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一百四十二章-孙恩进攻杭州

迷雾之命运 第一百四十二章-孙恩进攻杭州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早上,将步枪组装完毕之后,两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第一个是孙恩竟然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前天早晨对杭州地区发动了战争,第一波交手中,即便官府一边早有准备,但是还是吃了一个先后手的亏,第一波两线失守,消息往外传递的时候,孙恩一边正在蓄势发动第二波攻势,看来杭州地区的人这个中秋节会很难过,这个消息对林青山关系不大,第二个消息,是一个好消息,工坊那边说林青山设计的战车也已经制作成功,林青山权衡了一下,两个项目同样重要,但是投石器还差一点时间才能做完,

火yao枪这个东西只能让林小青她们知道,而两样战车试验则必须要十几个人帮忙,所以林青山选择先把战车的事情放一放,等下午投石器也好了之后再一起拉去实验,有了昨天的铺垫,今天两女的发挥还可以,林青山让她们趴在地上用支架每人打了十几颗,起来的时候两女都拼命的揉肩,看起来即便减少了弹药的用量,后坐力这个问题依旧没有改善,经过上午的测试,这次步枪被着重改善的弹道终于不负所望,至少在林青山测试的六十多颗子弹里发挥非常稳定,子弹的威力也跟林青山预计的差不多,在一百二十米的距离上,五毫米厚的重甲被打成了筛子,即便在一百七十米的距离上弹道依旧没有明显的偏差,威力依旧也能打穿五毫米厚的重甲,按照这个结果来看,弹药的口径和装药量还是有减配的空间,但是林青山放弃了进一步的改进,威力大点就大点,特殊时候,也能仗着威力大,射程远,在四五百米的距离上摸个奖,多支步枪齐射也能起到不俗的火力压制效果,经过一个上午的测试,林青山认为这把步枪已经到达第一代制式步枪的标准,之后只要回去再加个散热片延长一下枪管的极限使用时间就行了,林青山也顺便试验了他随手制作的消yi

器,表现十分良好,甚至都不用再进行大幅度改进,毕竟这个消yi

器的指标也不高,把声音减到两根铁管相互碰撞时的声响就行了,冷兵器战场上的噪音并不逊色与中烈度的热武器战争,现在也发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把枪的后坐力对于林青山来说并不算大,不会影响一秒一发的标准射速,但是对于林小青和林小倩来说,后坐力大得有点不能接受,所以回去之后还要为她们量身定制一款减配版的步枪,下午林青山带着林小青和林小倩,赵世安,丁本昌等一大波人来到了距离林家庄十公里之外的一处草场,林家庄附近的地形就决定了这附近不可能会有多好的练马场,这个地方也是林青山挑了好久才定下来的,这个的河谷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下面的平地是常年的水流冲积形成的,但是即便如此,地面大多是不超过十度的小坡,这个河谷面积比尼山书院的练马场略小,但是有一个尼山练马场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这里有一条沿着河谷的环山跑道,这个跑道曲曲折折的总长度约三十公里,路上即便有不平的地方也被林青山下令填起来了,为了测试这个标准射程七百米的大玩具,附近也只有这个地方,即便这个练马场的最大长度还不到五百米,其实林青山带上林小青和林小倩她们两个来纯粹就是来看热闹的,这项测试是个力气活,她们帮不上什么忙,弓弩战车展开占地足有三十平米,为了同时发射十二倍的床弩箭矢,需要的弹力绝对不是普通的床弩可以提供的,即便追加数量也不行,因为现在的条件很难保持十几根弓弦同步工作,林青山也不想用过于复杂的机械结构,从而提高使用和维护难度,所以林青山选择加大弓臂的长度和直径,简单的来说就是把一台床弩放大了七八倍,这个工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一个技术难点,那就是想要做出长度超过十米的弓臂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把多个弓臂拼接在一起,这种拼接可不简单是把几个弓臂绑在一起就完事了,这样做就算抛开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几个关键参数,有效功率也绝对不会超过总功率十分之一,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射程不可能超过三百米,这个距离已经是轻型投石器和重弩的攻击距离了,这样做完全起不到火力压制的效果,还不如单发床弩点射来得实在,其实林青山也没办法用当代的工艺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后工业时代穿越而来的林青山知道除了复合弓还有弹簧弓和滑轮弓两种高科技,不得不说,古代的科技水平与现代的差距最主要就体现在弹簧上,古代不是没有弹簧,但是用处太过单一,也没人重视,在林青山手里,各种款式大小的弹簧都被玩出了花,最显著的应用其实并非在战车上,而是在投石器,投石器前面的档杆和后面的发力底座用上弹簧之后,对于精度和初速的提升简直不要太大,这也是林青山的投石器精度这么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个弓臂八个小弓臂组成,每个弓臂的连接处,各种减震和助力用的弹簧组成了各个关节之间的支点,即便在工坊就看见过试装完毕之后的大床弩,但是当时所有人对这么大床弩的实用性抱有很大的怀疑,他们在做梦的时候都没有梦见过这种高科技,

箭匣装满之后,六人合力把大弩拉开,完全展开后的床弩支架高度都达到了四米,底座展开的支架也有五米长,名副其实的重武器,根本无法机动作战,只能作为支点火力,林青山满怀心思的用绳索击发了第一轮,一个满弓,三段击发,分别射出三轮箭矢,第一次测试圆满完成,由于场地太小,三轮箭矢都牢牢的钉在了山坡上,但是这样却产生了另一个彩蛋,这样对观察弹药散布面积十分有利,经过观察,三轮箭矢,林青山目测超过三十支都命中了五百米外直径小于五十米的目标,这个散布效果令林青山相当满意,坡度约为六十度的山坡对于这种散布型的武器是天然的良靶,虽然测试结果会与实际效果产生偏差,但是影响不大,林青山正在满意的点头,其余众人被于这样的结果惊呆了,这种高科技足以扭转所有战局,乍一看这种武器规模太大,太不灵活,但是横向对比一个三十六台床弩组成的集群,这规模起码缩小了五倍,看着惊呆了的众人,林青山再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第一次差不多,然后林青山又展开了改进型的投石器,这个投石器跟弓弩战车的改进方向都是一样的,就是往大里做,只是投石器展开是纵向的,弓弩战车是横向的,其实想要投石器的弹道跟火yao枪一样,把蓄力弹道做长就行了,改进型的投石器蓄力弹道相比起大型投石器都提三倍,抛物线长度达到了二十二米,这种长度的蓄力弹道对于一千米之外的目标都能保持足够的精度,第二个改进的地方是弹筐,这是对投石器精度影响最大的地方,要是被投射出去的时候受到哪怕一丁点磕碰,都能让弹道偏差三四度,这个误差到达终点的时候就表现为直径一百米的弹着点,这个误差还是随着碰撞程度的加剧而加大,很多个石头要是放置在一起,被投射出去的时候受力不均,磕磕碰碰是再说难免的,所以林青山改良的方式就是一个弹丸一个坑,保证在投射出去的时候相互之间保持距离,当然,射程还是根据重量决定的,林青山第一次测试之后,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五百米的距离上精度依旧保持在五十米之内,林青山测试一次之后就把这两台机器交给了赵世安他们,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两台机器的具体使用流程,然后林青山和林小倩就坐在一边旁观,林青山虽然很满意这弓弩战车的威力,但是同样心惊这巨大的消耗,二十台战车一次齐射共计七百二十支箭矢,相当于十辆战车的标准运载量,相当于一亩十年树林的总木材产量,但是让林青山内心稍慰的是古代缺粮,缺金属,各种缺,但是就是不缺土地和树,就林家庄附近的数十万亩森林,足够支撑一个长达三年的战争,而且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这一车一车的箭矢往前线运是不现实的,还不如原地自力更生,傍晚时分,众人收起了两座重武器回到林家庄,即便今天的试验圆满完成,但是仍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机械臂的强度溢出严重,可以适量减配,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整个林家庄都在吃月饼,而林青山的桌子上,也摆下了不下十种月饼,赵幽兰今天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因为林青山这两天出去都只把她一个人扔在了家里,吃过晚饭之后时间还早,林青山带着没吃完的月饼去拜访了蒋易,蒋易见林青山到来也没有意外,因为这两天他能看出来林青山太忙了,根本没空来见他,工坊的情况他一直了如指掌,他也能大概估计到林青山要做的事情恐怕已经进入尾声了,林青山来了也没有废话,直接给他详细说了这两天的事,当然,火yao枪还是保密的,蒋易凝重的说道:“在工坊我看见过那两个机械,用多段弓臂拼接成一个大弓臂,以此来增加弹力,是个好办法,但是两个弓臂的连接处我并未见你常见的强力连接,而是用曲轴来连接,这种做法倒是少见,现在听你说那大弓能射五百步,我倒是对那大弓起了好奇心,明天再去试验可否让我一观?”,

林青山:“当然可以,我还指望蒋先生帮忙改进一二呢”,

蒋易:“改进?若是如你今日所说能将十二支床弩箭矢射出五百步,若再想改进,恐怕不太容易啊”,

林青山:“容不容易明日一看便知,我相信以蒋先生的眼力,定能一眼看出改进的方向”,

蒋易:“我能看得出来你那台大弓的关键就在几个弓臂的连接处,那曲轴既然是你精心设计的,改进的空间恐怕不会太大”,

林青山:“先生好眼力,所以我说的改进,差不多就是按照这个原型重新做一个”,

蒋易:“你既有心让我重做,为何不让我跟你一起做这第一期的工程”,

林青山:“哎,先生虽然大才,但是对于沙场之事,我恐怕比你了解得要多一些,有些东西不是纸面上的东西好就一定好,除了主要的射程和威力,可靠性和易操作性同样必不可少,有时候为了便于维修和可靠性,需要适当的牺牲一些射速,威力,甚至射程为代价,所以框架必须我来定,打个比方,假如这个大弓的射程是五百步,但是敌人的骑兵在一千步外向我军冲锋,四十个呼吸的时间就能冲到我军脸上,而且如果真的遇到埋伏,发现敌军的距离可能还会缩短,如果敌军接近到一百步,进入了敌军弓弩的射程,那就晚了,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要在二十个呼吸之间把武器展开作战,在敌军接近到三百步的范围之外射出第一轮”,

蒋易:“有道理,对于行军打仗,我确实一窍不通”,

林青山:“诶,先生说自己对兵法一窍不通那就太言重了,只不过缺少经验而已”,

蒋易:“没有经验等同于纸上谈兵,误国误事,害人害己”,

林青山:“今天就说到这儿吧,我今夜原本就是来请蒋先生出马帮忙改进一些这两台大弩,既然蒋先生同样有兴趣,明日我就去忙别的事去了,练马场的事,我会吩咐他们协助先生,告辞,这月饼好吃的很,明天也可以带上当干粮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