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875 纪年法则

唐谋天下 正文 875 纪年法则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媚的一番话,像是为未来的皇宫定下了基调一样,同时也正式的在东宫几女的面前,正式确立了奴婢白纯在东宫的地位。

虽然这些年即便是武媚不如此做,白纯在东宫或哪怕是大明宫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够比肩,更别提超越了。

但在紫宸殿前,掌管后宫所有事宜的皇后,当着东宫所有太子妃嫔的面,与白纯如此交心的谈话,更像是册封一般,正式确立了白纯的地位。

不得不说,就是武媚都有些佩服李弘这当年小小年纪的无意为之,同时也是极为佩服白纯的淡然处之的心态。

两人由当年的不打不相识,到并肩作战、相濡以沫,再到如今的琴瑟和鸣一般的默契与在意彼此,竟然阴差阳错的,使得原本应该充满明争暗斗的东宫后宫,因为白纯的存在,而变得和谐美满。

就正是因为白纯的存在,特别是她那要名份没有名份,要品级没有品级的身份,竟然出其不意的成了东宫后宫里的女人们的定海神针。

也正是因为她白纯的存在,让其他无论是裴婉莹还是安小河,抑或是陈清函、夜月、颜令宾等,都失去了在李弘面前争宠的心思。

毕竟,无论她们如何争宠,总是有一个无名无份,甚至常常不在东宫居住,而是单独居住在皇城外濮王府的白纯,稳稳的压在她们头上,如此也就让她们的争宠变得失去了意义,因为即便是成为了太子妃,即便是成为了可以与太子妃并肩的品级,对她们来说,都还不如一个无名无份的白纯在太子殿下跟前得恩宠。

加上白纯天生不争世事的性格,手里面又从一开始就握着太子殿下赋予的绝对权利,加上又有强大的太乙城作为支撑,皇帝、皇后都对她另眼相看,如此一来,谁人还能够敢跟她一较高下?

何况白纯自己也已经做出了绝对的牺牲,那就是她的奴婢身份,任凭任何人劝说,都无法让她改变,她自己本身对她现在身份现状的满意。

太子的仪仗如今是李弘出门必不可少的,必定很快就要登基为帝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任由着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独来独往了。

五十人的亲卫队,已经是皇室跟太子詹事能够容忍的底线了,再加上尉屠耆以及花孟与惊蛰,李弘携着白纯,乘坐着太子的车驾,便穿过长安城,往好久都不曾前往的太乙城方向而去。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身为私下与太子殿下交往过密的道士,特别是李淳风,随着前两年的第一次大航海,为大唐一些向往大海、喜欢征服大海的学子们,开创了一条史无前例的航海之路后,其名望已经是远远超过了袁天罡。

如今大唐的航海史册上,怕是没有人能够与他李淳风一较高下,特别是随着其他学子的航海,陆陆续续的发现着更多的大陆,更多的新物种被带回大唐,已经使得大唐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物质丰富的国度。

如此一来,也就是李淳风与袁天罡,带着各自的儿子,提前三天便来到了太乙城,早早就回到了离皇室避暑的翠微宫,不远的宗圣宫,也是当年太子殿下李弘与母后武媚游玩儿终南山时,遇刺后养伤的地方。

“改年号?改什么年号?太子登基后,年号本就应该改的,但你说不是这种以皇帝登基的年号,那是什么年号?”袁天罡看着不远处的翠微宫,渐渐升起了青烟袅袅,知道今日乃是太子殿下到翠微宫的日子。

“也不是更改年号,殿下的意思是……在年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更为广泛的计算方式。”李淳风翻阅着手里的书籍,抬头看了一眼翠微宫后,思索着说道:“殿下的意思是,如今我们在说起年份时,总是会用起年号,即便是前几百年的事情,也是如此,不易记录,更不易让他国接受我们的传统,以及启用我们的文化。”

“所以呢?如何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儿的?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如此大费周折的改动,会不会引起他人对殿下的不满?毕竟刚一登基,改年号是规矩,但这纪元又该如何改?用了千年的传统,岂是如此容易更改的?”袁天罡一脸凝重,搞不明白李淳风为何要应太子殿下这份差事儿。

明摆着这是殿下因为当初重用李淳风航海后,便打算利用他如今的声望,来为民间、士子之间造势,从而好推行这种新颖的计算方式。

“但你不觉得太子殿下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吗?就拿如今已经全盘接受我华夏传统的新罗等三国来说,它们在研习史书时,还是无法完全贯通融合我们的纪年方式,但如果按照殿下如此统一出来后,在情理上就好接受的多了。”

“这有何用?如果细细追究,岂不是又回到了史书的年号上?依然不是对于有心人来说……。”袁天罡有些疑问的摇着头。

“那还重要吗?只要普通百姓从根本上接受了我大唐的文化传承,至于史书上的事情,如今我大唐书写、印刷方便,早就不是需要逐字逐句的抄写阶段了,只要刷刷几下,想要多少本书籍,都能够印刷出来,还用担心吗?何况,论起历史的厚重……这天下间,谁有我大唐记载的细致、清楚,况且无论是新罗、高句丽还是倭国,本就是与我华夏民族的文化相通,是在我华夏民族的基础上,稍作一些粗浅的改动罢了,如今太子殿下打算还原本质,保护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在番邦异国不被篡改,也是情理之中、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李淳风合起书籍,单手背后,看着绿绿葱葱的植被,心中随着铿锵有力的话语也变得豪情冲天起来。

如此按照殿下的旨意所做,要是能够经过时间的积淀跟考验,百年之后,放眼大唐四周,甚至是整个广袤的天下,不论如今是大唐的疆土,还是独立的疆土,都将因为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而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国度”来。

而这样的“国度”将会远远超越人们现在的认知,更将是超过天下文人士子,特别是尊礼重教的那些大贤的想象范围。

太子殿下此举,绝对要比那马背上的刀枪剑戟、战马嘶鸣、血流成河要有效的多,到了那时,即便是唐王朝不复存在,哪怕是出现了什么宋王朝、赵王朝,无论是皇权属于谁,无论是这繁华富庶的江山由谁人坐,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在文化的传承上,在同根同源的追溯上,都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都将是由华夏民族来执掌这片土地,治理这方百姓。

“但殿下若想要更年号,追本溯源,仅仅凭借人力是无法达成的,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了你我身上。”袁天罡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说,这些年李淳风彻底的变了,跟当初那个还未与太子殿下过甚交往的李淳风,则是有了巨大的区别。

如今的李淳风,包括他的儿子,甚至是自己的儿子,现在都成了太子殿下一脉最为狂热的追随者,无论太子殿下的旨意是对还是错,李淳风都将之认为是绝对的真理。

“不,不是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啊,相比于星辰大海,天空大地,我们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世间一蝼蚁罢了。殿下要凭借的便是我们头顶那些天象,那些神秘莫测、美轮美奂、无法琢磨的天象,也只有天象能够让这新的纪年法则被人们接受,即便是皇权、即便是手中的利刃,也不如这观天象明天理来的容易。”李淳风望着头顶湛蓝湛蓝的天空,思绪却是漫无目的的,很想要冲破这天、那云,看看天外的天,那月亮之上,甚至是更遥远的距离,到底隐藏着的是天道,还是人理!

三皇五帝本是神话,真正要从“头”记事,必然是需要大量的史籍考证,无论是竹简,或者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或者是刻在岩石上的刻画,都需要李淳风、袁天罡等人,在夜观天象通天道明人理的同时,弄清楚到底我们的历史,从哪一刻开始记起的,到底我们该从哪里,定义我们的文明,我们华夏民族的起源。

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弘文馆,甚至是连东宫的崇文馆,都已经有大量的人力跟物力投入到了其中,除了李淳风、袁天罡以外,便是以殷王李旦为首的各个儒家大贤,在长安、洛阳、江南等地,开始收集着更多有利于纪年法则的证据。

“殷王还真是辛苦,前些日子刚刚在太乙城药膳房,替您忙完了那自来火跟火炮的事情,现在又要马不停蹄的开始忙这纪年法则的事情了,倒是英王好像轻松了一些。”白纯坐在翠微宫主殿的台阶上,身子则是失去了支撑一般,紧紧依偎在李弘的怀里喃喃说道。

“李哲也不是没事儿做,过些日子,就该前往辽东一带了,靺鞨等族如今民智渐开,需要人引导,而向来穷山恶水出刁民,李哲比李旦更适合去往那里,毕竟面对这些尚未走出部落的民族,靠仁礼德是完全没用的,只能是用手里的刀,让他们意识到……。”

“您是不是还为了防止一旦大唐水师攻打倭国时,与倭国更近的新罗、百济会偷偷给予倭国帮助,所以把英王正好放到那边,一来可以镇压靺鞨等部落,二来正好也可以威慑新罗、百济一些异己,让他们不敢在暗中向倭国伸出援手?”白纯扬起秀气如玉的下巴,看着李弘问道。

“你咋这聪明呢?这都被你看出来了。亲一下作为奖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