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812 太和城

唐谋天下 正文 812 太和城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和城是一座极其难以被外军攻陷的城池,易守难攻绝对是这座城最为明显的标志,选址建城的人,想必从一开始,就利用了其有利的复杂地形。

太和城因为其复杂的地形,其城池也并不像是中原常见的方形城池,而是因为其建在了苍山佛顶峰与五指山之间的斜坡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只有两面城墙的独特外形城池。

险峻的苍山在其西面形成了天然的防守屏障,而东面则又是苍茫无限的洱海水域,两道天然的战略屏障,足以使得太和城没必要花费时间跟金钱,把防守浪费在这两个方向。

南北两道城墙则是根据地形,蜿蜒如两条长龙般的坚固城墙,趴伏在苍山与洱海之间,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坚城。

同样,舍龙在自己还是南诏王(蒙舍诏)时,便在距太和城一南一北各不到百里地的地方,修建了两座小城,命名其为龙口、龙尾二城,从而一同拱卫太和城,使得太和城更加的固若金汤。

而无法无天、袁恕己、郭侍奉、舍龙、细奴逻、逻盛炎等人,如今就站在龙口城的城门下,恭候着李弘的到来。

城内并不是很大,蜿蜒曲折的小街道,颇有江南水乡的意境,加上云贵之地本就多山水,小桥流水、池塘小院成群,茅屋或者是夯土夯实的黄色墙壁,在这里看来,也是颇有灵动的意境。

穿着各色服饰的百姓,不时会从密封不严的原木窗户处,偷偷往往张望经过的大军,但没有一个人会出来查探一番。

南诏的百姓此时还并没有向上一世那般,在这里分居成了各种民族,而现在的他们大多以爨(cuan)族自居,自称为班氏后人。

而班氏的形成则是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人繁衍而来,相传他们的祖先是吃虎乳长大的,便取其虎斑的斑为姓氏。

李弘对这些根本就不知晓,一边听着舍龙洋洋洒洒的讲述着他们的历史,一边坐在马背上打量着远处与天际连接在一起的洱海、苍山。

舍龙的说辞显然是很容易让人信服,毕竟二字的含义,在这里便是老虎之意,也从此可以基本判定,他们的族群是以班氏后人为主体发展的爨族。

前隋时期,爨族因为内部分裂,从而形成了东爨与西爨,到了前隋末期,随着东爨衰落,西爨则在趁火打劫之际,再一次导致了内部的分裂,从而形成了以他们的王称命名的部落国度: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这六诏。

蒙舍诏则是因为在其他五诏之南,所以经常被人称之为南诏。

加上其实力强大于其他部落,以及当年李弘派人在他们动乱之际,给予了南诏足够强大的军事兵力的支持,所以在短时间内,便协助南诏统一了其他五诏,形成了现在的大南诏。

李弘明白舍龙跟细奴逻向自己讲述他们历史的目的,这是在隐晦的告诉自己,他们蒙舍诏统一其他五诏,虽然当时有自己的支持,但他们也是如同唐王朝鼎立中原一样,在这里拥有着绝对的正统性。

李弘端坐在马背上并不说话,按照他们的南诏礼仪,在一通神仙鬼怪穿着各种异常的服饰的礼仪后,才踩在细奴逻的背上,缓缓从马背上下来。

细奴逻等李弘双脚站稳后,这才从地上爬起,对于背上的大脚印,非但没有一丝懊恼,反倒是显得极为兴奋。

特别是当他的儿子逻盛炎,看着他起身后,后背上那刺眼的大脚印,想要帮他拍掉时,竟然还被细奴逻用眼神严厉的制止,从而便可以知道,细奴逻对于李弘的到来,还是相当忌惮的。

太和城的城门并不是很高大,但作为上一世大理古城的遗迹,大部分的街道巷区都是以坚硬的石头砌成,就连这城门的主体,同样是以石头垒砌而成,只有在其他地势险峻的地方,才会用以黄土夯实来筑城墙。

整个城内以石头为材料的建筑比比皆是,就连脚下蜿蜒的小巷,同样是以石头铺就,只是经过多年的踩踏,已经显得略微有些不平整,但整体看来,特别是雨后走在狭窄的巷子里,就像是走在镜面上一样。

细奴逻喜好美色是出了名的,就连他的儿子也同样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太和城内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都会被他强招入宫,看上的话,便会留在宫里,而后便会派人给其家属一笔钱。

如果看不上,倒也算是不错,则会放其回到家,但很多时候,细奴逻放弃的女子,则都是会被他的儿子逻盛炎从半道劫走,成为了逻盛炎的私人万物。

李弘走在最前方,左边跟着细奴逻,右边跟着舍龙,而在他的身后,则是好久没有出现的惊蛰跟芒种二人。

两人悄声的向李弘叙述着细奴逻在南诏的所作所为,并不时的提醒李弘,这次他的前来,细奴逻则在太和城的北面,也就是他们的龙尾城派驻了大量的兵马,用来阻止其他五诏的首领来太和城觐见自己。

太和城同样是有王宫的存在,舍龙再把蒙舍诏传给细奴逻后,年纪轻轻的细奴逻在得到大唐的支持后,一举打压了五诏,统一整个部落后,便开始效仿着唐王朝,建起了王宫。

而人一旦享受到了至高权力带来的无上快感,那么他的野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就像细奴逻在统治了整个部落后,便开始不满足于继续受唐王朝的眼色行事。

而是开始暗地里与土蕃一些想要恢复他们赞普的势力,包括真腊的一些势力,以及剑南道的房陵公主开始暗通款曲,如此极力与各方势力拉拢亲近,便是希望能够完全脱离大唐王朝的控制,从而像真腊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

大唐的安南都护府则是在宋平府(越南河内),距离太和城并不是很近,何况大唐王朝在李弘专政前,并没有在安南布防太多的兵力,只是在李弘助细奴逻统一了南诏后,象征性的置兵于安南的宋平府,用来防备真腊对大唐的威胁。

加上宋平府前往太和城的路途遥远,而且地形复杂、潮湿闷热的密林极为常见,绵延不绝的山峦参杂其中,来回一次都得个把月,所以安南都护府对太和城,就显然少了一些震慑跟牵制,从而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来拉拢其他人暗助自己。

刘延佑如今就在宋平府,而裴行俭、陈敬之的战船水师,也是在岭南道距离宋平府最近的码头,此举对于细奴逻虽然并没有构成多大的威胁,但也是让细奴逻意识到了,唐王朝对于自己的不满意。

“成都府的事情他们知晓多少了?”李弘理所应当的站在王宫门口的正中央,正在接受着南诏群臣,在细奴逻跟舍龙的带领下,对自己行拜见之礼。

“奴婢已经尽力的让精卫切断沿线的信使了,这几日的观察来看,细奴逻显然还没有发现动静,但……其他五诏的部落首领就不好说了,岭南道太大了,六诏之地更是难以全部被精卫监察,即便是白小姐后来把那七十精卫也秘密调集过来,依然是不够用。”惊蛰照例站在李弘的身后,看着南诏的仪仗继续进行着欢迎太子的冗长仪式。

“成都府的时候,精卫本就不够用,但没办法啊,摊子铺的太大了,可这又是环环相扣的事情,不解决成都府的事情就没办法到达这里,不解决这里的事情,就没办法毫无顾忌的直面真腊,真腊王子如何了?细奴逻可有问起过?”李弘笑着冲立在台阶下方的细奴逻点点头,表示着自己对他们欢迎自己的隆重仪式很满意。

“细奴逻问起过两次,但到现在为止,他都不知道那三人被奴婢关押在了哪里。不过刘都护如今也在催促奴婢了,如果想要精卫潜入真腊,如今先送还他们的王子,则是最好的机会,希望殿下您能慎重考虑。”芒种低着头,下方的细奴逻只能看见他的嘴唇在动,却无法听清楚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所以细奴逻脸上一边陪着李弘微笑,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李弘身边的太监,到底在跟李弘密谋着什么,或者是接受着李弘什么样儿的命令。

“那就透露给细奴逻吧,记得做的被动一些,让他以为是自己发现的,让真腊承细奴逻一个人情吧,至于精卫的渗入,暂时不必翻跃横山了,告知裴行俭跟陈敬之,从泉州等地过来的商船,该放一些就放一些吧,让精卫从水路跟随商队进入真腊。”李弘看着冗长的仪式终于进行完,而后细奴逻跟舍龙得到自己的同意后,才缓缓登上台阶,开始在前方引路,往王宫里行去。

身后的大唐将士、以及南诏的官员,则是分列两排,紧紧跟随在李弘等人的身后,在各种鬼画符般的仪仗下,开始往王宫正殿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