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两百九十六章-乱战

迷雾之命运 第两百九十六章-乱战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月后,林青山领两万大军从庐江郡过江北伐,谢玄也率领北伐军坐王家的海船返回陈郡,西部战区的前线已经被秦军修建成了马奇诺防线,用投石器也很难攻破,除非用**,林青山没有打算跟他们硬来,遂领两万人绕道中部战区,秦军也做出了调整,派五万大军跟着林家军游走,林家军去哪,他们就跟着去哪。中部战区这个地形比西部战区又要好很多起码也有了三分之一的平原地形,秦军也没有建立永久性城墙之类的防御措施,只是挖了不少壕沟,修建了一些木质和土质城寨,东部战区依旧打得火热,北府军撤走之后,世家联军转入全面防御,秦军虽然有十万人的人数优势,但是武器装备差距太大,也不敢强攻,只能慢慢磨,林青山兵分三路进攻,自己领七千人,冯天佐领一万人,齐达和刘胜熊领三千人,林青山这个计谋很简单,迫使敌军分兵,两万人打五万人虽然也能打,但是攻防战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冯天佐领的一万人是主力,但是重武器大部分都在林青山的部队,齐达那一路全是骑兵和战车,林青山这样的分兵非常具有迷惑性,果然,敌军分了整整两万人去拦截齐达的高机动性部队,两万人拦截冯天佐,一万人拦截林青山,,林青山和冯天佐率领的两路大军同时进攻,没费多大功夫就冲破了敌军的防线,甚至连**和步枪这种秘密武器都没动,敌军虽然溃败,但是他们撤得十分果断,寨墙被投石器砸塌之后就果断撤退了,林青山和冯天佐这两路大军没有足够的重骑兵,追杀效果不明显,两路合计才歼灭了敌军五千人,齐达那一边一直在对峙,没有交战,随后林青山传令冯天佐将部队转向东方,击溃齐达那一路的敌军,自己继续率军攻左路,向西部战区后方绕行,这下秦军就迷茫了,右路跟齐达对峙的秦军要是敢跑,五百多个重骑兵和两百辆战车都不是吃素了,逃跑就等于死,如果不跑,冯天佐的大军赶到,一样是死,只能救援,可是现在秦军还能调动三万人,救右路好像能掩护右路的两万人平稳后撤,可是林青山这一路怎么办?要是让他绕到西部战区后方,那西部战区的防线不就等于拱手送给林青山了吗?苻坚直接下达指令,拦住林青山这一路,右路的两万人让他们上山据守,眼见敌军又集中了三万兵马在前方关隘,林青山一路大军也没有足够的重武器强攻,于是下令就地扎营。先等其他两路大军过来再说,右路的两万秦军接到命令连忙撤到旁边的两座山上,每座山上分兵一万人,冯天佐率军围困,摆出架势要把他们困死,还是那个老问题,他们粮草再不济也该有半个月以上,但是两座上的水源就不一定了,就算一座山上水源充足,冯天佐不信两座上都有充足的水源,反正林青山给的命令是先围困十五天看看情况。

苻坚在长安急的团团转,就凭现有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林家军,可秦军主力都在徐州,两军咬得很紧,想撤一部分回来也不容易,只能向更北边的魏国,燕国和柔然求援,三国都答应出兵,但是整备和行军都需要时间,赶到前线至少都要一个月,苻坚急得团团转也没什么办法,自己身边只有三万城防营可以抽调,但是前线缺口太大,这三万人一旦去了前线即便无损失也不可能在抽调回来了,前线败得太快,从受到林家军绕道中部战区到现在连半个月时间都不到。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在收到林青山率军绕道中部战区的消息

之后,朝廷也只能硬着头皮再度出兵,秦国要是倒了,世家联盟把江北的大军抽调回来一部分,他们绝对会比苻坚死得快,这次司马洪等人也调整了部署,十万大军攻陈郡,五万大军去拖住琅琊,豫州先不管了,巴蜀的三个王爷和龚忠等人也纷纷出兵,刘存孝领兵三万向交州进攻,另一个边境王司马忠领兵十万攻荆州,这次谢安决定组建防线正面抵抗,如果这一波农田再被毁一次,明年一万五千人的军粮都会成问题,林家庄出兵两千相助,孙恩助两万大军,其他地方的世家联军去琅琊同王家的部队汇合向东进攻,这次王彪之统帅的联军足有六万人,对比朝廷的五万人,还占兵力优势,荆州一边没怎么打,跟地形也有关系,荆州与益州交界处全是山区,地形比江北的西部战区还恶劣,两军差不多都是站在两座山上对骂,偶尔派点精锐部队偷袭,刘存孝是司马洪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现在也被封为大将军,一并封了一个小城和千户佃农,算是自立门户了,丁本昌整备了两万大军在边境等他过来,结果刘存孝率领大军一出巴蜀就跟外面的各路山大王打得有来有回,过了一段时间丁本昌也算看明白了,巴蜀地区距离西南十三州最近的代州也有一千三百里,这路上的广阔地区现在是一片权利真空,上次被林青山扫了一遍,原来的官府也成了土匪,在这片地区,丁本昌知道姓名的山大王就有二十多个,这是正式割据称王的一部分,还有大大小小七十多个各种将军,也是自封的,他们没有建立小朝廷,只是割据了一片地区宣称要保境安民,这还仅仅只是知道的,还有那些专注于打家劫舍和一些神秘组织没有被统计在内,其中最大的一个王,手下也仅仅只有两千号人,这两千人的武器装备搞不好还没有全部普及到红缨枪一级,有些人说不定就只是拿着一根尖木棍,其余的各路势力,超过了一千人的也只有六七个而已,其余的多半都只有两三百号人,其实跟土匪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个名头称谓而已,刘存孝打着平叛的旗号,实际上也在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一开始那些山大王在山上守着,等刘存孝的大军来剿,结果刘存孝的大军直接把山下的民居百姓掠夺一空就走了,没了百姓也就没了‘税收’,当一个光杆大王怎么能行,于是乎大大小小的山大王也主动进攻官军,一则保护已有的百姓和农具之类的东西,二则从官军手中抢回那些被裹挟的平民,不过从多番交手的情况来看,作为正规军的官军依旧完胜,那些土匪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一盘散沙面对有组织的官军几乎都是一触即溃,那些匪军向丁本昌求援,丁本昌也没打算去救他们,第一是路程太远,路上要过不少山大王的地盘,这些地头蛇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是要封锁远征军的粮道也简单,丁本昌也不敢相信他们,因为向他求援的都是西部地区的那些山大王,偏东部地区的山大王们现在没有被战火波及,暂时还在自扫门前雪的阶段,没有任何表态,所以出兵去援助他们是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江北的战局僵持七天以后,一座山上的秦军因为断水严重开始陆续向林家军投降,冯天佐用望远镜观察,发现另一座山上的敌军也被渴得冒烟,不过那座山上应该有几股山泉,只是无法维持一万人的生活罢了,麾下部众向林家军投降,秦军将领也没有去阻止,一边是投降,一边是渴死,如果秦军将领敢阻拦绝对会爆发兵变,又过了七天,该投降的都全部投降了,一座上还剩两千多人,另一座山上还剩六千多人,估计两座上的水源也能基本维持他们生存了,这时他们听到了北方三国援军来袭,冯天佐率军进攻那个驻军仍有六千人的山峰,这个作战计划是林青山制定的,他只能照办,强攻山峰只是计谋,真正的杀招是趁乱派突击队伪装成秦军混上山去在水源里投毒,另一座山峰虽然只剩了两千多人,但是这两千多人应该全是胡人,不太可能向林家军投降,所以他们一定会死战到底,另一边就不一样了,六千人中至少还有三千人是汉人,他们只是不受重视的杂牌军,一旦有机会投降他们绝对不会死战,没了饮用水一定会主动投降,从而打乱胡人的部署,甚至兵变,更关键的是,突击队混到山上去了,要是山上全是各个种族的胡人,要是被问话怎么办?林家军的人可不会说蛮语,胡人对山上的水源防守十分森严,即便林家军正在猛烈攻山,每个主要水井的井口仍有四五十人层层把手,其余的小水井也至少有三人把守,可见胡人的重视程度,不过林家军也有妙计,在山崖下的水源,一罐毒液加一根小管子就搞定了,毒液慢慢往下滴,能连续滴两天,在视野开阔地的水源,林家军就在运水的路上下毒,让他们误以为水源已经被下毒,虽然不是每一次都能得手,但是能有一小半也就够了,没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喝一口可能被下了毒的水,果然,没过一天山上就乱成了一锅粥,虽然胡人很快查清了哪些水源被下毒,但是防线已经崩溃,混上山的突击队也用毒箭直接往水井和水桶射,强行污染水源,眼见大势已去,秦军将领开始组织突围,最后打扫战场的时候统计,只有七百多人中毒,被毒死的人也仅有四百多人而已,齐达率领的重骑兵也截杀了那些试图逃跑的人,打完这一仗之后,冯天佐带着两部人马和一万战俘去支援林青山,他们也从这些战俘身上得知了一个消息,派来跟林家军对阵的汉人都是有家属做人质的,要是他们投敌,他们在秦国境内的家属就会被贬为奴籍,有两千多人没想通直接自杀了,剩下的这一万降卒精神也不怎么好,他们大部分人也都明白,他们被抓来参军,就已经注定了秦国境内的家人不会再跟他们有任何关系,他们战死,老婆带着孩子改嫁,他们投敌,老婆和孩子被贬为奴籍,无论哪种结果,反正他们家人的命运一定是悲惨的,那些所谓的抚恤只是象征性的发给他们的家人,想靠这些抚恤金改变命运等于白日做梦,只有自己投靠林家军看看有没有机会混出人头地,虽然他们也不想投靠林家军,因为林青山发表了世袭贫穷的理论,导致他们的家庭几近分裂,年轻人倒无所谓,大不了离家出走,老年人或中年人的结局多半是养大一个孩子,然后孩子离家出走,然后再生一个,用更加精妙的谎言去骗他们给自己养老,但是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分出一些额外的食物给那些老人,林青山的言论拆散了无数家庭,制造了无数家庭矛盾,恨归恨,林青山说的话是对是错,所有人还是心里有数,儒家提倡百善孝为先,孔子也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每一个大人都会努力向下一辈灌输前一个观点,并用一切努力来否认后一个观点,很多人都绝望了,对一切绝望,不知道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一波降卒把林青山都搞笑了,无论让他们去做任何事永远都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出点精神气,最后把所有看押他们的士兵调走也没见有人逃跑,既然这样林青山也懒得去管他们,反正现在也缺劳动力,这一仗打完让他们去神头岭屯田,

话说回来,林青山面前现在也有一个**烦,原本他带了两万人出征,连续征战折损了一千多人,有三千多个俘虏加入林家军,总兵力没少,这些俘虏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勉强也能用,现在又来了一支胡人联军,魏国一万人,燕国五千人,柔然八千人,燕国和柔然全是骑兵,魏国一万人也有八千骑兵,三军的重骑兵就有足足五千,还有挡在面前的四万秦军,诚然他们战斗力不强,但是凑人数也是一把好手,林家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击溃也有难度 ,坦白讲,想要打赢这一战并不难,但是林青山想要他们的战马,如何在击溃他们的同时把他们的战马抢过来,这才是林青山真正应该考虑的事,林家军原来有三千匹战马,后来围歼了那一只胡人部队,又缴获了一千多匹千里驹,整编了八百重骑兵,截止到现在,江北林家军的战马也不过四千匹,部队的整体机动性有很大的问题,而缴获战马也是最难的,轻骑兵打仗不行,跑路是一等好手,那些被缴获的千里驹全部被装备成了重骑兵,那么好的马装备成轻骑兵太浪费了,林家军一共就只有这么多战马,没办法,为了吞下这一批战马,又不得不让赵世安他们多出力了,敌军的强援赶到之后,林青山也没有更换驻地,依旧在敌军关隘前的河谷驻扎,总体来说是一个长条形的联营,绵延三十多里,这种阵型对于高机动性部队来说可是绝佳的敌对阵型,他们可以用机动性的优势来回拉扯,让林家军在三十里的距离内疲于奔命,首尾难顾,可是摆出这种阵型的是林家军,指挥官就是林青山本人,林家军内的三大统领,两个都在这里,这种情况任谁想起都是一阵头大,苻坚在他们来前线的路上就连连下旨告诫,挡住林家军就是大功一件,不必想着建功取胜,他们三人也是当世名将,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林青山的诱敌之计,面对百分百胜率的林家军,四个将军也不敢贸然进攻,于是三国部队在林家军北方五十里外扎下三座大营,准备先稳住局面,选择北方扎营是为了方便跑路,一旦情况有变立马撤退,五十里的距离对于步兵来说差不多就是半天的极限行程,对于骑兵来说仅仅只是半个小时的疾行,即便林家军突然猛攻西面的四万步兵,他们从五十里外出发支援也绝对不会耽误时间,僵持半个月以后,林青山终于制定了完善的作战方案,

第二天一早,林青山就率军开始进攻,那一万降卒实在不堪大用,林青山早早送他们去神头岭了,另外换了五千精兵过来,林青山领两万主力步兵去进攻秦军的关隘,将大部分的机动兵力留在大营内,不一会儿,敌军的三部骑兵全部来到大营外观望,大约十分钟后,敌军重骑兵向大营东头发起进攻,军营内的林家军用弓箭和投石器等远程武器抵抗,敌军付出了少许伤亡,最终还是把倒钩扔上了寨墙,然后几千匹马一起向外拉,木质寨墙轰然倒塌,敌军随后发起冲锋,一千林家军用重弩和床弩节节抵抗,果然,第一批冲进军营的骑兵掉进了陷马坑,敌军将领看在眼里,下令继续冲锋,果然,帐篷都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而军营里到处都是陷马坑和堑壕,这些东西并不会对骑兵造成特别重大的伤亡,但是会限制骑兵的冲锋,秦军将领下令继续进攻,不一会儿两军终于接触了,林家军以重步兵方阵和战车挡在前面,重骑兵冲锋也没什么卵用,虽然林家军的阵型不连贯,有很多漏洞,但是胡人不会傻到往那些空档处冲锋,那都是有陷马坑的,偶尔也会有些人不信邪,但是结局就跟胡人们预想的一样,林家军在后撤的途中一直没走直线,经过一些地方,下面都会垫上一张张门板似的大木板,很明显他么也在避让那些陷马坑,秦军将领走进一看,军营里三分之一地方都是坑,林青山作为当世第一名将果然非同凡响,截止现在,他们的重骑兵伤亡已经超过五百了,林家军那边说不好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帐篷里全是空的,几百个重骑兵的伤亡就换来几百个帐篷和一些木墙?秦军将领进军营看了一遍,随即下令撤退,秦军随后又去军营西头尝试了一下,一样的结果,林家军不建土墙就是引他们来进攻,毫无疑问,林家军的大营虽然在河谷,但是值钱的东西,比如粮草军械,全部都在旁边的山上,三十多里长的山坡和森林,鬼知道林家军的粮草储备在哪里,然后敌军撤军向西而去,想去偷袭林家军大军后方,敌军离去之后,林家军的大部分战车载着全部装备了重弩的士兵向北而去,

十分钟后,胡人联军向西而来,林家军的大军也放弃了进攻,转身向东杀来,胡人联军的三个将领看清形势之后,暗道不妙,前后包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林家军大营方向看起来只有六百多个重骑兵四百多个轻骑兵和三十多辆战车战车,他们现在仍有两万多铁骑,这又是几个意思?没等他们思忖多久,河谷两边的树林中射来密集的箭矢,全是重弩,秦军将领乍一看,不到五百米长的森林里的重弩不低于两百台,他哪里还不知道中计了,他们的行动被林青山算得这么死,林青山还是人吗?他们对林青山已经十分恐惧,不敢再有丝毫挑战林青山的念头,于是立马下令向前冲去,冲过这个河谷向北撤退,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如愿了,林家军没有追得特别紧,林青山让丁本昌率一万五千人转身再攻秦军关隘,自己率领其余兵力去追胡人的骑兵,那一路林家军的机动兵力也加入到林青山麾下,不到一万个人追着两万骑兵跑,听起来和玄幻,胡人的三个将领看清情况之后,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找个开阔地形试试,他们现在还有四千多重骑兵,没理由会输给身后的七千人,要是他们一直这样被追着跑。西部的防线怎么办?没他们帮忙,四万秦军绝对守不住那些关隘,又会被林家军赶上山去围困致死,如果这四万人再没了,那就等于西部战区被林家军打穿了,西部战线上的守军只有两万残军,这两万人的战斗力太差,而且还不稳定,就是一群被充军的囚徒。不投靠林家军就谢天谢地了,还能指望他们击退林家军?这是一个十分开阔的河谷,开拓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荒原了,反正在这个荒原上展开一场十万人级别的战斗毫无压力,

两小时后,林家军到达了这个荒原,修整十分钟后,林家军展开阵型向前推进,林家军的武器太好了,重弩保守估计都有两千张,床弩近二十台,重甲兵超过两千个,重骑兵八百个,这一战即便能赢也会是一场惨胜,也有一些相对较好的消息,这个荒原总体看起来是平的,但实际上地上有很多碎石,荒草也很深,不利于战车冲锋,所以林家军的战车只能当做一个重武器发射平台,林家军的盾牌太多,轻骑兵用弓弩消耗没什么卵用,所以胡人将领合议决定直接发起重骑兵冲锋,当敌军开始漫步向前时,林青山下令军阵停下,敌军接近到三百米时开始加速,林青山此时下令投掷出简易拒马,所谓简易拒马也就是一个立体三棱锥,只要着力角度合适就能绊倒骑兵,即便着力角度不合适,本身的重量也会阻碍骑兵冲锋,而且它无论如何翻滚始终都是一个立体三棱锥的形态,胡人的重骑兵阵型并不密集,所以并没有发生前面的骑兵摔倒之后引发更加严重的相互践踏事件,不过这也减小了冲锋的强度,军阵变化对于训练有素的林家军来说就是小儿科,林青山持续下令变阵,阵型最终成型,没办法,如果一开始就摆成这种架势,绝对不会有人选择硬冲这种阵型,前排的重盾构成了一道道堡垒,从外面都看不到半个人影,盾牌的尖角处伸出一个长枪或长矛的尖刃,这些堡垒的目的在于分化骑兵的冲锋以及减缓重骑兵的冲击力度,一个合格的重骑兵可以从盾牌上越过去,但是如果稍微失误一点就会被重盾上的利刃划破肚皮,重骑兵的腹部是没有装甲保护的,只要被这些利刃碰上,绝对能把那些战马开膛破肚,一些胡人下面试图攻击掀开这些重盾,但这注定是徒劳的,林家军的重盾有连锁设计,几十个重盾锁在在一起,里面还有那么多士兵压着,能掀翻才有鬼了,稍微往后点就是各种盾牌和长枪组成的拒马阵,这里也是重点交战的区域,再往后就是各种远程武器的阵地,林家军阵型明朗之后,胡人的三个将领都后悔了,早知道是这个样子,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冲锋,到现在为止,他们起码伤亡了五千人马,但是到现在为止两军交战还不到五分钟,林家军的各种远程武器对骑兵的杀伤力太大了,只有大约一半的骑兵真正冲进了林家军的军阵里面,但是现在双方战损比太大了,慌忙撤走就等于之前的全部努力都白费了,燕国将军领着三百重骑兵和两千轻骑兵去冲击林家军的侧后方,现在看起来,林家军的两个侧后方防御最薄弱,只有一些手持中型盾牌的长枪兵防守,是否真的如此就不知道了,敌军向侧后方冲过来,林青山也分派了一些人手过去协助防守,三百台重弩也调转方向迎敌,燕国骑兵也没有调整阵型一说,直接就发起了冲锋,骑兵对长枪兵加盾牌兵实际上也占不到多少便宜,更何况他们的阵型也不密集,现在还在交战初期,允许点射战马的,敌军的重骑兵大部分在冲锋的路上就被击倒了,只有不到两百个重骑兵冲到了军阵面前,林青山亲自带六个人赶过去用步枪支援战斗,现在是在大混战期间,没人会注意到一个中枪倒地的人,他们身边的人都会以为他们可能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或者被一支穿透力极强的箭矢射穿了,为了掩饰这几只步枪,林青山还做了一个弩的模具套在外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新型野战弩,拉枪栓的时候顺便就能轻松连带弩箭上膛的整套动作,因为这个弓臂本来就很软,只是做个样子,有六只步枪在后面偷输出,敌军的进攻莫名其妙的就溃败了,这些胡人当真也是勇猛,只知向前,没有撤退命令就会一直死战,然后就是前赴后继的战死,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胡人派出去的全部重骑兵几乎全部阵亡,好在他们也冲破了第二道长枪和盾牌组成的防线,迫使重盾兵展开阵型后移,这种变阵就意味着林青山想要收尾了,果然,林家军的重骑兵从侧翼冲杀过来,林家军的后方阵型也整体前移,其他方向的长枪兵和盾牌兵到弓弩手方阵前面补上空缺,冲进林家军军阵的胡人骑兵被合围了,摆在三国将领面前的选择有两个,第一是用剩余的重骑兵冲开一个缺口接他们出来,不过这需要时间,而且把仅剩不多的重骑兵派出去就意味着,他们剩下的人要以轻骑兵面对林家军的八百重骑兵,他们现在也没时间把队伍中的重武器集中起来,很有可能被林家军一波冲垮,重骑兵对轻骑兵完全就是一场屠杀,集中足够多的攻击性重武器还能勉强应对,可关键是他们现在的重武器太分散了,唯一集中起来的重武器在重骑兵那里,三个将领简短商议之后决定撤退,此时他们在包围圈外面的部队仅剩六七千人马,见他们逃走,林家军的重骑兵立即转向进攻包围圈内的胡人轻骑兵,胡人将领看到这一幕,立即回头号令部队加速撤离,包围圈里的部队没有任何逃生的希望了。见胡人撤走后,林青山下令重骑兵停止冲锋,下马帮忙巩固重盾防线,用重弩和床弩慢慢收拾这些轻骑兵,胡人没有投降,林青山也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发现林青山的意图后,最后一千多个胡人骑兵对林家军弓弩手方阵发起了最后一波亡命冲锋,这波困兽之斗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此战林家军大胜,歼灭敌军四千多重骑兵,八千多轻骑兵,缴获战马四千多匹,另外还有三千多匹伤马,林家军的损失也不算小,重甲兵损失尤为惨重,阵亡加重伤超过了一千三,等于伤亡大半,弓弩手也伤亡了四百多人,其余普通兵伤亡两千多人,

战役结束后,林青山领所有骑兵和一些战车去追击敌军,其余人留下打扫战场,敌军残部经过一个山谷时,两侧的树林里再度射出了无数箭矢,胡人将领懵了,这里怎么会有伏兵?不明情况,胡人将领只能下令加速逃出这个山谷,前面的骑兵突然纷纷栽倒,后面的胡人连忙拉住战马停止前进,然后他们才看清地上竟然有许多小栏杆,这种栏杆正是林青山发明的那种拒马,胡人将领还没见过这种东西,前面的路上好像还有很多这种东西,胡人将领做出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减缓速度通过,这种拒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防冲锋用的,骑兵放慢脚步通行就不会有任何影响,不过他们速度慢下来的话就会被森林两边的重弩狙击,但是现在掉头绕路又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决定,谁知道其他路上的情况如何?他们在这里遇到伏击就明白了一切,赵世安那一拨战车出营的时候被他们的探马看见了,但是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去向,他们还以为他们去支援西路的攻城去了,因为战车不可能追上骑兵,即便两个兵种是克制关系,追不上就是追不上,两者移速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那一拨人足有一千多人,四百多辆战车,过了这个山谷可能还有波折,五十里的回营之路竟然如此曲折,通过这个山谷之后,三个将领让部队暂时休整,三人召集一些军官来商议对策,如果从这条路直冲冲的回魏国大营,还要通过三个河谷,这三个河谷的宽度也适合重弩伏击,他们随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绕路,虽然就这样过去也不会有多大的伤亡,顶多也就四五百人,不过林家军一边的战损是零,这个战损比太夸张,而且绕路对于骑兵来说,也就相当于十分钟的路程变两小时,反正出力的是马又不是他们,两个小时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为什么不绕呢?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他们这个决定及其英明,他们选择的道路被彻底堵死了,十米宽,一米高的干祡和枯叶构建了一道防线,虽然暂时还看不见一个人,但是两边绝对有埋伏,他们只要冲过这个河谷就海阔天空了,林家军既然花这么大的代价把这条路堵死,就说明林家军不想让他们从这里过去,可是他们岂能按照林家军的心意寻路,秦军三个将领都同意从这里趟过去,他们派出五十人步行过去清理路障,两边树林中果然有暗箭射出,他们的轻型圆盾根本无法护住全身,不断有人中箭倒地,秦军统帅见此情形大喜,两边的暗箭并不多,只有三四十人而已,于是胡人将领命令更多人过去清理路障,两边森林中射出火箭,道路中间的柴火都被浇上了火油,火箭一触立马燃起熊熊大火,并迅速引燃全场,胡人统领再度加派人手去清理道路,另外派出几十名弓箭手去两边森林中牵制林家军的狙击手,这时,后军来报,几百米林家军弓弩手从后面攻过来了,一个胡人统领连忙引兵去阻击,见敌军转身杀来,林家军立即分成两拨向两边的森林中逃去,胡人统领下令弓箭手下马进森林追击,弓箭手在森林中追击想追出多大战果不太可能,但是胡人统领也没想把他们怎么样,只是想牵制住他们而已,陆陆续续有小股林家军赶来支援,甚至在火场前面都出现了一支三四十人的弓弩手部队,看到这个情形,秦军统帅内心反而镇定了下来,林家军这么急着阻击他们,更加说明他们走的这条路是对的,大约十分钟后,火场清理出了一条宽度为六七米的道路,火场前面的林家军连忙撤向两边的森林,胡人的联军也陆续从这个缺口冲了出去,眼见胡人冲出了这个山谷,林家军也没有继续追击,这一战林家军伤亡只有四五十人,胡人死了六百多人,留下了五百多匹战马,

不一会儿,林青山率军赶到,两军会师并重新分兵向燕国和柔然的军营攻去,燕国和柔然的大营都只有几十个人守卫,燕国大营守军见林家军攻来,直接在粮仓放火后离去,柔然大营的几十个守军还打算抵抗,林青山都没搞懂那些人是什么意思,几十个人打算守自己率领的一千精兵吗?不到五分钟,林家军就攻破大营并歼灭了全部守军,这时远处的山谷出现了魏国的两千步兵,他们也只是远远眺望了一眼,然后就撤走了,林青山亲自领所有重骑兵和轻骑兵追过去,魏军仓促列阵迎敌,不过好歹也是精锐,两千人中有一千人都是重甲兵,装备也够好,林青山率军冲他们旁边掠过,只用箭矢消耗了一波,跑到魏军前面去了之后,自己带一百重骑兵和两百轻骑兵阻击这一拨魏军,其余人向魏国大营飞奔而去,魏国将领急的在原地团团打转,但却无可奈何,现在的魏国大营也是一座空营,守卫不足五十人,而林家军去了三百多人,消灭他们绰绰有余,他们面前也有三百林家军在用弓弩慢慢消耗他们,他们的军阵往前推一步,林家军就往后退一步,反正就保持三百步的极限射程,他们想现在又不敢打乱阵型,林家军还有一百个重骑兵,如果他们阵型敢乱,重骑兵来回冲几拨他们就败了,不一会儿,他们就看见大营方向烽火连城,烽烟四起,这一路的魏军将领无奈下令部队撤到旁边的山上,林青山就在山下的河谷守着他们,去魏军大营烧营的部队返回之后才一起离去,那一路胡人骑兵此时也陷入绝望,右边的燕国大营被烧,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前方的魏国大营怎么也被攻陷了?十分钟后,所有哨骑都纷纷回来,情况也清楚了,魏国大营被烧了个干净,林家军已经撤走,但是燕国大营方向林家军还未离去,还在整理缴获物品准备带走,燕国将领连忙询问详细,哨骑告诉他,林家军主要在收缴他们的武器,其次是粮草,辎重和粮草几乎装满了所有的战车,林家军的士兵除了车夫都没有空位乘坐,只好下战车步行,别说是三个将领,麾下的士兵闻言都勃然大怒,搞个奇袭把大营一把火烧了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带这么多东西走,三个胡人将领在一起商议了片刻,议定去截击这一波林家军,因为这一波林家军只有一千五百多人,他们现在还有接近六千骑兵,此时攻过去林家军必然不敌,即便林家军逃上山,他们也可以把林家军的战车和辎重粮草再抢回来,

于是胡人联军气势汹汹的向林家军杀过去,路过一个山谷的时候,两边又有埋伏,三个将领连忙喝止住部队,刚才他们的哨骑也是从这里来的,两边的弓弩手少说也有七八十个,孤身一人的哨骑是怎么来回通过这个河谷的?燕国将领一把揪住那个哨骑的衣服问道:“你他妈说的是这条路吗?”,那名哨骑也慌了:“将军,刚才我在这条路跑了个来回,明明没有埋伏呀”,这条路上前面倒是没有任何路障,一个冲锋也就过去了,但是过了这个山谷之后呢?,当所有人正在惊疑不定的时候,河谷另一头出现了林家军的踪迹,见到秦军,也不列阵,直接以行军队列向秦军走了过来,林家军回营怎么会走这条路,方向都错了呀,三人再度合议,这次三人决定撤军,开始他们决定进攻林家军是因为探明了敌情,现在看来他们并没有探明敌情,一切都是林青山的计谋,他们撤军也没走远,而是到了一公里外的一个草原上等待战机,反正现在三个大营都被毁了。他们暂时也没地方去,经过多次确认,这伙林家军就是攻击燕国大营的那一伙林家军,人数明面上看确实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加上潜在的伏兵人数也不会超过两千,为了最后敲定行动方案,魏国将领亲自去探查军情,他这一去果然看出来了门道,林家军虽然把那些辎重和粮食装在了战车上,但是那些装载方式很有问题,十秒钟内就能完成卸车,说不定下面还是被垫起来的,战车根本就没拉满,那些步行的林家军都背了一袋粮食,但是看他们步伐轻浮,绝对是负重而行该有的步伐,那些袋子里多半是空的,林家军在故意引诱他们进攻,这仗不能打,燕国和柔然的将领还不甘心,亲自去探查,发现魏国将领所说的内容基本属实,那些林家军步伐轻盈,根本不像是在负重而行,这下他们彻底放弃了,三人带领部队向更后方的孚城退去,赵世安这一路确实也是计谋,但计谋并非诱敌深入,而是空城计,一千八百人对阵六千骑兵,而且这六千骑兵还是精锐,即便打赢了他们这一千八百人也至少要伤亡一千五百人,林青山的后手准备是六支步枪和四十颗**,有这些武器想要打赢就轻松了,接近柔然军营时,赵世安这一路人马扔下了所有的伪装,那些粮食袋确实是空的,里面装的是干草,每一辆战车上只有一袋粮食是真的,两路人马汇合之后,林青山让赵世安那一路的战车装上真正的粮食一起回营,

回营修整半天一夜之后,林青山和赵世安分别带两千人,换上胡人的军装和部分武器向西部战场而去,林青山等人率军赶到两军交战前线,冯天佐假装退兵,关隘里的秦军也没多想,直接就放了林青山他们进了关隘,因为他们现在穿着胡人的军装,而且军装很残破,到处都是伤痕,满身都是血迹,看起来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林青山命令赵世安带他的人马去防守另一个关隘,不一会儿,冯天佐再度率大军进攻,林家军接近到一百步的时候,林青山下令动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这个关隘,赵世安那边也一样,秦军的制式军装跟其他三国胡人的军装有很大区别,不会存在被林家军误伤的情况,这两个关隘就是西部最紧要的两个关隘,关隘内也集中了秦军的三万主力,被林青山使用里应外合的计谋攻破之后,关隘内的守军也被悉数清剿,剩下的那几个关隘已经不足为虑了,由于敌军太多,清缴两个关隘也花费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

修整一天后,林青山再度率军进攻,五个关隘三个直接投降,因为关隘内的胡人已经先一步跑了,还有两个也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冲破这些关隘后,林青山让赵世安留一部分兵力收整残局,自己和冯天佐带着所有机动兵力赶往西部战区后方,最终在当天傍晚到达那条防线的后方,近两个月的时间也让西部战区的这两万囚徒军修建不少防御工事,林青山只用投石器轰击了一会儿,关隘上的秦军就发生了严重的内讧,这个情况把林青山都搞蒙了,不一会儿,反抗军还未完全获胜,但是城门已经被反抗军打开,林青山率军攻进去收拾了这个关隘内的秦军,这道防线是西部战区后方唯一的一道防线,攻破这个关隘后就意味着西部战区再也没有险关了,林青山也从那些俘虏嘴里得知了西部战区的现状,林青山现在才知道西部战区是一帮囚徒军,九成的汉人,而且还是所谓的反民和暴民,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简单了,当晚林青山组织六个突击队夜袭各处的秦军,果然,突击队所过之处,那些汉人立即倒戈反攻秦军,眼见大势倾倒,许多胡人头领都带领亲信趁夜逃走了。

截止现在,林青山发动的这一阶段战役以林家军的完胜而告终。秦军败得十分彻底,在西线前后一共损失了近十万人马,西部战区等于被林青山打穿了,苻坚连忙分两万城防营到秦岭淮河一线驻守,防止林家军渡河,同时从国内征调更多民夫驰援前线,并再次向北方的胡人求援,东线的秦军主力也被迫后撤,退到了秦岭淮河一线,依靠淮河一线的天险防守晋军进攻,其实王坦之率领的世家联军只是跟到了淮河一线跟秦军隔河对峙,并没有想着进攻,现在两军隔了一条河,无论是哪一方想渡河作战都不是一件容易事,秦岭淮河一线的天堑虽然比不了长江,但是也差不了多远,这种对峙对于江北的一方来说更利于防守,因为过了淮河就是秦国的腹地,也是秦国的出兵点,补给线最多一百里长,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十分适合骑兵作战,淮河以南的部队渡河之后必定会遭到秦军的猛烈攻击,站不住脚,无法巩固滩头阵地,而且补给线是两个平原夹着一条大河,这种补给线在骑兵面前太脆弱了。西部的秦岭更难,秦岭这种大山脉在工业时代中期都是一个大难题,更别说农业时代了,秦岭是一条横向山脉,通道全是峡谷类型的险关,而且只有那几个,秦军如果重兵据守,根本就没有出奇兵的机会,连山都不用守,只需要守那几个险关就行了,在秦岭上想靠肩挑人扛维持补给线,那仗也不用打了。与此同时,荆州那边与恒家对峙的秦军也断了后援,只能向西北退去,恒玄等于坐在家里又捡了五郡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