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913 封地

唐谋天下 正文 913 封地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旦赶到李弘的宫殿时,还未进门就听见了李哲在跟李弘寒暄的话语,从两人的话语上来看,显然李哲也不过是刚刚过来一会儿,两人之间的谈话,随着他踏入门槛的那一霎那,并没有说一些实质的东西。

所以当他抬头看到两位皇兄脸上挂着了然的神色时,便明白自己的到来,其实已经是在两位皇兄的意料之中了。

“果不其然,你输了,过几日请我在洛阳城最好的酒家吃饭。”李弘向刚进门的李旦指了指另外一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而后对另外一边的李哲说道。

“其实我早就料到他也会来了,今日我跟老八送父皇跟母后回宫,一路上听到的纷纷议论可是不比你少多少。”李哲神色之间有些不服气,刚才与李弘打赌李旦会不会来的问题上,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皇兄摆了一道。

毕竟谁都知道不论是自己还是老八李旦,这些年来都是在诚心诚意的辅佐皇兄李弘,而皇兄对他们两位也是向来信任有加,虽然看似并没有掌握什么至高权力,但细细琢磨一番便会发现,其实他们两人手中的权利,可是不亚于任何一位朝廷重臣的。

而皇兄能够毫无顾忌、极为放心的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这也使得他们两人在今日洛阳出了这件事情后,能够不必过多的思考自身的处境,从而以极快的速度坦然进宫,与皇兄商议对策。

“你也是为今日洛阳城一事儿而来吗?”李弘看着和气、敦厚的李旦,微笑着问道。

“是,皇兄。今日之事儿如今我就是想要装作不知道都不行了,这洛阳城内恐怕早已经传遍了,恐怕这个时候,上至尚书仆射,下至黎民百姓,都在悄悄的议论这件事情了。”李旦说话之间,敦厚、质朴的神色之间渐渐显现出一抹替李弘担心的忧色。

“你这个脑子啊,也就做做学问行,权谋之略看来你这辈子是学不会了。你也别笑,你也不怎么样儿,一进门就是要杀要剐的,要是按照你的意见处死这三千人,你皇兄我昏君的名头可就坐实了,还不得让文人士子骂个千百年来?”李弘指了指李旦,刚说了两句就听见李哲噗嗤笑出了声,接下来便没想到李弘话锋一转,又把他捎带着说了几句。

李哲不服气的撇撇嘴,听着李弘的训斥反驳道:“我是这些年在军务后勤用心过多了,腾不出来精力学这驭下之术,何况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本就是世家豪门、五姓七望做的太过分了,如果此时你不施以严惩,怎么能够震慑住他们?总不能因为法不责众这个破烂理由,就不去责罚他们吧。如果你一这样做,他们岂不是更会变本加厉,还以为我们皇家怕了他们不成!”

“你的意思呢?”李弘懒得理会二百五的李哲如此建议,毕竟从小到大,李哲一直是不用脑子思考问题的人。

即便是他心里心知肚明,即便是他能够敏锐的察觉出事件的重要性,即便是他知道自己的办法是最为下等的,但也只会条件反射的,第一时间便把本能的反应说出来。

看破不说破,当初李哲跟在李贤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混时,就一直是这样,只是到了最后时刻,看着李贤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这才不得不把心中的话语说出来加以提示,从而也避免了自己踏上跟李贤一样的道路,也从而划清楚了自己跟李贤之间的界线。

李哲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的不妥,毕竟身为皇家的王爷,本身就身份敏感,何况如今是他的皇兄当政,没有猜疑、忌惮、防备他李哲,依然毫不怀疑的把他留在都城,还给予了他最喜欢的事情做。

所以在李哲的为臣之道上,想要一直保持与李弘如此和谐,而彼此并没有提防、猜忌的关系,李哲就必须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动脑子,只要把贴合自己性格的本能反应说出来即可。

最为重要的,也是李哲最为倚仗,或者是能够让他如此毫无忌惮的在李弘跟前高谈阔论、议论朝政的原因,自然还是从一开始他就对李弘敞开了自己的所有,做到了让李弘看见自己的全部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一处私藏着叫做野心的东西。

“我的意思啊?”李旦料不到自己坐下来还没有怎么说话,老五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或许是因为跟老五李弘岁数相差悬殊的缘故,所以多年以来,李旦对于李弘一直有种莫名的敬畏跟崇拜。

两人之间整整相差了十岁,他还未出生李弘就已经是太子了,加上自他懂事儿以来,李弘要么就是率领军队在东征西讨,要么就是坐镇长安监国、处置朝政,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从一开始就被种下了敬畏跟崇拜的种子。

从小就认为李弘是一个无所不能,有通天彻地之能的太子,也是下一任皇位的不二人选,所以心理上打小就接受了一切应该被李弘管束的事实,就像是伦理道德中的父子关系一样,从来都不用,也无从怀疑的铁律一般。

特别是老五一直也对他照顾有加,不论是学业上、生活上,还是自己搬出皇宫到王府一事儿上,老五都给了他莫大的照顾,有时候就像是一个父亲一样,一直对他呵护备至,尽到了一个真正的长兄如父的职责。

所以如此这么多年来下来,李旦对李弘一直都是又敬又怕,甚至很多时候,哪怕是李弘还未登基为帝的时候,他对李弘的敬畏都要多过于对李治的敬畏。

如今李弘当了皇帝,就像是成了一个豪门世家,或者是普通家庭的一家之主,所有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由他说了算,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他这个当弟弟的,只能是本能的听从兄长的安排跟决策。

“我还没有想好,我过来……就是想看看皇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听从皇兄差遣来的。”李旦来的一路上,压根儿没有想过对策,他过来,真的只是单纯的想听从李弘的派遣,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帮上老五什么忙。

看着李旦茫然以及有些惭愧的脸色,李弘只能是摇头苦笑起来,这些年李旦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太乙城上,对于朝堂之事儿自然是避之不及,加上太乙城的事情都是他真正想要做,而且极为喜欢的,所以朝堂上的事儿,在李旦的心中,就应该是李弘操心,然后有什么吩咐告诉自己就是了。

“看看这个。”李弘拿起桌面上的几份奏章,给李哲跟李旦一人递了几份说道。

“这……不合适吧?”李哲看着皇帝亲启的奏章,想接又不敢接,仿佛那奏章像是一块儿烧的红彤彤的炭火般,接过来便会立刻烫伤他们的手。

另外一边的李旦则是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说道:“你还是说吧,有什么我能做到的,能帮你在五姓七望身上出口气的法子,你就直接告诉我,皇弟我虽然不惹事儿,但也不怕事儿。”

“这是李上金跟李素节给我的奏章,你们看看倒也是无妨的,我还能害了你们不成!”见李哲战战兢兢的接过了奏章,而李旦依然是摇头不接时,李弘瞪着眼睛对李旦说道。

最终两人还是在李弘的逼迫下,各自接过了几份奏章,在奏章的纸页发出轻微的响声,以及颤抖下很快的扫了一遍。

看两个人的神情,猜测着两个人差不多知晓奏章的内容后,李弘便缓缓的说道:“李素节跟李上金在咱们从长安陪父皇、母后启程不到半月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上了这几份奏章,不过是把一些他们封地上的官员动向,及时的禀奏给了我,想必今日冒死直谏的官员中,就有他们封地的官员。如今你俩俱不在自己的封地,这么长时间以来,你们就跟忘了自己的封地似的,也没有接到你们封地官员的奏章或者是密报,不得不说,你俩这王爷当的一点儿也不称职啊。”

“我都说了那封地于我可有可无,只要长安的府邸给我就行了,其他的我还真不在乎。”李哲把手里看完的奏章放在了李弘的近前,无所谓的说道。

“我都忘了自己还有封地了,自荒灾那年开始,我跟老七拨了府里大部分的银子赈灾后,记得灾情过后,我上奏章给皇兄了啊,说那些封地还请朝廷收回或者是代管啊。”李旦也放下了手里的奏章,推到了李弘的跟前,而后看着李弘小声的说道。

那时候各地都在受灾,李旦是把府里的银子拨给封地后,就开始与其他学子研究如何继续加快推广新作物了。

毕竟新作物的耐储藏性,以及产量都是比原有的作物高很多,而且还并不影响原有的作物种植,所以当时为了使大唐以后不再遭受荒灾时,百姓闹饥荒,他在尽了封地的本份后,就开始琢磨这件事情了,一来二去,荒灾过后,这件事情他也就抛在脑后了,还以为朝廷或者是皇兄已经代管他的封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