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 > 第43章 虞帝东巡祭金华

大地震颤,烟尘四起。

随着那飞扬冲天的尘烟,一面面旌旗在尘土之中若隐若现。

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竟是望不到尽头。

这是咸帝东巡的仪仗。

虽说如今的虞朝已经有了王朝末年倾塌之状,但只要虞朝一息尚未完全崩塌,其能爆发出来的力量就超乎所有人想象。

作为一个占据了山海界东南之地近十万年的鬼神王朝,虞朝历代帝王积累的资源兵甲便是金山银海也不足以形容。

此次咸帝东巡,虞都不仅仅有宫中妃嫔侍者、官宦贵胄跟随,更是从虞都调集了忠于咸帝的精锐兵甲百万。

原本这些兵甲是要随着咸帝进入幽冥,为咸帝死后的护卫,但眼下幽冥已经是一团乱麻,这些兵甲自然就跟随咸帝东巡。

数以十万计的战车,各类法器仪仗浩浩荡荡蔓延万里,而在这些兵甲拱卫的中心,是一座百丈大小的行宫,由战车拉动,宛如一座小山一般缓缓移动着。

在行宫后方,还有一方方容纳鬼神的车架,丝丝缕缕香火萦绕,化作遮天蔽日的鬼神之气,一尊尊鬼神的真容在其中若隐若现,与那一尊尊乘云御空的修士一同簇拥着行宫仪仗。

摆开如此架式的咸帝,这一次东巡不仅仅是祭拜金华山,更是对各地那些不安分的世家一次威慑。

面对咸帝带来的大量鬼神和修士,各地世家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配合,不仅仅沿途提供兵马修士以作护卫,还为这支庞大的东巡队伍提供钱粮资源。

咸帝这一路行来,除去出发时消耗的虞都资源,一路上用度全是各州郡的世家在供给。

无论是咸帝还是这东巡的官宦贵胄,妃嫔皇子,全都要维持自身的仪态,吃穿用度都要按照规格执行。

虞都自然不缺资源,加上虞都周遭的州郡俱是姬姓死忠,在虞都,如此多的权贵维持着气派自然不是问题。

可离开了虞都,依靠这些地方世家供养,对这些地方世家来说无疑就是一次压榨。

历代虞帝为何极少出行,便是因为一次出行不仅仅对虞都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资源消耗,对各地州郡世家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为了维持虞朝的正常运转,保证平稳,虞帝几乎不会离开虞都,因此虞帝也被称作虞都帝王,意思是离开了虞都就什么也不是了。

可此次,咸帝完全不顾这些,以一副竭泽而渔的姿态,强硬的要求各地州郡世家供养东巡的庞大队伍,来压榨着这些世家的资源。

行宫之中,头戴冕旒,身穿衮服的咸帝捧着一卷《青元符经》正在慢慢读着。

这《青元符经》作为金华山的招牌道经也是所有金华山修士入山必修经卷,不仅仅是帮助修士们替换一身浊气香火,更是帮修士们重定道基。

因此《青元符经》极度珍贵,金华山中也不过是真人们讲述,下发抄眷的版本,其上毫无注解,需要修士们自己领悟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

而咸帝手中这一本则完全不同,在那一行行黑色行墨之间,不仅有许多细小的注解,甚至这些注解一旁,还有一些淡青色的字迹。

这些淡青色字迹潇洒之余还透着一股大气堂皇之感,明明是细小的蝇头小字,却给人以浩大之象。

能写出这等字来的,放眼天下,咸帝想想也知道是谁。

那字迹规整方正的注解,是咸帝的二子,姬宏标注的。

而姬宏注解旁的那些淡青字迹,则是金华山那位玉宸灵渊真君所写。

其意思很明显,想让咸帝认知并理解《青元符经》,从而理解道家之法。

东巡的官道并不平坦,但百丈大小的行宫行走其上却是如履平地,感知不到丝毫的颤动。

咸帝翻看着道经,他在乎的,也是道经之上江生亲笔撰写的这些注释。

通过一个人的字,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在咸帝看来,这《青元符经》之中每一个江生的注释,都像是一面镜子,把江生的性情、习惯、心境、思想展现在他面前。

“青元者,东际之天青,化上上之元,以符为注,解天地之玄,灵真之妙.”

咸帝缓缓说着,忽然行宫之外出现一阵细微的吵杂,随即不过片刻,这股吵杂就被平息。

几息后,一道身影出现在咸帝面前:“陛下,又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散修,一个个状若疯魔,意图袭击銮驾。”

咸帝轻笑一声:“散修?”

“那些散修要是能成事,也不至于一辈子被地方世家压着。”

“太平时期他们掀不起波浪,如今这乱世,他们就以为能出头了?”

“传朕的口谕,金云州护驾不利,罢金云州郡守及所有县令。但朕念在金云州百姓不易,多造灾乱的份上,不多做惩戒,金云州的供奉,再加两成,以示朕之宽仁。”

那身影得到命令之后立刻躬身退出。

而金云洲所要承担的压力,就在咸帝这轻飘飘的几句话中又重了几分。

一旁正在做功课的小皇子似乎有些不忍,咸帝瞥了他一眼,轻哼道:“一群散修,何来的本事能穿过金云州的守军封堵,冲到朕的行宫銮驾外?”

“凡事多动动脑子,这些世家,以为结盟自保,就能独立在我大虞之外?”

“朕此次东巡,可不是只为了去看看金华山,见见那位真君那么简单。”

“沿途敲打敲打这些世家,让他们安分一点,省得给朕生乱。”

小皇子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那懵懂的模样,让咸帝有些意兴阑珊。

如果是他全力培养的太子,或是那几个稍大一点的皇子在这里,必然能明白咸帝的想法:帝王出巡,大量官宦贵胄跟随,还有大军护卫,这一路上人吃马嚼的消耗,就是一座压在沿途州郡头顶上的大山。

更别提这些跟随帝王出巡的官宦贵胄和地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地方州郡必然要全力供给出巡的队伍。

否则别的州郡供给,你不供给,那就是叛逆;别的州郡供给的多,你供给的少,便是不恭。

无论什么理由,咸帝都有办法收拾你。

便是当地州郡不愿承担,也无力阻拦,毕竟咸帝出巡可不止带了贵胄官宦,还带着大军,带了大量鬼神和修士。

甚至其他州郡世家也会在这个时候借助拱卫咸帝的名头冲上来,合理合法的瓜分掉这个州郡的一切,把当地世家敲骨吸髓。

所以,这就是咸帝对各地州郡一次正大光明的压榨:消耗掉这些州郡的资源,榨干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便是有异心,也没这个能力。

“大劫将起,幽冥祸乱,人间遭殃。”

“这些个世家,也不看看自己的斤两,还想着趁乱起势?”

“哼,朕的大虞朝,一息尚存,也能压得这些乱臣贼子喘不过气来!”“朕不死,一群游蛇走蛟还想成龙?!”

咸帝望着行宫之外那纷扬的旌旗,似是看到了远处那密密麻麻跪伏的人群,嘴角一丝冷笑跃然而上。

咸帝一路行来,途径诸多州郡,耗时足足年余,终于是到了金华山附近。

说是附近,距离金华山所在的灵右州,还有一段距离。

只是这些州郡已经完全在金华山掌控之下,和其他州郡的混乱动荡相比,这些州郡的安稳让咸帝有些暗暗心惊。

最让咸帝惊愕的,无疑是这些州郡之中行走的修士,其中许多修士几乎都随身带着一块牌位。

派人了解之后,咸帝这才明白:玄青观已经并入金华山体系之中。

日后这些州郡不用再分别供奉金华山和玄青观,而是只用供奉金华山一处。

同时这些州郡里所有的道观和神庙也已经合并,前殿供鬼神接受香火供奉,后殿供修士打坐修行。

而且修士们将各自供奉一位鬼神,鬼神也会庇护修士,协助修士处理一地事务,镇压那些邪祟。

对于金华山和玄青观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咸帝自然也清楚。

如今金华山与玄青观合并,咸帝立刻就意识到,是那一场名为罗天大醮的道家法会已经迫在眉睫了。

“金华山与玄青观相合,气运合一,香火一统,仙家鬼神共居庙堂,那位真君,所谋甚大啊。”

“可惜,如今却是无人能制了。”

咸帝轻声感慨着,吩咐大军继续前进,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灵右州。

如今的灵右州,可谓是整个山海界最是人杰地灵之处。

金华山这座道家仙山立在这里,就保证了整个灵右州风调雨顺,邪祟恶鬼不敢靠近,更无邪修魔道生事闹乱。

玉宸灵渊真君的威名,足以威震数百万里方圆,庇护一隅生灵。

咸帝来到灵右州后,也是不得不赞叹这灵右州的太平安定。

明明孽龙之祸过去还不到十年,整个灵右州就已经完全磨平了过往的疮痍,展现出一片祥和安定的太平人间。

而走在灵右州土地之上,无论从何处,都能看到那座放出无量霞光瑞霭,青阳高悬的金华山。

但见巍峨山脉连绵千里,茫茫云海笼罩四方,在那笼罩整座金华山方圆的云海之上,两座高峰破出直指天穹,周遭灵光萦绕,仙气缥缈。

而在那两座仿佛撑天之柱的高峰间,那放出澄澈辉光的青色天星放出万丈华光,照耀整个灵右州。

那一轮青色天星,仿佛是天上第二尊太阳,仿佛是那位玉宸灵渊真君的眼睛一样,其煌煌之光,让人敬畏。

便是在万里之外,都能看到那一轮朗照天地的青色天星,看到那位居天星之下的连绵仙宫。

望着那重峦叠嶂之处的殿宇楼阁,便是咸帝,也忍不住叹道:“天地钟灵处,法秀金华山。”

“玉宸灵渊真君的道场,果然非同一般。”

侍者上前:“陛下,可要通知那位,让其迎驾?”

咸帝摇了摇头,眺望着金华山方向:“不用,那位早就知道朕来了。”

咸帝话音未落,就见一束天光照射而来,随即团团祥云簇拥着几道身影出现在咸帝面前。

那祥云之上的几人皆是身穿羽衣,头戴高冠,身后披帛摇曳,周遭灵光瑞发,一副仙家气象。

为首的那人对着咸帝微微行了个道揖,随后朗声道:“真君知陛下已至,特命我等接陛下入金华山一叙。”

咸帝周遭的官宦贵胄,妃嫔皇子纷纷望向咸帝,一时不知该如何,毕竟仅仅只派出几个人来就要接咸帝入山,哪怕这几人俱是气机不凡有真仙之象,可对大虞的帝王来说,还是看轻了。

更何况,他们也想跟着去金华山这仙家福地看一看,是不是在其中真能益寿延年

咸帝无视了这些官宦妃嫔,他们的作用,到了这灵右州也就是淡了,等到举行罗天大醮的时候,让他们贡献一份气运也就是了。

众目睽睽之下,咸帝淡然道:“既是接朕,云驾何在?”

为首那人当即说道:“真君特命我等以大日金仪撵来接陛下,请大日金仪撵。”

随后几人齐齐施法,随着一团天光氤氲荡开,一架云辇从中缓缓驶出。

云辇通体以鎏金制成,饰以银饰华珠,嵌以玉石道纹,云辇两侧更镌刻道家真言上千,皆是放出金光瑞霭,以彰仙家气象,更有金阳华盖罩顶,放大日之辉,以显威仪。

这大日金仪撵,其威仪庄严之感,仿佛大日帝君巡视天地之车,足以彰显帝王之尊。

而大日金仪撵从天光之中驶出之后,一道玄黄之光随之招摇落下,落在咸帝面前,仿佛一条通天的仙路。

咸帝冕旒微动,留下一句“尔等在灵右州安营扎寨,等待朕的口谕。”之后,便踏上那曲折的光路,最后行至那团团祥云之上,走到大日金仪撵前。

望着眼前这华盖如阳,透出金光仙气的大日金仪撵,咸帝点了点头,随后安然坐在云辇之上。

在那金光霞气映衬之下,头戴冕旒身穿衮服的咸帝,此时倒真有几分那巡视天地的大日帝君模样。

随着天光回卷,那几人拱卫着大日金仪撵,在一路金光煌煌之中,消失在云端,只留那些虞都来的妃嫔皇子,贵胄官宦一脸羡慕:陛下此次,怕是要得道成仙了吧?

坐在云辇的咸帝,进入金华山之后立刻就感知到了金华山的不凡,这一片天清地灵,当真宛如仙境一般,毫无人间污浊之感。

云海之下,处处竹海涛涛,松柏齐诵,有成群的道家修士,吐纳天地灵气,运转周天。

或是行功,或是修法,或是练剑,或是论道,自在逍遥,颇得道家韵味。

而云海之上,那映照云海的粼粼霞光间有仙鹤白鹭腾飞,那萦绕龙角峰间的清光虹霞处有飞瀑流泉,那云海之上若隐若现的行廊玉台之间似有人影,那山峰之上重峦叠嶂的殿宇楼阁处有灵兽跃动.

还有那一轮始终放出万千天光,照耀四方的青色天星.

入目之处,尽是仙家气象,让咸帝一时竟觉得,舍弃天下,得道成仙也并非不可。

在天光接引之下,云辇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那澄澈天星之下,来到青阳云宫前。

随着那几名修士告退,咸帝从大日金仪撵上走下来,就看到眼前巍峨云宫的殿门缓缓打开,一位头戴青玉道冠,身穿玄衣鹤裳的年轻道人从中走出。

道人身后侍立着两个童儿,一人捧剑,一人持拂尘,俱是身居清灵之气。

而道人本尊双眸澄澈如星,脑后一轮清光道轮流转不休,其面若冠玉宛如谪仙,那跃然而来的仙机清气,让咸帝知晓了这位的身份。

江生对着咸帝缓缓打了个道揖:“陛下,贫道灵渊,有礼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