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二十二章-吕梁山之战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二十二章-吕梁山之战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青山在第二天早上收到了赵世安的战报,赵幽兰才念一小半林青山就明白了事情的大概,现在回信让他们避战是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安排接应,可是现在张翰他们那边战局焦灼,指望他们出兵接应只怕会带去更多的敌军,赵去病的部队更不用多说,其余部队林青山跟他们都没什么交情,只要林青山写信给谢安或者王彪之,这点面子相信还是会给,可是现阶段欠下一笔人情无疑会给以后的行事增添许多难度,一番抉择之后,林青山还是向王彪之求援了,林青山没有给赵世安回信,这场战役打完了如果结果是胜,才有安排后招的必要,如果败或者平手,赵世安一定会主动撤出,这一点林青山信得过赵世安的判断力。

昨天晚上,除了一部分暗哨之外,赵世安召集所有人再次详述了作战计划,这场战役主攻的是赵世安手下的侦察兵,齐达手下的野战军为辅助战力,主要负责操作重弩等重武器,当晚散会到睡觉的这段时间里,短暂的二十多分钟之内,侦察兵一改过去的精明懒散形象,展现出的行动力和战斗意志令齐达等人侧目,赵世安现如今作为林家庄公认的二号人物,众人对他自然是信服的,一场大战将在明日早晨打响,这么明显的围困,再加上敌军处在明面上,他们也不指望这么大规模的围剿行动能够避开赵世安一方的耳目,自然也不会有突然性,敌军将进攻时间选在了他们状态最好的上午十点左右,这个时候他们精神和体力都在满状态,赵世安一方由于需要警戒敌军的夜袭,所以精神状态肯定不如敌军,敌军除去用于合围的大约一千人马,其余的两千人全部集中在一面先吕梁山以扫荡的方式平推,双方兵力对比超过一比十,但是赵世安一方有长期经营的地利,双方的交战截面和武器优势,所以实际双方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巨大,大约只有一比二左右,在这种山林地形上,这一比二的兵力优势未必能发挥出来,敌军初始以大部分兵力下马,全员身披重甲往前扫荡,刚进林子不到五十米就遭到了一轮箭矢袭击,六只重弩箭矢掠过灌木林袭来,全部命中目标,毕竟敌军本身是重甲兵,所以对盾牌的装备没有那么在意,只有为数不多的轻型盾牌,重弩箭矢虽然能够射穿重甲兵的铠甲,但是是否致命依旧取决于双方的运气,射箭一方的准星对杀伤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幅,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被命中的六人只有一人倒下大口吐血,看样子应该是被射穿了内脏,其余几人被射倒在地,满头大汗的哀嚎,无论伤势轻重,至少这一支箭矢能让他们损失七成以上的战斗力,尤其是机动性的损失,身上插着这么粗的一支重弩箭矢剧烈运动,一般都活不过隔夜,胡人一方俱是一等一的好手,无论是体能还是战斗经验都远超常人,当即就有二十多人捻弓搭箭估算箭矢来袭的方向连发数箭,只不过这些箭矢如同泥牛入海,一去便杳无音讯,远处的树冠下也不见有人反击,胡人指挥官让中箭的几人原地休整,另留下几人看护,大部队继续扫荡着前进,结果没走几步,同样的方向又飞来几只箭矢,有了刚才的教训,胡人肯定格外警觉,这六发箭矢都被前面的几人闪避,但是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的形式,躲闪不及,有两只箭矢命中了,其中有一箭伤在大腿,这次胡人指挥官没有再伤员身上过多关心,迅速号召身边的数十名亲卫向箭矢来袭的方向急速突进,后面的大部队全部放下刀枪,用弓箭向前方密林中可能藏人的地方盲射,接着林家军的六台重弩连射三轮,全部射往后面的大部队,又有七人中箭倒地这时胡人已经接近了林家军的阵地,甚至都看见了林家军的身形,第四轮箭矢发出,全部瞄准最靠前的几人,由于此时双方距离仅有不到二十米,有四箭命中了,双方看似相隔仅仅三秒钟的冲锋距离,但是林家军的狙击阵地在一个大约三米高的高台上,若要从别的地方绕上去也只需绕行三十米而已,但是更加快捷的方式还是踏着大约八十度的小坎冲上去,爬上小坎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难度都不大,但是胡人此时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坎没那么简单,虽然现在看不出任何异常,但是心里都明白想要爬上这个小坎要费一些周折,若非如此,按照林家军以往的战术风格,在他们接近到五十步的时候他们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战局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想要在两秒的时间里急中生智想出破解的办法显然不太可能,即便想出了办法,也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向手下众人交代清楚,在胡人指挥官正满心忐忑之际,已经有几人冲到了坎下,而且准备两个箭步冲上去,坎上的林家军此时已经不见了踪影,当第一波几人伸手去抓坎上的灌木借力,不料这些灌木竟是无根的插饰,第一波人很快摔了下来,后面的胡人见状,不到一秒的时间便吆五喝六的搭起了人字梯,第二波人很快踩着前面人的双手和肩膀向上攀爬,无论何人来见到这番阵势都会感叹胡人果真锐不可当,这些人无论是反应还是体能都是顶尖的,挑不出丝毫毛病,第二波踩着人字梯上去的四人刚在上面露头,就发现他们前方四米处一队七人趴在地上一脸狞笑的看着他们,当即有四人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跃起,顺带着将托在后面的***或长柄钢鞭抡圆一百八十度,向他们头上打将过来,他们现在踩在底下人的肩膀上,借力效率不到地面上的五分之一,想要闪避这一击根本不可能,即便已经做出了极限的闪避动作,但是林家军的攻击还是结结实实的打到了他们头上或肩上,这都是重武器全力一击,即便能幸存下来也免不了重度残疾,林家军四人当武器还未命中目标之时便将身体后仰,根本就不去观看打击效果,当武器命中的时候,整个人已经仰躺到了地上,随后他们立即翻身匍匐后撤,坎下的胡人当见到林家军露头的时候就射出了几箭,但是在箭矢飞行途中林家军已经在做闪避动作了,所以这些箭矢无一命中,己方再次报销四人竟然让胡人的指挥官稍稍松了一口气,刚才他一直担心的是林家军的大规模合围,突然从密林中射出无数暗箭,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代价也可以接受,林家军并未像以往那样消失在密林中,双方互相射了大半个月,首次短兵相接,这正是他们期待的,起码现在双方之隔了一个坎,只要不出意外,坎上刚才那露脸的四个都跑不掉,坎下己方的弓箭手也不是吃素的,坎上的人想要躲避箭矢只能在坎上往后爬行二十步以上才能起身,即便这样也只是进入了视野盲区而已,坎下的箭矢依旧能以弧形弹道命中他们,他们爬行二十步的时间已经够坎下的人做很多事了,只要能冲上去将上面的四人乱刀砍死,哪怕坎下报销十几个亲兵,代价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战损什么的现阶段不重要,重点是要先开荤,大半个月的作战中,胡人一方损失惨重,而林家军一方连一根毛都没伤到,胡人所有人心里都憋着一团火,就是这团火导致了这次不明智的行动,第一波人倒下来之后,立马又有第二波人冲上去,这一次下面胡人的弓箭手死死盯着坎上的视界,一旦坎上有丝毫的风吹草动,立马就会有数十根箭矢将敌人射成刺猬,一般情况下,只要坎下的人动作思维没有延迟,坎上的人根本就躲不过这些致命的飞箭,这跟坎上的人是否失误无关,人的生理极限是一根无法逾越的红线,只可惜赵世安他们智商正常,不会犯这种低级失误,相比而言,他们在这个坎上已经设计了好几天,这种细节当然不可能错过,毕竟这才走到第二步,第二波冲上去的四人迎来的是六只重弩箭矢,同样的剧情再次发生,四人纷纷中箭倒下,重弩架在坎上三十米远的地方,这种距离就算有着力点也很难闪避,更何况没有,在指挥官没有任何指示的情况下,第三波人填了上去,跟第二波的结局一样,四人中箭倒下,胡人指挥官看出了这是一个陷阱,但是短时间内想不出任何办法,他没有一个高明的办法不代表别人没有,有几个眼尖的发现情况不妙立马绕路,吆五喝六的一起朝这道坎的边缘冲去,这个坎不大,也不长,很容易就能绕上去,这个容易指的是没有客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一开始,并没有任何特殊情况发生,那几个人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冲上了高台,并发疯般向坎后冲去,好像已经锁定了目标,但是这样做好像没多大意义,因为正面的人也从人梯上爬了上去,两路共十一人往前冲锋了大约七八步,同时厉声大喝,像是受到了巨大的惊吓,果然,惊呼声尚未落地便有陆陆续续的惨叫声传来,这些胡人也真是勇猛,即便身陷险境也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可惜血肉之躯终究无法抗衡钢铁,在下一波援军接上之前就悉数倒下,就是这个小坎,严重阻挡了坎下的视线,进而无法使得下面的人无法想出破解之法,这时,后面的大部队也压到了这个坎下,并向坎上使用箭雨进行火力覆盖,大约十个呼吸之后才接上下一波冲锋,这次他们也放弃了从这个坎上强冲,选择从两边同时向上包抄,足足六百多人,从两边向坎上冲去,大有要将这个小坎夷为平地的意思,胡人指挥官跟随大部队爬上这个小坎之后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这个坎除了面上的一个天然小坎之外,整个坎上已经被修建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一环套一环,三张木板重叠成的档箭板,半人深的前伏阵地,向后撤退的壕沟,似乎算死了刚才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此时林家军已经再次向后撤退,不远处莎莎作响的灌木林似乎在向他们通报林家军撤退的方向,以及林家军刚刚并未及时撤离,现在正是追击的绝佳时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眼前的这几条小壕沟可以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林家军对今天的进攻早有防备,这些陷阱不可能是在一天之内挖出来的,从地面上的土色分析,这些陷阱至少已经存在了五天甚至更久的时间,胡人指挥官此时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他能统领这么精锐的一只重骑兵部队靠的绝不仅仅是以一敌百的武力,每一次胜利的背后跟他无数次彻夜深思有着很大的关系,他靠着临场的无数小细节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这也是他目中无人,敢于无数次深入敌后展开破袭战的底气,但如今他才真正明白一山还有一山高,能布置这么细节的陷阱,起码说明对手指挥官的水平至少不会比自己差,但是手下人的差距有多大?

林家军的战术水准在之前的数次袭击中可见一斑,但是自己手下却是一帮实实在在的莽夫,智商悬殊如此巨大,在这么复杂的地形上交战绝非上策,撤军才是正手,但是现在想要说动他们撤军,谈何容易,来打吕梁山都是被他们架着来的,如今双方距离不足三十步,就像饥肠辘辘的狼群在几十步外发现了几只肥美的羔羊,他十分确信如今的状态就算是他厉声呵斥撤军,也不会有几个人听他的,反而会被他们视为懦弱之举,果然,不待他有何指令,六百多号人就像一群疯狗一斑向前扑去,短时间之内既然不能想出撤军的办法,当下也只能把精力放在打赢这场战役上,于是他连下数条命令,将盾牌集中起来组建两支突击队,弓箭手向可疑的伏击阵地盲射,整个部队牵成几条线减小被箭矢命中的概率,当前他们身上都穿着重甲,只有床弩级的重武器才能一串二,在密林中有树冠遮挡,投石器也不可能派上用场,只要防住暗箭就行了,至于近身偷袭,胡人一方乐意之至,如果林家军愿意与他们近战,让个先手简直小事一桩,命令才发出去两条,己方的人已经冲到了前面的灌木林中,就在他们掀开灌木林之时,二十余支箭矢迎面飞来,距离已经不足三米,十余人倒地,有几人因为箭矢未能穿透太深,勉力支撑没有倒下,但是这并不知道庆幸,因为这些箭矢并不是重弩箭矢,只是林家军的制式穿甲箭,穿透力比起重弩箭矢当然不及,但是这从侧面说明了林家军的穿甲箭加野战弩的组合能够对身穿重甲的胡人造成较小的伤害,并严重限制中箭者的作战能力,没等胡人调整阵型,一波又一波的箭矢从密林中不断飞出,胡人弓箭手根据这些箭矢的飞行轨迹大致推算发箭者的位置,并予以回击,但是这样似乎没有任何用处,密林中的箭矢还是不断飞出,好一阵子胡人才靠仅有的轻型盾牌稳住阵型,胡人统帅连忙下令向前推进,林家军对吕梁山的地形太熟悉了,想要取胜和减少伤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计代价的速攻,这样明面上看起来会有很大的伤亡,但是采取别的战术最后伤亡会更大,果然,他们迅速攻占了林家军刚才的阻击阵地,林家军已经再次向后撤去,但是这一次留下了上百支没有来得及带走的箭矢,这些箭矢都被拦腰斩断,无法再重复利用,可想而知林家军撤退得多么匆忙,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速攻战术的正确性,刚才如果迟疑十秒钟,这些箭矢中至少会有四分之一钉在他们的盾牌上或者身上,既然林家军已经小乱阵脚,他当然不可能给林家军任何喘息之机,以林家军的战术水平,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组织起一个中等规模的防御阵地,而且林家军现在的情况是在边退边打,胡人看似在挨打,但实际上林家军这种作战方式体力消耗至少两倍于胡人一方,如果给林家军他们任何喘息之机,他们身着轻甲的优势又会使林家军的体力恢复速度两倍于胡人一方,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能断送这稍纵即逝的进攻节奏,林家军这个小失误绝对能在半个小时之内调整过来,而胡人一方要做的就是在这半个小时以内尽可能多的向前推进,缩小林家军的活动区域然后发起总攻围歼,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胡人一方以伤亡超过两百人的代价攻占了林家军十多条防线,在他们前方每隔大约三十步就会有一条防线,这些防线没有多么精良,只是一个由几块简单的档箭板构建的阻击阵地和数个陷阱组成,这些防线对于胡人的进攻只能起到迟滞的作用,但赵世安他们将防线设置得这么简陋似乎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此时胡人指挥官下令停下脚步,现在他们来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时空截点,首先说时间,自从刚才第二道防线之后,再也没见林家军遗失过任何一件兵器,林家军的临场调整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半个小时的时间与他们对战的人并没有出现任何体力不支的表现,这个原因很好理解,因为挡在他们前面的一直只有二十来个人,整个吕梁山上肯定远远不止这二十号人,刚才可能某一道防线错位的时候,两支队伍出现了交替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从理论上讲,不可能整座山上的陷阱防线都是这二十个人设计的,每一个队伍负责自己制作的防线和陷阱,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再说空间,前后左右的地形暂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一路他们都是在被林家军牵着鼻子走,林家军退到哪里他们就追到哪里,虽然大致方向没有变,但这样追下去何时才是一个头?

按照这个速度,想要将他们的控制区域压缩到足够围歼的地步至少需要两天,林家军肯定早有准备,但是自己的部队能连续作战两天吗?

现在林家军的人在暗处,只要胡人一方稍微打个盹,马上就会从密林中射出无数箭矢,精确的穿透他们的身躯和头颅,半个小时的交战使胡人统帅对林家军的战术水准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就目前的情况看,林家军每个士兵的箭术绝对一流,五十步的距离几乎不会失手,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找到空挡射中要害,想要修整就必须在原地补下暗哨,然后退到后方四百米远的地方扎营,这个距离必须要超过林家军的重弩射程,不然林家军绝对不会让他们睡个好觉,如果想要绕路包抄,且不说两边没有明显的道路可走,就算强行往两边穿插,难保不会有别的陷阱等着他们,毕竟林家军还有至少一百号人躲在暗处,分散兵力只会徒增林家军的攻击面,而且现在由于他们推进太快,已经把后方收缩包围圈的骑兵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如果在往前推进很有可能会遭到林家军带着地形优势的合围,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胡人统帅能想到的事林家军一边肯定也能想到,几百人的人数差远远不足以抵消高山密林的地形优势,既然不能继续进攻,退兵更是不可能的,那眼下能做的就只有原地等待,可是手下这帮人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命令,于是他只得在命令上较为缓和的延缓部队的推进速度,比如缓慢推进,当心暗箭,注意脚下陷阱等等,但是战况再度向着他不想看见的那一方向扬长而去,刹那间,从四面八方飞来无数箭矢,胡人指挥官暗道一声:完了!

前锋部队与大部队脱节,这对林家军来说是个绝好的战机,精明的赵世安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而且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后面扔下的一路伤兵无人掩护,怎么办?

果然,这里箭矢袭来的同时,后方传来阵阵惨叫声,呼喝声,并有兵器碰撞的声音传来,看来后面不但受到了袭击,而且还是短兵相接,后方的交战仅仅持续不到十个呼吸,林家军一击而遁,不用看也知道后方该是何等惨状,借此机会,他下令前锋部队原地守候,他回去查看后方的伤兵以及接应大部队到来,现在前锋的这几百号人显然已经被磨得没了脾气,只能浑浑噩噩的接受了命令,胡人指挥官在护卫的掩护下一路走过,刚才的伤兵多半已经阵亡,还活着的看起来状态也不太好,毕竟身上插着一支或几支箭矢经过一阵激烈作战,就算没死,伤筋动骨也是难免的了,从战况上看,大多数人在地上都还没有起身就惨遭杀手,袭击者的攻击力倒不见得有多高,但是攻击十分精准,无论是箭矢还是近战武器,招招直逼要害。

一套连招打完立即撤退,胡人伤员有的反应过来做出了抵抗,但是在他们还手之前林家军就如同鬼影般消失在密林中,后方的骑兵部队由于战马在密林中行动不便,推进速度远远不如步兵,难道真的要把马匹全部丢下转为步兵吗?

这样做从战术上是绝对正确的,但是马匹上托运的武器和粮食怎么办?

也换人背上?,身穿重甲本来就会大大延缓战术动作,再背上一捆箭矢和一袋干粮不是让林家军练习初级移动靶吗?

事情到这里好像进入无解的状态了,大部队缓慢推进到步兵阵地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了,不知道林家军的情况怎么样,但是自己这边毕竟是人困马乏,有必要休息整顿片刻,趁着这段时间吃个便饭,然后商量一下待会儿的战术,按照现有战术是绝对行不通的,跟着林家军走的话,林家军肯定会带着他们把吕梁山上的陷阱全部踩一遍,而且战役结束时间至少也会推迟到两天以后,这种结果胡人一方是肯定不能接受的,如果明天日落之前还没能结束战斗。

他们的阵亡人数绝对会超过一千,受伤的更不必说,肯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到时带着这么一只残军别说继续作战了,连突围回到北方秦国防线内都是奢望,胡人统帅趁部队修整的时候爬上一颗较高的树观察了一遍山势和森林延伸,制定了一个大致的作战思路,从后方的大部队中再抽调一部分兵力,用刚才林家军遗弃的档箭板做成简易盾牌,每队两百人兵分三路往山上突进,后方再由大部队扫荡收尾,这个战术的目的在于抢回主动权,无论林家军如何袭扰,他们按照固定路线前进,每支队伍相距大约一百步既可以守望相助也可以趁势合围被他们夹住的林家军,乍一想这个战术仿佛无懈可击,但实际情况如何又是后话了,很明显,赵世安没有想到胡人会在短时间之内做出这么大的战术调整,整整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战术调整,在这期间,林家军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几回,只对胡人一方造成了不到二十人的伤亡,赵世安他们对吕梁山的地形了如指掌,调整战术非常轻松,甚至能根据敌军这三路突进的轨迹预判出他们完整的进军路线,进而重新设计伏击地点,又过了一个小时,敌军终于艰难上山,至此,他们已经累计阵亡三百余人,受伤六百余人,已经是血亏的战损,但是这更加使得敌军不可能就此放弃,因为林家军一方现在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推进,日落之前就能把林家军的控制区域压缩到十公顷以内,修整一晚后待明天日出就可以发动总攻了,这时,胡人统领率领的中路先锋来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峡谷口,说是峡谷其实也就是两个坡夹着的一个狭长地带,两个坡都不高,还不到二十米,坡度也不大,人不借助坡上的树木徒手攀爬也没有任何压力,但是如果选择从峡谷内进去,两边一旦有伏击必定会造成重大伤亡,如果往两边的坡上走又会面临与左右队伍脱节的风险,走左边的坡上,与右边队伍就隔了一个峡谷和一个坡,反之亦然,这并不是他开始安排的路线有问题,而是这个峡谷被树冠遮挡,根本就看不见这个小地形,沉思片刻之后他果断下令左右队伍向中路先锋靠拢,一起通过这个狭长地带,事实证明他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峡谷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而左右两路先锋都在左右的坡上发现了移栽的灌木丛和遗弃的档箭板,通过这个狭长地带之后,胡人统领有点略微得意,自己识破了一个陷阱,几乎以无伤状态通过了这个危险地带,现在他们面前是一个较为平缓的松树林,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叶,这种情况对于防守方的好处就是厚厚的松针叶地面很适合铺设机关陷阱,对于进攻方的好处是可以使用火攻,先让火烧过一遍,破除陷阱,但是这需要漫长的时间,整座山上以柏树居多,灌木林次之,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火攻,不然胡人统领不可能想不到这一层,这个是赵世安他们选择吕梁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水源丰富,吕梁山很大,而且不陡,山上水源充足,一路攻过来依稀可以看见赵世安他们挖掘的小引水渠流便满山,侵湿落叶,预防有人从山下火攻,思忖再三,胡人统领依旧下令放火,三支队伍再度分开,按原计划路线推进,他到是没有指望着这场大火能烧出什么,只是为重新调整部署争取点时间而已,待左右了两支部队重新就位以后立即开始同步推进,果然,这半人高的火苗满山窜,没见烧出几个陷阱,连灌木丛都没能引燃,想来这个几天前的一场大雨不无关系,见左右先锋就位以后胡人指挥官立即下令进军,他们前脚还没迈出去就听后方传来了喊杀声,从声音上判断,这此林家军的袭击对象是后方的骑兵部队,后方骑兵部队以一字长蛇阵队形推进,战线十分薄弱,但是没个三十四人,也很难冲破,毕竟双方的近战能力差距太大,而想要突围就必须短兵相接式的强冲,这次胡人统领没去理会后方的交战,依旧指挥部队往前推进,如果林家军还是一击而遁,他们赶回去黄花菜都凉了,就几个人的话也不可能从骑兵防线突围,如果往里面撤也无所谓,只要还在包围圈内都跑不了,可是后面的喊杀声整整持续了十多秒钟,丝毫没有要平息下去的迹象,难道这是林家军的大规模突围?

仔细一想,极有可能,因为林家军的战术目的肯定都是以突围为主,不到两百人跟三千多人死磕肯定是没有前途的,这下无论如何都要分兵回去了,只要后面包围圈内有二十人就足够分兵合围了,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后面可能有三四十人以上,胡人指挥官留下一百二十人原地留守,自己带着七十多人向后合围,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也遭遇了少量的阻击,这些流矢迫使他们必须举着沉重的档箭板才能艰难前行,前锋距大部队不到五百米的路程竟然走了整整二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大部队那边的喊杀声和打斗声根本就没停过,战况可能比他预计的要严重得多,果然,他们终于看见了后方的战场,马匹四散在各处,胡人的尸体倒了一地,还有十几人勉力站立着作战,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身上基本上都带着伤,反观林家军一边,各个龙精虎猛,手上兵器也是不俗,半数人手里都拿着重武器,事已至此,根本就不用思考策略,短兵相接直接干就完事了,见敌军回援,两边的援军也渐渐接近,林家军领队的小队长一声令下:“跑”,然后所有人一溜烟似的下了山,往山下去的路上只有几个哨戒点,每个点也只有两三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挡住这些手持重武器的轻甲兵,这一波一眼看去就跑了四十多人,胡人们用箭雨送他们离开,然后紧急从两边抽调人手过来堵住这个缺口,这件事情说明他们制定的战术有点漏洞,前锋三部虽然可以相互为援,但是与后军的距离较远,稍微用点手段阻击一下就可以拖延十分钟的时间,而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发生很多事了,刚才的事就是明显的例子,四十多人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歼灭了他们五十多人,众创二十多人,他们身上的重甲无法完全抵御林家军的穿甲箭,而在高山密林中游斗,身穿轻甲的林家军机动性至少是胡人的两倍,这就导致战术主动权一直被林家军牢牢把握在手上,但是胡人敢脱下身上的重甲吗?

如今有重甲保护,双方的交战距离仅有不到五十步,如果脱下重甲,估计全程连林家军的人影都看不见,林家军的箭矢数量不一定有他们多,但是把他们这三千多人全部射瘫的量是绝对够的,双方对射箭矢,胡人射过去的箭也可以被林家军利用起来,虽然胡人的箭矢并不具有穿透重甲的能力,但是茫茫多的箭矢射过来,谁知道是什么型号的?

能躲肯定要躲,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险,胡人指挥官跟后面的骑兵部队一起前行,试图缩小前后两军的距离,就在此时,异变再度发生,前方中路先锋的集结地传来喊杀声,对此胡人指挥官眉头微皱,并没有当一回事,因为前锋和骑兵部队的情况不一样,第一是前锋部队现在是一百二十多人聚在一起,不存在被袭杀的风险,手里为数不多的轻型盾牌和几十张档箭板完全可以抵御林家军除了床弩之外的所有武器,后方的骑兵部队也不能打乱阵型快速向前支援,如果后面的一字长蛇阵出现明显的漏洞,林家军再跑四五十人,那就彻底宣告这次战役已经失败,而且这样还会逼着他们继续合围,消灭剩下的林家军稍稍止损,这种结局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接受的,后方的大部队前推没有受到丝毫阻碍,看来前军与后军之间这片区域已经没有林家军活动了,骑兵部队推进到那个峡谷口的时候,胡人统帅傻眼了,两军如今相距仅有一个长度不足五十米的小峡谷,峡谷的另一头已经尸横遍野,打斗声都快消停了,刚才发生了什么,林家军是怎么攻破己方阵型的?

胡人统帅一声令下,他身边的一百多人随他一起放弃马匹,急速穿过峡谷,驰援前方战场,他们刚刚进入峡谷不久,后面一波轻装士兵迅速填上了他们的空缺,这一波人正是刚才突出重围的那一拨林家军,目送他们通过峡谷之后,他们分成两拨向峡谷两边的岭上潜行而去,这个小峡谷确实是他们精心策划的伏击地点,峡谷两边的岭上藏了许多各个型号的箭矢,并有完整的伏击阵地,敌人第一波避开了这个死亡峡谷,但也改变不了峡谷之后是一个四面环坡的相对洼地,那才是林家军的杀手锏,布置最精良的围猎场,他们这几个小队得到的命令是突出重围之后清缴外面的胡人哨戒点,方便林家军晚上的突围,但是他们一起合计之后,还是决定回来看看,外面湖人的哨戒点没什么好清理的,赵世安预计的突围方向是南边的断崖,备案是北边,东边没什么好看的,即便南边和北边都没法突围,往下的选项也是西边,东边地区太平缓,路线太长了,作为逃命的路线只能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使用,这次他们回来运气很好,正好可以堵上正东的这个方向,胡人统帅率军穿过峡谷之后,发现战况没那么简单,地上的几十只床弩箭矢说明林家军确实携带了超重武器,而且至少有两台,地面胡人遗弃的档箭板上还冒着火苗,地上还有不少的陶瓷碎片,此时他才注意到这种档箭板是两层柏木夹着一层松木的结构,中间被夹着的松木有半寸粗细的缕空,这种设计只是常规的减重设计,但没想到在这里还有助燃的作用,这样的话一百多人的战阵被攻破就可以理解了,床弩专门克制这种密集阵型,还有近距离投掷的火油瓶,面对这样的攻击,固守就是等死,只能在进攻,散开,后撤中三选一,看起来他们选择了进攻,毕竟当时投掷火油瓶的人距离他们肯定不到二十步,床弩选择摆在这里,说明这里根本就是一个围猎场,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也是林家军选择的决死之地,加上这些先决条件,不用再去细想也能猜到这些人的大致结局了,中路先锋遇袭,左右两路必定来援,然后必定会有一场鏖战,快被踏成操场的树林就是证明,现在喊杀声已经到前面去了,说明他们已经突进了相当长一段距离,胡人统帅也只能快步追上去,要是再晚去一会儿,他怕那四百多人会死得一个不剩,一路过去,看到的全是胡人一边的尸体和伤兵,林家军还是零伤亡,胡人统帅已经绝望了,他已经决定如果天黑之前还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就带着自己的亲信先撤了,剩下的人想打随他们去打,反正他也劝不住,事实上他把队伍带到这里也尽了自己的全力,紧赶慢赶,他终于带兵赶到了双方现在的交战地点,一个接近十米的高坡之下,坡下的胡人就跟发了疯似的向上爬去,坡上偶尔有人用长枪,大刀之类的武器把快要爬上去的人戳下来,全程只看得见林家军的兵器,看不见林家军的人影,很明显,这个天然坡后面又是一个半人深的壕沟,也许又要更深一点,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抬眼向左右望去,看不见这个高坡的尽头,似然一个天然的弧线,像是把下面的整个树林都围起来了一样,除了刚才进来的那个峡谷,还有一面是一个二十米高的断崖,因为这个林子足够大,视野也被树冠和灌木林挡得七七八八,所以到现在才算真正了解了这个树林的全貌,一个天然的绝地,在这种地形打下去能有什么希望?

攻城云梯,火油,什么都没有,那不是冲上去一个就要死一个?他看到有人爬上去了,然后发疯般的向前冲了过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连个小浪花都没掀起来,在此情况下,胡人统帅急令撤军,所有人都回过头来满眼不甘的看着他,但这时他也不再考虑军心,直接把现实情况告诉了他们:“我们现在这里还有三百多人,你们自己想想,就算冲上去了,我们这些人还能剩多少?这还没到山顶,谁能告诉我这个坡爬上去之后还有没有另外的坡在等着我们,想要合围到足够围歼他们的程度,至少还要往前推进两千五百步,我们从山下上来,一共才走了多远?包围圈完成之后,我们还能剩下几个人?这整座山就是一个陷阱,我们中计了”,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直接指着他的鼻子开骂,这一部分人现在脑回路一定处在过载状态,就像一条疯狗一样,见谁都要咬上两口,胡人统帅面对他们的指责,没有骂回去,直接说了一句:“不想死的跟我走”,然后直接掉头就走,有一半的人跟着他离开了,剩下的一百多号人站在原地面面相隅,在这一过程中,从坡上下来的箭雨从来就没中断过,但好在他们现在已经差不多人手一张

“盾牌”,所以除了少部分被床弩直瞄的幸运儿,和那些站位不好的幸运儿,大多数人都能免疫从各个方向来袭的箭矢,远处赵世安左手拿着一台狙击弩,眯着眼睛观看了这整个过程,其实从敌军上山开始,赵世安就注意到这个指挥官了,之所以选择没有干掉他,就是怕他死了之后,敌军就会群龙无首,当场撤军,可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个指挥官才是一个明白人,可能就是他在极力压制,才导致这么久之后敌军才来攻打吕梁山的,既然他现在力主撤军,那就没必要留着他了,赵世安自从给林青山写信制定作战计划之后,他的注意力就一直在那些战马上,这些胡人杀不杀不重要,只是一个过程,如果敌军现在撤军,下山之后就会发现多出很多战马,而吕梁山一战之后敌军肯定第一选择是撤回秦国,带不走的战马很有可能会杀掉,林青山已经说了不久之后就会亲自领兵前来把这些马收回去,这些人要是提前跑了可就没办法向林青山交差了,所以吕梁山这里必须要有一场反攻,他们多余的战马来不及处置,自然就会留在吕梁山上,一旦胡人下山之后,相信他们就再也不会想二次上山了,赵世安下令所有狙击点瞄准那个胡人指挥官,那个胡人指挥官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危险,之前一直没有箭矢射向他,这个细节或许他还没有注意到,两军交战,袭杀领军将领头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或许是以为他没有冲在前面从而避免了被选取为攻击目标,但客观的说他这样想也没什么错,第一,他的站位靠后,第二,他身边有人保护,想要集火杀了他确实有难度,但此时他刚刚完成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还未下场,正是风光无限之时,护卫们也竭尽所能的配合着他的演出,此时都跟在他身后,他现在除了身上的重甲,没有任何防护,一阵急促的破空声传来,二十多只各种类型的箭矢向他一人袭来,密集的箭阵封锁了他所有闪避的可能,他眼见着些夺命流矢飞来,竭尽所能的做出闪避动作,但是二十多人精心瞄准的一轮射击岂会给他机会,至少五箭命中,威力最大的床弩直接截断了他的左腿,鲜血喷出三尺多高,另有三箭命中了他的身躯部位,随着他一个痛苦的翻身动作,身上的好几只箭矢竟然都掉落了下来,看起来他里面还有一层铠甲,只有一支重弩箭矢还插在他的身上,那只箭矢从他后腰插了进去,穿进去多深不得而知,还有一支箭矢擦过了他的左臂,看起来也无大碍,他的护卫此时才围过来用盾牌护住他,现在这些都是无意义的防护了,他已经残了一条腿,林家军不会再把他当做优先攻击的目标了,接下来,林家军的箭雨覆盖频率明显比之前高了好几倍,到这时,胡人们大部分人已经相信了指挥官刚才发出的警告,之前的一切都是假象,在给他们营造自己一方好像可以攻上这个高坡的假象,之前林家军的战斗力还未完全得到释放,此时发生的才是真相,无数箭矢从各种刁钻的角度射过来,坡下的胡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胡人们终于开始全体撤退,赵世安见状立马安排拦截和追击,胡人从这个林子里撤出,但是自己一方不可能也从这儿下去追击,一旦胡人杀个回马枪,下去的人都得死在这个坡下,在敌方有弓箭手的情况下,在这种坡上攀爬就是活靶子,他们身上的轻甲也只能在五十步之外防住强弓的箭矢,胡人用的重弩全力击发在最大射程内都能对轻甲内的士兵造成贯穿伤,胡人撤军的第一波阻击是刚才回到小峡谷两边的这四十人完成的,胡人走到这里心态已然炸裂,他们明明就是从这里来的,胡人统帅刚刚才带着援军从这里过来。

这里怎么会有埋伏胡人们也只能闷头强冲,顶着盾牌从这个峡谷内硬趟过去,上面的林家军士兵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扔下几块石头造成细微的杀伤,后面的骑兵大部队见前锋部队已经几乎全部带伤,而且已经折损大半,也被搞得心态炸裂,在另外几个统领的指挥下火速撤军下山,这次轮到林家军追击了,由于他们一行带着战马,和大量伤兵,在丛林中行动本来就十分缓慢,林家军要做的就是跟在他们身后不停的用狙击弩和野战弩瞄准点射,吕梁山上根本就没有道路可言,胡人很难用盾牌维持阵型,林家军总能找到许多破绽,箭矢还是一根又一根的插在了胡人身上,靠后的有些伤兵已经身中十几箭,在队友的搀扶下艰难前行,不断有人倒下,不断有人被遗弃,此时,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太阳即将落山,如果在天黑之前他们还没有撤出吕梁山的范围,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屠杀,林家军的人都是一群夜猫子,昼伏夜出是常态。

但是胡人们的生物钟还是正常的,他们的夜战能力也是不俗,但是跟林家军一比又要差上一大截,更关键的是,面对林家军的夜晚袭杀,胡人挤在一堆乱砍很有可能会误伤自己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此时胡人距离下山还有大约四十分钟的路程,这只部队的副官脑子肯定没有指挥官那么好使,放弃战马这种决择也不是他们能想出来的,二十分钟过后,山林彻底归于黑夜,林家军的袭杀开始了,林家军士兵悄悄摸到他们必经之路旁边,等待猎物经过,一旦找准合适的攻击目标即刻发动致命一起,这些攻击胡人压根就注意不到,因为他们本身挤在一起,交手接踵,人吼马鸣,武器袭来的破空声也被掩盖在这些杂音当中,很多人直至被武器命中都没能意识到危险,在不断的袭杀中,不少人因为紧张过度拿起手里的武器胡乱挥舞,进而对自己人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误伤,又过了十分钟,他们来到了最后一个险地,道路的一边都是断崖,高度大约三十米,一边是向上的陡坡加树林,但是只要通过这一段就算是脱离吕梁山的地界了,这段路大约有两百多步,就在敌军全部挤上断崖的时候,林家军站在山上用最大强度的箭雨射向断崖上的敌军,从山上往下扔火油罐,燃烧的火把和其他燃烧着的东西,不多时,就有战马受惊,开始在队伍中横冲直撞,整体宽度不到十五米的道路遇到这么个情节,顿时炸开了锅,渐渐的,有了第二匹,第三匹,最终十几匹战马受惊,将整个断崖上的大多数人和马都带下了近在咫尺的深渊,不少人都挂在悬崖上或者被悬崖上的树木架住,还有一些人紧紧抱住各种能看见的树木,遇到这种场景,胡人们哪还敢去管这些马,能跑的都撒丫子跑了,不能跑的就留在原地等死,赵世安没有急着去补刀,时间上也不允许,他现在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首先要去袭扰另外三面合围的胡人,虽然他们在山下赵世安他们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但是现在这个关头,能偷点就劲量偷点,之后赵世安就不会再去找他们麻烦了,从明天开始,核心任务转变为堵住敌军回秦国的道路,正如赵世安所料,山上的战况另外三面的敌军也有情报,只是撤军一事来得太急,初始时还以为是林家军向趁着夜色突围,然后双方在山上山下对射了整整两个小时,胡人一方等来了惨败的确切消息后才开始灰溜溜的撤军,至此,又丢下了二十多具尸体,敌军撤退之后,赵世安下令紧急修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