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729 文化的传播

唐谋天下 正文 729 文化的传播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史官抱着刚刚记录着他与大津皇子的谈话的史册往门口走去,李弘紧忙追了上去:“等一下,咱俩商量个事儿行不行啊?喂,你别跑,你听我说啊。”

但在大津皇子离开后,史官整理好了史册后,便头也不回的跑了,至于身后传来的太子殿下的声音,他就当作没听见。

总之,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跑。

不然的话,如果被太子殿下拦住,则是一定会让自己销毁史册上面,关于太子殿下他自己的一些皇室秘密的。

谁能想到,这一次的史册记载,竟然记载出了太子殿下有血脉流落在海外的秘事,不行,这事儿必须禀奏陛下与皇后,请他们定夺才行!

大唐皇室的血脉遗落到倭国,这可是比江山社稷更为重大的事情,不单是关乎皇家颜面,而是关乎着大唐江山盛世、绵延百年的天大问题。

不过李弘的忧虑完全是多余的,他以为通过史官就可以隐瞒自己与大来皇女之间的事情,却不知道,大来皇女早就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大津皇子如果办砸了身为遣唐使臣的事情,那么大来皇女的后手便是直通“天庭”,亲自给大唐的皇帝与皇后上疏,说明自己与太子殿下之间的事情。

所以,当李弘呆呆坐在书房发呆,连小雪与夏至跑进来都没有发觉的时候,大明宫内的老两口子,已经是一个气的脸色铁青,一个是柳眉倒竖了。

浑然不知自己的事情,已经被父皇跟母后知晓的太子殿下,摆脱了脑海里关于大来皇女这一棘手之事儿后,开始琢磨着如何让倭国的遣唐学子们相信,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后人,如何让他们相信,大唐的百姓是他们的祖宗这一件事情呢?

轻轻在小雪丰满的臀部拍了一巴掌,紧致的柔软、细腻又带着弹性十足的诱惑,让他手感满满。

看着小雪俏脸微红,如水般的眸中带着丝丝风情,李弘在郁闷之余,也算是从小雪与夏至身上,得到了一丝舒缓神经的方式。

示意小雪去把颜昭甫与苏敬找来,如今两人在孔志约被李弘当年罢免后,便开始由原本担任国子监祭酒的颜昭甫负责弘文馆,而当年的考官苏敬,则成了弘文馆大学士,负责弘文馆的受学一事儿。

如今两人的权利,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俨然已经大了很多,除了国子监与弘文馆两院外,整个大唐的学堂,包括五姓七望自己出资建造的地方学堂,以及安西往西至吐火罗等地的唐人学堂,则都是由他们负责。

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三者,俨然已经成了高等学府兼职上一世教育部般的存在。

夏至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李弘,看着李弘成心不搭理她,自顾自忙着桌上的奏章时,再也不忍不住的问道:“不会是真的吧?”

李弘手里的笔一停,僵在半空问道:“什么不会是真的?”

“你让奴婢与小雪负责把门,奴婢与小雪可都听见了。”夏至小声的附在李弘耳边说道。

“可能是真的,但不要告诉任何人,更不能让父皇与母后知道。”李弘扭过头,正好看见夏至吹弹可破的白皙脸颊,忍不住在那诱人的红唇上亲了一下叮嘱道。

“这个大来皇女……心思也太缜密了吧?竟然连您都敢算计,但一想到您有……。”

“行了,打住,此事暂时到此为止,这才几个月?而且就算是真的,到时候大不了派人前往倭国要回来就是了,不值得费心劳神的去琢磨。”李弘话语刚落,就看见颜昭甫与苏敬行礼后走了进来。

颜昭甫与颜令宾之间的关系,李弘曾经私下里已经问及过,而颜昭甫在模棱两可的回答中,隐隐约约也算是给了李弘一个明确的答复,那便是颜令宾确实是货真价实、正宗的颜氏后人。

李弘并未从一开始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而是与颜昭甫、苏敬二人坐在书房内天南地北的闲扯着,总之就是没有扯到正题上。

就在颜昭甫与苏敬一头雾水,心中疑惑着今日为何太子殿下,突然有闲暇时间,请他们来崇文殿喝茶的时候,李弘终于还是扯到了正题上。

这么多年来,之乎者也一直是对于倭国遣唐使的重中之重,于是到了现在为止,每一个在大唐学成回到倭国的遣唐学子,都能够把大唐的经史子集信手拈来。

但说道对于大唐的一些新的文化乃至技术,这些遣唐学子,则是丝毫不懂其学问,这也是让大来皇女气馁,一直想要突破大唐给予他们桎梏的地方。

而如今,李弘既然答应了大津皇子,同意那二百遣唐学子来弘文馆受学,那么在教授经史子集之余,是不是应该再教授一些别的呢?

按照他刚才对大津皇子的旨意,以后倭国皇室在祭拜先祖、天神时,首先要先拜大唐皇室,那么就应该有个名正言顺的论据才行。

所以,大唐的历史教科书便出现了,而且是专门针对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历史教科书,便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种的文化姿态。

先秦徐福自然而然的被大唐在教科书中所推崇,而由徐福引发下来的史书记载,则是让颜昭甫与苏敬,从先秦古典中找出更多大量的,关于徐福与倭国、平原广泽(九州岛)之间的主从关系,从而使得倭国乃徐福之后的记载,深入倭国钱塘学子的内心,变得更加难以被撼动,成为他们血脉之中的文化属性。

大唐时代,僧人与僧人之间,民间与民间、官家与官家之间本身来往就很密切,而且,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彰显两国关系的友好与亲近,无论是倭国人,还是唐人,在相谈时,则都会提及徐福此人,以此来显示倭国与大唐的亲密关系,从而博得大唐对倭国的好感。

但从来没有人想过,把他当成一种文化,直接灌输给倭国人,从而等待百年以后,或者千年以后开花结果。

所以,李弘在寻思良久后,便想着从更深、更远的文化与历史中入手,而后把徐福的事迹列入到倭国百姓的血脉之中,从而在不久的将来,让徐福或者大唐皇室,替代他们的天神,成为他们的神!

当然,这个目标根本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实现的,文化的传承就像庄稼的播种与收割一样,你首先需要在合适的土壤中,撒下能够成活的合适种子,而后再耐心的经营、灌溉、打理,才能期待着有朝一日结出你想要的果实。

高句丽、新罗、百济同样被李弘如法炮制,如今这三国,也开始学着倭国,往大唐派遣学子来学习一样,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子来到长安或者洛阳,或者是在幽州等地受学。

所以,李弘更加不可能让上一世,举着无耻的棒子,剽窃中华文化的贼子,再有得逞的机会。

这个时候给他们种下华夏民族乃是他们祖宗的观念,想必以后要是再剽窃,就是不孝、不忠,大逆不道了吧。

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名胥余,称箕子(畿内采地之爵)。

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

《汉书·地理志》记载,箕子入朝鲜后,带去了先进的殷商文化。

他以礼义教化人民,又教给耕织技术。受殷商文明的影响,朝鲜半岛社会有了迅速的进步,也产生了他们最早的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

当李弘把这样的想法,与如何形成传承文化,一直传承给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告诉颜昭甫与苏敬时,让他没想到的是,两人竟然眼睛亮的放光。

像是在荒野里饿了好几天的狼见了羊一样,露出了极度贪婪、狂热的味道。

更让李弘高兴的是,颜昭甫的叔父颜师古,当年还曾经为《汉书》作过注!

那么如此一来,由他与苏敬来编纂一本关于箕子与徐福,传播文化,成为四国先祖的教科书的事情,则就是变得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与名正言顺了。

李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兴过,文化的传承与播种,看似极为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把他扎根实现,等待着开花结果,无论对于哪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件极为庞大的工程,而李弘这样做,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而已。

远在万里外的戴至徳如今在土蕃已经快十年了,但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慢如龟速,想要用一种文化取缔另外一种文化,哪怕是那种文化落后的刚刚开始,还处在萌芽状态,但其过程也是极为艰难与复杂的。

中华文化的伟大以及他强大的融合性,自然是李弘的信心来源,放眼大唐周边,哪有一寸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只不过是影响多少而已了,而他现在所做的,不过就是把这种影响力,捆绑着人为的播种痕迹,加大力度的播种到大唐的周遭,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大中华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