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五十四章-顾抒同的高论-推荐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五十四章-顾抒同的高论-推荐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一会儿,四人有说有笑的来到林家庄门口,蒋琬疑惑的问道:“王叔叔,你们总说林家庄防卫森严,怎么门口连个护卫都没看见呢?”,王彪之解释道:“林家庄在这种不重要的地方只有暗哨,没有明哨,谢丞相你看,林家庄的人现在大部分正月都穿新衣裳了,你看那个,就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都能穿上那么精致的衣服,一年跨一大步啊”。谢安:“是啊,还是把我们甩开了”,他们往前走了一会儿,见到一群人在那里聚集,像是一个中年人在那里讲经说法,谢安向王彪之使了个颜色:“过去听听?”,“走吧!”,一行人走进后也在后面站住听上位者讲解:“永济礁那个地方,水深大约两丈,海水清澈无比,你就算从船上掉一个铜板下去,只要把头伸进水里,避开波浪的反光,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那枚铜板,潜到水下去,那鱼就跟游在天上一样,那礁石上的珊瑚别提多美啦,那个美景,没有任何词汇能够形容其万分之一,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使人生无憾,海洋的美丽远不是尘土飞扬的大陆可比。”,谢安大声打岔道:“先生此言差矣,你常在海上游荡,又怎能知晓九江五岳的风光?”,众人都是一惊,顾抒同皱眉看去,竟是两个儒生带着两个书童,

顾抒同:“这位先生看上去如此文弱,也曾游过九江五岳?”,

谢安:“去过多半”,

顾抒同:“多半是个什么说法?”,

谢安:“我曾从金沙江顺江而下到建康,钱塘江,云梦泽等胜景自不必说,我还曾有幸跟随北伐大军北去,登高三岳之山”,

顾抒同:“这样说来,先生的游历也算丰富多彩了,那你可曾乘船出海,南下诸礁”,

谢安:“南海倒是没去过,只坐船去过金门”,

顾抒同:“那也巧了,长江以南,少有胜景没有经过我的眼目,四海诸岛,我更是常客,孰高孰低,难道我不配点评一二?”,

谢安:“先生见闻竟也如此广阔,那先生所说四海美于山川应是不假”,

顾抒同听谢安甘拜下风,十分得意:“两位看来也是一介散人,想不想跟我出海去涨涨见闻啊?”,

谢安:“去多久?”,

顾抒同:“全程顺风大约一年,若不顺再加半载,若返程遇逆风,那我们一辈子都不用回来了”,

众人听完哈哈大笑,谢安大笑着说道:“听先生说得如此凶险?谁还敢去?”,

顾抒同:“哼,仲尼创下儒家之初,尚有六艺,如今世风日下,天下儒生只读那酸腐之书,四肢不勤,等同废人,由此可见,儒家实乃华夏之祸”,

谢安:“先生此言差矣,我四体不勤也能骑得骏马,开半石之弓,且儒家历代也有文武双全之人,怎能被称为祸端?”,

顾抒同:“常言道人穷志短,殊不知体质无力,安于享乐也是短志的后天之因,若四肢无力,怎能上得高山,一览广阔天地?若无法独行深山幽谷,又怎能领会自然深处那传载万古的静谧与孤独?”,谢安闻言大惊,将头转向王彪之,王彪之同样转过头来漏出若然所思的神色:“有道理!”,谢安将头转正,对顾抒同拱手一拜:“先生高见,在下佩服”,

顾抒同听到谢安认输,更加得意:“你俩虽然见识不深,但态度良好,颇有上古遗风”,

谢安:“孔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既有错,当然要改,多谢先生指教解惑,但是,我还有一事不明,先生所言出海之因乃为博闻广记,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好处了吗?比如摄食海鲜”,

顾抒同:“嗯,孺子可教,大陆之上,有朝廷,有庙堂,有市集,有士农工商,有童谣史歌,有经典教义,但若以此便以为海洋只是荒洋废土,只能捕鱼捉虾,采珠拾贝,那就是鼠目寸光之见,安然于大陆之民怎知无边海洋自有另一番变化,另一番风土人情,东海往东北而去是扶桑,往西南而去是琉球,此二岛地域之广阔丝毫不逊色于建安一郡,且物产丰富,耕耘条件良好可比苏杭,乃是天然的鱼米之乡。只是岛上土著未受王化,不思进取,由此荒废了这两片天府之土,南海之南。。。。。”顾抒同又把他所知的海外情况详细给谢安他们吹嘘了一番。

谢安闻言点头道:“先生所闻所见堪比海志,在下佩服,可是海外之土虽是上佳,可仅江南一域未垦之土亦有数千万亩,何必舍近而求远去海外开荒呢?”,

顾抒同:“哼,腐儒之见,那还不是因为历代皇帝为了朝廷的锦衣玉食,皇位稳固而编下的弥天大谎!现在华夏大地上,良田均已有主,剩下的那些土地虽然也能从事农桑,但是比起一年至少两熟的南海外岛,有云泥之分,若是屯田海外必定会带来一个问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隔着千里之遥的广阔海洋,自身衣食住行皆可平地取之,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向朝廷缴纳赋税?,十亩良田一年只种一季稻谷便可保证一家七口衣食无忧,由此可得半年例假,为何还要为了远在万里的朝廷多忙碌一季呢?再者,物产如此丰富之地,必定会人口倍增,百年之后,南海万岛就可有千万之民,那时若有豪杰振臂一呼,进取中原,仅凭司马氏之流如何能挡?此事历史上已有先例,秦国统一天下之时,曾于岭南驻军四十万,若不是始皇帝此举,而今江南哪来的万里疆土,可汉景之时,将岭南之民迁至江南,为了什么,还不是这档子事,北方就更多了,如曹魏,光武,袁绍,司马氏之流,都曾将塞外之民内迁,之可恨那些贼子贪心不足,将胡人一并迁入长城,几十年前的胡祸便由此而起,哎,上古世家本是华夏根基,岂料也和朝廷同流和污,妄想从胡人身上抽取税赋以满私欲,胡人生性残暴,无可教化,哪会耕种田地?可笑那等无知小儿还能在庙堂之上搬弄权术”,

谢安:“嗯 ,有道理,那依先生所见,想要有一番作为,必定要下海开疆扩土?”,

顾抒同:“开疆扩土乃为华夏根本利好,两地相隔太远,分权而治无可避免,但是这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好事,若中原之主无德,海外之主可进取中原取而代之,若海外之主无德,中原之主亦可南下征伐,你要明白,远征万里非雄主不可为之,远征边塞自春秋以来只有秦始皇能做到,虽然此人在我看来也不过是依仗先辈六世之功的庸才,但能到这般程度,也足以领袖华夏,毕竟林将军这等天人之姿万世难有,可遇不可求也”,

谢安:“所以在先生看来,林将军建造楼船图谋海外便是天人之举,如晋国及江北诸国依旧望眼于海内便是鼠目寸光?”,

顾抒同:“呵呵,我原以为先定江北再下南海也是正途,毕竟谢丞相,王丞相之才智也胜我许多,但是如今林将军以两万之民建造上百艘楼船,同时还出兵北伐,连胜十倍之敌,两者相比,王彪之与谢安也不过一庸人耳”,

王彪之此时接话道:“先生见解天下大事,如隆中之对,我二人受益良多,还请先生赐教驾船之艺,令我二人开开眼界?”,

顾抒同:“呵呵,若是遇到别的腐儒,早就指着鼻子骂我妄言朝事了,你二人看上去竟然能明悟其中道理,看来也有大才,只是不如我专注航海之事”,

王彪之:“先生过奖了,无论是皇帝亦或上古世家,都是凡俗,见识浅薄本身也没有多大过错,只是德不配位,殃及国家,其中道理也不难懂”,

顾抒同:“你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德不配位才是根本,若是历代皇帝都能有谢安的风骨,自重自尊,华夏也不会短短千年就经历四朝末世”,

王彪之闻言转头看向谢安:“有道理!谢丞相确是一位圣贤”,

谢安也微笑点头,看起来对这个评价很满意,顾抒同由此开始讲解航海的诸多细节,比如风季,造船,在无坐标的海上定位,以及航海船上物资的配置,在这些方向谢安和王彪之都能插上话了,而且见解非凡,尤其是用诸天星辰定位南北,谢安的概述远超顾抒同,顾抒同也就知道几个明眼的星辰,而谢安对诸天星辰会然一心,哪一天哪个星座该在天上哪个位置他都能说出来,实际上在茫茫大海上,掌舵和其他的事都可以用经验来累计,但是唯独定位方向一事要靠天分,不但要背天上星辰的位置,还要根据这些星辰的位置来计算方位以及距离,计算稍微出一点差错,落实在地面上就有可能偏差上千里,又过了大概两个小时,三人在这里交谈甚欢,谢安和王彪之他们也从这次交谈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出海一定要带酒和黄豆,不能放过任何补充蔬菜的机会,就算没有蔬菜,也要在岛上找一些无毒的树叶和草叶来咀嚼,是个什么道理没人能解释,只是古人传下来的经验,出海久了会得一种怪病,多吃蔬菜能治好,实在不行吃点树叶青草也行,他原来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海上得了这种怪病,看他实在不行了他儿子就把船开到一个荒岛上,用一些无毒的青草来煮鱼汤喝,就这样一天下去病情就有明显好转,他儿子还以为这用来调味增色的草有治病的功效,于是还带了草种回去种植,每次出海都要带一些干草,后来跟别的老渔民交谈才知道了这回事。谢安他们对这个病还是头一回听说,一是患病的人少,出海半年以上才会有这种病,一般渔家出海打渔也就几天的时间,第二就像顾抒同说的,很多上岸之后就莫名其妙的好了,还有些没能撑到回来就死在了海里,所以也没人能知道这是个什么病,多数人都以为是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中毒了,

这时林家庄门口有人喊道:“王丞相与谢丞相驾到”,

顾抒同疑惑道:“这才正月的天,他们俩来干什么?”,

王彪之回答道:“听说林将军新得了一把神剑,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来看看”,

顾抒同:“嗯,那他二人倒是有眼福,可惜只能看看,想王谢两家都是权势通天的大族,可惜蒋先生视权势如濮灰,他二人若是也想来求一把神剑,怕是要白跑一趟了”,

王彪之:“嗯,多谢先生今日高论,我二人受益匪浅,两位丞相来了,我们也去凑凑热闹,看看那把天雷所铸的神剑”,

顾抒同:“原来你们俩也是来看神剑的,嗯,我与你二人交谈甚欢,可否留个名讳,若有空闲时间可以交个朋友”,

谢安向王彪之使了一个眼色,想看他如何表示,王彪之拱手道:“在下兵部尚书王彪之,也是琅琊王氏的家主”,

谢安拱手道:“在下吏部尚书谢安,陈郡谢氏家主”,众人闻言皆大惊失色,蒋琬和谢柱莞尔一笑,

顾抒同额头冒出冷汗,脸色强行凑出几抹难看的笑容:“原来是两位丞相,失敬。。失敬”,

王彪之微笑道:“先生大才,足可比肩卧龙,只不过林家庄有林青山和蒋先生两位神人,先生大才最多也只能屈居第三,若来先生有意来我王家谋事,我可让先生主管海外,我与先生平级而处,至于爵位俸禄,林青山给你多少,我王家出两倍,望先生考虑一二”,

谢安也微笑道:“王丞相所说也有道理,先生纵然大才,但是比起通天的林青山与蒋先生,多少还是有点差距,若先生之后不想在林家庄效力,随时来我谢家,林青山能给的,我谢家都能给得起”,

两人走后许久,顾抒同才抹开脸色的强颜欢笑,双目无神的躺在椅子上思考人生,过了好一会儿才闭目长叹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