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一〇四 故纸初开墨香迸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一〇四 故纸初开墨香迸

作者:何事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1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〇四、故纸初开墨香迸

新运来的图书都放在桌子,足足堆满了七张大桌子。孙元起介绍道:“这里面,很多是方志、碑刻拓片、地方名人的文集,也有不少珍稀善本。不过,我是外行,看不出门道来。你们二位都是专家,给我这个门外汉说道说道?”

王国维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却是让张元济先来。张元济也不客气,随手从书堆上取下两函,其中一个递给王国维:“一起看看!”

王国维小心翼翼地拔出象牙签,打开函套,轻轻翻开其中的一页。即便孙元起这个外行,也能从发黄的纸页中感受到古朴的气息。王国维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又翻了几页,抬起头盯着孙元起:“这……这可是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绍熙四年(1193)重修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宋刻本?”张元济也转过头来看,“我这本是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孟东野诗集》,虽然也不错,但比你手中的那本可是差远了。”

孙元起对这些版本的行情不太了解,便试探着问:“宋刻本,有多贵?”

“呵呵,这几天我经常去琉璃厂,大致行情知道一些。”王国维仔细合上书页,才解释道,“宋本书,在康熙时,不过一两银子一册;到乾嘉年间,已经至少二两银子一本了;经过同治发逆、回乱,涨到十两银子;而今又经过拳匪,便是二十两一册,也有价无市了!”

“是啊,每次***都少一批。据说,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在庚子国变时已经全部烧没了!嗨,好东西越来越少啦!”张元济一声长叹。

孙元起心中一动,却没有再说。只道:“所以我们图书馆争取在满足学生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网罗各种文献资料,达到既收且藏的目的。对了,大家继续看,看看究竟有多少种好东西?我负责把你们看好的东西分类摆放。”

三个人在图书馆忙乎半天,连中饭都是随便吃几口,后来一同去西北的卢弼也过来帮忙,直到黄昏时分,才大致分出来。其中,宋、元刻本有70多种,敦煌遗书30卷、各种钞本、稿本200多种,书法、绘画册页70种,碑帖拓片300种,各类方志400多种,至于各种明清刻本诗文集、丛书就更多了。

“这些都是无价瑰宝啊!便是明清刻本,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张元济坐在凳子上,一边捶腰一边说道。忙碌这么长时间,对于张元济确实是个考验。

王国维、卢弼都点点头。孙元起突然道:“我想,等新图书馆建好了,把普通日常用书放到里面,面对社会免费开放,只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即可入馆阅读。根据不同系所的学科需要,建立相应图书室。至于佟文楼,则专门存放那些珍稀善本,只允许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和校内的师生使用。”

“理应如此!”三人一齐点头。

王国维又道:“只是这规则,要好好的琢磨琢磨,不能最后污损破坏了图书。”

回了家,老远见到薇拉牵着念祖,在门前与几个人在闲聊。念祖眼尖,逮眼看见父亲,便脆声叫道:“daddy,你赶快、赶快把家里的怪物弄走!”

隔得远了,小孩子说的话没太听清。薇拉迎上来,还学着清代妇人的礼节福了一福,只是说话就露馅了:“daring,欢迎回来。”

“呵呵,我回来了。”孙元起笑呵呵地与薇拉见过礼,抱起念祖,问道:“刚才你说什么?”

“dadyy,家里突然来了好多好多的箱子,一到晚上,就会变成怪物,好可怕的!”念祖一边说一边比划,逗得孙元起哈哈大笑。

这时,才看清门口原来是老赵、老郑两家,还有程子寅几个人。孙元起当下明白,大家都不是外人,寒暄之后,便问道:“子寅,东西运回来了?路上安全么?没出什么事情吧?”

程子寅见孙元起问,也含含糊糊地回答道:“东西弄回来了……”

人多不便细问,老赵、老郑家的见孙元起风尘仆仆,说了几句,先后回去。只有程子寅几个人留下来,让进屋里,才细细询问细节。见了满屋子都是箱子,惊讶之下,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敦煌遗书;又听闻事情尽然如此顺利,大为高兴,很是夸奖了几句,将他们交付剩余银两中的几百两零头都给了回去,作为奖励,让大家回去自行分了。

待访客走尽,孙元起打开其中一只箱子,取出最上面的一个卷轴,就着电灯,慢慢展开,只见厚实橙黄的纸上,画着乌丝阑,用小楷工整地抄写着一卷佛经。虽然历经千年,字迹如新,仿佛还有墨香溢出。即便孙元起不懂书法鉴赏,也能感觉其精妙无比。展到卷尾,上面写着:大乘密严经。

薇拉抱着小念祖站在一旁,看孙元起深情专注地打量着发黄的旧纸卷,不禁有些好奇地问:“扬克,你看的那是什么?”

孙元起这才抬起头,答道:“这是一千五百年前,某位信奉佛教的中国人精心抄写的佛经。而这些箱子里面装的,都是那个时期的文献资料。”

“一千五百年前?”薇拉连忙凑过脸来,看了几眼,大为惊异:“真奇怪!一千五百年前的汉字居然与今日毫无二致!”

薇拉来华数年,为了融入中国日常生活,不仅学会粗略的对话,还识得不少汉字。所以当她在一千五百年前的经卷上发现居然还有自己认识的汉字,不免惊讶异常。

“很吃惊么?”孙元起有些得意,“要知道,自从两千年前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以来,它们几乎发生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与两千年前的祖先用文字来交流,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就拿英语来讲,别说公元450年到1150年间的古英语,就是公元1150年到1500年间所使用的中古英语,距今不过五百多年,美国很多的大学生都已经无法看明白。你们居然能轻松读懂两千年前的文字!”薇拉对于中国文化的神奇,终于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孙元起道:“根据可靠的文字记载,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从五千年前就在远东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直到今天,虽然有外敌入侵,虽然有万千灾难,但文化从没有出现过断层。而与我们同时代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的遗迹!为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过想到十多年后的五四运动,导致中国文化开始出现嬗变;再加上建国后的繁简字改革、文化“大革命”,新世纪的国人已经很少能认识繁体字,读文言文恍若天书,张口闭口都是往外蹦英语单词,孙元起又难免有些失落: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算是出现断层了么?

“五千年前?”薇拉更加震撼,“我的天哪!五百年前,哥伦布才刚刚发现美洲大陆。不说五千年前,就说你手中那卷经书出现的时候,美洲大陆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宽广无垠的草原上到处都是成群游荡的美洲野牛。

“至于欧洲,在一千五百年前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那时候留存下来的原始文献极少,我猜测,整个欧洲加起来,也没有眼前这些多!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教会统治非常严厉,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严厉禁止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甚至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而且,即便是《圣经》,也只能抄写在羊皮纸上,而你们已经学会了造纸用纸!不过,你是如何发现它们的呢?”

对于发现过程,孙元起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多说,只是简略地介绍道:“这些东西原本藏在我国西边一个偏僻的山洞中,最近刚被人发现。”

“为什么藏在山洞里?”薇拉更好奇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些资料很宝贵?还是因为战争?或者说,有人迫害那些佛教徒,所以他们把经书藏了起来?”

孙元起刚想说不知道,眼前忽然晃过六七年前老佟看见厕纸满脸抽抽的表情、以及佟文楼里那染血的图书,语音中带着浓浓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先辈爱惜字纸,即便是写完的纸张、用破的书籍,也不会随便丢弃,要么把它们送到庙里恭敬地焚化,要么把它们珍藏起来。这些文献资料,就属于后者!”

“你们中国人真是珍爱文化啊!”薇拉感喟道。

“不是‘你们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孙元起笑着纠正道。

看小念祖伸过手,想触摸那卷《大乘密严经》,孙元起连忙小心地把它卷了起来,仔细放进箱子锁了起来,然后接着说道:“等儿子长大了,自然有他看的时候!祖先的文化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就要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这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我们中华文化,不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