大唐的兴盛与此也是息息相关。

不同的则是,土地私有制的兼并以及随着大唐人口逐步增多,两者之间起了巨大的冲突,人越来越多,国家可以相授的土地因为私有制的兼并,却越来越少,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

李弘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按部就班的去斩除,那些将来可能出现弊端的苗头,无论是均田制还是租庸调,李弘都没打算现在大动。

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里,让这些制度更加的合理化。

所有的问题想要合理化,需从一个基础开始,那就是人口,户籍制度的完善,将是一切问题合理化的基调。

完善了户籍制度才是所有根本的一切,这件事情李弘想了半天,想要堵住此时户籍制度的漏洞,恐怕他的脑袋瓜子还不够使,但有人绝对是这方面的行家。

那就是向来懂的以人治人,懂谋略善权术的许敬宗跟李义府两人。

于是李弘大手一挥,刚刚来到东宫的许敬宗跟李义府在除了平时修书外,就是研究户籍制度的缺陷跟优势。

至于这个时期三十税一的商税,李弘则选择了先拿自己的太乙城开刀,循序渐进的开始增加税收,至于改成多少,这需要上官仪、郭瑜、许圉师等人跟白纯相互协作。

运用他们现在已经烂熟无比的新数学法,跟阿拉数字做出一个新的概论跟统计出来。

李弘心里有一个完美的未来宏图,以长安、洛阳为中心,辐射整个北方的经济重镇,洛阳连接南北水路,自然是重中之重。

而长安则完全可以依靠太乙城,组成传统的商业与新兴商业的相结合,与洛阳相辅相成,形成真正的经济圈。

钱庄已经被他提上日程,毕竟随着太乙城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商人之间,催生这种最早的飞钱,而自己要是不先一步推出,等到民间商人自发推出时,插手容易,接管就很难了。

就不如现在率先推出,然后慢慢的在连同商队一起扩大。

所以,商会也在他脑袋里成了形,南北商会加上太乙城这个总商会,总会让以利为命的商人乐意加入进来的。

一边坐在椅子上,一边留着口水呵呵直笑,完美的商业帝国蓝图,在他脑海里仿佛已经形成了,现在自己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了。

不想,夏至的声音跟玉手扰醒了他的痴人梦:“殿下,徐大人跟李大人问您还有何吩咐吗?”

“哦,不好意思,刚才困顿了,昨夜思索问题太多。”李弘留着口水清醒过来,看着从大理寺出来的李义府,说道:“这段时间不见,义府清瘦了不少。”

“有劳殿下您挂怀,臣身体尚可。”李义府显然是还没有回家,也不知道从哪里随意的倒饬了下,刮了刮胡子,换了一身衣服就跑过来了。

“出来就好,今日正好也无事了,就放你三天假,在家好好歇息歇息,三日后再回来便是了。”李弘笑呵呵的看着李义府,心里却道:“也不知道李义府知道自己的女儿,跟女婿被杀会是什么表情。”

“是,臣多谢殿下关怀。”李义府起身行礼道。

这一次的大理寺“之行”,让李义府变得好像不像从前那么锋芒毕露了,虽然标志性的温和笑容,跟睿智深沉的眼神依旧如故,但气势上总是觉得圆润了几分,显得更加的危险了。

“许大人,至于修书一事儿,还需你与上官先生多交流,不过好在不急,利国利民之事,还需沉得住气才是。至于您跟上官先生说的修书之人不够用,我认为可以招揽一部分,皇宫内侍省的太监,该当班的当班,不当班的倒是可以跟着边学边修嘛。”

李弘打着马虎眼,现在东宫能用的就这点儿人手,要想真正的做到储备人才,那还得不少年以后呢。

但李弘却不知道,自己这个打马虎眼的临时法子,却成了大唐往后几百年来的重要支柱。

以至于皇宫内侍省的太监,歪打正着的成了大唐多年以来,师资力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单免去了困扰历朝历代以来,太监干政的这个绝世难题。

而且还把太监,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延续存在的产物,变成了大唐的中坚力量。

由于这一群体,在失去了人伦等等的享受后,却因为李弘让他们边学边修的临时决定,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出了太多的鸿儒大学。

他们摒弃了普通人该有的名利之心与心浮气躁,反而比正常人更容易,在学识的海洋里攀到高峰。往后的几十年里,这群内侍省的人在发明创造、开拓创新上,为李治、李弘贡献了太多太多的惊喜。

花孟悄悄的走进来,在李弘耳边低声耳语道:“太子爷,惊蛰、猎豹回来了,他们说贺兰敏之已于昨日回到了长安城。今日会去曲江池游玩。”

“哦,还真挺快的啊。”李弘惊讶的眨巴着眼睛,匆匆结束了与许敬宗等人的会谈。

看着许敬宗等人离去,李弘开始思索这条消息后面的信息,贺兰敏之回来了,父皇跟母后肯定知晓,但为何却不让他直接跟随武顺她们回原籍呢,怎么这家伙还能没事儿人似的跑到曲江池游玩儿!

“曲江池今日有何事?”李弘问花孟。

“太子爷,今日是国子监跟弘文馆的学子,还有新来的倭国遣唐学子在曲江池相聚。”花孟说道。

“娘的,这么好的事情这么就没有我的事情?走,看看去。夏至,拿我的滑板来,咱们也一起去游玩儿游玩儿。”李弘从椅子上跳下来,打算凑凑热闹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