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一百二十九章-七夕假期

迷雾之命运 第一百二十九章-七夕假期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七月初五,七夕假期正式开始,整个假期长达五天,据说书院一开始本来是没有这个假日的,无奈书院的各位学子大多都是豪门之后,年纪轻轻就有三妻四妾围绕身旁,每年的七夕节,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请假,导致书院上课的人都没有几个,课堂上老师一人面对双手之数的学生,双方都压力山大,于是从数十年以前,各个书院就干脆设立了这个不循礼制的七夕假期,学生离开书院的第一天,书院不但没有冷清,反而格外的热闹,到处张红挂彩,喜庆的气氛感染了每个身在书院的人,小蕙要出嫁了,这里既是书院也是她的娘家,山长和师母以及两位夫子都在四处张罗着各处的布置,赵幽兰跟林青山“请了假”,她也要陪小蕙度过在书院的最后几天,没有祝英台在身边,林青山也乐得清闲,一路骑马狂奔来到杭州的客栈之后,林小青和林小倩早就在这里等他了,林青山先在二女身上占足了便宜之后才带着她们和卫队出门去游山玩水,本来在杭州这地界上林青山大可不必这么谨慎,在这里马家不但不会来害林青山,反而还会注意保护自己,因为林青山的弟弟林远山在杭州的地界上出了事,马太守绝对难辞其咎,至于林青山的身份,林青山有十足的把握,首先,林青山作为林家庄的首脑人物,而且在不经意间就树敌颇多,朝廷上,长江北边,亦或者当朝皇帝本人都欲对林青山除之而后快,但是林青山可是铁打的仙人掌,盛名之下岂有虚士?扳不倒林青山,在外面除掉他那个玩世不恭的弟弟又有何用,反倒为自己树敌,而林青山又是出了名的阴神,被他惦记上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在这种种顾虑之下,没人会来招惹林青山的弟弟,而林青山本人,外面群狼环伺,不会有人相信林青山敢这样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杭州街头,即便林青山想出去游山玩水,也会带上数百精兵,当然林青山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这些小动作,在王家,谢家,恒家这些顶尖家族眼中还是透明的,只是现阶段同样不敢对林青山下手,因为现在林家庄已经成长起来了,除非连林家庄一锅端,否则便后患无穷,至少现阶段,林家庄彻底倒向三大家族的任何一家,那一家族立马就是东晋第一门阀,林家庄不但有一支百战之师,还有一个完整的军工业体系,和一个足以养活一万精兵的粮食产区,所以东晋朝廷现阶段对于林青山的威胁为零,林青山之所在这么谨慎是因为军营的哨兵报告最近半个月,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躲在山上对军营探望,而且身手矫健,绝对不是寻常百姓,更加诡异的是,类似的消息也从林家庄传来,这并不是秘密,会稽,上虞,赵世安感觉事有蹊跷,就派了一拨人去反侦察,结果令人非常震惊,赵世安派出的侦查兵尾随那些人发现了数个窝点,多方消息汇总过来初步断定那伙人在会稽,上虞,杭州吴州等地活动频繁,而且可以断定他们是在侦查这片区域的军事情报,能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还不是正道上的人,那这个人会是谁呢?从地图上看,最有可能的就是盘踞在武夷山的孙恩,上次与秦国真正期间,他在杭州地区捞了一票大的,之前一次更是差点把杭州都攻下来,从他的行事风格上可以看出这个人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因为他洗劫一地很少杀人,即便是杀,杀的也是达官显贵,地主财阀,对于贫苦百姓还多有资助,他每次大规模行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粮食,其余的兵器军械之类的都属于顺手牵羊,他这种洗劫方式每一波只摧毁抵抗的武装力量,生产的主力农民和工人不但没动,反而还受到接济,这样下来周围的地区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孙恩总会在各地的军事力量成熟之前来收割一波,导致除了朝廷,其他地方门阀和小地主面对孙恩的大军攻袭只能丢下家当落荒而逃,根本无力抵抗,孙恩的攻袭方向要么是武夷山脉东边的杭州地区,要么是西面的会稽地区,但是东边的杭州属地向来都是东晋的主要粮仓,比西面要富裕好几倍,所以这次孙恩继续选择东边的杭州地区可能性很大,两年的时间过去,稻谷已经长了四季,加上这一季,整整五季的粮食使得杭州地区的粮食存量基本上已经满仓,而且这个时间杭州地区的军事力量肯定也还没有起来,孙恩这个时候再来一波也说的过去,现在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他们这么早就出来踩点有点说不过去啊,其实林青山一个人无所谓,关键是林小青和林小倩也在,林青山战斗力只能以一当十,但是论起跑路的本领,面对上千之众也根本不虚,跑路的时候再带上林小青和林小倩两个战斗力几乎为零的拖油瓶那又是另外一码事了,林青山带着林小青和林小倩在尼山的后山逛了一圈,然后率队在另外一座山上,也就是书院的练马场扎营,

祝英台今天有点郁闷,七夕节,他当然也和他的“情侣”一起在杭州的地面上逛街,可是身边没有观众,她的演出自然也就毫无意义,林青山今天自从昨日一别,然后就没见到过他,不过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知道他现在在干嘛,祝英台心里也有一股无名火一直压不下去,可到了中午就不一样了,他在杭州的街头上偶遇了正在逛街马文才,两人三言两语就说到酒楼里去了,然后祝英台才知道马文才也是闲来无事,所以专程出来找地方吃饭的,两人在饭桌上交谈甚欢,

马文才:“英台,在街上看见你时,见你眉头紧锁,似有不快之事,有佳人相伴,还有何难事令你如此介怀?”,

祝英台:“没什么没什么,就是觉得今天的杭州城太太拥挤了,刚上街一会儿就没了兴致”,

马文才:“平时你出门都有林兄相伴身旁,身边的一切烦恼也必然会被他尽数裆下,你虽然不是第一次来杭州,但今天是你第一次独自一人来杭州”,

祝英台:“你别提他了,想起他我就冒火,给我讲那些事情吓我,害得我每天晚上都要做噩梦,白天也浑浑噩噩的,根本无心学习”,

马文才:“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这个心结恐怕只有林兄才能解开”,

祝英台:“哎,开始我跟他认识的时候,他也跟你一样温文尔雅,看起来就是一个谦谦君子,之后我在路上承他照料,也想在书院有个伴,才想起跟他结拜为兄弟,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人,哎,交友不慎啊”,

马文才:“英台你此言差矣,林兄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样子,只是他在你身边多有克制,若是换做别人,他会对谁这么客气?”,

祝英台:“我有一个问题,他一直叫你马兄,你也一直叫他林兄,而你比他要大一岁,你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他呢?你可以叫他贤弟或者别的,你们这样每天相互称兄搞得我真的很头大”,

马文才:“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按照年龄,我却是不该称他为兄长,但是我和他同是兵家传人,在兵家排起辈分,我难以望其项背啊”,

祝英台:“你们相互之间都不认识,而且你们两家的上一辈或者上十几辈都八竿子打不着,你们这怎么排辈分?”,

马文才:“这个说来话长,往上说到头可以说到上古的神话时代,往近了说也是春秋的诸子百家时期,春秋时期是华夏一族在人之世的鼎盛时期,因为那时候除了各路诸侯,士大夫,还有平民组成的各个教门,其中以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为主,诸子百家与正常贵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正常贵族都是天生的贵胄,而诸子百家则主要由平民构成,在一个正常的门阀家族中,都是用血脉来论资排辈,而诸子百家中的人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人,相互之间没有血脉联系,所以就用师徒关系来排,开始的时间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都很清楚,到了后来,辈分一样乱了套,所以古人就用门派和家族的门主来定辈分,比如说,假如墨家的门主逝世,新任门主继位,那么这个新门主原本是孔夫子的晚辈,现在就成了同辈。他的弟子和孔夫子的第一代弟子又成了同辈,跟这个新门主同辈的墨家弟子也成了孔夫子的同辈,相应的,各路诸侯也和这些门派的门主保持同辈的身份,数百年前,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儒家,其他各家慢慢断了传承,但是诸子百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门主之位,有德者居之,谁的能力最为出众,谁的道德最为高尚,谁就是门主,现在看来,林兄在兵法上的造诣远胜于我,所以我肯定是林兄的晚辈,事实上,能与林兄平辈相称,我已不胜惶恐”,

祝英台:“我怎么不知道诸子百家还有这样的传统?”,

马文才微微一笑:“因为这些传统不利于君王统治,按理来说,君权只能由天授,而且君主只能称王,皇和帝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禁忌,上古的三皇五帝实际上都是人王,皇和帝是世人对他们功绩的肯定,若是按照原来的规矩来,始皇帝是不能称王的,而且不能实行郡县制,只能分封,还有就是,君主和诸侯的地位实际上之比那些门派的门主高一阶,他们之间的差距只有一个天授君权”,

祝英台:“什么?有这样的事?”,

马文才:“是不是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哪怕出身贫贱,只要才能品德出众,就能成为仅次于君王的圣人”,

祝英台:“你说的这些我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

马文才:“这些也是我爹给我说的,而且不光我爹知道,那些传自上古的世家和门派中应该都有典籍记载”,

祝英台:“你是说林兄的家族也传自上古?”,

马文才:“可能不光是家族,还有教门”,

祝英台:“如你所说,林兄的出身这么好,那他的学识为什么会差成这个样子?”,

马文才:“秦一统天下之后,不但统一了原七国的国土,还统一了文字和语言,数百年之后的今天,各地的方言仍有天壤之别,你能指望文字完全得到统一?”,

祝英台:“你说的有道理,林兄平时讲话听起来绝不像是不识字的文盲,但是,如果真是这样,林兄的老家究竟有多闭塞?几百年还没融入正统”,

马文才:“呵呵,你确定我们现在走的是正统吗?”,

祝英台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盯着马文才,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