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二十章-疾风岭的危局-推荐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二十章-疾风岭的危局-推荐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久之后,万玄风再次来到尼山书院,而且要借山长的地盘请客,请客的对象就是林青山,林青山从赵世安传回来的战报中大概可以推算出万玄风的来意,赵世安在袭扰作战的时候帮了万玄风大忙,如果没有赵世安他们的袭扰,这波运粮大军至少还会损失两万石以上的军粮,长辈请客,林青山作为一个晚辈没有推辞的理由,这次还是原来的局面,马文才和祝英台也受邀到场,林青山这就纳闷了,万玄风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不过来了也好,免得桌子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万玄风举杯致谢:“远山,此番多谢你们林家军相助,不然,老夫可就要领下军令状了”,

林青山拱手说道:“先生那里的话,同力抗敌只是应尽的本分,倒是我跟马文才之前出的馊主意差点令万先生遇险,实在过意不去”,

万玄风摆了摆手;“你们出的主意没错,是我们执行出了问题,话说你们当时就没想到让我们多带点重武器吗?”,

林青山和马文才齐齐抱歉:“我们确实疏忽了!”,话虽这么说,但林青山心里可不服气,不知道马文才当时在想什么,林青山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这茬,因为敌军是重骑兵,带重武器应该是本能的第一反应,就算不给敌军设陷阱,正常行军也要做出这种应对措施,也就是说这属于军事常识一类,万玄风也考虑到这个情况了,五千多件重武器足以说明,但是拿这点东西去对付四千重骑兵,对方读书少就可以把他们不当人吗?就算不把他们当人,那四千匹大宛驹汗血马也要给点面子吧!很明显,万玄风低估了对手,要是再多带五千把铁锤钢鞭之类的武器,敌军绝对不止伤亡这么点人,万玄风会来到尼山说明这一阶段的运粮任务已经完成了,谢安筹措的二十万石粮草估计还剩五万石,看着不少,但是如果依旧派出四万人的押运部队去运送这些粮草,估计这五万石也就只够运粮部队的一个单边,让谢安再凑凑,五万石粮食也还能凑出来,但是也只够运粮部队的一个来回,再往上估计就难了,至少短时间之内凑不了那么多,还有些别的招数,比如削减运粮部队的人数,或者增加畜力替代人力,亦或者运量部队只跑一个单边,然后就呆在前线不回来,这些手段都有极大的风险,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万玄风继续说道:“现在敌军选择与我军主力对峙,另派兵进攻大军西部,两天之内,西部被连下两城,幸好张翰及时赶回疾风岭力挽狂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林远山,西路大军现在的情况你大概知道了吧?”,

林青山:“知道的不多,赵统领他们现在正在跟敌军周旋,没有去打探前线的敌情,张翰自从去了中军,也就没有往林家庄写过信,所以西路军的情况我只是略有耳闻”,

马文才也摇头说道:“我们马家的人驻守在中部战区,离西路军较远,而且西路军的情况一日三变,我这边也没有确切的情报”,

万玄风皱着眉头说到:“现在西路军的情况很复杂,明面上张翰现在是西路军的总指挥,但是他威望不够,西路军诸将也不满他统帅西路,他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将该有的风度,黄石岗和鸡冠岭陷落就是例子,情势那么危急也不肯派援军接应他们,疾风岭在受到敌军攻击之后,张翰感到难以为继才向各处据点求援,但是在部署中仍然没有救援剩下两个前军据点的方案,只是空口叫他们坚守,他们即将断粮,被敌军重重围困,拿什么坚守?而且张翰先前没有对敌军的进攻做任何有效应对,直到他驻军的疾风岭遭到敌军猛攻之后才向其他部队求援,真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在他的新部署中,将西路军的所有部队汇集在三个要塞上,其余的小据点全部放弃,如果真的按照他的部署去办,西路军所有部队汇集在三个据点之后,让出大片占领区就等于西路军已经被攻破,大军的左翼危如累卵”,

马文才半信半疑的说道:“张将军为人忠厚,不像是会挟私报复的人啊?”,

万玄风:“挟私报复倒还不至于,只是他们不齐心导致敌军有机可乘,西路军若是战败必定会动摇北伐的根本,若是西路军的情况再继续恶化,我们将不得不退回原来的战线了,大半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林青山问道:“万先生,这些话你听谁说的?”,

万玄风:“余家和付家的两个少将军”,

林青山:“就是差点被消灭的那两个?”,

万玄风听出了林青山话里的恶意,但是依旧回答道:“是!”,

万玄风:“据我所知,他们的黄石岗和鸡冠岭陷落之时,张翰前一天才从中军离开,算算日程,他们营寨被攻破的时候张翰应该还没有回到疾风岭,怎么派兵救他们?”,

万玄风:“他们派人到疾风岭求援,但是副将史廷玉声称派不出援军,而且张翰临走前令他们死守疾风岭,绝不可轻易调动”,

林青山:“张翰手下一共就三千人,精兵满打满算就一千,带了五百去中军,借了三百给赵统领,重武器大部分还被张翰带走了,疾风岭还能派出什么援军?”,“这?”,万玄风闻言陷入沉默。好一会儿才反问道:“你对西路军的情况比我清楚啊!”,

林青山:“这个谈不上,张翰借给赵统领三百精兵的事恐怕只有少数人知道,毕竟若是疾风岭兵力空虚的消息传出去,敌军可能就不会等两天才进攻疾风岭了”,

万玄风:“确实,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是我大意了!那,依你之见,张翰为何回到疾风岭时不收缩兵力,然后疾风岭受到猛攻之后却过度收缩防线?”,

林青山:“目前来说,他的这个决定应该是正确的,疾风岭的位置虽然堵不住敌军东进,但是可以作为后方据点对敌军发动袭扰甚至合围,一开始张翰可能没想到敌军会集中兵力来攻打疾风岭,所以才没有向其他部队求援,当疾风岭受到猛攻之后,结合之前的战例,张翰可以判断西路的敌军统帅擅长集中兵力攻击,如果敌军继续延续这种攻势,分散在其他地区的小据点必定会被一 一攻破,疾风岭位置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失守,张翰调兵去疾风岭,增加疾风岭的兵力是很正常的部署,而其他两个据点,存在的意义其实不大,主要是怕他们被歼灭,集中在一起的话,敌军想集中兵力一口吃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要给张翰腾挪的时间,他从疾风岭过去救援也来得及,要是像之前那样,消息还没传到张翰耳朵里就战败了,张翰即便想救他们也没辙”,

万玄风:“有道理,那剩下那两个被围困的据点怎么办?”,

林青山:“目前来说他们应该是安全的,四个进军通道被攻破了两个,再去攻破其他两个就没多大意义了,攻坚战除非一气呵成,打防守方一个措手不及,不然战损一定会超过一比二,如果战损真的能打成这样,您认为还有必要去救他们吗?”,林青山说的话很残酷,但是这就是现实,他们现在有着防守方的优势可以打出一比二以上的战损,如果从山上下来,很有可能被打成二比一,两相比较,高低立判,

万玄风:“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把所有兵力集中在疾风岭?这样对于确保大军的侧翼安全岂不是更加有效”,

林青山:“西部战区的其他地方虽然不重要,但是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出去总归不好,疾风岭有一万人镇守也够了,外面保持两个据点也能增大敌人的攻击面和防御面,据点之间互为外援也不失为上策”,林青山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胡扯,但是仔细思考一番,也有几分道理,林家庄跟张翰私交甚密,林家兄弟也不是什么忠义公正的正面人物,拉偏架很正常,余家和付家的那两个人兵败当然要往张翰身上甩锅,这也很正常,双方的话可信度都不高,万玄风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深究显然意义不大,所以他现在也不绕圈子了:“谢玄与诸将在中军合议,决定让张翰收缩防御,全力防守疾风岭,其余地方可以暂时放弃,中军的安全才是第一位,一个月之后,无论胜败,大军的去向都会有结果,如果张翰将兵力全部集中在疾风岭,无论是反攻还是撤退都更加容易,这一点已经跟张翰说清楚了,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回信说西部战区情况复杂,大军不宜集中在疾风岭,张翰是跟林青山起家的,林青山的兵法韬略没学到多少,敷衍上级这一手学得炉火纯青,连个像样的借口都懒得编,你说说这又是何道理?”,

林青山不客气的回怼道:“万先生,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突然对张翰多了这么多成见,但是我必须告诉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张翰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合理的,没有任何问题,将西路军全部集中在疾风岭固然能有效保障中军的侧翼,但是西路军的操作难度就会成倍增加,万先生熟读兵法,不会不知道独木难支这个道理吧”,

万玄风:“依你之见,现在的仗该怎么打?”,

林青山:“现在中路和东路军都已成死局,只有西路的高山密林能创造无限可能,正手应该向西线增兵,向长安徐徐图之,即便被秦岭淮河所阻,也可以转向东面,横扫秦岭淮河以南的秦军”,

万玄风:“你有没有考虑过粮草供给?”,

林青山:“这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

万玄风:“淝水之战和西南战役都在我们的地面上打,有谢丞相总览大局,你们确实无需操心粮草供给,但是过了长江就是另一番光景,前些日子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若是大军过了淮河,这种例子只要发生两次就能断了前线二十万大军的生路,我承认你们林家军确实很能打,但是胡人也不是吃素了,历次北伐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无法歼灭敌军的精锐部队,无论我们收复多少失地,都会因为后勤补给被赶回江南,敌军若是不消极避战,与我军正面交锋,我们未必能取胜”,

林青山:“敌军消极避战,我们也可以慢慢磨啊,凭江南数亿亩良田难道还磨不过一群文盲?”,万玄风无言以对,林青山说的一点没错,但是这种慢慢磨过去起码要两代人以上的时间,敌军现在经历漫长的乱世之后,也在开始建立政权,一旦胡人中连续出现几个像苻坚这种的明主,北方国力民力恢复速度会远大于南方的增长量,而且江南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良马产区,南方战马的普遍素质要比北方的战马低一倍,敌军现在这种规模都能让晋军头痛不已,要是规模继续增长个两三倍,南方绝无半点胜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看起来这是一个死结,五千骑兵战斗力至少等于一万步兵,若是考虑到机动作战以及后勤补给,五千骑兵战斗力约等于两万步兵,战马吃得多,但是运粮的效率也比人力要高六倍以上,从林青山的角度来看的话,敌军大量培养骑兵就是给自己送给养的,

见局面僵住,山长连忙开解道:“远山呐,万兄是个急性子的人,若论领兵之才,比你跟你哥差远了,从战绩上就可以看出来,万兄的战绩比你们林家兄弟差太远,万兄这番带一万大军护送军粮都连连遭难,反观你们林家军,几十个人就消灭了敌军七八百匹战马,几乎相当于万兄他们两次大战的斩获,若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或许能创造出以零伤亡全歼敌军这支精锐部队的壮举,老夫现在也想听听你的高见,现在这个局势,该怎么做才能使大军脱险?”,

林青山:“办法只有一个,大军主力留下五万人阻击敌军的七万援军,然后十五万大军进攻徐州地区为陈将军解围,最后两路大军一起撤回上半年的战线,西路军暂时不用担心,张翰即便不敌也不会败得太快,待大军撤走之后,敌军进攻西路便失去了意义,张翰他们的防守同样失去了意义,届时,西路大军可进可退,只要给他们补给足够的粮草即可”,

裴夫子此时把话接了过去:“若是如此,中路岂不是就空出来了,那敌军的那支精锐骑兵怎么办,他们以千余人马的伤亡就使我军伤亡八千有余,战斗力何其恐怖,若是放他们北归,岂不是放虎归山?”,

林青山微微一笑:“这就是谢丞相的大略了,最初的时候,敌军三千人向我军后方奔袭,直指我军粮道,谢将军派五千精锐前去截击本来没什么错,可惜大败而归,当时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首选是继续派兵截击,确保后方粮道通畅,若是当时走了这一步,即便无功,也不会出错,第二个选择大家也知道了,放弃后方粮道,大军全线出击,准备决战徐州,这个选择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实际上这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一个选择,若是选择继续派兵截击,那应该派多少兵力去才合适呢?五千铁骑完败,或许有时运不济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敌军战斗力强悍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派兵去截击至少要两倍以上的骑兵,即六千以上,这是最低配置,但是敌军要是不跟我们打又怎么办?长江到大军前线纵横都有两百里以上,骑兵追骑兵能追出个什么结果?而且我们又不敢分兵,一旦兵力悬殊不大敌军就敢跟我们一战,我认为在双方兵力对等的情况下,敌军全歼我军三千铁骑,本身伤亡不会高于一千人马,就是这么个局面,以往北伐也有战例,敌军经常派精锐骑兵袭扰我军的后方或者粮道,我们也派兵去追过,可曾追出过好结果?大多数情况都是血亏,若是调重兵围剿,那符融的十五万大军又该如何应对?咱们再看第二个办法,我军中军前推,敌军肯定会去徐州围剿陈将军在城下的五万大军,敌军有徐州城作为依仗,也无惧我军强攻,这是敌军的如意算盘,倒是他们真的这么打我们也确实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总不至于大军压境攻城吧,可是到这个时候,我军又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转向西路,会同西路大军直击长安,但是走这步棋的话,陈将军的五万大军就真的有可能被歼灭,若是转向东面,解了陈将军之围,顺路一起退兵,秦军要么决战,要么放任他们退兵,只有这两个选择,放任他们退兵这个选项就不用深入研究了,咱们只看决战,陈将军以五万孤军在符融十五万大军的围困下坚守一个月丝毫不见颓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陈将军所部战斗力很强,因为徐州周围就是一个大平原,双方都没有地利,完完全全就拼硬实力,陈将军的府兵战斗力肯定没的说,关键是他手里还有四千辆战车,符融在合围陈将军所部之前,有过一次交战,这个你们记得吧,大捷,我军伤亡不到千人,歼灭敌军六千人马,这六千人马是前军骑兵,肯定是精锐,那么陈将军是如何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的呢?各路消息我都看过,大部分都在说陈将军和陈家军如何骁勇,但实际上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完全是个意外,因为敌军派骑兵冲向陈将军部队的时候,陈将军派一千辆战车与敌军对冲,骑兵跟战车对冲是个什么结果?战车一旦成群,就算敌军有十万铁骑,照样给他碾成肉酱,那场大捷就这么简单,从那之后,符融再也没有派大军进攻过,只是以深沟高垒慢慢缩小包围圈,但是这个办法见效奇慢,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将这些战车困死,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深沟高垒一旦挖起来,陈将军的部队就基本上不可能突围了,除非有外部援军,中军东进的战略可以完美的补上这一死角,说回决战,中军到现在为止也还有三千辆战车,符融敢在徐州城外的平原上跟谢玄的大军决战吗?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军想要退兵,符融是没有半点办法的,只能在边角上蹭一些战损,咱们再把话题说回敌军这支孤军,开始来的时候只有三千人,到后期一直添兵,半月之前达到四千的规模,符融以为这是正手,但实际上这是谢玄的高招,万先生你跟他们两度交手,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怎么样您心里有数,若是再辅以五千轻骑和一万步卒出现在大军阵前,我军如何应对?当敌军派了这么一支精锐部队来到我军后方之后,我军立马全军出击,直击敌军中军,事实证明敌军确实不敢应战,若是这支精锐重骑兵在正面战场敌军又当如何?数十万大军混战,我们有战车和重弩作为主要战斗力,但是敌军的弓箭手和骑兵威力同样巨大,若是一开始我们没有派那五千铁骑前来拦截,中军多了四千重骑兵,趁敌军撤退之时截杀敌军后方步卒和落单的小部队又当如何?当然,这个事情也没人能未卜先知到这一步,我们再说粮草,谢玄敢走这一步,手里起码有两个月的军粮储备,陈将军那边既然已经做好了被包围的打算,那他手里的军粮至少也有三个月的,西路军可能差一点才有两个月的储备,但是这场会战跟他们关系不多,所以多点少点没关系,谢丞相之所以急着运送八万石军粮去中军,就是想补平中军和陈将军部队的差距,使两军的行动能够保持同步,至于提前撤军这个选择,也没什么错,但是谢丞相还是不想轻易放敌军这支精锐部队回去,甚至自从他们孤军渗透过来之后,谢丞相就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只是苦于手里已然没有多余的精兵去执行,他一直在等战局出现新的变数,这一场会战就是这么回事,谢将军他还没这么好的大局观,肯定是谢丞相和王丞相在后面支招,谢丞相若是没有王家的鼎力支持,也拨不动这么大的盘面”,林青山这一长篇大论基本上把整个战局理清楚了,所谓的大军形式危急只是敌军吹出来的假象,即便敌军成功突破了疾风岭,中军只需早一步向徐州进军便可化解危局,这样一来,双方谁都没赢,打了大半年,战局又回到年初的模样,众人陷入了沉默,林青山见他们没了动静,便继续自顾自的胡吃海喝,

山长见林青山这副模样,笑着问道:“远山,瞧你这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已经有了更好的办法,是吗?”,

林青山诡异的一笑:“我确实不想让大军撤得这么快,大哥前几日给我写信,让我在书院放假之后,带兵去把敌军那支精锐部队收拾了”,

万玄风质疑的问道:“带兵?林家军倾巢而出还是去别的将军府借兵?”,“

林青山:当然是林家军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能去哪借兵?”,

万玄风:“你们林家庄现在还不到四千兵马,敌军现在还有三千余人,战马也有三千多”,

林青山:“才六千人马而已,不足为惧”,

万玄风:“好大的口气,那老夫回去给谢丞相进言,让他再想办法拖上一个月,届时,若是大军遭遇断粮之危,你将要为你这句话负全责”,

林青山:“没问题,运粮而已,小事一桩”,

万玄风:“好,老夫静候你的佳音”,散席之后,林青山果断开溜,这一次,马文才和祝英台也纷纷告辞,看来上次当职业听众的体验也不甚好,马文才追上林青山,竖起大拇指对他说道:“林兄好眼光,好谋略,一席话竟能拨开北伐前线持续半年之久的疑云,只是,之前你看出了这盘大棋却不告知我,有点不厚道啊”,

林青山:“你真以为这是我能看出来的?”,

马文才:“是林将军?”,

林青山:当然,就我们手里这点情报能分析出多大的战局?要不是谢丞相故意给他走漏风声,我估计他也看不了这么远”,

马文才:“原来是这样!”,

“林远山?”,后方传来清脆的呼喊声,久违的感觉,林青山立即转身以笑脸相迎:“英台,你上一次喊我名字是在半年以前了吧,有什么事啊?”,“我想知道张将军他为什么会违抗军令,不肯全力防守疾风岭”,祝英台问出这句话,把林青山和马文才都惊掉了下巴?祝英台能问出这么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不应该啊!林青山深吸一口气反问道:“你问这个干嘛?”,祝英台皱着眉头回答道:“我想知道万先生为何会对张将军有这么深的成见,我知道张将军不是那样的人”,林青山一听祝英台说出这么不讲理的话,反而心田大定,这才是祝英台的标准言论嘛!凡事凭感觉就行了,脑子什么的完全不需要,她往往会经过深思熟虑得出一个更加错误的结论,直觉的判断更加精准,林青山做出一个请的手势:“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而且不宜为外人所知,借一步说话”,祝英台知道林青山意有所指,转身看了一眼,然后跟林青山和马文才来到一个僻静的池塘边上,林青山先故作玄虚的眺望了四周,确定四下无人后才坐下对祝英台说起刚才没有说完的剧情,“这个事情有点复杂,起因是这样的,敌军派一只精兵突袭我军后方,我军派精兵强将前去拦截,结果大败而归,从明面上看起来才折损了八千多人,但是这四千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但训练有素,而且还装备精良,四千个重骑兵的装备价值至少五十万两,训练一个合格的重骑兵至少需要三年,这期间花费不会低于二十万两,算起来的话,这一波我军就损失了整整七十万两白银的部队,如果把这些钱拿去训练重步兵或者打造弓弩大概是多少呢?换算比例大概是这样的,人的铠甲算一份,马的铠甲算一份,马算一份,也就是说四千重骑兵等于一万两千个重步兵或者两万四千个普通士兵,或者一五万个弓弩手,这是阵亡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千骑兵没有被当场打死,但是除了眼神比较好的四五百人,其余的各个带伤,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废了一半,这些损失咱们暂且不论,你知道等于死了两万四千个正规军就行了,这场战役造成的后果比直接损失更严重,三路北伐大军战马总共不过五万,其中能装备骑兵大约有三万,重骑兵有多少呢?明面上能算到的就只有一万二,这一万二里面够得上胡人重骑兵标准的,只有不到两千,这个没办法,战马差得太多,重骑兵不是说给人马穿上一身重铠甲就算重骑兵了,像是胡人那样的,穿着重铠甲还能一口气奔袭两百里以上才算合格,我们的重骑兵有很大一部分穿上重铠甲跑都跑不起来,只能当提升重步兵的脚力,能跑五十里路的战马对我们来说都算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当时的那场截击战会输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在我军重骑兵达到之前他们已经在那里修整了一个时辰,体力至少恢复到了八成,而我们的重骑兵到哪里体力最多只剩五成,当时这支骑兵的统帅叫蒙什么,我没听说过,但是能统领五千铁骑,水平不会低到哪去,那种情况下己方部队至少要修整两刻种,把体力恢复到七成左右才能作战,我相信他当时肯定这么做了,但是双方体力差距还是拉出来了,本来战马就比不上人家,体力还落了下风,而且战斗发生的时间是凌晨,那个时候光线昏暗,敌军要是在地上做点手脚什么的正常人肯定看不见,这种局面怎么赢?当时要是我领兵的话,我肯定不会跟敌军接战,就算放他们走,空手回去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挨一顿骂,撤职,还能怎样?比惨败的结局总要好千倍万倍吧,再说回刚才骑兵的数量,五万战马的构成是这样的,王家一个家族就两万,其中重骑兵三千,陈将军有三千,陈将军的部队长期以轻骑兵存在,但是他们有重骑兵的装备,虎贲军有两万,其中重骑兵有近七千,其余的部队,比如张翰和赵去病他们,他们手下的兵算是精兵,但是整支部队战马数量才一百出头,其余的部队也差不多,除了领头的有几匹马,基本上都是步兵,当时战役开始的时候,虎贲军另外三千重骑兵在陈将军那边,指望不上,剩下的所有重骑兵都被派去参加了这次截击战,结果你也知道,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虎贲军的重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而在数十万大军对垒的正面战场,没有重铠甲保护,轻骑兵冲上去,绝对冲不到敌军的军阵就会被射成筛子,行军途中被伏击也一样,几支暗箭就能是战马瘫痪一个月甚至更久,也就是说现在虎贲军已经失去了突袭和截击这一功能,但是在这么大的战场上,这两个任务必须要人去承担,那么究竟该派谁去呢?谁有这个实力?只有王家的三千重骑兵能当此重任,可是,你认为王坦之会派手下的精锐部队去执行过度危险的任务吗?不会,那么除此之外,整个中路军和西路军还有谁呢?谢玄的北府军大约有一千重骑兵,根本撑不起大局,但是也还有点用,剩下的就是些零零散散的那些将军府和某某庄的私兵,他们的战斗力暂且不论,但是你认为谢玄调的动他们吗?调动了他们会出力吗?敌军一支主力部队离开了正面战场,这本来是一次绝佳的战机,就算是硬打都有七成的赢面,就是因为没有骑兵的包抄合围,战线往前推进了两百里才歼灭敌军两万人,如果当时那四千重骑兵还在,或者王家肯出全力的话,敌军的伤亡不会低于五万,一步好棋没有效果就是这件事造成的恶果,

现在我们可以说到张翰了,主动出击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敌军损失两万人无伤大雅,这时苻坚又派来了援军,当时情报可能出了一点问题,说敌军正在连夜进军,想趁我军立足未稳之计两面夹击,如果情报属实,中军的形式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危急,张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紧急带五百精兵前去驰援,连续两次大胜,本来虎贲军的重骑兵遭受重创,没有敢死队去填马蹄。这会儿来了一个张翰,而且他好像比虎贲军那些没脑子的人更好使,这会儿就有了很多因果关系,中军的人除了王坦之,没人想放张翰回西路军,包括谢玄,要不是西路军突发战事,张翰要回去还要费一番很大的周折,可是张翰他真的回去了,而且一回去就违抗上命,这下怎么得了?张翰他的战功打完这一阶段的北伐战争,升个上将军是妥妥的,但是你认为他升得上去吗?张翰现在的靠山是谢丞相,但他没有自己的家族,这是硬伤,谢丞相护住他没有问题,但是护不住他手里的兵权,这也是一个死结,正逢那两位少将军兵败,什么拥兵自重,排除异己的话在中军大帐一说,然后旁边那些个上将军和监军什么的再一附和,若不是现在是在大战期间,不能擅杀大将,当场就要提议夺了张翰的兵权,那些人别的本事没有,搞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乃是一把好手,他们一定会认为,他们的本事不比张翰差,只是手下的兵将没有张翰部队的作战经验,和我送给他的那些武器装备,如果让他们去指挥张翰的部队,他们一定能比张翰打得更好,就是这个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张翰的兵权,万先生为何会信他们这一番话我不得而知,但是张翰分兵于三个点的布置真的算是一手高招,原因也很简单,也是因为兵力和粮草的那点破事,张翰的部队有三千人,仗着地势险要防守疾风岭没有问题,哪怕敌军有五万人也攻不破疾风岭,我对张翰有信心,他之所以会调五千人去疾风岭支援,是为了让疾风岭拥有攻击力,张翰三千人守疾风岭,守有余,但是抽不出兵力去进攻,所以就要调一些人来填充疾风岭的防御,他的部队便可以作为预备部队使用,若是敌军对疾风岭久攻不下,抽兵去袭击中军后方,张翰便可以汇集整个西路军的兵力去截击敌军,这个时候其他的据点有根没有区别不大,但是疾风岭上一定要保持四千以上的驻军,以防敌军突袭攻占疾风岭,截击之战,无论顺与不顺,再回过头来大举向北进攻,反断敌军后路,战略态势就是这样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粮草,现在经过少量的配平,中军和陈庆之那里的部队应该还有一个半月的军粮,西部战区之前没有战事,即便分到的军粮比中军少的,但是省着点吃也能保障一个月,如果要保障一个半月怎么办?两个办法,第一是去劫夺对方的粮草,第二是靠后方运输,第三个办法,省,第一个选择先排除,现在西路军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出兵去截粮,因为敌军的粮草就在疾风岭下面,要么全歼敌军,要么就只能在山上待着,张翰他们缺少骑兵,去更远的地方截粮就是送死,后方运粮的事你也知道了,万先生运过去的粮草全部给了中军,张翰他们一根毛都没有分到,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省,如果从粮道被断的时候就开始省,省出半个月的粮草也不稀奇,所以我们按照最乐观的方式预计,整个西路军所有部队最少还剩一个半月的军粮,只有两个部队例外,这两个部队就是张翰和赵去病,赵去病当时去中军的时候,只带了少量的粮草,他的粮草储备肯定在张翰手里,从时间算,就是三千人两月的军粮,张翰也看得清形式,若是战局恶化,最先断粮的肯定是西路军,补充粮草的顺序西路军也排在最后,这个情况,他说过,我跟我哥也跟他说过,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一定会省。而且应该从北伐大战开始之后就在存,现在张翰手里的粮草说不定够三千人六个月的供给,现在敌军要是进攻不停的话,战斗部队一天三顿饭是免不了的,所以也没有多少节省的空间,六个月就只能当做六个半月来算,然后,如果疾风岭上多了五千人,即便他们也带来了一个月的军粮,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他们来了疾风岭,然后即将断粮,也没地方去,疾风岭离长江还有一千多里,当逃兵都逃不回来,只能留在疾风岭,一个月之后,他们的粮草就要张翰出,这样一来,张翰手里的粮食就只够三个半月,

到这儿,又有几个情况,第一,张翰和他的部队生路在哪?刚才我已经说了,中路大军要是退军,肯定会走东路,那确实是一条通天大道,无人能挡,但是西路军的退路在哪?往北是敌军腹地,往东,距离合肥一千五百里,路上还有敌军的那支重骑兵部队,他们现在还没走,以他们的战斗力,截杀张翰的步兵就跟杀鸡一样简单,往西南,一千里外可以到达恒冲的势力范围,但是仍然有可能被截击,往南,也是差不多四百里,到达长江沿岸,我军的长江水师现在闲着没事干,接应退军这种活太轻松了,也就是说只要张翰的部队达到长江沿岸就算安全了,但是敌军五万大军就在疾风岭下,张翰要是退兵只能趁敌军抽兵去进攻中军后方的时候率全军撤退,这样走其实本身没什么错,敌军从后方斩断中军退路,然后大军东移,与东路军会合,撤回合肥,如果大军平安退回合肥,张翰这边没什么事,若是大军有较大损失,所有人肯定会把锅扔给张翰,这叫临阵脱逃,死罪,而且是灭满门的死罪,我们再说走这条路的变招,敌军抽兵去截击大军后方,大军东移,这个时候张翰再走,中路大军就算全死都跟张翰没什么关系了,然后张翰一路向南撤退,这个时候,敌军就会发现,中路大军虽然退的十分缓慢,但是就像一个刺猬一样,敌军只能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没法下手,如果转身对付张翰就容易了,西路军基本上都是步兵,从疾风岭到长江沿岸四百多里,步兵全速撤退只需两天时间,急行军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敌军骑兵就追在后面用弓弩乱射或者用重骑兵直接冲,两天时间消灭张翰的部队绰绰有余,派兵阻击这又有讲究,整个西路军谁有舍生取义的胆识和勇气呢?我告诉你,一个都没有,就算有也是一个不知名的虾兵蟹将,没有任何号召力的那种,张翰他本人也没有这个胆识,活着不好吗?我凭什么用我的命给你们换取一线生机?所以这个时候就比谁跑得快,跑得快的人死的慢一点,跑得慢的人死的快一点,就这个区别,反正最后都要死,这一点张翰是肯定能想到的,所以他一定会率他的部队组织防御,循序抵抗,边退边打,这样一来,撤军的速度就会慢上很多,到达长江边上至少要五天的时间,中间他们至少还要睡半天觉,花半天时间吃饭,这就又多了一天,但是你要知道,大军想要达到这种撤退速度,所有辎重都得扔掉,这个时候,粮草没有武器重要,想要杀出一条血路靠的是武器,不是粮草,要是这几天没能撤到长江沿岸,带再多的粮食也是送给敌军的,所以张翰他们只有临行前的一顿饱饭加身上的干粮,这些粮食能管多久能?三天!拖到六天就等于已经饿了三天,三天时间人还不至于饿死,也勉强能挥得动兵器,但是第四天第五天怎么办?这个时候,除了断后的张翰一部,其余的那些虾兵蟹将已经在长江南岸吃庆功宴了,这个结局你认为怎么样?,这就是所有撤军的方案,

我们再来说坚守,疾风岭易守难攻,张翰现在拥兵八千,守住疾风岭问题不大,但是三个月后断粮怎么办?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整个西路军不可能有粮草供应的,实际上,一个月后,当另外两个据点的两万多人没粮之后,肯定会来疾风岭投奔张翰,因为除了疾风岭就没地方去了,如果他们在路上被敌军截杀还算好的,上了疾风岭之后,原本够八千人三个月的粮草现在只够一个半月,这又怎么办?难道张翰他们吃饭的时候把他们晾在一边看着,当人饿肚子的时候,什么军纪军规,朝廷律法,仁义道德的都是扯淡,张翰要是不给的话他们肯定抢啊,横竖都是死,早死几天有区别吗?所以正确的办法是把他们挡在疾风岭外面,这样做的话问题又来了,无论后果怎样张翰都会背上通敌的罪名,又是死罪!谢丞相一盘大棋下得确实不错,但是有些弃子在他们看来就是必要的代价,江南的人力,物力两倍于整个北方,北伐为何会一次又一次的失利?难道真的是因为战马差距?就是这样一波又一波的将优势拱手送出去的”,祝英台早已被这骇人听闻的真相惊得说不出话来,马文才也十分骇然的整理起之前的情报,林青山这么一说貌似整个西路军真的死路一条了,谢玄当时不让他回西线战场,可能也有不想让他回去送死的因素,他也在暗自庆幸,自家的马家军已经被调到了中路军,祝英台在原地楞了半晌,林青山也没有起心去开解她,明年林青山就要离开书院了,无论祝英台将来走向何处,也要有点防人之心才行,用别人的悲剧警醒自己远比自己亲身去体验一遍好得多,大约过了整整一刻钟,祝英台起身大步跑开,马文才连忙关切的喊道:“英台,你跑慢点,小心摔着”,

祝英台跑远之后,马文才问道:“林兄,你说谢将军不让张翰返回西路军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林青山:“当然有这方面的考虑,中军确实也需要张翰这样的将才”,

马文才:“我一直不明白,王坦之将军为何对张将军的去留一直漠不关心呢?”,

林青山:“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王家四个主事,王彪之,王坦之,王献之都是忠耿之人,最重情义的要数王献之,这个天下人都知道,王丞相身居高位,为了家族门阀,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但他本人绝对是一个忠正之人,王坦之也差不多,三人继承王家的家业,他被分到军营近二十年一直恪尽职守,从无怨言,最小的王凝之现在还看不出来,以他们的人品和身份地位,去陷害一个毫无背景的张翰有失体统,而且王家他也有保持孤傲的资本,五万精兵只要想出力,绝对不弱于同人数的虎贲军,各种武器,战马,战车,弓弩,投石器,在北伐军中更是一枝独秀,借助战车的运载能力,只要他们想走,甚至都不需要战略东移,直挺挺的从官道退回合肥都不成问题,自身足够硬,根本就不需要使那些阴谋诡计”,

马文才:“这么说来,张将军这次生死难料了?”,

林青山:“他作为一个将军,一匹坐骑还是有的,直接扔了手下人撒丫子跑,九成能脱险,要是不把握好时机,现在又刚好在前线露了脸,符融肯定不会让他活着回来啊”,

马文才:“你们林家庄难道不想办法搭救一把?”,

林青山:“能救肯定要救啊,但是现在离得太远,我们林家庄在前线也没几个人,不好办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