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我只想自力更生 > 第645章 让更多人恰饭,是树顶人的责任

没办法,站在树顶就是这种感觉。

就像二富给赵德柱说过的那样,哪怕那位罗伯特在转投企鹅之前,是什么顶级投行的高管。

哪怕罗伯特做出要和赵德柱分隔开来的建议,拍板的终归还是二富。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类型的人才在跟人力总监们交流面试,既有主动来、拿着闪光履历的大公司高管,也有HR瞄上的平沪圳的行业高手。

江州高新科技产业园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完整的十级薪酬制度,每级又划分ABC三类,覆盖每级的上中下水平,超过五级就能提供免息贷款购买公寓,超过八级提供免费公寓,而实际上哪怕是高职实习生,在产业园附近租三四百为主的公寓房也压力很小。

更何况大部分实习生还是选择住产业园大楼的临时宿舍。

原本只是在公寓建设期间暂时应急的方案,还特别向产业园管委会“申请”批复了,才能在目前没多少工作团队的教育大厦用了几层楼,每层住几百人的那种大学宿舍密度。

完全免费住。

结果好些年轻的程序员、技术人才也跟着申请住宿舍。

对理工直男来说,住公寓孤零零的有什么好玩?

天天办公室加班,一日三餐在食堂选择多样,健身房打打球游个泳出身汗,晚上在宿舍一大群人打游戏的日子不香吗?

非得孤零零的去租房住。

所以哪怕有钱全款买了公寓房,甚至两三居室的期房都订了,还是愿意住宿舍。

搞得很多来参观的技术员、工程师对比自己在平沪圳那种通勤三四个小时,蜗居地下室,成天吃盒饭的超大压力生活模式。

立刻就感到这种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不在平沪圳却拿着等同的薪水,生活条件却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主要还是TM网算是国内现在首屈一指的资金量充裕又顶尖的公司,有钱就能支撑起所谓的机会。

人家在西南地区不也一样搞成了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非要在平沪圳挤破头呢?

以前说是在平沪圳才有大公司,才有风投有机会,现在TM就像一股清流,潺潺流淌在江州这个活色生香的西部城市,生活成本低不少,质量却显着上升。

所以校招热度据说已经超过了那几家着名的门户网站,超过了企鹅、百渡,是国内应届毕业生首选的互联网企业。

可哪怕这种情况下,招募来的高管、高手们也无法替代赵德柱。

没人敢给这么一艘巨大的航母领航指方向。

更别提WB、游戏公司、教育中心等等一系列企业围在TM周围,就像一支航母编队。

哪怕是五百强企业的大佬过来……赵德柱连查尔斯张都瞧不上,HK地产之神李半城也敢怼。

谁敢给他指方向呀。

现在各部分高管总监级别在他面前都是战战兢兢的存在。

哪怕赵德柱成天笑眯眯的进出,觉得他亲民和蔼有趣的是没有利益关系吧。

只要在大公司上过班就明白,越是身居高位,对老板就越噤若寒蝉,生怕一句话、一个建议说错引发老板的不爽。

如果当面骂出来说不定都好点,就怕在老板心里打个问号或者调低看法,那就几年十年耗在这里出不了头。

对于顶尖人物,真是如履薄冰。

所以整个产业园才入驻一年多,哪怕最早的那批游戏工程师也才两年跟随期。

迅速膨胀到近万人,每个月还会新招三五百技术管理岗位,上千高职岗位的产业园,的确需要稳定下梳理调整。

上上下下讨论,可能整个产业园地位最稳的就是老板发迹跟随的陈燕玲、冯晓婷、李媛媛,外加那个在鹏圳分部的黄盼盼。

合称四朵金花,谁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四位年轻姑娘。

甚至连安全总监都跟着这种气氛胆战心惊,毕竟从他女儿那边呈现出来的消息,赵德柱在影视圈的人脉越来越深,不走寻常路的笼络了一群非比寻常的演员,特别是还跟易菲这样的直接竞争对手眉来眼去。

心里没底儿啊。

于是赵德柱搞这一波运动式的结构调整,居然从上到下,没人敢说不。

其实赵德柱不敢直接动每个部分的技术部门,更不知道怎么调整包括人事、后勤等等大量管理部门的事情。

这是个大型企业战略性的问题。

包括上一世的企鹅、某宝都有这个阶段,规模充气球般扩大以后,要怎么合理化的调整。

都是花了好几年时间,甚至犯了不少错误才慢慢摸索出来方向。

而这些方向,对这种规模的巨无霸来说,都不见得正确,只能说是暂时压住问题不要爆发。

这一世的赵德柱用自己的重生红利,急功近利的把这个进度条拉得飞快,也就更需要这种战略调整。

不然以TM这种几乎完全体的网站立起来以后,大量高级工程师围绕这个只是做运维就有点磨洋工了,开发新技术新内容呢又受到带宽、技术限制,现在没什么意义。

说到底还是赵德柱拉太快,把本来三五年以后的完全体,直接让团队展现在市场上。

游戏公司那边接二连三出游戏,无非是在原本就竞争激烈的电脑游戏端上抢饭吃,可不储备这么大的技术力量,等到手机游戏爆发又要落后。

WB更是这种情况,包含了WX在内的新媒体未来有多大的市场可想而知。

只是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罢了。

这种情况下,很快就要过万人的产业园,差不多就是个三湾整编的关键点。

夏姐眼光还是毒辣,看得很准。

可赵德柱也不敢找她请教具体该怎么办啊,包括TM和WB里面,从天湖来的人手,都在被他有意无意的放到二线。

其实赵德柱的防范心很强的。

对于一个山穷水尽从三十几楼跳下来的男人,只信得过四朵金花,也不出奇。

或者再残酷点,这几个姑娘要是有了男朋友或者结了婚,他同样也就不敢信任了。

所以赵德柱内心最信得过的,恐怕还是他老婆。

但龙芷羽的文化水平也很有限,稍微有点小资文艺的熏陶,那也是在长期的空姐工作中积淀出来眼光。

对于企业管理真的帮不上忙。

况且她那点很基础的企业层级管理,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园的规模了。

所以赵德柱只能靠自己。

好在他还有点享受这种拼命挣扎的感觉。

也就是在他那一层楼的空旷办公室里,接待一拨拨儿的投奔技术人员,特别是民间手机专家的时候。

赵德柱找到了这个办法。

从微软决定在江州合办这个移动互联网研发中心开始,就有很多对手机有兴趣的技术人员、专家过来希望合作。

赵德柱之前不是要求李媛媛接待应聘或者毛遂自荐的专家时候,必须把每个人的技术方向梳理出来一个简单标签么。

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只要是撰写智能手机相关软件,做智能手机硬件分析,甚至仅仅是表达对目前市面上智能手机狂热喜欢的爱好者,都能得到和赵老板面谈的机会。

交谈内容也很简单,你有什么看法,想做什么,大概需要多少钱,是自己干还是想跟着大公司干,是跟我们还是微软。

能够走到最后一个问题,往往也不过五分钟时间。

赵德柱会干净利落的在第一二个问题回答,就判断对方的对错,隐约跟未来方向沾边的,他才会展开第三个问题。

而且哪怕是错的,送走时候也会指出错在哪里,欢迎未来有了新想法再来谈谈,请李媛媛这边安排奉上两千元的车马费。

比如有人对目前多普达手机连接电脑以后,做了个桌面软件,可以轻松把照片从手机里面导出来进行管理。

赵德柱就十万块买了这个软件,并给这个家伙一万块底薪,开始在产业园研发中心上班。

因为这个闽建来的小伙子提出他还有不少想法,但没有任何资本组建团队公司。

所以赵德柱让他先拿工资上上班,几千工程师、程序员熟悉以后,邀请谁跟着一起组成团队都行。

就类似这样的情况,赵德柱陆续买了二三十个,有在智能手机上做OFFICE的,有想把电子阅读放到手机上,更有专注于捣鼓手机视频播放的,有些仅仅是个很粗糙的轮廓,赵德柱也能以一两万的价格买下来,重点是把这种人收留在陈晓龙的研发中心上班。

没有人限制他们要打卡或者非得马上出成绩,在成立有方向的团队项目组之前,一万块这年头的高薪,在江州可以过得很舒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投入钻研学习。

但也就是个过得舒服,要靠这个自己创业肯定不行,真摸鱼偷懒,啥东西都没有,时间稍长也瞒不住。

所以这部分人也许学历不好看,来源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修手机出身的手艺人。

却呈现出很有生命力和创意的天马行空。

拼命的想抓住这个机会,成天在国际手机论坛、技术网站上面找寻亮点。

比高管们反而有活力。

赵德柱自己不会学,就招了这样一些人来代替他学。

每个月才几十万的开支而已,付得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