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第一讼 > 第七百二十一章 旧案疑团

第一讼 第七百二十一章 旧案疑团

作者:百里墨染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9 12:23:23 来源:小说旗

第七百二十一章旧案疑团

可不知道为什么,齐太后中途却放弃了。

顾迎月松了一口气,她永远记得出嫁前父亲对她说的话。让她不要和年轻的帝后为敌,凡事向长宁学习。长宁行事有度,处事稳妥,不管外面如何谣传,都叫她不要理会。只管一门心思服侍好凤霖和齐太后,若是他们不死心,还要找长宁麻烦,她也要做到尽量不参与,不掺和。

必要时间,可以独善其身。

好在凤霖和齐太后都没有再和年轻帝后为难的意思。

她嫁给凤霖之前就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她别无所求,只求自己这辈子稳稳当当,她以后的孩子平平安安……

凤戈又关照了几句,便以朝上还有政事为由告辞了。凤霖亲自把凤戈送到门外。

回到屋时,发现自己的妻子正在温声和齐太后说着什么。凤霖眼中含着笑意上前:“说什么呢?这么高兴?”齐太后目露欣慰的看着儿子小两口,越发觉得自己当然选的没错。以前凤霖性子急,但凡有什么事情不如他的心意,变脸比翻书还快。如今娶了顾迎月这么个温婉的正妻,整个人仿佛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看向顾迎月的目光满是喜欢。

不知不觉目光会追着顾迎月。这可是凤霖以前从没有过的行为,就像此时,他虽然在开口问她,可是眼睛却是看着媳妇儿的。

不过齐太后此时高兴,看儿子和媳妇关系和睦只觉得喜上加喜。

“你这个糊涂虫……”

凤霖一脸迷茫,不知所以的看向顾迎月,希望妻子解惑,可温柔的妻子这次却没有理会他,而是娇滴滴的低下头,凤霖更是一头雾水了。

“母后,儿臣哪里糊涂了,还请母后明示。”

“你要当父亲了,自己竟然不知道?还不够糊涂的……”

凤霖脸上神色变了几变,最终占据脸上的表情是狂喜。真的吗?他看向顾迎月……“昨天请了郎中把了脉。郎中说是喜脉,只是月份还小,不便四下透露。可不管如何也要告诉母后的……”“那是自然,这样的大喜事不告诉母后,母后可是会生气的。从今往后,只要凤霖敢惹你生气,你就来告诉母后,母后收拾他。”

顾迎月笑着点头。

凤霖已经顾不上齐太后在说什么了。

“竟然有了……哈哈哈。这次我可比五弟强了。”

齐太后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种事情有什么好比的,不过……听凤霖这么一说,似乎是挺让人高兴的。

“别声张,月份还小,我本来计划下月动身的,如今迎月丫头有了喜,怎么也要胎坐稳了再动身。我们路上走慢些,只当游山玩水了,放心,绝不会累到你。”“一切任凭母后安排。”顾迎月乖巧的道。

齐太后是越看越喜欢。

拉着顾迎月的手不舍得松开。

想着得找个机会把这个消息告诉长宁,然后和长宁商量一下迟些动身的事。

至于为什么要告诉长宁……

显摆啊。

难得她有显摆的机会。

凤戈从齐太后这里出来,并没去前殿,而是直接回了樱歌院。

萧樱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早退,早就让人沏了茶,他进屋时温度正好入口。凤戈喝了萧樱亲手递来的茶,这才反问:“这是算到我回来会口渴?”“我是算到你不会喝齐太后宫里的水……你这人看起来并不在挑剔,实则挑剔的很,茶只喝一种,温度要适中。还要有让人放松的环境……齐太后那里可一样都没有。”

“机灵鬼。什么都瞒不过你。你怎么知道我去了齐太后那里。”

“这宫里遍布我的耳目……”

“吹牛。”凤戈毫不留情的戳穿萧樱的那头牛的肚皮,肚皮泄了气,她这牛也不必再吹了。

“你怎么就不能让我感受感受当个后宫第一人的感觉。现在外面谣言四起,我在那些官员眼中就是个祸乱后宫,手眼通天之人。这和我真实人设不附,我决定好好钻研一下,不能让官员们失望……”凤戈哭笑不得的把萧樱扯进自己怀里。

狠狠的啃了下脸蛋,这才一幅快别演了的表情开口。

“你已经很厉害了,不必再钻研了。至于那些个蠢货,理会他们做甚。父王不是替你出气了吗?我看再过不久,你就能多几位王妃继母了。”

“放心吧,我父王不会真娶她们的,不过败坏败坏名声,吓一吓她们的家人。殿上是不是特别热闹?有没有人参我父王?”凤戈挑眉:“你说呢?”“那就是有了,这叫釜底抽薪之计,奏请你充盈后宫的官员,有一半这次闭嘴了吧。剩下的一半我父王一定会继续加力的,保管他们家宅不宁,再没闲暇在殿上生事。

我父王可算是有机会大闹一场了。

不过五哥放心,他知道分寸的,不会闹的不能收场的。”

“你们父女啊……我看挺一脉相承的。父王那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你这里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明明是个小悍妇,还要假装自己是朵柔弱的小花。那些朝臣至今不明白得罪我,不过是遇到些冷遇罢了。得罪我们的皇后娘娘,可能就得把冷板凳坐穿。”

这算是夸她,萧樱十分坦荡的接受了。

“血脉上总归是一脉相承的。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词形容的挺好,恰到好处。

不过父王也只是一时替我转移炮火,归根到底还得让朝臣们信服。这次的庚帝二十年旧案……便是个机会。”

“你既然提起,我们便说一说这庚帝二十年旧案……”

凤戈扶着萧樱躺下,替她拉上薄被,然后自己靠在萧樱身边,扯过被角搭在自己身上,一幅长谈的架式,随后才徐徐开口。

当年举国皆灾,但凡遇上这种天灾,百姓们自然叫苦连天,那些读书人顺理成章的挥动起笔杆子,对皇帝口诛笔伐一番。大意便是皇帝无德,才至天降灾祸。

庚帝当年也被骂的很惨。

可又不能堵上天下悠悠众口。

只得把伤害减到最小。哪里有灾,便派官员前往哪里赈灾。

旱灾给粮。涝灾建房。历史上哪个皇帝都是如此。

只是庚帝二十年年景尤其不好,春天闹了旱灾,南部几月未下一滴水,春粮颗粒无收。偏偏入了夏又连降暴雨,把勉强种上的秋粮也给冲毁了。

百姓们都是靠天吃饭。一年没有收成,入了冬,缺衣少粮。消息传到京城,庚帝下旨赈灾,谢相前往的地方是个叫潼关的地方。

那地方地广人稀,人口最多的便是潼关城了。

潼关城人口五千,潼关那地方地理位置有些特殊,他和邻国隔潼江而望,过了那条江,便是邻国。

潼江水深江险,上面不能行船,是道天然的天堑。江对面只是个小国,根本不可能涉水来攻凤氏。所以朝廷只派了一小队将士驻守。

“边陲小镇,而且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不适合发展贸易,所以潼关那地方应该很穷。”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偏偏潼江不适合捕鱼,再加上紧邻大江,很容易闹水患,想来那潼关应该是个穷乡僻壤。

凤戈点头。

“是。很穷。他在两郡交界之处,穷到左右两郡都觉得潼关应该是对方所辖,久而久之,潼关成了个三不管之地。也是因为太穷,在那里当官的,都比别处要高一级,在别处只是个县令,在潼关便称郡守。

虽称郡守,不过是个笑话。因为天下官员没谁愿意去潼关那地方当郡守。潼关城修的十分敷衍,据说城墙不过丈许高,而且是土墙,若有外敌来犯,根本不能做为抵抗之用。”

萧樱睁大了眼睛,心道还有这样的地方。

看来庚帝二十年旧案,便发生在这偏僻的,穷困潦倒的潼关了。

凤戈似乎也觉得有些好笑,可更多的是心酸。

同样是凤氏治下,有的地方富可敌国,有的地方百姓却连填饱肚子也难。“潼关已经穷困潦倒了,那年春天夏涝。富庶之地还勉强能度日,有朝廷赈灾,还有些富商接济,勉强还能糊口。可是潼关百姓却是度日如年。潼关临潼江,勉强开垦出的土地经常被江水冲垮。

入了冬,潼关百姓已经无粮食果腹。

潼关郡守上报了朝廷,朝廷派了谢相前往。”

这是以打听到的和庚帝二十年有关的。

谢相离京月余,回来复命之时,庚帝大殿上大骂刁民。

“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没有丁点消息透露出来?”

“潼关离此路途谣言,而且那里和外面往来甚少,只知道谢相前往赈灾,随后回来复命。过后才有些谣言传出,说是潼关并未受灾,潼关郡守谎报灾情,意图骗取朝廷的赈灾粮食。被谢相识破。

“那赈灾粮食呢?可有留下?”

凤戈摇头。

“潼关遇灾,而且灾情可能比别处还要严重。因为潼关临水,所以庄稼被毁的十分厉害……可是谢相回来却说潼关没有遇灾,而且连赈灾粮食都没有留下?

这是唱的哪一出?

他何必呢?赈灾粮省下又进不了谢家的腰包……”萧樱说到这里,突然迎上凤戈幽幽的目光。

萧樱恍然大悟。“你是说,他并没有带回赈灾粮食。粮食没有留在潼关,谢相也没带回来,难道被强盗抢了?”萧樱完全就是猜测。

然后凤戈竟然点了头。

丢了赈灾粮的谢相回京非但没有受罚,反而庚帝为了安抚他,还赏了他两月俸禄。这就奇怪了?谢相做了什么让庚帝需要赏赐他的事?

“内情便查不出了。”

“云大人不是派人前往潼关了吗?应该很快便会有消息了。”

凤戈摇摇头。

“……当年年尾,各镇税收奏报进京。潼关奏报迟迟未到。先帝派人前往查控,才发现潼关城门大开,街道荒凉,屋舍看起来竟然有许久没有人烟了。几千潼关人……不知所踪。”

“你的意思是说,如今已经找不到知道真相的人了?”

“碰碰运气吧。潼关城已经没有了。还去哪里找?这件事情朝廷一直隐瞒着,朝上只有寥寥可数几人知道。潼关那地方本也不是什么大地方。很少有人踏足,就算不小心走到那里,也只能看到一坐慌城。这些年风吹雨淋,恐怕城墙屋舍都已经消失殆尽了。虽然也有些传言,可和九郡,近百万人口相比,区区几千人……后来便有传闻,说是潼关举城迁走了。至于迁到哪里便无人知晓了。”

萧樱觉得脑袋有些晕。

她以为庚帝二十年旧案,顶多涉及几十人,往大了说几百人。

谢相看起来也不是个胆大包天之人。就算他敢杀人?不管是奉旨杀人还是他起了贼心所以做了谋财害命之事。

他能牵扯的,也不会是什么太过惊骇世俗的案子。

可听完凤戈的话,萧樱觉得自己得找几粒速效救心丸嚼嚼。

几千人……

整个潼关城的人尽数消失。

死了?还是逃了?迁城还是“被迁城”了?“一城人。哪怕只有几千人……没了便没了?怎么可能不引起轩然大波?”萧樱简直不敢想。

“傻姑娘。任何事,只要有人刻意压制,都不会有机会让人大肆传扬的。何况京城很多百姓甚至不知道有潼关那么个小地方。”

“这事云大人怎么会不知道?他难道不算位高权重?”

“他也出外赈灾了,而且第二年春天才回京。你也知道先帝在位时,处处找他的麻烦。他是能躲便躲。和天下所有人一样,事不关己,云皇叔向来是高高挂起的。何况潼关那么个小地方,他真的没太在意。他回京时,这事情已经过去了,自然更无人提及。”所以云驰莫名其妙的错过了庚帝二十年旧案。

当年这事有庚帝出面封口。

朝上位高权重的几人知道,可皇帝亲自下了封口令,自然不会有人没事找事的提起。

而潼关实在太小了,在整个凤氏版图中,实在不值一提。

如果没有年头的奏报,朝上甚至无人想起潼关这二个字。也许,庚帝当初给了解释……一江之隔,灾民或许逃到江对岸了。

投入敌国怀抱,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庚帝下了封口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