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一百八十七章-谢安宴请蒋琬与谢柱

迷雾之命运 第一百八十七章-谢安宴请蒋琬与谢柱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天之后的王家,王彪之盯着桌子上的一张请帖,表情极为凝重:“孩子们啊,这谢安神通大的很,估计已经猜到了你们的身份,指名道姓的邀请你们,谢安这里跟恒玄他们不一样,他跟蒋先生不熟,要是他也把宴席摆到王府于理不合,所以这顿饭我没法帮你们推”,

坐在下面的谢柱闻言流露出一个不厌其烦的表情,蒋琬则一脸绝望之色:“叔叔,他不会真的也把宴席摆到王府里来吧”。

王彪之:“原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是此事已有恒玄,韩立在先,谢安他走个后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你们不用怀疑,谢安绝对有这个胆识”,

蒋琬:“好吧!”,

王彪之:“你们别不用气恼,谢安能文能武,机关术当然比不上你们,但他所长的文学行政也到了极高深的境界,你们相互交流交流也有好处”,谢柱从头到尾都没说一句话,蒋琬只得无奈的答应了。几天之后,王彪之带着一大波人去了谢安府上做客,谢安本来还是规规矩矩的称王彪之为王丞相,但是王彪之开口就是一个亲家,随后谢安也只得附和,

宴席上,谢安对蒋琬和谢柱问道:“两位贤侄,令尊大人对两位可是记挂的紧,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你们难道不回去探望探望?”,

王彪之闻言微微一惊,他虽然知道谢安这十有**是在诈他们的话,但是谢安话里说的有模有样的,王彪之也不得不提起了一些警惕:“亲家,你说这话?莫不是蒋先生到过谢府?”,

谢安笑着点头道:“是啊,蒋先生当日登门寻人,可我并不知道两位贤侄就在王府,蒋先生在我谢府逗留了两月便淡然离去,可惜啊!未能与蒋先生深交,实乃人生一大憾事,不知日后是否还有缘分”,

王彪之笑眯眯的问道:“竟有这等事?我们王家跟蒋先生可是世交,他到了建康竟然不到我王府来做做,莫不是我王家门人平日里行事乖张,有何得罪之处?”,

谢安摆摆手道:“这个我也问过,蒋先生只是说多年不见,不想登门打扰”,

王彪之:“这。。。。蒋先生这是哪里的话,他能来我王府做客,我王府必定蓬荜生辉,哪有打扰的道理?”,

谢安:“蒋先生乃世外高人,来到建康只为寻人,不想涉世太深,只是那日路过我谢府门外,见我谢府新修的楼阁工艺粗俗不堪,难以入眼,这才登门指点,否则我恐怕也无缘得见其仙容啊”,

王彪之:“额,是这样?那你可是蒋先生的去向?”,

谢安:“蒋先生离去之时,只说游世日久当归,当日我想蒋先生可能寻人无果回家去了,但是日前,此事又有了眉目”,

王彪之:“额,说来听听?”,蒋琬和谢柱听到这里,感觉云里雾里的,完全听不懂谢安和王彪之在说什么,只是他们在暗自吃惊,蒋易竟然一路追来了建康,只是选错了门庭,谢安拍了拍手,随即便有许多丫鬟捧着许多工程图画来到桌子四周,谢安起身走到一处阁楼施工图前说道:“你们看,这便是蒋先生为我谢府新添的阁楼”,这副工程图颇具现代化风格,乍一看科技感十足,古代可没有铅笔,全靠墨斗笔一笔一划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容不得丝毫失误,因为墨水很快就会侵入草纸,没法用橡皮擦拭,要是一笔失误,前功尽弃,必须推倒重来,这一点条件就限制了古代的图纸不可能画的太复杂,因为成品率太低了,所以所以铅笔和橡皮在古代就像打火机一样是个黑科技一般的存在,铅笔的发明并不难,橡皮难度有点大,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灵感,在看见橡皮以前,很少有人会想到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擦拭掉笔迹,而且在不重视工业的古代,橡皮这个发明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这副工程图上各种笔画总数不低于五千条,这么复杂的图纸一气呵成是个什么概念?十年的功底才能有不超过四成的成功率,二十年的功底成功率才能超过七成,然后谢安走到林青山的那边轻刀的总览图前,指着这幅图说道:“这把刀是我在杭州捡到的,我本来打算看看便还给林青山,但是总听张翰在我耳边说这把刀如何神奇,便交给工匠拆开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你们看,这把刀外表看着只是造型奇特,可内中乾坤如图所示,我从未见过这么复杂的制式武器”,

蒋琬无头无脑的说了一句:“这很复杂吗?”,

谢安对蒋琬摆手道:“这把刀对你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这可是制式武器,不但需要制作精良,还要设计精巧的工艺流程,减小制造难度,这把刀我门下最顶尖的工匠断言三名顶尖的工匠需十日之功才能做成一把,但实际上林家庄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制造了近两百把,而且在这段时间之内,轻甲,重铠甲,***,各种武器也在大量制造,这就是奇事一件了,这些东西都是从林家庄的工坊里造出来的,林家庄的工坊占地只有数亩,相当于现在我们身在的这个院子,两个院子的大小,工匠加上打杂的才堪堪百十人,你们说这怪不怪?”,

王彪之疑惑地的问道:“所以呢?你在怀疑什么?”,

谢安:“我曾在一本杂记上看到过这么一件奇事,说是在瀑布前建造一个水车,然后用一根轴承将动力传递到一组机械中,经过一番复杂的运转,便可驱动一柄巨锤有规律的重复重击,以此来模拟人力挥锤,在那本书上只是重点描述了这组机械如何省力,但那个故事的末尾附了这么一句话,重锤循环往复,不知疲倦,每次砸下均着力于一点,精准胜人十倍”,

王彪之闻言摆手称赞道:“好,亲家好记性,好悟性,竟能从一本小小的杂记上看出这许多门道”,

谢安:“呵呵,不值一提,若不是林青山的这柄轻刀,打死我也想不到机关术与炼器一道竟然还有这么紧密的关联”,

王彪之:“是啊,林青山的机关术可是一绝,但是,这跟蒋先生的行踪有何关系呢?”,

谢安:“你们仔细看看这几幅图,这设计风格磅礴大气,线条工整匀称,竟有殊途同归之意,林青山机关术的底子不错,脑子够灵活,在卫国战争期间,各种的花式机关武器把敌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林青山的武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简单实用,可是他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机关术方面的造诣不深,也许是他年岁不够,亦或者是他小时候没有好好跟长辈学习,不能领悟机关术的精要,若是说林青山能设计出如此精良的武器,说实话,我是不怎么信的,现在的林家庄多了一个姓蒋的大师,这个人一到林家庄,便被奉为上宾,到现在已经陆续接手了林家庄的诸多事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工坊和宝库,原来这两个地方可都分属在林青山和林小倩手下,林家庄的宝库里有什么奇珍异宝没人知道,但是林家庄的工坊是个什么地方亲家你心里有数,林青山将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了一个外人?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王彪之低头沉思道:“会不会是巧合?”,

谢安:“不排除这个可能的,但是更巧的是这位大师也姓蒋,蒋姓也是一个大姓,但是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蒋姓之下出过一个机关术大成的大师”,

王彪之点头道:“这么说来,十有**就是蒋先生了”,

谢安:“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上次去林家庄没注意,回来之后蒋先生的大名才传开,可惜啊”,

谢安说完便坐回到自己的席位上,谢柱这是冷不丁的开口问道:“多谢谢丞相告知师父的下落,小侄感激不尽,今天谢丞相请我等前来,就是为了告知我们这件事吗?”,

谢安摆手道:“此乃其一,其二,我真的很想知道,如何使用机关术才能制造出这么精良的武器,听闻两位贤侄机关术造诣不低,又是大师之后,所以今天请你们前来也有咨询之意,明年北伐在即,林家庄现在已经派不出一兵一卒,只能借些许武器出来助力北伐,但是几千件武器撑不起整个大局,所以我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建一座机关工坊,以便源源不断供给军需,若是此事能成,北伐大业起码能增加两成的胜算”,

谢柱闻言将目光转向王彪之,王彪之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谢柱便转头对谢安徐徐道来:“这套机关想要建立起来着实要费一番心血,而且用处能有多大全靠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高瞻远瞩,首先便是工坊的选址,必须要靠近瀑布或者河流,用水车为整套机关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若是不用水力,用人力,畜力,风力也能替代,但是用起来效果比水力差很多,无论是稳定性还是持久性,之后便是一整套的机关锤,若要锻造出这么复杂的兵器,起码要用到五把大小不一的机关锤,机关锤建立起来之后还需要一套夹具,夹具起到的作用相当于半个模具,起到固定半成品的作用,最后一点,模具,想要造出任何一件兵器,这件磨具的用料和做工精细程度必须要比兵器本身好一倍以上,不然在兵器铸造的过程中其容易发生细微的形变,这点细微的形变对普通的刀剑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于这种由多组材料组合锻造的兵器来说非常致命,不同材料之间契合度也有所不同,稍加波折,便会使两种材料势同水火,各位想必也是兵器方面的行家,这样的兵器是个什么品质大家肯定心里有数,还有一点,就是这一整套的机械装置只能制造同一种武器,若是兵器样式和材质需要更新,那这一整套的装置便会沦为废品,必须根据工艺流程重新设计机械装置”,

谢安听完点头道:“嗯,不愧是行家,言之有理”,

谢玄轻飘飘的问道:“我看未必吧,林家军的制式武器琳琅满目,而且各种武器交替制造,根本就没有停过,照你的意思,林家庄那么点地方的工坊内同时保留了几十套机械装置?我去林家庄的工坊看过,里面空旷得很,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么多机械装置”,

谢柱反驳道:“里面空旷就对了,这种机械装置每一套都是无价之宝,林青山岂会轻易示人?你们去工坊的时候可曾见到工坊里在大批量制造武器?”,

一语惊醒梦中人,还真是这么回事,谢玄和谢安去工坊的时候,工坊里同时制造的只有几幅铠甲和两台投石器,一台车载重弩,那时工坊里还有大批的工人闲置,那空出来的地方原本肯定放置了一些别的东西,那些东西才是工坊的核心,他们上次去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林家庄的工坊在运河的源头,运河源头的地方有一台水车运转,并用一根木棍轴承连接到工坊,谢柱连动力装置都言中了,看来这两个人真的如谢安所说,即便年纪轻轻,但是机关术造诣已然不浅,随后这场宴会竟然成了一场学术交流会,谢柱和蒋琬成了主角,谢安和谢玄积极求教,俨然成了他们的学生,王彪之和王献之则在旁边打着开销,化解尴尬,王彪之并没有阻止谢安的探查,似乎料定谢安问不出个所以然,谢安说的话是怎么回事王彪之心里早就有数了,甚至都不需要再去调查求证,事情一定是这样的:蒋易尾随谢柱和蒋琬来到建康,或许是不知道蒋琬二人到底进了那个府邸,蒋易便找了一个不熟的谢家安身,他这么做只是为了低调隐藏身份,结果很尴尬,他隐藏身份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整天在谢府主事建造什么楼阁,他在建康人生地不熟,若不出门亲自去调查对外面的事根本一无所知,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他自己的事就决定了蒋易不可能长久的呆在谢家,后来林家军再度在西南战役中大显神威,蒋易便离开建康想去林家庄看看,但是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的身份竟然这么快便被林青山识破,也有可能是他主动告诉林青山给的,但是林青山本身就以机关术见长,造诣高度虽然不能超过蒋易,但是想要看出蒋易的深浅还是很容易的,就算林青山并不知道蒋易的身份,察觉到蒋易在机关术方面的造诣之后便将蒋易奉为上宾也是理所应当的,紧接着谢安到了林家庄再此见到蒋易,此时蒋易已是林家庄的上宾,能被林青山奉为上宾岂是等闲之辈,但是谢安此时才知道蒋易的本事已经为时已晚,只能回到谢府叹息痛失大才,谢安后面说的话纯粹就是胡扯了,林青山这种轻刀的制造时间在四月以前,但是蒋易是五月份才去到林家庄的,这一点谢安不可能不知道,硬把这把轻刀往蒋易身上扯只是为了制造话题,从谢柱和蒋琬口里套话,之后向谢柱他们请教机关术才是主要目的,王彪之没有从中作梗想法也很简单,他知道谢安博学多才,智绝天下,但是机关术这一道比武艺还难精通,没有大师指导,十年之内休想大成,谢柱和蒋琬两人自己也才半罐水,真能把谢安教出师那才是活见鬼,王彪之看谢安又一脸道貌岸然的来算计这两个小朋友,心里不禁觉得好笑,他至少有十年没见过谢安这副嘴脸了吧,自从官路走上正轨之后,尤其是恒温死后,谢安就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好似行走在尘世间的圣人,说实话,王彪之很怀念十多年前跟谢安勾心斗角的那些岁月,让谢安跟谢柱他们多聊聊蒋易的事情也好,之前哪怕王彪之已经跟他们明言蒋易与他么王家有旧,且关系匪浅,但是谢柱一直不愿意相信,对王彪之一直抱有戒心,他跟蒋琬似乎是背着蒋易跑出来的,对蒋易那边的事情一句都不想提起,每次问道,或沉默不言或岔开话题,这次他们知道蒋易的下落之后,估计能跟王彪之多说说蒋易的生平,王家跟蒋易代表的墨家确实有很深的渊源,但是说蒋易跟王家有旧纯粹就是在胡扯,蒋易从来没有跟王家有过半点交集,甚至蒋易都见得来过建康,王彪之第一次听说蒋易这个名字是他哥哥王羲之告诉他的,王羲之当年告诉他墨家现在式微,到上一任门主手里已经只剩了墨家门主一个人,后来几大家族的主事人碰面之后王羲之知道墨家已经有了一名传人这才内心稍安,若是天下再无大变,起码蒋易又可以把墨家的传承再续五十年,王彪之临终前告诉了王彪之很多事,王彪之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知道了王家与恒家,柳家,韩家,墨家,阴阳家这些上古家族门阀的渊源,王羲之死前再三叮嘱王彪之,今生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蒋易一面,看看能不能劝他将墨家的传承再传一代,谁能想到,一代书圣王羲之临死之际,遗言所述,对自身所生所长的王家,精研一生的书法,跪在塌前的子孙不过寥寥数言,所述更多是一些从未见过的人和事,王彪之当时也很不理解,但是当他见到蒋琬的时候,竟有一种无法言明的喜悦涌上心头,就像久违的亲情,这种感觉只是在他两个孩子出生不久的时候才有过,随着子嗣慢慢长大,父子之间也多了许多隔阂,这没有办法,地位到了他这个份上,连对自己的相扶数十年的枕边人都要保持一丝戒备,更别说野心越来越大的孩子。

快要散席的时候,谢安尝试着请谢柱帮忙建造一套机关锤用于仿造林青山的***,王彪之托口谢柱已经答应先帮王家建一个工坊,谢家的事情以后再说,谢安对此本来就没抱有任何期望,区别在于不问绝对没可能,问了便有一丝丝的可能,不久之后,林青山便听到了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消息,王彪之和谢安几乎同时广发布告,招募精通机关术和铁艺,木艺的能工巧匠,两家开出的条件都十分丰厚,天下的工匠纷纷闻风而动,前往建康应试,若是真的有幸被王家和谢家这种豪门大族收入麾下,荣华富贵不见得会有,但是起码能混个丰衣足食,除了丰衣足食之外,别的好处就一言难尽的,上古世家千年的文化传承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紧接着,或许是荆州离林家庄要远很多,消息要延迟个两三天,龙亢桓家也出了一份几乎一样的告示,恒家在西北一家独大,没有竞争者,看来荆州周围八州之地的能工巧匠将会尽数归于恒家麾下,恒家自恒温之后,渐渐有了衰落的迹象,其实这也谈不上什么衰弱,恒家在荆州崛起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又能有多么深厚的底蕴呢?西北八州之地尽归恒家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种恒家标准称谓应该是利益共同体,恒家实际上连一个荆州都无法彻底掌控,原因很复杂,最大的原因就是荆州本身就是卧虎藏龙之地,荆州自古便是豪门林立,三国乱世期间,卧龙凤雏,徐庶,黄忠,魏延都出自荆州,这种地方即便有恒温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始终无法改变荆州群雄并列的局面,荆州之外的地方说不得比荆州的局势还要好一些,纵然恒家在这些地方的势力不深,但本身贫瘠苦寒之地也不会存在有什么强大的世家门阀,这些地方的士族也都只是一些小家族,除非这些家族联起手来,否则无法对恒家构成任何威胁,这些小世家平日里为了几亩田地,几个佃户的琐事明里暗里刀光血影的事情都没少发生,想让他们齐心协力来办什么大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除非有了共同的目标,这个共同的目标只有可能是两个,一个是荣华富贵,还有一个是入侵的战祸,恒温正是在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统一了西北八州之地,一方面,北方的战祸临近,另一方面,恒温向他们承诺荣华富贵和安定,代价是他们必须向恒温臣服和每年上缴一些无伤大雅的岁贡,恒家现如今手里的王牌只有手里的军队,但是这只军队还要靠其他小家族的上供养活,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遇到有些事情,即便是脾气火爆的恒玄也只能轻声细语的跟他们慢慢商量,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温留下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开始逐一浮现,掌兵的异姓武将,恒家内部的权利倾轧,荆州内部士族的结党,这次的半工业化改革又是一个机会,若是恒家能借此机会发展出像林家庄一样的工业体系和一只忠心耿耿且战力爆表的林家军,便有机会重新恢复到恒温时期恒家所掌握的权势,即便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能让恒家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总之就是好处多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