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九十章-林青山出征西南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九十章-林青山出征西南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林青山又过了一个好年,朝廷则在日夜不停的训练新军,司马洪的边军上一次战役折损过半,朝廷为了补偿他的损失,直接拨给他七万人,这就意味着司马洪拥有了一支八万人的私军,司马洪也是久经沙场的人,他也知道这七万新军没什么卵用,至少现阶段没什么卵用,远远不足以补偿上一次陈郡战役的损失,武器,训练,实战经验什么都没有,好在许义和陈武都是领军奇才,给他们一定时间一定能把新军训练成才,而且他们判断林青山会在年后配合世家联军进攻建康,所以在疯狂修建防御工事,主要是堑壕和土垒,为了延缓林家军的战车推进速度,林家军的**让司马洪等人深为恐惧,所以他们也想了不少克制的办法,核心思想就是加强远程武器,所以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赶制了一千台各式投石器,还有更多投石器正在批量制造中,庐江郡被攻陷,朝廷被吓得半死,以为林家军在江北的主力回来了,连忙把整个西部所有能控制的兵力和人口全部迁移到建康周围十三郡的范围内,形式如此紧张,但是朝廷对平民的宣传口径依旧是陈郡战役大胜,谢家大部分人被肃清,谢安丢下家眷落荒而逃,如今生死不明,这一轮变动中,得利最大的是以王彪之为首的上古世家,因为他们的根据地基本上都在西部和中部地区,朝廷从这些区域撤走等于就把宽阔的大片领土和人口拱手送给了他们,王家稳坐琅琊就白得了周边五郡之地,加上去杭州白嫖的博望郡,王家等于兵不血刃就扩充了六郡之地,这还是直接统属的部分,还不算那些归附的小家族,相比起打满全场才收获了三郡之地的林青山,王彪之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正月十六。林青山领两万大军向西南出征,林青山集结军队出征的消息又引起了一阵骚乱,各个势力都开启了紧急动员,朝廷一方准备死守建康,王彪之等世家势力准备配合林青山进攻建康,孙恩都整备了一万人马准备出兵相助林青山,可是后来发现林家军走的方向好像跟预计的不太一样,一路径直往西南去了,众人傻眼了,这又是个什么策略,江南的主要粮食产区就是长江以南的东部地区,西南方向虽然地域广阔,但是地形多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大平原,林青山的战略眼光独树一帜,所有人也只能这么认为,攻城的主力没来,王彪之他们当然也不会去当这个冤大头,谢安跟朝廷现在倒是苦大仇深,但是又没实力,北府军从海上回来三千,加上本地的民兵也只有六千多人,现在朝廷在建康周围已经有了二十万大军,虽然这二十万大军战斗力不强,但是己方的六千人也好不到哪去,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林青山向西南去的目的也好理解,肯定不是为了海港,建安郡和临海郡都有大量的天然良港,而且这两郡现在已经成了林青山的腹地,旁人想要染指要么从林家庄膛过去,要么从海上去攻。林家庄的军事威胁就不用多说,林家军的海军如今也是天下第一,两个方向都行不通,西南方向除了海港那就还剩下泊县和南宁,但是这两个穷乡僻壤说实话都没多少战略价值,林青山一路西行,无人敢挡,所遇关隘要么弃战而逃,要么望风而降,林青山一路一仗没打,还收了一万五千多的降卒和壮丁。林青山率领的大军直到进入江州地界才遇到第一次实质性的抵抗,官军一方只有两万正规军和三万壮丁,那种连竹片铠甲都没有的壮丁,全身装备只有手里的长枪,长矛,有些刀盾兵连盾牌和刀鞘都没有,只有一把裸刀,看起来就像一群土匪,他们的地形优势很明显,关隘名字叫小石沟,一条山脉中的一个豁口,比武庙关的地形略差一些,而且他们似乎一开始没有料到林青山会大举来犯,关隘的城防也没有多少加固,林青山下令原地驻扎,并没有急着进攻,直到三天过后,林青山才下令进攻,用投石器攻击城寨,这个城寨的主要结构还是木头框架为主,并不坚固,仅仅半天时间,寨墙就被砸成了一片废墟,即便如此,林青山也没急着进攻,因为现在冲进去会受到山上的落石攻击,入夜之后,林青山带突击队从距离这个关隘五十里外的山崖爬了上去,这座山上的守军不过五百人,林青山带领的突击队轻松拿下这座山,然后五千步兵从这里翻过山脉直插小石沟后方,第二天黎明,林家军绕到小石沟后方的消息在敌军的大营中传开,防线边缘的壮丁开始逃跑,林青山也没急着进攻,而是守在了小石沟的后方,直到五天后,整个防线跑得只剩小石沟两边山上的三万人,这时林家军也差不多把这两座山围住了,

两天后林青山才下令从两边夹击两座山,林青山下的命令是慢慢磨,反正林家军的武器优势够大,这一仗打了半个月,两边的进攻都还没有打上山腰,敌军伤亡就已经过万了,而林家军一边阵亡人数还没有过百,这时,山上的官军投降了,原因竟然是山上没水,再不投降就要渴死了,这就把林青山搞得有点懵了,围困三天还不见山上守军惊慌,林青山还以为山上的水源很充足,这一战林青山又收编了五千人。其余的一万多人依旧是战俘身份,这些人的身份有问题,林青山暂时还不敢用,小石沟关的守军战败,围困泊县的官军仓皇而逃,小石沟是他们唯一能依仗的防线,其余的地方面对林家军根本就没法守,要么就是地形不那么险要,林家军可以轻易攻下,要么就是地理位置不重要,林家军可以轻易绕行,

林青山在泊县还见到了几个惊喜,马文才和祝英台等人,他们的情况很好理解,林青山造反,杭州马家和上虞祝家最后也成了叛逆,马文才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不管最终获胜的人是谁,反正三方势力中朝廷的赢面最小,所以马文才老早就带着祝英台来泊县投靠了林家军,实际上在他们叛逃之前,他们县令的身份早就被架空,再加上他们跟反贼林远山有些说不清楚的同窗关系,官军隔三差五就到县衙来找麻烦,他们虽然名义上还是县令,实际上只是被软禁在县衙的钦犯,然后马文才就使了点小计谋,以拜访的名义带祝英台出去散心,偷渡的时候被官军发现了,马文才带亲兵一路血拼终于才杀出了重围,祝英台有个哥哥也被一支箭矢射断了手,梁山伯和周印他们马文才就没管了,如果要带上他们一起跑,目标太大,很可能会引起官军怀疑,到了泊县以后,跟外面也断了联系,不知道他们情况如何,见到林青山的时候,马文才看起来很高兴,但是祝英台的脸色不太好,第一是听说了祝家庄遭到大难,第二是她哥哥成了残疾,第三是她的泽县子民惨遭蹂躏,那些官军抢劫平民,乱抓壮丁,奸淫民女简直不要太正常,看不惯谁就说谁是反贼,她还没见过这么恶劣的世道,

到了泊县,林青山也没急着去进攻,粮草还够两个月,当务之急是整编现有的部队,丁本昌这边的各路人马加在一起有五千,林青山这一路过来又有四万,还有一万多降卒,降卒好安排,现在泊县和附近几个县百废待兴,急缺劳动力,正好让他们屯田,泊县所在的交州和周边四洲的太守原本还在成惶成恐的担心林青山率军来攻,直接全部放弃了城市转到深山扎营据守,结果林青山竟然率军在泊县等地屯田恢复生产,龚忠等人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林青山看起来越悠闲,龚忠他们就越慌,如果林青山那边的生产恢复,到时林青山再出兵来攻打他们,那就是进山剿匪了,实际上现在他们也确实成了匪,不敢据守任何城镇和主要粮食产区,失去了所有税收来源,主要靠掠夺根据地周边的百姓维持粮草,林青山也没去接手那些城镇,他眼里只有农田,

一个月之后,林青山让丁本昌带一万人回林家庄运粮,自己亲自坐镇泊县,听闻祝家庄安然无恙,祝英台也没有一同回去,只有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子回去了,马文才也一同归去,但是他只带走了几个护卫,他自己也说只是回去看看老家,还会再回来,

这一天,林青山和吕铮等几人正在大帐里研究附近五洲的敌我态势,祝英台带着银心来拜访他,祝英台脸色很平淡,带着点点悲伤,自从来到泊县见到她,她就一直是这个样子,林青山也没去管她。自己也有很多事要处理,林青山:“英台,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祝英台走到林青山面前,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地形图:“你们为什么要造反?”,

林青山轻笑一声:“造反那也分怎么说,比如现在,我站在明面上,官军在山里,现在的局势就是官军在造我的反,换而言之,我现在是官,他们才是匪,成王败寇的道理在圣贤书上写得那么明白,你没看懂啊!”

祝英台:“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们打仗导致泊县死了多少无辜的百姓”,

林青山:“嘿嘿,泊县的人都是刁民,反民,全部死光都是应该的,这不是你该关注的重点,你应该重点思考,你泽县的百姓都是良民,顺民,打仗也没有打到你泽县去,泽县的百姓结果又如何呢?”,

祝英台气愤的说道:“那些官军连强盗都不如”,

林青山:“怎么会不如呢?其实官军强盗都是一样的,强盗抢劫叫抢劫,官军抢劫叫收税,百姓不管反抗谁都会被打死,没什么区别的,你非要找出一些区别,那就是官军的衣服好看一点,人多一点,武器好一点,除此之外,就真的没有区别了”,

祝英台难以置信的问道:“你说官军和强盗是一样的?”,

林青山:“没错啊,有什么区别嘛!平时你看官军剿匪剿得欢,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土匪挡了他们的财路,百姓一共就那么点粮,土匪抢完了,官军怎么办?匪军躲着官军走主要是因为官军人多,要是匪军人比官军多,你看看历朝历代匪军不也在剿官军吗?所以说,你不要认为谁比谁好,谁比谁坏,都是一样的?”,

祝英台:“所以官军匪军都是坏蛋,全天下就没有好人?”,

林青山:“这倒不见得,也不是所有的官军匪军都是坏蛋,好人还是有的,比如王丞相和谢丞相他们的兵马,虽然也对百姓收税,但是对于向他们交税的平民可谓秋毫无犯,平时也会保护那些向他们交税的平民,也算是拿钱办事了,这种就能被称为好人”,

祝英台:“你们不是好人吗?”,

林青山笑着摇了摇头:“我也想说自己是好人,但是全天下都说我是坏人,人言可畏啊”,

祝英台听完就失落的转身离去,林青山问道:“你来找我干嘛?就问我们为什么造反?”,

祝英台:“我想回泽县去!”,

林青山:“你先多休息半个月吧,等马文才回来了,我让他带你回去”,

祝英台驻足听完了这一段话,然后还是离开了,营帐里的人听完林青山的‘高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林青山问道:“师爷,看你这个表情,对我刚才说的话有意见?”,

师爷摆手道:“没有,大人所言句句在理,条条属实,回想古今之事,莫不是如此,官匪区分于成败,而并非区分于善恶”,

林青山:“你跟英台都在苦读圣贤之书,为何见识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师爷:“与大人相比,圣人也不过是一群欺世盗名的凡夫俗子,圣人之言,官即是对,匪即是错,圣人之言利于朝廷,于是朝廷也吹捧圣人,贬低凡人,孔圣人偌大的名号也不过是历代皇帝吹捧出来的,若是圣人九泉之下得知后世王朝霍乱百姓之巨更胜蛮夷匪盗十倍百倍,他们恐怕也会后悔自己所说的话!如今的累累功名也必将成为后世的累累骂名,这便是他们的报应,祝英台长于富贵襁褓,对天下之事所知甚少,所闻所见除去旁人所说,就只能从圣贤书上一窥究竟,那些不利于朝廷,不利于圣人的真相当然不会出现在圣贤书上,所以她最多只能知道那些利于朝廷的事情,由此便会生出许多偏见”,

林青山:“嗯,有道理,师爷若是有空,就写几本自己的圣贤书以传后世,原来的那些圣贤书用来教别人,当真会误人一生啊”,

师爷拱手道:“大人将此重任托付于卑职,卑职实在惶恐,又不敢忤逆大人军令,只能献丑登足庙堂。但卑职能力实在浅薄,不堪大任,还请大人将来另任贤能!”,

林青山:“不要那么紧张,当做平时的公文写就行了,这书不会当教材,就像是一本杂记,谁爱看谁看!不想看可以不看”,

师爷:“卑职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